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章雲起紫禁城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遼東戰場上一連串的勝利,讓光緒皇帝這些子心情一直特別好。當他滿臉喜、神采飛揚地走進景仁宮時,珍妃正和一幫宮女、小太監嬉鬧,看到皇上駕到,眾人忙不迭地趕緊行禮請安。

看到打擾了愛妃的玩兒興,皇上倒有些過意不去:“朕要看看你們在玩什麼遊戲,繼續吧!”珍妃微笑著說:“臣妾已經盡興了,這會兒臣妾要陪著皇上呆一會兒。”雖然已被冊封為恪順皇貴妃,但珍妃到底沒脫女孩兒家活潑的天。一陣子地瘋玩嬉鬧,此刻的她早已是香汗淋漓、氣吁吁,紅撲撲的臉蛋益發顯得光豔靚麗、嬌媚動人。光緒盯著她那漆黑的星眸,開玩笑地說著:“陪著朕只呆一會兒?朕可是不幹吶!朕是要在你這裡過夜的呦。”說著,一把抓住珍妃的小手。

一向大方的珍妃此時既有些嬌羞,又到非常高興,自中開戰以來,皇上可是有很長時間沒這樣與自己調笑了。

執著珍妃的手,二人一同進入了寢宮,珍妃也慢慢恢復了常態。她柔聲詢問道:“皇上,看您滿臉的喜氣,又遇上什麼高興的事情了?”聞聽此言,光緒喜滋滋地說道:“豈只是高興?朕從來都沒有這麼快活過!告訴你,咱們在遼東牛莊又打了一個大勝仗,這一回可是消滅倭寇五千多人啊!”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雖然並不知道這一仗的真正意義,但珍妃亦由衷的到高興。

依舊興致,光緒接著說道:“卿卿,你說這馮華當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不到旬就三戰三捷,還擊斃倭寇兩員大將,當年的曾國藩、左宗棠也不過如此吧?朕剛才把軍機處前次關於擢升有功將士的奏摺退了回去,讓他們重新再議,朕這次要好好的封賞馮華!”自甲午開戰以來,軍機議事從來都是爭論不休。不是因為議和與抗戰觀點分歧,就是為了李鴻章貽誤戰機,給予何種處分而意見相左。為此徐用儀、孫毓汶等人還多次把狀告到了老佛爺處。

此刻,軍機大臣們對馮華的升遷問題亦是意見紛紜,雙方引經據典各抒己見。奕訢、翁同龢、李鴻藻和文廷式等人認為馮華年輕有為戰功卓著,當此國家用人之時應予破格升遷;而奕匡、世鐸、徐用儀、孫毓汶和剛毅則以馮華來歷不明,當過土匪為由,主張低調處理。

光緒最頭疼的就是這種爭論不已、無盡無休的口頭官司,自己親政以來無論辦什麼事都沒有痛快過。他雖然早就想把徐用儀、孫毓汶這些礙事的老傢伙開掉,可是由於為太后所遏制,這也只能想想罷了。

徐用儀和孫毓汶都是慈禧的心腹,在“戰和問題”上他們是堅決的主和。早在中宣戰前,他們就認為中戰事一起勝負難料,只會讓各列強坐山觀虎鬥從中漁利,因此始終反對宣戰。當然,更主要的是他們已經瞭解了慈禧太后的真正想法:太后雖然一向對洋人沒有好,但也決不願輕易開罪他們,尤其是在自己六十壽辰之時,她更是絕對討厭打仗。

