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大破齊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一十三章大破齊軍樂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秘密運輸了5000銳燕軍出城,趁夜發動了突襲,焚燬了齊軍的糧草,降低了敵人的士氣。
隨後,樂毅調集燕軍主力,一鼓作氣殺出城來,趁夜與士氣大降的齊軍大戰,當即將敵人殺的狼狽而逃,潰不成軍。
這一戰,北線的四十萬齊軍一下少了近十萬,而燕軍卻還有四十萬人,特別敵人是歷史上將齊國推到懸崖邊上的準s級名將樂毅,齊國北線的戰局一下陷入到了危機當。
無奈之下,齊桓公不得不兵分兩路,一路有孟嘗君田為主將,率兩萬衛軍,五萬齊軍,十萬義勇軍,共十七萬人趕往南線戰場,救援遭到圍困的巨墨城。另一路則由齊桓公親自統率,御駕親征,率三萬衛軍,五萬齊軍,十萬義勇軍,共十八萬人趕往北線戰場,與同樣御駕親征,和爆發擁有準s級名將實力的樂毅決戰。
被圍住了數天的巨墨城,武楚聯軍早就在城外佈置好了一連串極具殺傷力的陷阱,為的就是防止田忌與孫臏率領十萬齊軍從城內突圍出去,與孟嘗君統率的十七萬齊軍匯合。
同時,取了樂毅擊敗齊軍的經驗和教訓,秦武動用了十萬大軍,地毯式的排查了巨墨城外可能存在的密道,將可能用以將兵卒秘密輸送出城的密道全部封死了。
如此一來,巨墨城當真變成了一座圍城。
孟嘗君帶來了十七萬齊軍,雖然在數量上,齊軍壓過了武楚聯軍,但是質量上,卻是武楚聯軍佔據著絕對的上風。
等得孟嘗君帶著十七萬齊軍趕過來,秦武馬上放棄了包圍巨墨城,留下項羽與馮去疾帶領五萬武軍,防守不久前攻陷的新即城,而秦武則與熊側一起,一同率領二十三萬武楚聯軍。
同時,項燕、項梁、趙姬、西乞術、馮劫、魚叟等武軍諸將,還有谷陽、嬰齊、神手養由基、樂伯等楚軍將領,亦一同隨軍出戰。
面對武楚聯軍硬碰硬的兇猛進攻,急行軍而來的齊軍馬上落入了下風。
雖然齊軍有十七萬人,但其的十萬人卻只是義勇軍而已。所謂義勇軍,便是民兵的一個美稱,武器裝備簡陋,戰鬥力較低,甚少參與搏殺烈的戰鬥,戰鬥經驗極度匱乏,而且遇到劣勢情況,相當容易崩盤形成潰敗。
武將、軍隊皆落入絕對的下風,齊軍焉有不敗之理?
而終於擺脫圍困的十萬齊軍,聽聞孟嘗君遭到進攻之後,當即留下一萬人守城之後,便帶著九萬大軍殺了過去。
不過遇上有項羽和馮去疾坐鎮的新即城,孫臏和田忌又不敢貿然越過去,以免遭到武楚聯軍和新即城守軍的兩面夾擊。
而停下來與新即城守軍對峙的話,則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孟嘗君統率的十七萬齊軍在武楚聯軍的猛攻下全軍覆沒。
關鍵時刻,孫臏果斷作出了決議,決定實施圍魏救趙的計策,率領十萬齊軍進攻兵力空虛的武國,企圖的秦武回救。
得到田忌與孫臏進攻武國的消息,秦武卻是一點也不膽小。這次帶著十五萬武軍出來進攻齊國,秦武在武國內卻是留下了十萬守軍,再加上有墨翟與耕柱子坐鎮,短時間內,秦武本就不擔心孫臏能攻陷武國。
當圍魏救趙的計策失敗之後,孟嘗君統率的十七萬齊軍頓時一下陷入了更為艱難的戰局。
僅僅堅持了十天,十七萬齊軍便全線潰敗,而其主將孟嘗君田,更是被秦武生擒。
田被生擒之後,戰鬥便沒有多少懸念了,十七萬齊軍戰死八萬,投降五萬,剩下四萬人四散而逃,不知所蹤。而與敵人硬碰硬的武楚聯軍也付出了三萬人的傷亡。
至此,出征時的二十五萬武楚聯軍,一共還剩下二十萬人,但卻創造了擊潰三十多萬齊軍的光輝戰績。
孟嘗君戰敗,十七萬齊軍全軍覆沒,當即齊國發生了天崩地裂般的震動。
整個齊國的兵力,已經不足以抵擋燕、武、楚三國聯軍的攻擊了。
明白這一點之後,齊桓公很快便失去了戰心,一邊想周王朝發出請求,要求周武王調停這場戰鬥,而齊國願意割地賠款。另一邊,齊桓公也想燕、武、楚三國發去了求和請求,想要終止這場戰鬥。
另外,齊桓公再次向秦、魏、趙、衛四國發出了求援請求。
俺齊國都快滅國了,你們就別再看戲了,如果齊國真的覆滅了的話,那麼你們在東方將再添一個強大的敵人,一旦對方休養生息好了之後,你們就可能面臨如齊國一樣覆滅的命運。
面對齊國的第二次求援,秦國毫不猶豫便拒絕了。武國與秦國隔著老遠,即使武國變的強大了,想威脅到秦國卻是極難。
覺到威脅最大的,卻是臨近武楚兩國的魏國。魏王既想保住齊國,留下來牽制武國和楚國,又不想得罪秦武和楚莊王,從而留下把柄,後遭到兩國的報復攻擊。
於是,魏王也向周王朝發出了調停申請,同時向秦武和楚莊王發出建議,意思是齊國不乖,兩位大哥教訓教訓一下,要齊國賠點醫藥費和神損失費就算了,就不要趕盡殺絕了。
趙國同樣也擔心齊國滅亡了之後,燕國和武國在以後的子裡,會掉轉矛頭來對付自己,但因為需要集兵力抵禦山國的攻擊,同時也擔心遭到楚國和武國的報復,趙武靈王同樣不敢出兵,於是便做了和魏王一樣的舉動。
同時,面臨國破家亡的關鍵時刻,不僅是齊桓公,齊國國內的官員富商們一起站了起來,籌集兵力,募捐武器、裝備、糧草,動用關係,號召各諸侯國的親友一起,鼓動軍事支援,一時間,周王朝內的各諸侯國倒是動作頻頻,影響極大。
但是這麼多人的聲音,並影響不了各位諸侯國大王的心意。
國家政治,關鍵時刻還是要比一比誰的拳頭更硬,硬的那個才有發言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