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殺人前的準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正是李逵想要的,他雖然為人魯莽,可也有細的時候,知道這場戲還沒做完。
“嘿!你這葉子健,口中稱自己是江湖好漢,其實骨子裡不過是每月領著朝廷俸祿的小吏!豈有半點江湖豪傑氣!哈哈哈!在你葉家住,倒是辱沒了黑旋風的名堂!哼!他李逵在江湖上行走,大夥說起孟州府葉孔目,老爺也只會冷笑三聲!”武松心中叫苦,這個李逵事情已經到了無以收拾的地步,葉孔目算是給足了自己面子,也是看在老太君臉上,才如此的忍氣聲,你還在那煽風點火!
“孟州府是英雄地,葉某是否豪傑,自有公論!”葉孔目對著圍觀眾人團團抱拳道:“李逵酒後砸我葉家牌匾,猶如在葉某臉上打了幾記重重的耳光!武都頭仗義,是葉某夫婦的恩人,李逵是他兄弟,葉某便忍下這口氣,算是一忍!”
“李逵把門前兩隻石獅子推倒,那是葉某新婚時候,孟州府百姓送來的一對瑞獸,葉某向來不收禮物,只是獅子本剛直,也是大夥的心意,葉某便立於門前,不斷鞭策自己,要盡力為百姓做事!李逵將之推倒,如同斷我夫恩義,斷我朋友之情!老太君為人慈愛,待葉某一家三口如同己出,李逵是她的兒子,葉某為此也忍下這口氣,這是再忍!”
“葉某祖上,在真宗皇帝年間便在開封府跟隨包拯包大人做事,一直到仁宗皇帝年間,兢兢業業,十分得到包大人讚賞,常言道蓋棺定論,在先祖去世的時候,包大人親自寫了一副墨寶“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贈予葉家,希望葉家子孫能夠繼承先祖遺志,也算是繼承包大人的作風,葉某自小喪父,是母親拉扯大的,母親雖然不識字,可是也要葉某每天早晚,在她面前誦讀這十個字,老母親去年過身,葉某常常思念,這幅墨寶是包大人的心意,是葉家先祖的遺物,也是葉某能夠憶起母親的信物,今卻給李逵撕毀,這事關係到葉家祖宗的事情,葉某個人受辱又何足道哉,只是若然先祖受辱,葉某還能跟此人為友,又如何能立於天地間,所謂事不過三,葉某是一忍再忍,若然江湖上好漢仍舊認為葉某做得不對,便也如此了!”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為官者,能清廉的少之又少,老百姓只要能遇到一位清官,便是奉若神明,更何況包拯是清官中的翹楚。
北宋到了徽宗皇帝年間,已經衰敗,老百姓自然懷念風光的時候,北宋最風光的年代不外乎就是真宗和仁宗執政的年代,包拯便是這兩位皇帝身邊的忠臣,自然更加令老百姓懷念。
在北宋,多有包丞相祠,他留下的墨寶,自然是封為聖物,李逵撕毀,沒有人不憤怒的,更何況這等事情關係到葉家的祖上,為人子孫者,最怕就死被罵一句“不肖”這個罪名比什麼都嚴重,葉孔目說了這個緣由,可以嚴重說一句,大夥對李逵是同仇敵愾。
“葉孔目,這等廝賊,你跟他絕便算是小懲,便是將之打死街頭,也是道義!”
“不錯!武都頭,你是打虎英雄,此處便有一頭惡虎…。”
“什麼惡虎!這是一頭惡犬罷了!”
