第四十二章一發動全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馬關,這個風景秀美的濱海小城,不僅是本西南的重要港口,而且還是本通向亞洲各國的門戶。此次中談判在這裡舉行,讓它一時之間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地方,現如今更是由於“李鴻章遇刺”一事立刻成為了世界輿論的焦點。李鴻章遇刺事件本身又成為了牽動中朝野在內方方面面的樞機,各方面都在圍繞著這一事件商討處理辦法、謀劃應對策略。
1895年3月25凌晨5點多鐘,尚在睡夢中的欽差大臣劉坤一接到了京師軍機處發來的急電諭旨:通報李鴻章在馬關被刺的消息,並徵詢他對此事件該如何處理的意見。
覺到事情的重大,劉坤一未敢草率作出答覆,急召吳大澂、宋慶、馬玉崑、魏光燾、李光久和馮華,以及喀什噶爾提督俞虎恩、臨元鎮總兵劉樹元等人前來議事。
李鴻章馬關遇刺,馮華當然是早就知道的。別人或許還不清楚這一事件對中和談的影響,可馮華卻深深的知道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一事件,再加上適合的外策略,對未來《馬關條約》的簽訂會有多大的好處。
明白歸明白,可馮華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卻是這件事不發生,他也沒有辦法去談看法、做文章。只是在一次私下裡與吳大澂分析在中談判中,本各政治派別的態度時,馮華曾提過一句:“本國內反對和談的右翼勢力非常強大,這些戰爭狂熱分子一直在鼓吹打進北京城,此次在馬關極有可能會故意製造事端,破壞和談。”吳大澂當時疑惑不解:“子夏之言所指何事?”
“會發生什麼事我還說不準,不過行刺、爆炸都有可能,那些暴徒一心想著要把戰爭進行下去,他們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馮華含含糊糊地說道。
“那怎麼可能呢?”吳大澂哈哈大笑起來,擺了擺手:“兩國兵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倭人雖然多行不義之事,可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他們也應該不會去做的,子夏多慮了,多慮了!”是啊!這樣的事情,如果不發生,說出來又有誰會相信呢?馮華這樣想著,搖搖頭也跟著笑了起來。
如今坐在欽差大人行轅的客廳內,吳大澂聽著大人通報“李鴻章遇刺”的消息,不由得又想起了這件往事。抬起頭看了一眼神閒氣定的馮華,思忖著:這個年輕人當真有神鬼莫測之能啊?此事如何就被他一語料中了呢?他又一次到了疑惑。
劉坤一通報完電報內容後,先掃視了一下在座眾人,然後用徵詢的口吻說道:“倭賊暗殺我全權議和大臣,實在是令人髮指。不過,此事究竟該當如何處理,還要聽聽各位大人的高見。”聽了劉坤一的話,本來安靜的客廳一下子嘈雜起來,只見廳下眾人或頭接耳,或正襟危坐,卻是無一人主動開口陳述意見。
不得已,劉坤一隻得再次開口道:“事關國家本,各位大人只管放下顧慮,有什麼高見不妨講出來讓大家聽一聽。”看到欽差大人如此說,老將軍宋慶首先站起來悶聲說道:“倭人無恥下,如今之計只得與他們拚了!”老將軍的話音剛落,下邊立刻響起了一片嗡嗡聲,好幾個人馬上高聲附和。一時間廳中充滿了同仇敵愾,誓與倭寇一戰的昂言語。
聽著眾人的議論,劉坤一不由得皺了皺眉頭:此事事關重大,豈能只是與倭寇一拼如此簡單!
