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滴血珍珠第二章盤活戰局第二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似乎註定九月份不會平靜渡過一樣。

二十四,江洪波給海軍司令部發回了一份沒有內容,只有落款的電報。

當時,收到電報的通信軍官還以為電臺出了故障,並且發去了詢問電報。衛延年與陳錦寬看到這封內容空白的電報後,兩人當即就出了興奮的神

其實,所有的內容就在落款上。

發電報的地址是得港!

也就是說,陸戰隊已經佔領了得港!

這封電報也因此載入史冊,成為了戰爭史上含義明確,內容最少的電報。而且,今後肯定不可能被超越!

佔領得港之後,陸戰第六軍打通了蘇伊士運河,第二艦隊也正式進入了地中海。

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也極為關鍵的勝利。結合第62艦隊殲滅英國遠征艦隊,帝國海軍不需再為印度洋航線的安全考慮,同時第二艦隊也可以前出直布羅陀要,替換至今沒有恢復戰鬥力的大西洋艦隊。

當然,大西洋艦隊那幾艘遭到重創,只進行了簡單修補的主力艦也能返回帝國修理了。

包重要的是,意大利的態度有了決定的轉變。

二十五。意大利就宣佈加入同盟國集團。並且正式向英法西俄四國宣戰(當時意大利已經承認了本民主共和國政府。因此沒有向本宣戰)。同一天。意大利陸軍在西北方向上向法軍發動了進攻。

其實。意大利陸軍沒有什麼好指望地。

從裝備、訓練與人員素質等各方面看。意大利陸軍地戰鬥力在歐洲。特別是西歐各強國中本排不上號。比起法國、德國陸軍差了好幾個檔次。就連西班牙陸軍都比不過。因此。很難指望意大利陸軍在西歐戰場上有所作為。

當時。最重要地還是意大利海軍。

除了幾艘在上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地戰列艦之外。意大利海軍最新式地“維內託”級(“維托里奧-維內託”級。後同)戰列艦地前兩艘。即“維內託”號與“利托里奧”號(後更名為“意大利”號)分別在四月二十八與五月六建成服役。其中“維內託”號地訓練工作已經在八月底結束。

“利托里奧”號地訓練工作也將在十月中旬結束。

這兩艘戰列角當時歐洲各國中建成地。排水量最大地戰列艦(“俾斯麥”還沒有建成)。另外。其火力強於正在建造地“喬治五世”級與“俾斯麥”級。防護也超過了“條約型戰列艦”地一般水準。速度更是達到了三十節。當然。其不到五千海里地續航力在歐洲各國地戰列艦中也算是一個明顯地缺陷吧。

隨著意大利參戰,以及第二艦隊殺入地中海,英國大西洋艦隊已經失去了進入地中海的機會。最終的結果是,英國部署在埃及與利比亞地遠征軍,法國部署在巴勒斯坦、黎巴、阿爾及利亞與突尼斯的遠征軍都無法獲得海軍的支持,甚至連物資都無法得到保障,其戰敗之是遲早的事情。

另外,打通了蘇伊士運河之後。帝國的商船可以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或者意大利的威尼斯停靠,然後通過鐵路與公路。向德國輸送重要戰略物資,比如德國急需的重油、橡膠、天然氣等等。

由此可見,陸戰第六軍與第二艦隊打下得港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如果說,之前帝國海軍面對的是一盤死棋,現在這盤棋就被盤活了,而且局勢對帝國海軍非常有利。

以當時地情況。帝國海軍可以將七成以上的主力艦留在太平洋戰場上,然後在直布羅陀要部署三成主力艦,就能與意大利海軍聯手遏制住英國大西洋艦隊,甚至迫英國海軍從本土艦隊調兵力加強大西洋艦隊的實力。

另外,即便美國參戰,也不得不考慮將更多地主力艦留在北大西洋戰場上。

如果德國的兩艘戰列艦能夠準時服役,兩艘戰列巡洋艦的維修與改進工作也能準時完成,英國將很難同時招架三支艦隊的威脅。到時候,即便美國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也必須參戰。並且在北大西洋上投入幾艘主力艦,從而削弱了美國在太平洋艦隊的實力。

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隨著帝國海軍恢復了在北大西洋上地活動能力,英法等國從拉美與西部非洲地區獲得的資源將大大減少,英國海軍也不得不考慮建造更多的護航戰艦,從而無法集中力量建造主力艦。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天平第一次向同盟國傾斜。

