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道淺遭擄奮發圖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村內體歇兩,收拾應帶之物,君毅夫便護送湘萍回師門“峨嵋”
“峨嵋山”據山志記載,漢時初年“太平寰宇記”中所載:“…兩山相對宛如娥眉。”由此可知“峨嵋”之得名。
“峨嵋山”風景秀麗,乃蜀地六大名山之首,原乃道家三十六天之一的“虛靈天”亦名“靈陵太妙天”山中常有修丹隱士潛隱。
時至梁、魏,有東來僧侶慧眼識福地,將“峨嵋”謂之“光明山”並廣建寺觀揚佛.於是山中道、儒、佛隱修之人漸增,久而相而識。
直至隨末唐初,道、佛、儒三家長者為求無爭無嗔,故而公推德高望眾之人調解山中紛爭,久而久之便形成三家合一的“峨嵋山”山門,併成為“普賢大士”之道場。
而此時“大峨”山巔之“千佛頂”環宮玉樓的“萬壽寺”內突然鐘鼓齊鳴響澈雲霄。
寺門外,一百多名年歲不等,道、釋、儒打扮的人分列兩側。
另有三十餘名年約七旬之上的道、釋、儒排列寺門之前,一位看似六旬實則八旬出頭的皓首長髯儒士站立眾人之前,乃是當今“峨嵋”的代理山主“青虛修士”一干人眾皆束手而立的面朝寺外山道,望著山道中緩緩而上的一男三女四騎。
離寺前十丈之處,四騎騎士皆已落鞍步行,正是遠縱“靈鷲山”而來的君毅夫婦及慕容湘萍四人。
此時湘萍雙手高託“峨嵋令牌”君毅捧著“太白劍”月捧著一個石匣及內盛寶之玉盒,麗花牽馬在後跟隨。
待行至寺門三丈時“青虛修士”跨步前的躬身肅手朗聲道:“‘峨嵋’代理山主諸葛修率眾修士,子弟恭山主靈骨,‘峨嵋令牌’歸返聖山!”寺前近兩百人立時接喝道:“恭山主靈骨、山門令牌歸返聖山!”於是“青虛修士”諸葛修側身相陪,將四人進寺內,步入天上堂大殿後,才—一由三人手中接過“令牌”
“太白劍”、靈骨匣及玉盒,一一轉身旁司禮者供奉神臺拜祭。
君毅夫婦三人雖身為貴賓,但總屬外人不便參與“峨嵋”之大典,便由賓弟子引至側堂客室休歇。
數之後“峨嵋”大典已畢,君毅夫婦拜見了久別重逢的慕容夫人,以及認識了數十位長者。
慕容夫人沒想到憨厚的壯掛不但未曾命喪深山荒林,反而福緣深厚的尋得老父及夫君遺骨,並且將各遺物無私的盡歸山門,心中之喜不言而諭。
在代理山主“青虛修士”諸葛修和門內徑者商議之下,為報君毅夫婦對“峨嵋”之大恩大德,於是決議在新任山主接掌大典之,同時為兩情相悅的君毅及慕容湘萍舉行婚禮。
另外傳授四人五種武功,釋家傳授的是“般若阿羅神功”道家傳授的是“飄凌步”及“八卦掌”儒家傳授的是“水波劍法”及“柳絮身法”自此,君毅和“峨嵋”已然成為密不可分的恩、親關係。
而此關係也經遠道而至的賀客觀禮喜宴之後,已然傳遍江湖武林,更令江湖沸騰談論紛紛。
“噫!呈!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即及魚鳥,開國何茫然。而來四方八千歲,始與秦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推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言銘連。
上有六龍迥之高標,下有動波逆折之現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猴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紫石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棧道”乃秦、蜀兩地必經山道,行於聳崖陡壁間鑿壁架木搭成的蜿蜒木道中,上不見天深不見底,湍急山澗及水漫擊巖聲響震山間有如雷鳴,真令人震駭心驚。
而此時正有四人四馬緩緩通過棧道跨上山岩平地。
前行一騎是黑衣黑馬的俊逸少年,隨後一騎是赤馬粉衣美若九天仙女的端莊婦少,再後兩騎也是赤馬但身穿火紅衣衫的嬌柔、美豔婦少。
“毅郎,你不會怪賤妾私作主張將外公遺物歸還師門吧?”
“嗤!萍姐姐,事已隔近月,你怎麼尚提起這事?小弟何曾有據為已有之心?你送回‘峨嵋’是應該的…重要的是我得了一件最貴重的寶物以後永遠屬於我的,決不肯歸還‘峨嵋’。”
“什麼?毅郎,你…另外隱藏貴重寶物不肯還‘峨嵋’你…你…太讓我失望了!”
“唉!萍姐姐,我可沒隱瞞什麼喲?那可是諸葛前輩及媽姆送給我的,何況…你自己也答應的。”
“什麼?你胡說,賤妾何時答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