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統一戰爭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月初八ri,護龍軍乘大霧夜渡長江,次ri克鎮江。
南明沿江守軍皆潰。總兵鄭鴻逵、鄭彩部水師東遁入海,退回福建。十四ri,護龍軍自鎮江南下丹陽,西趨句容,直抵南京城下。大明攝政王二年(1645)五月十五ri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護龍軍佔領南京。
二十二ri,護龍軍俘獲逃奔蕪湖的弘光帝朱由崧。至此,弘光政權亡。南明先後歸降者共計馬步兵23。8萬人。二十四ri,冉義抵南京。
六月初五ri,大明攝政王龍辰詔令下達江南各處,安穩江南民心,並繼續撫剿江南未下城邑。
護龍軍自常州、無錫直取蘇州,十三ri進入杭州。基本平定了江南各部,之後,冉義部重新整合,在江南進行休整,隨時準備投入接下來的戰事。
大明攝政王三年八月,大明攝政王龍辰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率部進攻湖廣和廣東。十月,大明攝政王龍辰又命佟養甲、李成棟領兵由閩南攻廣東。
十一月間,在廣東建立了兩個南明政權: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曆;唐王朱聿釒粵稱監國於廣州,年號紹武。二者互爭正統,相煎火併。護龍軍將領佟養甲、李成棟軍乘南明內訌,於十一月下cháo州(今廣東cháo安)、惠州,十二月攻入廣州。紹武政權僅存在41天,便遭覆亡。於是,孔有德、李成棟兩路大軍合攻永曆政權。大明攝政王四年(1647年)正月,李成棟軍攻佔肇慶,連下高、雷、廉三州,尾追朱由榔入廣西,攻取梧州。孔有德軍於三月攻佔長沙,繼而連下衡州(今衡陽)、寶慶(今邵陽)、桂陽、武崗、沅州(今芷江)、辰州(今沅陵)等地,佔領湖南,並進軍廣西。
五月,孔有德軍進攻桂林,被瞿式耜、焦璉統南明守軍擊敗。十一月,孔有德軍又於全州被南明何騰蛟、瞿式耜擊敗,退回湖南。
李成棟軍攻廣西亦受挫,退回廣東。時大順農民軍餘部李過、郝搖旗等與南明聯合抗擊護龍軍,軍勢大振。
大明攝政王五年(1648年),江西提督金聲桓、廣東提督李成棟、大同總兵姜壤,先後反叛護龍軍歸南明,更振南明聲勢。
護龍軍失去贛、粵、晉諸省,朝廷震動。
大明攝政王龍辰令定南王孔有德軍於湖廣積極動作,並以李九成定遠大將軍,統兵往湖廣,協孔有德部;命吳三桂自錦州移鎮漢中,活動於陝川,以為策應;命耿jing忠、尚可喜率所部兵各兩萬,往徵廣東;同時,命將分路征剿叛軍。為徵金聲桓,大明攝政王龍辰命譚泰為徵南大將軍,同何洛會、劉良佐等徵江西。該部克九江、饒州(今饒陽),圍南昌孤城凡六個月,至大明攝政王六年(1649年)正月,用紅衣大炮破城,金聲桓死。
同月,護龍軍攻佔湘潭,擒殺明東閣大學士何騰蛟,衡、永、寶、郴等州下。
二月,護龍軍突襲江西信豐之李成棟營,李成棟死。
贛、湘失而復得。
對姜壤,趙一名先統兵圍大同。隨之,大明攝政王龍辰調祖寬部急援大同;六年正月,命大軍先討汾州,後圍大同。
四月,復遣諸路援軍前往大同。其間,龍辰兩次親往大同,多次諭降大同叛軍;八月,叛軍內訌,護龍軍入城。山西復平。
