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始得西山宴遊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餘為戮人,居是州,恆惴粟。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
,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繞白,外與天際,回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
之入。蒼然暮
,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
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題記:本文題曰“始得”便圍繞著“始”與“未始”做文章。先極言平
遊覽之勝,自“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用以反襯下文“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科始。”第一段的“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過渡,第二段以“望西山,始指異之”領起,結尾處以兩個“然後知…”的句式,突出作者始得勝景的喜悅。文中沒有下面寫山勢高峻,而是從虛處落筆,著力描繪山頂騁目遠眺之所見,用生動的比喻、鮮明的
彩,勾勒出群山若垤
、天際四望一的高遠闊大的境界。文章開始先有一個小高
,作者言永州的佳境,幽泉怪石,無論遠近都遊遍了,而且是暢遊山水,飲酒娛樂自然灑脫。作者以為,永州所以的奇異風景都被自己遊遍了。然而還有一個西山更美,在前面語句的烘托下,更釣人口味,也以此引出下文。作者遠遠望到了西山的奇異,是一定到那兒一遊的。於是“遂命僕人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看來是不能游完決不罷休。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才知道西山是任何地方都不能比的。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繞白,外與天際,回望如一。”真正的體會到西山的獨特,遊玩而趣味無窮。於是舉杯暢飲“頹然就醉”深切體會到天人和一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