自從得知李鴻章啟程赴議和,馮華就一直在考慮該如何利用遇刺之事,儘可能的改善中國在談判中的不利局面。他知道:其實不管是後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德國、本、意大利,還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雖然在瓜分中國這一問題上立場一致,但他們之間由於利益分配不均,也一樣是矛盾重重。如果能借此事件,再利用各國間的矛盾,鼓動歐美列強借題發揮手此事,中國最後的損失將會減少許多。
聽了眾人的這些話,馮華雖也是心頭一熱,暗中讚歎“中華不乏熱血男兒”但他非常清楚:這種想法只是眾人的一廂情願,恐怕很難得到朝廷的同意。
大帥的威嚴還是管用的,劉坤一輕輕地咳嗽一聲,大廳內的議論聲立刻小了下來。劉坤一又將目光轉向了吳大澂:“清卿,你對此事有何見解?”吳大澂躬身回答:“大人,子夏曾在西洋生活多年,對夷人之事瞭解甚多,何不請子夏一抒己見?”劉坤一也知這個年輕人看問題見解獨到,常有驚人之語。聞言點了點頭:“子夏有何高見?”馮華趕緊站起身施禮道:“大人,高見愧不敢當,晚輩一隅之得,權作拋磚引玉。”在劉坤一、吳大澂面前,馮華也學會了咬文嚼字。
接下來,馮華就李鴻章遇刺事件侃侃而談:“李中堂在馬關被倭人持手槍擊傷左頰骨,和談被迫中斷一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事件。如果利用得好不但將能夠左右和談的進程,甚至還可能影響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看到眾人已經被自己的新奇說法勾起了興趣,馮華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緊接著又拋出了另一個更讓眾人吃驚的觀點:“這一事件本身其實對我國甚為有利,可以說不亞於在戰場上我軍擊潰倭軍一兩個師團的勝利。”馮華的話立刻引起了在座眾人的紛紛議論,座上諸人以武將居多,對於“李中堂頰骨中的那顆子彈,能頂一兩個師團的勝利“之語均頗不以為然。
對於這些武將的心思馮華十分明白,他繼續說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中堂在國際上頗有聲望,如此高齡赴談判還遭倭人刺殺,必會引起各國輿論的同情。列強雖都在覬覦我中華大好河山,但又不願看到本獨自坐大,也會乘機出面干涉,只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藉口而已。而本大本營肯定也會擔心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顧忌列強以此為由強行加以干涉。可以說李中堂的鮮血,為我國換回一個‘以夷制夷’的籌碼。”馮華知道,對於這些洋務派人物,什麼“師夷之長技”、“以夷制夷”的論調,是最和他們胃口的!果不其然,在座的眾人在聽了這番話後不由得頻頻點頭。
看到效果不錯,馮華趁熱打鐵的接著說道:“如果李中堂因此回國,將會使本處於極為不利的局面。一來別看他們叫囂的很兇,嚷嚷著要打到北京,將戰爭進行下去,其實他們就向我前次說的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多大的後勁了;二來列強的干預,將會使他們投鼠忌器,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來。晚輩覺得我們在談判中有兩個非常有利的籌碼,就是‘遼河大捷和李中堂遇刺’,這兩點如果運用得當,將會把議和的損失降到最低。”劉坤一與吳大澂雖然都知道馮華的看法必然會與眾不同,卻都沒有料到馮華的分析竟然是如此的獨到和闢透徹。他們互相看了看對方,均出了讚許的神。
已過花甲之年的劉坤一,倒是很有不恥下問的風度:“依子夏之意,對軍機處的詢問應該如何回覆?”馮華仍舊很謙恭地回答:“晚輩認為:其一,由皇上親自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倭人的無恥行徑,擴大對輿論壓力;其二,速召李中堂回國中止議和談判,對本決策者施加思想壓力;其三,呼籲俄、德、法等國主持正義,給予本政治壓力;其四,加大對海城之敵的軍事壓力、做出針對山東方面軍的防範姿態。此四點宜快不宜遲,必須馬上予以實施。”在座諸人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聽說,都知道馮華才思捷,見解非凡。可是聽了馮華的這一番話,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還是太小看了這個年輕人:且不說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對“遇刺”一事有了如此清晰的認識,已不是自己等人所能企及的,就是他這種處理問題的堅決果斷更是非有大將之材也萬萬不能做到。
驚訝和佩服之餘,眾人不由得紛紛點頭認可,認為此四點建議皆屬切實可行之議。當然更主要的是這些人也確實拿不出什麼較系統的意見來,馮華的想法就此很順利的在這次會議上予以通過。
劉坤一對馮華提出的四點建議尤為欣賞。他一方面把馮華的建議寫成奏摺電告皇上,另一方面按照馮華的意見命令遼東清軍各部立即行動起來,進一步加大對遼東軍的軍事壓力。
光緒皇帝接到劉坤一的電報後,絲毫也未作耽擱,立刻傳召恭親王奕訢和翁同龢二人速到瀛臺涵元殿覲見。
恭親王接到聖旨,換好官服匆匆乘馬車趕到西華門外南長街西側的西苑,下車後恰巧翁同龢的馬車也剛剛趕到。二人見過禮後,一同踏上了連接中海與南海之間的那座石橋,一路快行把兩位老人走得氣吁吁。
涵元殿是一座兩層的殿堂,在瀛臺的西南面。涵元殿樓下除正廳之外,還有東西暖閣,是皇上讀書和儒臣講經的地方,遇有機密之事,皇上也會在這裡召見臣下。