軍機議事散去後,光緒單獨留下了翁同龢。由於心煩意亂他先揹著手走了兩圈,然後才皺著眉頭說道:“師傅你說這徐用儀、孫毓汶怎麼總是搗亂,馮華立了如此大功,他們竟然還主張低調處理。當此國勢低之時,大大封賞有功之臣既能振奮我大清的國威,又能勵將士用命奮勇作戰,此乃一舉兩得之事呀!”說到這裡,光緒好不容易平復下來的情緒又盪起來:“不光是徐用儀、孫毓汶,這會兒慶親王也參合進來,朕就更不好辦了;還有那剛毅,這次也跟著瞎攪和。師傅,我看乾脆就不理會他們,直接起草諭旨如何?”在軍機行走多年、且老於世故的翁同龢聽到皇上負氣說出的這番話,雖然同身受,但仍然慎重地說道:“皇上,此事還是不能之過急,太后目前最忌諱的就是這種事。臣已經向劉坤一和吳大澂詳細瞭解了馮華的情況,此人不但才華出眾識見過人、文韜武略無一不,而且他手中還有一支裝備良驍勇善戰的兵。這些年來,皇上雖然多次任命臣擔任鄉、會試正副考官,也物、選拔了一些人才,但這些人大部分擔任的都是御史言官、翰林編修等沒有實權的職務。臣想,這個馮華如能供皇上驅使,將來必能起到極大的作用。只是此事絕不能讓太后見疑,還是應先取得太后懿旨再辦,方為上策。”翁同龢自任會辦軍務大臣之後,因見清軍**不堪再戰,一直主張迅速編練一支採用西式訓練的新軍代替湘、淮等舊軍。他認為無論是從目前的軍事需要,還是從國家的長治久安,都需要馬上實行新軍制度,只是因種種制肘,沒有得行。翁同龢主張編練新軍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他從皇上與太后的矛盾中已經隱約覺到皇上要想真正親裁國政,取得與太后鬥爭的勝利,就必須擁有軍權,手中掌握一支銳的軍隊。

甲午戰爭前,翁同龢因身為帝師權參機要,同當時中央不少部院衙門的負責人以及地方督撫將軍、提督都保持著密切的往。在很多事情上,他們常常彼此互通聲氣、相互援引。這些人中,有的是他父親前大學士翁心存、兄長翁同書的故舊、門人、僚屬,更多的則是他的同年、同值和同鄉等。劉坤一和吳大澂就是其中的重要兩人,尤其是吳大澂,他系翁同龢的江蘇同鄉,且同屬蘇州府。兩人早在翁同龢就讀蘇州紫陽書院時就已相識,關係可以說極為密切,吳大澂遇事進京全都是下榻在翁宅。此次為了瞭解馮華的情況,他們兩人已經通過電報聯繫了好幾次。看到吳大澂和劉坤一對馮華都是口稱讚,而且又得知義勇軍實行新式訓練,擁有新式武器,翁同龢立即產生了籠絡馮華,使其為皇上所用的想法。

光緒剛才說的其實也是氣話,如今聽了師傅的一番勸告後也知道此事至關重要,萬萬不能魯莽行事。他點了點頭:“就按師傅所言吧!”送走翁同龢,光緒立即吩咐執事太監備轎去頤和園…

頤和園玉瀾堂香氣縹緲,慈禧太后佝僂著身子正在噴雲吐霧般地著煙,雖然已經過完了六十大壽,但一向保養得非常好的她卻一點兒也沒有顯出老態來。剛剛完這鍋煙,執事太監來報,說慶親王奕匡、禮親王世鐸與徐用儀、孫毓汶等軍機大臣求見。