廣西方面,大明攝政王六年十二月李九成所部先敗三路攻全州之南明軍,再敗道州之南明軍,於大明攝政王七年(1650年)正月班師回京。
孔有德軍至七年四月間征戰於湖南,先後于衡州、永州、武崗、龍虎關戰勝南明軍。
十一月入嚴關,攻克桂林。八年(1651年)十二月取賓州(今賓陽)、南寧。廣東方向,耿仲明、尚可喜部於六年九月至吉安,後由南雄入廣東。在圍困廣州十個月後,於七年十一月攻陷廣州。八年,下肇慶,復雷、廉、cháo、惠等府。兩廣悉平。陝川方面,吳三桂部先下陝西延安、榆林、保安諸城,大明攝政王九年(1652年)二月入川,戰勝大西軍白文選部,入成都,下嘉定,取chóngqing。在護龍軍進展順利,節節取勝之際,大西農民軍餘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等率領下,積極經營雲貴數年,力量壯大。九年初,孫可望永曆帝於雲南府,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明軍勢復振。三月,孫可望命兩路出師,爭奪廣西、四川。以李定國、馮雙禮率兵8萬,出湖廣,由武崗、全州趨桂林;以劉文秀、衛復臣率兵6萬,出川南,由敘州、chóngqing進圍成都。六月,孔有德戰李定國部於大榕江,迫於其象陣,退守桂林。七月,桂林被李定國部攻破,孔有戰敗突圍受傷。
大明攝政王龍辰急調自己十七歲的長子龍傲為定遠大將軍,往徵廣西以援耿、尚部;命吳三桂部於四川阻止南明。
十一月龍辰又命孫承宗之孫,自己的義子孫建功為靖南將軍率軍增援廣東,以防李定國部東進。
二十三ri,定遠大將軍龍傲率師15萬,號稱30萬,進攻衡州,誤中李定國伏,結果龍傲率部死戰,最終率軍反擊成功,擊敗了李定國部,挫敗了李定國的埋伏。
大明攝政王十年(1653年)五月,龍辰派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等省,制定了先安湖廣,後平雲貴,嚴防重鎮,互為犄角的方略。
護龍軍趁南明嚴重內訌之機,於大明攝政王十二年(1655年)重新控制湖廣。
大明攝政王十五年(1658年)四月護龍軍攻佔貴陽,遂定貴州。
大明攝政王龍辰親自制定多路進攻雲南的方略;吳三桂率北路,自遵義經七星關;趙一名率南路,自平(今都勻)經安隆所;龍傲率中路,自平越經關嶺鐵索橋,三路會攻昆明。
大明攝政王十六年(1659年)正月,護龍軍三路大軍攻佔昆明,永曆帝逃往緬甸。
大明攝政王十七年(1660年)八月,龍辰以自己第三子,孟安安所出,龍缺為定西將軍,率部往雲南會剿。
大明攝政王十八年(1661年)九月,護龍軍分兩路追擊南明永曆帝。吳三桂率右路5萬兵,出隴川、勐卯(今瑞麗);馬寧、王·輔臣率左路2萬兵,出姚關,十二月,吳三桂部入緬甸境,後索獲朱由榔,班師昆明,永曆政權亡。
同年,大明攝政王命吳三桂支持征伐緬甸的攻勢,歷時兩年,最終佔領緬甸全境,緬甸國主親自來běijing做人質,向龍辰請罪。大明攝政王二年(1645年)至九年(1652年),在統一戰爭中,護龍軍攻滅南明魯王政權之作戰。大明攝政王二年閏六月十二ri,故明刑部員外郎錢肅樂於寧波(今屬浙江)起兵,與定海總兵王之仁締盟抵抗護龍軍,並遣舉人張煌言赴臺州(今浙江臨海),表魯王朱以海監國。
二十八ri,朱以海稱監國於紹興(今屬浙江),以抵抗護龍軍相號召。時南下護龍軍已於六月佔領杭州,定國大將軍冉義奉調回京。