在西暖閣,奕訢和翁同龢把皇上遞過來的劉坤一奏報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待二人看過後,光緒方問道:“恭王爺和師傅怎樣看?”奕訢說道:“皇上,以老臣所見,馮華這個年輕人的頭腦相當清楚,這四條都是可行之計,如果運用得當會有不錯的效果。峴莊手底下有如此人才,在遼東對作戰中,我國應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有恭親王在,翁同龢當然不便搶奕訢的話頭,也跟著附和說:“恭王爺所言極是,這幾件計議確實都很妥當,應該儘快予以辦理。”當下,君臣三人詳細商討和擬定了皇上發表談話的內容。
3月25下午,大清帝國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在總理大臣恭親王奕訢和戶部尚書帝師翁同龢的陪同下,約見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倫敦每新聞報》、《中央新聞》等歐美國家駐北京的記者,發表了《強烈譴責本暴徒刺殺清國頭等全權議和大臣,呼籲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聲明;同,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恭親王奕訢會見了英國公使歐格訥、俄國公使喀西尼、美國駐華代辦田夏禮、德國公使紳珂等各國駐北京使節,要求各國發揮影響約束本的行為,並再次表示,如果本人不希望和平,清國將動員全國力量,繼續戰鬥下去。
當天晚些時候,光緒皇帝以太后及自己的名義,給李鴻章發去電報問傷勢,指示其立即回國治療休養;按照劉坤一奏章的意思,又指示軍機大臣徐用儀、孫毓汶到俄、法、德三國使館,分別拜會了三國公使。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皇上又讓翁同龢草擬幾條電諭:要求劉坤一從軍事上對遼東軍施加更大的壓力,以保證遼東四條奏章的順利實現。同時,宣調原駐紮在山海關的廣東連鎮總兵方友升率兵三千赴山東,協助山東巡撫李秉衡加強黃河沿線的防守;調駐紮在萊州的原廣西右江鎮總兵夏辛酉,改任山東登州鎮總兵駐守登州,就近監視威海軍的動向。
李鴻章身為中國使臣,竟在本遇刺,實為國際外史上罕見之事,國際輿論一片譁然。本政府也大為不安,擔心中國因此中斷談判,使歐美列強有機會借題發揮,手其間。
此時,歐美列強的態度也開始有了轉變。戰爭開始時俄國持觀望態度;美國則縱容偏袒本;英國初始推測戰爭的勝利可能屬於中國,黃海戰役後又默認了本把戰火擴大到中國。如今各國不願看到本單獨獲取更大的利益,紛紛對中國表示支持,首先展開行動的是德國。
德國深恐戰敗的中國將成為本的保護國,而強大的本加上中國將會成為德國在東亞擴大影響的嚴重障礙。德國還顧慮本割據中國領土的結果,將會招致英俄秘密安排,而把自己排斥在外,並影響他與中國的軍火貿易。所以在紳珂會見了奕訢和徐用儀之後,德國政府首先向本發出了照會,指出:中國已要求歐洲列強幹涉,而本對割讓中國大陸上領土的要求尤其易於惹起糾紛,列強中某些國家已決定聯合干預。相較之下,合理的解決對各方最為有利。但是德國的“勸告”並沒有影響本政府的既定方針,在遭到本政府的婉拒後,德國立即轉而與英俄兩國政府接洽。
早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本人便已成功的破譯了清政府的密碼,因此中方代表團與中樞往來的電文,本大本營皆一覽無餘。此刻,本外相陸奧宗光把一份已經破譯了的北京發給中國使團的電報遞到了首相伊藤博文手中。
看著電文,伊藤博文氣得大罵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之人)是白痴、混蛋。這個小山豐太郎是本“神刀館”的成員,從屬於右翼團體“黑龍會”這些右翼團體,都是戰爭狂熱分子,他們不滿中停戰,認為是李鴻章阻礙了本的戰爭意圖,所以策劃了刺殺李鴻章事件,妄圖擴大中矛盾,中止談判把侵華戰爭繼續下去,直至佔領北京。
陸奧宗光說:“伊藤君,要是李鴻章真的就此回國,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伊藤博文仍然怒氣未消:“這些白痴本就不懂得天皇陛下的策略!想一口吃掉中國,我們現在有那麼大的實力嗎?就是能吃掉,歐美列強能坐視不管嗎?列強一旦出面干涉,我們就前功盡棄呀!”陸奧宗光點點頭:“不錯,剛剛接到駐德公使的報告,德國已向我國發出外照會,雖然措辭不甚強硬,但這也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另據情報機關報告,俄國已經在秘密向中國北部邊境部署軍隊。”伊藤博文說:“黑龍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乾的蠢事簡直比戰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還要嚴重,情況糟糕透了!潰敗猶能挽回,這樣的事情還能夠挽回嗎?”陸奧宗光勸地說道:“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再抱怨也無濟於事,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挽回此不利的局面。伊藤君,您看清國發來的這個電報似是還有文章可做。”剛才伊藤博文已被北京發來的“讓李鴻章回國養傷”的電文氣昏了頭,此時聽了陸奧的提醒眼光不由一亮,沉思了片刻說道:“好!咱們馬上去看望李鴻章,把他送進最好的醫院,讓最好的醫生給他治療,無論如何也要盡力把他挽留下來,不讓歐美列強再找到攻擊我們的新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