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6章及多數市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就要看書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无广告在线视频开通,立即体验精彩内容,点击 X1024空间,立刻访问!

韓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權。不先下手為強,預令收回帥印,恐怕將來尾大不掉,一有二心,便難制服。所以要將韓信的兵權奪去,僅畀虛名,始足放心,他們君臣三人,商量妥當。

即由漢王不動聲,親自趨至韓信營中。韓信一見漢王駕到,慌忙出,同入帳內,奉漢王上坐。

但聽得漢王面諭道:“將軍屢建奇功,得平強項,寡人心之餘,始終不忘將軍之助。惟將軍連年征討,定已神疲乏,理應及時休息,寡人之心稍安,況且天下既定,不復勞師,將軍可將帥印繳還,仍就原鎮去罷。”韓信聽了,無辭可拒,只得取出印符,還漢王。漢王攜印去後,過不多時,又傳出一令,說是楚地已定,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生長楚中,素諳楚事,應改封為楚王,鎮守淮北,定都下邳。

魏相國彭越,勸撫魏民,屢破楚軍,今即將魏地加封,號稱梁王,就都定陶等語。彭越得了王封,自然歡喜,拜謝漢,受印而去。惟有韓信,易齊為楚,知道漢王記得前嫌,不願使他王齊,但既改楚,大丈夫衣錦歸鄉,也足吐氣,便遵了命令,即榮歸。到了下邳,首先差人分頭去覓漂母及受辱下的惡少年。

漂母先到,韓信下座問,賞賜千金,漂母拜謝去訖。既而惡少年到來,早已嚇得面無人,叩頭謝罪。韓信笑道:“君勿懼,我若無君當的一,也未必出去從軍。老死牖下,至今仍是一個白衣人罷了。現授汝為中尉官。”惡少年謹謝道:“小人愚頑,蒙大王不記前事,不罪已足恩,哪敢再事受爵。”韓信微笑道:“我願妝為官,何必固辭?”惡少年始再拜退出。韓信復與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

張敖即張耳之子,是年張耳病歿,張敖嗣爵…燕王臧荼等,聯名上疏,尊漢王為皇帝。疏辭略雲:先時秦王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

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高德厚,又加惠於諸王侯,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處比儗,無上下之分,是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謹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伏乞準行!

漢王得疏,急召集大小臣工與語道:“寡人聞古來帝號只有賢者可當此稱。今諸王侯,推尊寡人,寡人薄德鮮能,如何了當此尊號?”群臣齊聲道:“大王誅不義,立有功,平定四海,功臣皆已裂土封王,大王應居帝位,天下幸甚!

漢王還想假意推讓,哪得住內外文武官將,合詞再行申請,始命太尉盧綰及博士叔孫通等,擇吉定儀。

就在汜水南面,郊天祭地,即漢帝位。頒詔大赦,追尊先妣劉媼為昭美夫人,立王后呂氏為皇后,王太子盈為皇太子。

又有兩道諭旨,分封長沙、閩粵二王,文雲: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奧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為衡山王。項羽侵奪之,降為番君。今以其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諸君,立番君芮為長沙王,欽哉惟命!

故奧王無諸,世奉越祀,秦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諸侯伐秦,無諸身率閩中兵,以佐滅秦,項羽廢而勿立。今以為閩奧王,王閩中地,勿使失職,以酬王庸。是時諸侯王受地分封,共計八國。

就是楚、韓、淮南、梁、趙、燕,及長沙、閩粵二王,此外仍為郡縣,各置守吏。天下定,漢帝便命諸侯王悉罷兵歸國。自己啟蹕入洛,即以洛陽為國都。特派大臣赴櫟陽奉太公、呂后及太子盈、公主等人。

又遣人至沛邑故里,召入次兄劉仲,從子劉信,並同父異母的少弟劉,正兄僅雲劉為漢高帝的異母之弟,餘皆未詳,大約是太公於劉媼逝世後,或繼娶,或納妾所生,無事可述,故不詳載。且太公被擄至楚營時,已無其人,想是一位不永年之人。漢帝既已念及手足,自己要記得姬妾了。更將微時的外婦曹氏,及其所生之子肥,定陶戚氏父女,及戚氏所生之子如意,一同接入都。