慈禧放下煙槍,緩緩說道:“讓他們進來吧!”奕匡、世鐸、徐用儀和孫毓汶四人魚貫而入,一字排開跪下叩頭道:“恭請太后聖安!”慈禧拉長聲音說道:“起來吧,看坐!”待四人就座後,才不緊不慢地問道:“有什麼事啊?”慶親王奕匡向來不搶先說話,還是徐用儀抬起頭回答:“老佛爺,恭親王、翁同龢及李鴻藻等人力主對前些子接連取得三場大捷的馮華予以重任,破格遷升,而且皇上也有此意。可是臣等覺得馮華此人雖然功勞甚大,但其來歷不明,又出身不正做過土匪,只做一般升遷就可以了,否則的話將來會對我大清的江山永固留下隱患啊!”聽到這兒,慈禧沒有好氣兒地“哼”了一聲,搶白道:“江山永固?倭寇都快要打進紫城了,你們說怎麼個固法啊!現在不用馮華,還用葉志超、衛汝貴、趙懷業這樣的廢物?要不,你們也上前線給老佛爺真刀真槍地打出個樣子來!”看到慈禧發火,四個人連忙再次跪在地上叩頭不已,太后不說話他們也不敢起來。過了許久,慈禧才發話:“都起來吧!”四個人唯唯諾諾地爬起來,像四顆霜打過的茄子,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見眾人都不敢再說話,慈禧才把聲音放緩和,安道:“行啦,都別哭喪著臉了,本宮也知道你們忠心耿耿。可馮華這個人是立了大功的,你們想想關東是我朝龍興之地,要不是他擋住了本人,盛京就危險了。盛京要是丟給了本人,本宮也愧對老祖宗呀!記住了,現在是用人之際,有功者不升遷、不獎賞,豈不是杜絕了賢路,讓天下人寒心?”四個人重又俯下身子,把腦袋磕得像搗蒜似的:“太后聖明!”慈禧擺了擺手:“坐著說話吧!”待他們重新入座,慈禧才又慢條斯理地說道:“其實也不只是皇上有這個意思,劉坤一、長順和吳大澂等人都有密摺來京,他們皆眾口一詞的大力舉薦馮華,這些意見如何能不加以考慮?況且遼東大捷的消息已經傳揚了出去,如今全國上下群情憤,都把馮華看作是‘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人心所向啊!馮華這人我也派人專門調查過,他祖上確實是出海去了西洋,後來又輾轉到了歐洲。他回國後因為搭救了一夥落難的土匪被奉為首領,爾後又引導這些人組織起團練走上了正路,這是引惡向善的好事啊!何況不是還有那麼一句‘英雄不看出身’的老話嘛!”當初馮華就考慮過:他們的身世來歷如果不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將來必會影響自己兄弟三人和義勇軍的發展。為此,他在義勇軍走上正軌之後,沒少通過賀國光給吉林將軍長順和各地相關的大大小小官員送禮,不斷的將他們三人的身世來歷灌輸過去。而這些人雖然覺得有些地方尚有疑問,但既然收了人家的重禮,自然一切都沒有問題。現在,這一切的佈置和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挪動了一下由於久坐有些僵直的身體,慈禧繼續說道:“託列祖列宗的福廕,天佑大清啊!鬧長時出了個曾國藩,回疆作亂幸虧還有左宗棠,平捻、洋務又有李鴻章,如今倭寇入侵國家危難之時,平地裡突然冒出個馮華,你們說這不是上蒼佑護我大清嗎?”四個人連聲稱是,一起說道:“恭喜太后,洪福齊天,福星高照!”面帶微笑的慈禧擺了擺手,略作沉後又接著說:“你們說得也不是全無道理,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這馮華一則年輕,二則嘛…到底是留過洋的人,不比你們這些老臣子,須有個老成持重,知知底的人輔佐他才好。”下邊坐著的幾個人都是老狐狸了,哪裡還不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徐用儀搶先說道:“太后見教得是,臣等再多思考一下,考慮一個圓滿的處理方案。”慈禧剛笑著點了點頭,就看見慶親王有些猶豫地接口說道:“太后,按照防軍、練軍組建的規矩,兵將自召自選,兵部無權過問啊!”看著這位腦筋不知道轉個彎兒的王爺,慈禧皺了皺眉頭道:“你們幾人看著辦吧!”幾個人都明白,太后的話已經點透,無需再多言,當下四人一齊叩頭退出。

慶親王等四人剛走了一小會兒,傳門太監又來報,說是皇上駕到。慈禧聽了一愣,忙讓人通報請皇上進來。

門外傳來光緒響亮的聲音:“子臣叩請親爸爸吉祥!”慈禧不冷不熱地說道:“皇上辛苦了,看坐吧!”

“謝親爸爸!”

“皇上這個時辰過來可是有急事?”剛坐穩了的光緒欠起身子,把一摞奏摺送到慈禧面前說道:“主要是有一些重要的奏摺還需要親爸爸過目定奪。”聽了這話,慈禧心裡很是舒服:看來他心裡還是有我,遇到大事不敢自己獨斷做主,必要請示我才敢做。不過,她嘴上卻裝著很不在意的樣子說:“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呀?皇上自己決定然後報到母后這裡就是了,非得皇上跑這麼遠的路到母后這裡垂問?”