魯王政權主要擁有張國維、方國安、王之仁、錢肅樂等部武裝,含大量水師,佈置於錢塘江南岸。八月,魯監國大學士張國維連克富陽(今屬浙江)、於潛(今浙江臨安西紫溪東岸)。
魯王朱以海賜上方劍,令張國維總領諸軍。九月初二ri,鎮東侯方國安、武寧侯王之仁率部從富陽進攻杭州,被護龍軍擊敗。
十月十四ri,張國維出師錢塘,會同錢肅樂等部合攻杭州,於城郊連戰10ri,獲小勝。
護龍軍一部援杭州,明軍遂退。
大明攝政王三年(1646年)三月,王之仁率舟師於錢塘揚帆,大敗護龍軍,乘勝進圍杭州,不克,遂還。
五月二十ri,護龍軍陳兵錢塘江北岸,時魯王諸軍綿亙200餘里,艤舟江上以待。護龍軍未具舟楫,不能渡。
二十七ri,護龍軍攻富陽,北蜂山南明守將潘茂斌等敗走,護龍軍遂以數百騎尾後,策馬渡江。夜,方國安擁兵10萬,不戰而退,拔營走紹興,與馬士英、阮大鋮攜朱以海南行。
次ri,江上南明諸師聞訊俱潰。兵部尚書黃宗羲等集兵3000,擬入太湖,行至乍浦(今屬浙江),聞江上師潰,兵亦散去,黃率餘眾500人結寨於四明山,繼續抵抗護龍軍。六月初一ri,護龍軍大部渡過錢塘江,初二ri入紹興。魯王朱以海自台州出海,命張國維防遏四邑,以圖後舉。
張還守東陽(今屬浙江),知勢不可支,遂赴水死。方國安、馬士英、阮大鋮等降了護龍軍。
七月,護龍軍破義烏,取東陽,下金華,陷衢州、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迅速平定浙東。朱以海逃奔舟山,魯王政權名存實亡。守禦浙閩界仙霞嶺的南明將領鄭芝龍,以備海寇為由,盡撤兵回安平鎮(今福建晉江安海鎮)。八月,護龍軍克建寧(今福建建甌市),遂進兵入閩。大明攝政王四年(1647年)魯王入閩,繼續以抗擊護龍軍相號召。二月,魯王部從先後攻克海澄(今福建龍海)、漳浦,未幾復失。
七月,魯王親征,到達長垣,會鄭彩、周瑞、周崖芝、阮進諸師攻福州,敗績,遂合。
八月,魯王遣兵攻連江(今屬福建)。大明攝政王五年(1648年)正月,魯王舟次琅岐嶼(今福建連江與長樂間海上),其部將楊耿攻佔興化(今福建莆田)。至三月,魯王所部收復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縣。
龍辰調兩廣、江、浙護龍軍三路進討。
至七月,魯王僅餘寧德、福安二縣。大明攝政王六年(1649年)四月,護龍軍將領陳泰底定全閩,鄭彩率師他去,張名振、阮進護魯王奔浙,抵南田(今浙江牛頭山)。
此後,魯王即於浙江沿海飄泊。六月,張名振率軍自南田收復健跳所(今屬浙江臨海)魯王居之。九月,張名振等襲殺南明隆武政權將領黃斌卿,奪舟山,移魯王往。
大明攝政王七年(1650年)十月,護龍軍浙閩總督陳錦圍剿四明山等山寨抵抗力量,張煌言、王翊等敗走舟山。
大明攝政王八年(1651年)七月,護龍軍攻舟山,魯王以張煌言留守舟山,以阮進守橫水洋,自己與張名振督舟師,出吳淞作牽制。
八月十八ri,阮進敗死於橫水洋。九月初二ri,護龍軍破舟山,張名振奉魯王航於海上。後鄭成功魯王居金門。大明攝政王九年(1652年)正月,張名振、沈宸蒼、張煌言奉魯王抵廈門。
大明攝政王十年(1653年)三月,魯王自去監國號。最後的抗擊護龍軍的力量就只剩下了割據臺灣的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