可以說,協約國集團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境況也越發艱難。如果美國仍然遲遲不參戰,協約國集團很有可能在兩年之內戰敗。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帝國海軍開始謀求在太平洋戰場上採取包積極的行動。

二十五,海軍司令部與陸戰隊司令部就確定了進攻北马里亞納群島的作戰行動。實際上,相關的作戰計劃早在五月份,也就是登陸本本土之前就啟動了,只是當時並不是作為主要行動來策劃的。

當時,考慮到美國參戰地可能越來越大,帝國海軍必須制訂一套備用戰略計劃。

在這套備用戰略計劃中,美國將在本戰敗前參戰,並且由此導致帝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進攻轉入防禦。因此,為了確保“本土最後防線”地安全,帝國海軍必須要在美國海軍向西推進之前,擴大戰略防禦圈。

飽佔北馬里亞納群島,特別是南端的關島成為了重中之重。

早在上次世界大戰地時候,關島就是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的前進基地,並且是帝國海軍前出中太平洋的主要據點。戰爭結束之後,帝國為了確保“本土最後防線”只能將關島所在的北马里亞納群島割讓給協約國。

協約國“分贓”的時候,本為了獲得“大國地位”並且彰顯其在西太平洋上的“存在。”美國也樂意甩掉“包袱”讓本充當遏制大明帝國的馬前卒。最終雙方妥協,美國獲得北马里亞納群島的行政管理權,本則在關島建立軍事基地,並且每年向美國支付一筆基地維護與使用費。

因此,關島的安德森軍港成為了本在本土之外最大的軍港之一。

問題是,本並沒有好好利用關島與安德森海軍基地。說白了,本沒有那個實力,而且利用本土港口,以及棉蘭老島的達沃港,本聯合艦隊就能在西太平洋上活動。而當時本又沒有向南太平洋與中太平洋擴張的實力,更不可能向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擴張,所以安德森海軍基地多半成了個擺設。

可是,對帝國來說,關島與安德森海軍基地(帝國稱其為楊鬱森海軍基地,因為楊鬱森是發現關島的帝國航海家)絕不僅僅只是擺設。如果能夠佔領關島,並且藉助安德森海軍基地的支持,帝國海軍就能前出中太平洋,將防禦圈向東推進上千海里。

正是如此,在確定戰略計劃的時候,攻打北马里亞納群島成為了首號備用方案。

雖然美國還沒有參戰,但是本基本上已經戰敗,而且帝國海軍已經盤活了局面,可以調出至少十個陸戰師,以及第11艦隊執行攻打北马里亞納群島的任務。在此情況下,趕在美國參戰前打下關島,成為了獲得戰略優勢的關鍵行動。

因為計劃是現成的,所以相關的作戰行動很快就決定了下來。

二十七,第11艦隊就離開了那霸,正式開赴北马里亞納群島,其首要任務是擊潰駐紮在安德森海軍基地的那支本艦隊,然後炮擊關島的防禦設施,為陸戰隊登陸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按照當時確定的計劃,第一批五個陸戰師的兵力最遲於十月十到達。

如果一切順利,十月底之前,就能打下關島,並且在年底之前佔領整個北马里亞納群島。這次作戰行動非常隱秘,畢竟關島的管轄權在美國手裡。

當時,整個北马里亞納群島上大概有一千五百名美軍官兵,主要分佈在關島、提尼安島與班島。即便北马里亞納群島不是美國的領土,卻屬於美國管轄的海外領地,進攻北马里亞納群島,完全可以看作是對美宣戰。

從此也能看出,在美國必然參戰的情況下,帝國海軍絕不會選擇被動,而會主動出擊。

也就在第11艦隊奔赴北马里亞納群島的時候,陸戰隊在本戰場上獲得了另外一個重大勝利。

二十九,經過二十四天的心準備,以及五天的烈戰鬥之後,陸戰第五軍的先頭部隊攻入了東京市區。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近五十萬軍竟然沒有做任何頑強的抵抗!

三十下午,隨著包抄的部隊到位,除了已經撤出市區的幾萬軍之外,其他軍不但被徹底包圍,而且還在當天晚上投降。

可是,誰也沒有預料到,一件震驚全世界的慘案就要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