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的初中生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現在已經摸到規律,體內剪刀法寶的反應越強烈,文物隱含的氣息越濃厚。眼前這個上邊沾滿淤泥,毫不起眼的瓷罐絕對是個好東西,濃郁的氣雖然比青銅器少很多,但是卻遠勝於馬老師的硯臺和那本《道藏三十六術》。
等氣進入腦海,我突然覺到眉心處一疼,彷彿有人拿鋼針扎刺。我低叫一聲,下意識閉上雙眼。
在一片黑暗當中,我竟然“看到”腦海中那把黝黑斑駁的剪刀散發出一團金光,好像變成了小太陽。
然後,不等我仔細觀察,就覺腦袋生疼無比。那把剪刀帶有很強的力,體內彷彿有什麼東西被走。我本無法抵抗,身子一晃暈倒在地上,完全失去意識。
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才聽到耳邊傳來吱吱的叫聲。勉強睜開眼睛,發現阿黃蹲坐在我的口上。
它看我醒來,這才竄身跳開。
晃了晃發脹的腦袋,我扭頭打量四周,猛然間發現世界變得不同。河對岸模糊的村莊變得清晰起來…腳下泥土的腥味,花草的芬芳…周圍十幾丈內的氣味一起湧入鼻孔。耳朵中也傳來各種細小的聲音,我甚至可以清晰聽到不遠處蜂振動翅膀的聲音。似乎睡了一覺,視覺、嗅覺、聽覺都變得銳起來。
身體出現這種變化,應該是剪刀法寶帶來的。心中剛有所想,那把生鏽的剪刀就在腦海中浮現。
它好像也發生了變化,原本鏽跡斑斑的表面有塊鐵鏽消失不見,出一片金黃。
原來文物內隱含的氣息有如此好處!直覺告訴我,如果繼續找文物收,腦海中的剪刀法寶會越來越厲害,甚至有一天真被我召喚出來。
“阿黃,你再下河找找,看還有這東西沒有?”想到這裡,我趕忙叫道。
“吱吱”阿黃好像聽明白了我的話,身子一扭,又在水面消失。
記得聽語文老師講過,我們國家以前通不發達,南方靠船隻走水路運輸,北方則利用騾馬馱著貨物在陸地行走,這就是南船北馬的來歷。
而我們村的大河入慶河,再匯入漢江,最後連同長江。因為這個原因,以前廖陽鎮商業非常發達,南方來的大船會在這裡停留,換上馬車將貨物運到北方。
來來往往的船隻難免會出現事故,千百年來,這大河中不知道有多少沉船,裡邊文物肯定不少。
阿黃很快證實了我的猜測,下河不到十分鐘,它又捧出一個瓷罐,裡邊隱含的氣息同樣被剪刀法寶收掉。這次我卻沒有再出現昏厥現象。
這發現讓我興奮不已,讓阿黃再接再厲,繼續下河尋找罈罈罐罐。
可惜阿黃下河遊了好久,最後吱吱叫著上岸。看樣子,這附近已經沒有沉船了。
折騰這麼長時間,木架上的青魚早烤。為了犒勞阿黃,我特意將大半塊魚分給它。
吃飽喝足,看太陽不再毒辣,我脫掉衣服,赤條條下河洗澡。
阿黃也鑽入河中湊熱鬧,這會兒工夫,竟然又捉了條鯉魚。
這條大鯉魚被我拎回到家後惹得母親一陣驚呼,連問在什麼地方到的。
我只能說是自己下河摸得,這一說不要緊,母親拎起拖鞋就朝我揍來。邊打邊叫:“讓你下河洗澡,說了多少次都不改,萬一出啥事兒怎麼辦?”我只能齜牙咧嘴的求饒,連連保證再不敢了。
打歸打,晚上母親將大鯉魚熬湯,我們一家人美美的吃了頓。
隨後的子裡,有阿黃出馬,我隔三差五都會往家帶一條魚,甚至又一次還了個老鱉,只說是下河捉的。對此父母倒沒有懷疑,在河邊生長的孩子,捉魚本領都是槓槓滴。
捉魚的同時,我也沒有放棄讓阿黃尋找文物。可惜讓我失望了,靠近我們村子這片大河有三處沉船,在我的指揮下,阿黃全部進去探過。第一次捧上岸的是布匹,這麼多年早已經漚壞掉,拿到手裡一撕就成碎片,本沒有氣息讓剪刀法寶收。第二處沉船中裝的是瓦罐,只有少量瓷器,都已經被阿黃撈上來,那些瓦罐拿在手中剪刀法寶本沒反應,顯然是不含有氣息。
至於第三處沉船不到四米深,我親自下水探過,船艙內是空的,據我推測,這條船沉下去不久,就被人下去打撈空了。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驗,我對剪刀法寶有了新的認識。它並不是對所有的古代東西興趣,只有一部分裡邊含有的氣息才會收。
我的探寶生涯沒進行多長時間,廖陽初中的錄取通知書就送到家中。由於今年鎮裡邊新建了個二初中,原本競爭烈的升學試考變得平淡起來,人人都可以上初中。
