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四·里仁第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疏]o正義曰: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體仁,必能行禮樂,故以次前也。

子曰:“里仁為美。鄭曰:“裡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裡,是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鄭曰:“求居而不處仁者之裡,不得為有知。”[疏]“子曰”至“得知”o正義曰:此章言居必擇仁也。

“里仁為美”者,裡,居也。仁者之所居處,謂之里仁。凡人之擇居,居於仁者之裡,是為美也。

“擇不處仁,焉得知”者,焉。猶安也。擇求居處,而不處仁者之裡,安得為有知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孔曰:“久困則為非。”不可以長處樂。孔曰:“必驕佚。”仁者安仁,包曰:“惟仁者自然體之,故謂安仁。”知者利仁。”王曰:“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疏]“子曰”至“利仁”o正義曰:此章明仁也。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者,言不仁之人不可令久長處貧約,若久困則為非也。

“不可以長處樂”者,言亦不可令久長處於富貴逸樂,若久長處樂,則必驕佚。

“仁者安仁”者,謂天仁者,自然安而行之也。

“知者利仁”者,知能照識前事,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也。

o注“包曰”至“安仁”o正義曰:此《經》“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與《表記》正同,理亦不異。雲“唯仁者自然體之”者,言天仁者,非關利害,自然泛愛施生,體包仁道。《易·文言》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是也。

o注“王曰”至“行之”o正義曰:雲“知仁為美,故利而行之”者,言有知謀者,貪利而行仁,有利則行,無利則止,非本情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曰:“唯仁者能審人之所好惡。”[疏]“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o正義曰:章,言唯有仁德者無私於物,故能審人之好惡也。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孔曰:“苟,誠也。言誠能志於仁,則其餘終無惡。”[疏]“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o正義曰:苟,誠也。此章言誠能志在於仁,則其餘行終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曰:“不以其道得富貴,則仁者不處。”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時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貧,賤此則不以其道得之,雖是人之所惡,不可違而去之。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孔曰:“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馬曰:“造次,急遽。顛沛,偃仆。雖急遽、偃仆不違仁。”[疏]“子曰”至“於是”o正義曰:此章廣明仁行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也,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者,富者財多,貴者位高,此二者是人之所貪慾也,若不以其道而得之,雖是人之所,而仁者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者,乏財曰貧,無位曰賤,此二者是人之所嫌惡也,時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貧賤,此則不以其道而得之,雖是人之所惡,而仁者不違而去之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者,惡乎,猶於何也。言人慾為君子,唯行仁道乃得君子之名。若違去仁道,則於何得成名為君子乎?言去仁則不得成名為君子也。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者,言仁不可斯須去身,故君子無食頃違去仁道也。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者,造次,急遽也;顛沛,偃仆也。言君子之人,雖身有急遽、偃仆之時,而必守於是仁道而不違去也。

o注“馬曰”至“違仁”o正義曰:雲“造次,急遽”者,造次猶言草次。鄭玄雲:“倉卒也。”皆迫促暇之意,故云急遽。雲“顛沛,偃仆”者,《說文》雲:“偃,僵也。僕,頓也。”則偃是仰倒也,僕是踣倒也。雖遇此顛躓之時,亦不違仁也。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孔曰:“難復加也。”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曰:“言惡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義於已,不如好仁者無以尚之為優。”有能一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孔曰:“言人無能一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見為仁而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孔曰:“謙不盡誣時人言不能為仁,故云為能有爾,我未之見也。”[疏]“子曰”至“見也”o正義曰:此章疾時無仁也。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孔子言,我未見好仁者,亦未見能疾惡不仁者也。

“好仁者,無以尚之”者,此覆說上好仁者也。尚,上也,言好仁者,為德之最上,他行無以更上之,言難復加也。

“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此覆說上惡不仁者也。言能疾惡不仁者,亦得為仁。但其行少劣,故曰其所為仁矣也,唯能不使不仁者加乎非義於已身也,不如好仁者無以尚之為優也。

“有能一用其力於仁矣乎”言世不修仁也,故曰有人能一之間用其力於仁道矣乎,言人誠能一用其力修仁者耳。

“我未見力不足”者,言德輶如,行仁甚易,我仁,斯仁至矣,何須用力,故曰我未見為仁而力不足者也。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者,此孔子謙,不盡誣時人言不能為仁,故曰蓋有能為之者矣,但我未之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孔曰:“黨,黨類。小人不能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過,當恕而勿責之。觀過,使賢愚各當其所,則為仁矣。”[疏]“子曰”至“仁矣”o正義曰:此章言仁恕也。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者,黨,黨類也。言人之為過也,君子小人各於其類也。

“觀過,斯知仁矣”者,言觀人之過,使賢愚各當其所。若小人不能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過,當恕而勿責之,斯知仁者之用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