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三五章因禍得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三五章因禍得福宇宙浩瀚無垠,其中所蘊含的奧秘,至今無人能夠參透。

而人類生命的奧秘,就算竭盡百代智者的心力,也迄今尚未完全參悟。

中國道家用五行陰陽之理來解釋宇宙,闡示萬物的變遷衍化,有其一定的道理,並非玄學。

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天地的陰陽、四時,有其一定的順序,是萬物始終不變,死生循環的本道理,違反了這種大自然的法則,必然導致災害叢生,難以收拾。

例如,一般農家都知道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時序變化之理,絕不會在秋冬播種,而想夏收成,否則種子將會枯死土中,無法生長。

道家認為天地間有木、土、水、火、金五個要素,萬物相生相剋,而人體亦符合陰陽五行之理。

這五種要素循環不息的存在於大宇宙,組成宇宙萬物萬體,人體是個小宇宙,自然有陰陽五行變化,只要知道五行相生相剋之理,修身練氣,調和陰陽,則便能百病不生,甚至得道昇天。

迸代的練氣士研各種養生長壽之法,修道之人更綜合這些功法,衍化成許多的門派,然而無論如何都不脫陰陽五行之理,也就是說在本的理論據之下,進行各種方法的養生練氣,目的便是健康、長壽、不死。

這些道家的方法包括導引、練氣、胎息、辟穀〕餌以及房中術等等。

一般的修行人都在導引、練氣、胎息、辟穀〕餌上下功夫,認為隨著功力的進,這些程序缺一不可。

僅有少數的修道人著重於房中術的修練,認為“採陰補陽”或“採陽補陰”是可行之事,於是往往被人視為魔歪道。

導引法淵遠長,連《莊子》一書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漢時名醫華佗,觀動物之動作行為,而首創“五禽術”便是一種導引法。

道家修練導引法,稱之為“行功”有別於盤坐練氣的“坐功”並且由導引法,延伸出各種不同的武術技擊之法。

至於練氣則是一種呼吐納的功夫,入新鮮空氣,吐出腹中廢氣,並且憑著意志,導引氣息行全身經絡,讓五臟六腑都能接受充份的氧氣,新陳代謝正常。

道家練氣術的最高境界便是三花眾頂、五氣朝元,認為到了這種練神返虛的境界,神識便能從頂門泥丸宮出,遨遊宇宙,俯視山河大地,瞬息千里,來往如電。

人體有五臟,符合五行,化五氣,五氣形之於外的為喜怒悲憂恐,存之於內的則是水火土木金。道家認為雙腎之間的命門,是藏之處,故在臍之下三寸處為下丹田,是為地之

“丹”便是真元之氣“丹田”的意思就是指產生真元之氣的地方。

除了下丹田之外,尚有位於咽喉和肚臍之間的中丹田,中丹田的中心是脾,是人之氣彙集之處。

而咽上部位是所謂的上丹田,其中心為腦,是天之神,而玄關之處則為雙眉之間。

所謂玄闊一通,即可解脫生死,便是指的這下丹田凝結的五氣,在中丹田之中,結成聖胎,再上升到達上丹田的玄關,便可拔土飛昇。

由於脾在五行中屬土,中央戍巳土,故稱中土。

道家以天、地、人三才之數,來解釋人體的三處丹田,所謂三花眾頂、五氣朝元,便是指將人體的、氣、神淬練起來,從下丹田提至中丹田,在該處結成聖胎,然後再上升至上丹田的玄關,便算功成。

練氣,是道家極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所採取的丹田呼法,便是認為深呼時可以讓氣眾集在下丹田裡,可使人新陳代謝正常,情緒穩定,心氣沖和。

要想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練氣是最初步的功夫。

而“胎息”則是由練氣之後的第二步。

早在東晉時,練氣士葛洪便曾指出胎息法乃是讓呼的方法要能做到像在母胎內一樣,也就是從後天呼法轉為先天呼法,必須保持入之氣停留於體內,數數達一百二十秒之後,才可緩緩吐氣,以今的說法,即是閉氣兩分鐘之後,才能吐氣。

而且吐出之氣要比入之氣少,如此才能使氣存於丹田,如果能做到入一口氣,數數從一到一千再開始吐氣,便完成了胎息之功,便能永保青,返老還童,滌訕練氣的第二步基礎。

氣聚丹田,行經會陰、尾部、夾椎、玉枕、泥丸、膻中,是為運氣一個小周天,這種運氣法是第一和第二步驟中極重要的一步。

當練氣有了成就之後,便要進行辟穀之法,也就是說要少吃食物,淨化五臟六腑,最終的目的便是不需任何食物便可維持生命。

至於食餌的服食方法,則是配合辟穀,修道人服食黃芝、山葯、枸杞等植物來達到強身的目的,並且以各種葯物配製成丹葯服用,其最終的目的便是想要做到單憑空氣和水便能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