…
眾人謾罵挑釁之聲不斷,簡直是群情洶湧,老太君聽了,心中不是滋味,真是希望自己的眼睛沒有復明,她不願意看到這等景象。
“老太君!並非葉家無情,李逵的行為你也看到了!”小煙看到葉孔目跟李逵割袍斷義,立刻跑進屋子,此刻手裡捧著兩個包袱,給老太君。
“葉家人都是十分喜愛老太君的,後便是在大街上碰到,小煙仍舊給老太君請安,只是葉家是不能留你兩母子了!”潘金蓮看到這等情景,想到老太君七十多歲人,竟然當著眾人面前,給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丫頭掃地出門,是何等的難堪,不淚眼盈盈,走過去,緊緊抓著老太君的手,只是說了一句“老太君”也不知該如何說下去。
“金蓮,你真是傻丫頭。”老太君握著潘金蓮的手,搖頭嘆氣道:“金蓮,你太過善良,終歸要吃虧的!你也不必憐惜老身了,此情此景,便是葉家要老身留下來,老身也沒那個臉面,況且常言道,老來從子,李逵既然如此,老身也要跟著他離去,從此漂泊,也是沒有什麼埋怨的!”小煙徑直走到李逵身前,雙手捧著三個銀錠“李逵,這是你送給我的三個銀錠,我不要,還給你!”
“那是李逵送給你賀禮,李逵是什麼人,送出去的事物豈會收回來!”
“我不要!”小煙小嘴一撇,把三個銀錠進李逵手裡,李逵也毫不在意,放進懷裡。
眾人看了,無不慨,那三錠銀子,是三十兩,對一般人來說也是一筆財富,更不要說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小丫頭,她竟然為了護主,銀子也不要了,十分值得敬佩。
李逵知道葉孔目的事情已經差不多了,只要把武松的事情了結了,就可以去喝酒,後天把李鬼殺了,帶了銀子,跟母親跡天涯,反正要去哪裡,到時候再算,有銀子還怕沒地方去麼!
“老爺聽不懂這些文鄒鄒的道理!做人沒有如此磨嘰的,葉孔目,你的意思便是,從此跟李逵一刀兩斷?”
“老死不相往來!”小煙搶著回答,可立刻覺好像有點不妥,轉頭看著葉孔目,葉孔目點點頭,她立刻大聲道:“老死不相往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們一家三口走我們的獨木橋!”
“呸!男子漢大丈夫,說一句話也要個臭丫頭代勞,便是你要跟李逵做兄弟,李逵也不屑!”李逵轉頭看這武松“武松,如此小家的一個人,你也不要跟他做兄弟了,隨我一起離開葉家吧!”
“我們都喜歡都頭,憑什麼他跟你一起走,你要走便自己一個人走好了!”小煙張開雙手,攔在武松跟前,武松只得搖頭苦笑,他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李逵紅眼一輪,緊緊盯著他說道:“武松,我跟你之間的恩怨已了,你沒欠我的,我也沒欠你的!此刻,葉孔目跟我是有他沒我,有我沒他,你要是跟李逵做兄弟,他便是你的仇人,若然你跟他做兄弟,你便是李逵的仇人!”
“你沒欠我,我沒欠你?”武松低頭沉,總是覺得這句話有什麼不妥,以至於李逵後面說的話也沒聽到了。
李逵立刻發作道:“各位都看到了,武松那廝也是磨嘰之人,一句快的話兒也說不出口,好!今大夥作證,葉孔目跟李逵割袍斷義,李逵也要跟武松來一個管寧割席!從此他富貴了,不幹李逵事,李逵殺人了,也跟他無關!”李逵這一下倒是引經據典,據《世說新語》記載,有個叫管寧的傢伙跟一位叫華歆是好朋友,一起勞動,一起讀書。
一天兩人種菜,管寧在地裡掘出一塊黃金,他是讀書人,視錢財為糞土,看也不看,華歆就撿起來看來看了一下,管寧就認為這個人不配做他朋友,在兩人共同坐的席子上割一刀,說不能做朋友了。
這裡有點扯開話題,不過筆者只是想說在古代有許多這樣的故事,簡直就是禍害後代,看到金子不撿的,這個人本來就是腦子有問題,跟氣節無關,後來人人家絕,估計是積怨甚深,一早就想絕了,跟黃金無關。
割袍斷義就是從這裡引申出來的,後來三國時候,曹送了一件衣服給關羽,關羽要走了,沒有席子可割,就割了袍子,其實兩個詞語意思一樣。
李逵說完,隨手將身上的衣服用力一扯,便扯下一角,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