馬上要離開村子,我開始為阿黃髮愁。總不能把它帶到學校,這要是讓其他學生看到了,非被報告老師不可。
沒想好該怎麼處理,只能讓它繼續呆在村子裡。反正憑阿黃的本事,本餓不著。
一九九七年,香港迴歸,這一年,我上初一。
進入新的學校,身邊大都是陌生學生,我難免升起一種孤獨。在孤獨的子裡,很自然想家,以及腦海中的剪刀法寶和阿黃。
無聊的時候,我就把它們當成能傾聽自己心聲的朋友。
講臺上老師用普通話朗讀:“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哪位同學能說說是什麼意思?”我充耳不聞,對照著手中的《古文釋義》做翻譯。《古文釋義》是開學時學校發的,幫助我們瞭解初中階段幾篇文言文,這對我翻譯《道藏》倒是很有用處,裡邊一些語句已經可以勉強讀通順了。當然,《道藏》後邊那些符籙,我仍然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終於熬到開學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不單單是我,幾乎所有人都歸心似箭,連蘇俊傑他們也早早的離開學校,本沒等我。兩個不講義氣的傢伙!
我一個人揹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著秋暖陽,微風吹動路旁的樹葉沙沙作響,抬頭天遠地擴,幾隻白鷺在頭頂呱呱叫著飛過。我莫名升起幾絲與年齡不符的哀愁,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的飛翔,讓這方天地不再束縛著我。
自從體內剪刀法寶收了幾次氣息後,我覺自己整個人變得了許多,連帶心思也比同齡人更重一些。
村裡一切照舊,唯一變化的是村裡青年人少了許多。廖陽鎮地處內地,改革開放步伐遠比南方沿海要遲得多,直到九七年,南下打工才成為人們討生活的一種方式。
父母也不甘寂寞,在我剛進初中不久,他們就賣掉耕牛,和同村人一起加入到南下大軍當中。
跟著二叔家生活,現在我們家冷冷清清,連個看門的都沒有。從二叔家領回鑰匙,剛打開大門,阿黃就迫不及待了上來。小傢伙順著我的褲子一路上爬,鑽進懷中吱吱亂叫,似乎怪我不該一個人丟下它。
沒大人束縛,我自由了許多。在家裡呆了不到半個小時,我就領著阿黃,去廖陽河裡捉了條大魚,晚上在自家燉魚湯吃。
九十年代的我們那裡的初中只過一天星期,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就必須趕到學校。看我離開,阿黃很不捨,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快進入學校,它才掉頭鑽進旁邊的玉米地裡消失。
開學第二個星期,我對學校已經漸漸悉起來,終於發現一個好去處,那就是學校的圖書館。一般農村學校的圖書館都是擺設,本不讓學生借閱,怕影響學習。我們這所初中的校長是個老學究,反而在這方面管理比較寬鬆,學生下課後可以去圖書館借閱書籍。
當然裡邊圖書館裡更多是教科書、試題集這類學習用書,休閒類很少,就幾本《青年文摘》和《讀者》,這些休閒書大都被老師們借走,平時學生很難借到。
剩餘是一些校友捐贈的圖書,裡邊有講馬克思主義的,也有中醫養生類書籍。
這類書籍別說學生不興趣,就是老師們也很少借閱。我看到後卻如獲至寶,借了一本白話文版的《黃帝內經養生學》回教室,坐下讀的津津有味。
裡邊提到了“氣神”按照這本書上的解釋:“、氣、神本是古代哲學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萬物的原始物質,就像化學中的元素。、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本,被稱為人身的三寶。人的生命起源是“”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過來說。神旺說明氣足,氣足說明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