“人員的任命升遷事關國家本,還是請親爸爸定奪為好。況且,剛才軍機議事時,徐用儀和孫毓汶提出這個取得遼東大捷的馮華來歷不甚清楚,讓子臣也有些猶豫。可是又想如此大功都不大力封賞,豈不讓將士寒心、讓天下人非議,所以此事一定要請親爸爸給拿個主意。”為了打消慈禧的疑心,光緒按照與翁同龢提前商量好的辦法將這件事的決定權徹底給了慈禧。光緒皇帝親政以來,擔心權力有失一直是慈禧最大的心病,此時聽到光緒如此說她心裡更舒坦了。

先點了點頭,然後慈禧拿起幾卷奏摺隨手翻了翻說道:“這件事我知道了,賞罰分明是應該的。讓軍機處好好議一議,務必要人盡其才,不可讓剛振奮起來的士氣,再低落下去。”

“是,子臣知道了。”光緒恭敬地說道。

頤和園玉瀾堂中一時間氣氛異常的融洽,隨後兩個人談論的一些輕鬆話題,讓光緒和慈禧不時的發出兩聲輕笑,這些子本有些冷淡的母子關係又好似恢復到了從前…

與慈禧共用過晚膳後,辰光已遲。面帶著微笑光緒回到了景仁宮,珍妃趕忙奔出來接。看到皇上心情很好,行過禮後珍妃笑著問:“皇上,今兒個又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可以告訴臣妾嗎?”光緒笑道:“當然可以了!卿卿,朕可有事情瞞過你嗎?”

“人家知道皇上是最疼臣妾的嘛!”珍妃撒嬌地說道。

二人並肩坐下後,光緒輕輕攬住珍妃的纖纖細,說道:“遷升馮華等人的事情,太后已經點頭了。”珍妃噘了噘小嘴道:“您是皇上,連遷升官員的事都做不了主?”光緒解釋說:“不是的,徐用儀、孫毓汶都是太后的人,在這件事情上一直作梗。本來朕是想一紙手詔就解決了,是翁師傅勸朕謹慎行事,師傅說這樣的事情太后也未見得就會阻攔,何必非要硬對著幹,現在一看果真如此。師傅是老成持重之人,有他在朕身邊時常提醒,朕今後會少犯很多的錯誤。”歡娛的時間總是非常短暫,光緒與珍妃卿卿我我的說了一會兒體己話,一轉眼就到了他與翁同龢約定的見面時間。

看了看條案上的座鐘,珍妃說道:“皇上快去毓慶宮吧,別讓翁師傅久等,否則師傅會笑話皇上‘從此君王不早朝’,臣妾可擔當不起!若再讓太后知道,準會說我是‘狐媚偏能惑主’的!”光緒笑道:“好啊,朕不早朝要晚朝,晚朝後我倒要看一看你這個小狐狸是怎樣惑主的?”在毓慶宮的書房裡,光緒和翁同龢為了馮華的擢升問題再次進行了細緻的謀劃。兩個人在燈下娓娓而談,一如往昔師徒二人在書房中的授讀歲月。

聽到翁同龢同自己探討究竟將馮華任命到何處,光緒沉思了一下後說道:“師傅的意思,可是想讓馮華離京師近一點兒或者能鎮守一方要地?”眼見皇上成多了,翁同龢心下甚是欣,點點頭道:“皇上聰明睿智!”

“能留在直隸是最好的,不過想放到京師附近恐怕很難辦到;放到遼東吧,按祖宗的規矩東北又不設總兵,這可如何是好呢?”光緒從小對師傅依賴慣了,遇到事情總想聽聽師傅的主意。

翁同龢早已有成竹:“皇上,臨榆軍政諸事雖劃歸奉天錦新營口道代管,但地屬直隸,臨近山海關。皇上有權據國防、軍事需要設置新的鎮臺,太后也沒有理由反對,徐用儀等人更是沒得話說。”光緒聞言大喜:“對呀!朕就封馮華為新設置的臨榆鎮總兵,進可威懾遼東,退可護衛京畿。好辦法,好辦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