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天接近晌午的時候,張山林家的客廳裡,用人在給他斟茶,張山林手裡拿著個裝蟈蟈的葫蘆正湊在耳旁津津有味地聽著,林滿江急匆匆地走進院子,還沒邁進門檻,聲音先到了:“掌櫃的,事情總算是搞清楚了!”

“什麼事兒?”張山林的耳朵沒離開葫蘆。

“‮試考‬用紙的事兒啊,咱不能稀裡糊塗讓人搶了行,還不知道是誰幹的吧?”張山林的心思還在蟈蟈上,有一搭無一搭地問:“誰幹的?”林滿江看了看用人,上前走了一步,湊在張山林的耳邊耳語,張山林揮揮手,讓用人退下了。

“滿江啊,茂源齋的掌櫃的好像是姓陳吧?這莊虎臣是什麼人?”張山林聽著“莊虎臣”耳,可實在又想不起來他是幹嗎的。

“哎喲,我說掌櫃的,在琉璃廠哪兒有不知道莊虎臣的?雖說他表面上只是茂源齋的大夥計,可實際上茂源齋的經營全靠他了,這麼說吧,沒有莊虎臣撐著,十個茂源齋也垮了,這個陳掌櫃,也就是個擺設。”張山林把葫蘆放下了,他揹著手在屋子裡走來走去:“真了門啦,一幅書法帖子就把恭親王給擺平了,你說是誰的字來著?”

“唐朝懷素的《自敘帖》,不過不是真跡,是宋代的摹本,懷素的真跡存世不多,所以能有個宋代的摹本就很珍貴了,聽說王爺就好這個,恭王府裡的人說,王爺還說過,若是有懷素的真跡,他寧可用整座恭王府去換。”張山林猛地停住腳步:“王爺真是這麼說的?”

“我一個叔伯兄弟在恭王府當廚子,是他聽見的,想來不會錯。”林滿江回答得很肯定。

張山林眉開眼笑:“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懷素的真跡咱有啊!”

“真的?”林滿江驚呆了,隨即醒過味來,陰沉了好些子的臉上頭一回有了笑容“那太好了,松竹齋有救啦!”

“你的意思是…”

“咱們不會也進進貢?只要王爺發句話,‮試考‬用紙的買賣還得是咱們獨家經營。”張山林笑了:“我說滿江啊,你這腦袋簡直是榆木疙瘩,要是有座恭王府,那咱還要松竹齋幹什麼?”林滿江搔了搔頭皮,看著張山林:“這倒也是啊,不過…”張山林可沒工夫聽下去了,他朝門外喊了句:“給我備車!”就拿起葫蘆向外走。林滿江跟了出去:“掌櫃的,您要出門?”

“沒大事兒,我和幼林說好了,中午去鴻興樓吃飯,這事兒就這麼著吧。”張山林自顧自地坐上車,走了。

鴻興樓的雅間“金豐閣”裡,楊憲基和幾個同僚正在用餐,劉光第坐在他的身旁。楊憲基和劉光第在四川曾經共過事,雖然在官位上楊憲基比劉光第高得多,但楊憲基欣賞劉光第為人耿直、光明磊落的個,兩人私甚好,算是老朋友了。劉光第為官清廉,通常不參與這類吃酒應酬的事,這天是在楊憲基的盛邀之下才特意來的。他們正在敘舊,忽然聽見對面的雅間裡吵吵起來。

對面的雅間裡,一位穿著鑲金邊長袍,油光滿面的中年胖子把盤子一推,沒好氣地說:“這哪兒是鴨湯煨出來的,純粹是矇事兒!”鴻興樓的掌櫃在一旁忙不迭地賠著不是:“鵬爺,您彆著急,我這就讓廚子給您重做,按您的口味,味兒濃著點兒!”說著,掌櫃的彎下,湊到胖子的耳邊說:“您可真是行家,今兒個大廚重冒,起不來炕,徒弟頂的,手藝不到家,您多擔待,多擔待…”那位鵬爺仰起臉,略帶得意地瞧著掌櫃的:“我說是矇事兒吧?”

“鵬爺,您可別這麼大聲兒。”掌櫃的小心地向外看了看。

“那這銀子怎麼算啊?”鵬爺在銀子上從來都不含糊。

“您瞧著給,您瞧著給。”有這話就齊了。鵬爺又抬頭看了掌櫃的一眼,慢條斯理地吩咐:“趕明兒大廚好了,專門給我做一回,南豆腐得是你們鴻興樓自制的,別拿豆腐店的南豆腐來瞎對付,鵬爺我可品得出來。”

“您放心,放心。”掌櫃的心裡說了,蒙誰我也不敢蒙您呀。

“鴨湯也得煨夠了時辰,這麼說吧,一兩個時辰煨出來的湯那不叫湯,那叫什麼你知道麼?那叫刷鍋水。”

“是是是,那叫刷鍋水,”掌櫃的應酬著,又加了一句“趕明兒我照著十個時辰煨。”心想,這下兒該滿意了吧?

哪知鵬爺還沒完,繼續提著要求:“南豆腐上要擱金華火腿末兒,刀功要,切碎著點兒,別忘了放上好的香菇。”

“一定照辦,大廚做好了我會提前給您通個信兒。”

“我不在家就直接送到衙門裡。”掌櫃諂媚地笑笑:“保證這道菜,讓您吃到嘴裡還是熱乎的…”楊憲基看傻了,問劉光第:“這是什麼人,怎麼這麼大派頭啊?”

“咱刑部的人,您的下屬,正是在您左侍郎的手下當差。”劉光第滿臉的不屑。另一位同僚接上話茬說:“他姓王,叫王金鵬,是個書吏。”楊憲基大惑不解:“在座的至少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員,他一個小小的書吏竟敢如此放肆,難道他沒看到咱們嗎?”

“他又沒觸犯刑律,我們奈何不得他。”劉光第無奈地搖搖頭。

“這傢伙怎麼看著像個富商?與這書吏相比,我這刑部左侍郎倒真顯得寒酸了。”

“楊兄可能還有所不知,”劉光第放下筷子“這京城的小吏可非比尋常,有人不是說了麼,‘京,朝官多貧至不能自存,而吏人則多積資巨億,衣食享用,似於王者’以至僭越違制之事時有發生。”

“可…衙門裡的小小書吏,靠什麼來聚斂錢財呢?”楊憲基看著劉光第,還是到很詫異。

“書吏雖小,但手中卻握有實權,通常衙門裡辦案子,是堂官給司官,司官給書吏,由書吏檢閱成案,回呈給司官,司官稍加潤再呈送給堂官,這時候,堂官如果不給駁回來,案子就算定了。”楊憲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他們靠悉例案公務,挾制堂官、司官,放手作索賄。”

“楊兄思維捷,不減當年啊!”劉光第讚許地點點頭“沒錯,六部衙門每天要辦理大量的公務,案牘文書可是堆積如山啊。”在座的又一位同僚接著說:“楊大人,大清律例多如牛,特別是刑部,不但有《大清律》,還要諳多種名目的‘例’文,像‘丟失東城門鑰匙比照丟失印信處理’,這樣的例文也有兩千條,您說這麼多誰全都能記住啊?那記不住不就得找這些吏官了嗎?”楊憲基嘆著:“所以書吏就執例以制官了,真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