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姜父救了少年,讓他在店裡安心地養傷,卻怎麼也沒想到這少年之所以受傷,是因為幫派糾紛所致。姜父救人的舉動怒了華人街的中國幫派,他們開始三天兩頭到店裡鬧事,竭盡所能地破壞,但不管是警方或者是附近的店家,為了自保,大都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在姜父走投無路,甚至心灰意冷地想離開東京的時候,伸出援手的居然是一名長年來店裡吃麵的老爺爺。
這名外貌溫和、談吐不俗的老年年名叫鷹宮英宇,外表看起來只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家,但實際上,他卻是關東區黑白兩道都十分信服的人物。
鷹宮家在關東區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歷史,這個家族富可敵國,歷任的領導人都和官商、黑白兩道保持良好的關係。鷹宮英宇很喜歡中國菜,尤其喜歡姜父做的料理。他雖然不想強制介入這場紛爭,卻不忍心看到姜父這個老實人被中國黑道得走投無路。
“姜先生,如果你不嫌棄的話,我聘請你當廚師,來我這裡工作吧!”鷹宮英宇在姜父心灰意冷的時候,語氣和善地提出邀請。
從那一天起,姜父正式成為鷹宮家的廚師。再過不久,薑母也以鷹宮家缺乏人手為由,正式加入了服務鷹宮家的行列。
雖說只是一件好事,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能認識鷹宮家的人,更別說是進入他們的主宅工作,但自從那一天起,姜芷穎卻覺得原本屬於自己的父母,距離自己越來越遙遠了。
“鷹宮爺爺是我們姜家的大恩人啊!”
“鷹宮老爺在本史呼風喚雨的人物,可對我們卻一點也沒有主人的威嚴,實在是太了不起了。”
“我們夫真是太幸運了,居然能結識鷹宮老爺這樣的人物。”鷹宮、鷹宮、鷹宮…不知從何時開始,鷹宮英宇已經從恩人的身份躍升為全世界最偉大的人,就連只有他們一家人相處的時間,她父母嘴裡也總是掛念著鷹宮英宇,讓姜芷穎滿心不是滋味。
“媽媽,明天學校要舉行畢業展,我代表我的班級要發表…”
“小穎,明天鷹宮家要舉行宴會,到時候會很忙很忙,我和你爸爸或許會忙到半夜,你是乖孩子,懂得自己照顧自己對不對?”一次、兩次、漸漸地,姜芷穎發現她的父母越來越忙、越來越忙,有時候甚至一個月只能見上一、兩次面,這讓她很傷心,但乖巧的她依然謹記著鷹宮英宇是救了父母的大恩人,心裡雖然難受,可她依然安靜地忍耐著。
第一次讓她對鷹宮家產生反,是在她十三歲,即將進入中學的時候。她在學校的成績很好,很順利地申請到離家很近的中學,那是一所口碑不錯,學費也合理的學校,但她的父母卻執意要將她送到京都一所貴族學校去。
“小櫻,我們在鷹宮家的工作越來越多,我們實在無法再分神照顧你,你到寄宿學校一切都有人照顧,也不會讓我們擔心。”
“我自己可以照顧自己。”姜芷穎錯愕,無法相信她的父母據仍然選擇了鷹宮家,而不是自己的女兒。
“你已經十三歲了,怎麼還這麼不懂事?那件寄宿學校是很有名的貴族學校,多虧了鷹宮老爺幫忙,不然一般人是無法進入那所學校的。”
“如果我到了寄宿學校,我們見面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我不要!”姜芷穎忍不住抗議道。
學校在京都那麼遠,別開玩笑了!
“已經十三歲了,怎麼還是那麼愛撒嬌?”薑母將她攬入懷中,並且說出了美好遠景“小穎,乖,媽媽答應你,只要你中學畢業,一定幫你選一間合適、離東京近的高中,到時候我們一家人就不再分開了,好不好?”
“真的?”姜芷穎魅力的小臉上寫滿了期許。
“當然,等你畢業以後,我們全家就可以在一起了。”薑母撫摸著她柔順的發,溫柔的保證“這段子委屈你了,不過沒關係,以後我們的子就會慢慢變好的。”
“嗯!”姜芷穎相信了,順從地接受家人的安排,到那所貴族中學就讀。為了能提早實現和家人重聚的心願,她在學校裡很認真很認真,幾乎是拼了命的力求表現,一切只為了想成為不讓家人煩惱的優秀孩子。
在這三年裡,每個星期她都會和父母通電話,雖然他們的談話依舊繞著鷹宮家打轉,但她相信這樣的情況只要自己一畢業就會結束,只要她從這所學校畢業,只要自己重新回到了關東,就可以快快樂樂地和家人重聚。
帶著這樣的美夢,姜芷穎順利地以特優生的資格,從該所學校畢業。
畢業當天,她的父母特地到京都參加她的畢業典禮,這雖然是三年來他們首次到學校,但她已經滿足了。這和她當初的期待一模一樣,只要自己從中學畢業,一家人就可以快樂地一起。
不過在回東京的列車上,她卻從父母口中得知一件晴天霹靂的消息——“我也一起住在鷹宮家?這是什麼意思?”姜芷穎傻傻地回問。
之前不是說好了嗎?等她從中學畢業,然後他們也會從鷹宮家離開,恢復到過去只有三個人的生活。
“媽,當初我們不是說好了,等我從中學畢業以後,你們也會離開鷹宮家,我們一家三口自己生活嗎?”姜芷穎覺得自己被騙了,小臉充滿了憤怒。
“哎!你對孩子胡說八道些什麼?”姜父也一楞,轉頭瞪了薑母一眼。
“我沒有啊!我怎麼可能承諾這種忘恩負義的事情?”薑母急忙擺手否認,一手撫著臉頰,一邊困惑地對姜芷穎說:“小穎,你是不是記錯了?媽媽應該從來不曾提過要離開鷹宮家,不是嗎?”姜芷穎搖搖頭,很堅定地說:“是你答應我,只要我從中學畢業,就可以留在你們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