漢帝至是,父子兄弟、妾子侄,陸續到來,齊聚皇宮,這一喜,真是非同小可,正在十分得意的時候,忽由虞將軍入報,說有隴西戍卒婁敬求見。因為那時漢帝有意求才,不問賤役,且有虞將軍帶引,料是必有特識,即命入見。

漢帝數婁敬雖然褐衣草履,形容倒極清秀,便語他道:“汝既無來,未免腹中飢餓,現在午膳時候,汝且去就食,再來見朕。”婁敬便去,稍頃即來。

漢帝問其來意,婁敬正容奏道:“陛下定都洛陽,想是媲美周室麼?”漢帝點頭稱是。婁敬又奏道:“陛下取得天下,卻與周室不同,周自後稷封邰,積德累仁數百年,至武王伐紂,乃有天下。

成王嗣位,周公為相,特營洛邑,因為地取中州,四方諸侯,納貢述職,道里相均,故有此舉。惟有德可王,無德易亡。周公令后王嗣德,不尚險阻,非不法良意美。

只是隆盛時代,群侯四夷,原是賓服,傳到後世,王室衰微,天下不朝。雖由后王德薄,究於形勢,頗有關係。欺弱畏強,人心皆同,致有此弊。今陛下起自豐沛,卷蜀漢,定三秦。

與項王轉戰滎陽成皋之間,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累及天下人民,肝腦塗地,號哭震天,至今瘡痍滿目。乃媲美周室,臣竊不敢附和,徒事獻諛。陛下試回憶關中,何等險固,負山帶河,四面可守。

就使倉猝遇變,百萬人可以立集。所以秦地素稱天府,號為雄國。臣為陛下萬世計,莫如復都關中。萬一山東有亂,秦地尚可無虞,所謂扼喉拊背,那才可縱自如呢。”這一席話,說得漢王心下狐疑起來,因命婁敬暫退,即集群臣會議。群臣半系山東人氏,不願再入關中,離開鄉井。

於是紛紛爭論,都說周都洛陽,傳國至數百年,秦都關中,二世即亡,況且洛陽東有成皋,西有崤黽,背河向洛,險亦足恃,何必定都關中,方謂萬世之基呢?漢帝聽了,更得沒有主張。

想了半天,只有召那位足智多謀的張子房來,解決這事,原來張良佐漢成功,早已看出漢帝這人,只可共患難,不能夠共安樂,便借要學導引吐納諸術,以避嫌疑。平非但足不出戶。

而且避去穀食。有人問他何故如此,他答道:“我家累世相韓,韓為秦滅,故不惜重金,設法替韓復仇。今暴秦已亡,漢崛起。我不過憑著三寸之舌,為帝王師,自問應該知足。

所以要想謝絕世事,從赤松子遊,方足了我心願。人間富貴,於我如浮雲。諸君若肯相從,我亦歡。”漢帝聽到這些說話,自然毫不疑他,因此許他在家休養。若有大事,仍須入朝參預,此時既為建都問題,自然少不得他了。張良奉召,不敢怠慢,入見漢帝。漢帝便將婁敬所陳,以及朝臣之意,告知張良。

張良道:“洛陽雖是有險可守,其中平陽居多,四面受敵,實非萬全之地。關中地方,左有肇函,右有隴蜀,三面可據以自守,一面東臨諸侯,萬無一失者也。昔人一金城千里之言,確非虛語。

婁敬能夠見到,乃陛下盛世人材,伏乞允准施行!”漢帝聽了,方始決定擇啟行。到了櫟陽,丞相蕭何接聖駕,漢室與說遷都之事。蕭何道:“秦關雄固,形勢最佳,惟項羽焚宮以後,滿目邱墟,自應趕造皇宮,及多數市房,方可請陛下遷往。”漢帝便在櫟陽暫時住下,命蕭何西入咸陽,速行修造宮殿。漢帝因將各處的大小亂事,對付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