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崇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事實常沒有字面這麼好看。

例如這《自由談》,其實是不自由的,現在叫作《自由談》,總算我們是這麼自由地在這裡談著。

又例如這回北平的遷移古物〔2〕和不準大學生逃難〔3〕,發令的有道理,批評的也有道理,不過這都是些字面,並不是髓。

倘說,因為古物古得很,有一無二,所以是寶貝,應該趕快搬走的罷。這誠然也說得通的。但我們也沒有兩個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現存的古物還要古。禹是一條蟲〔4〕,那時的話我們且不談罷,至於商周時代,這地方卻確是已經有了的。為什麼倒撇下不管,單搬古物呢?說一句老實話,那就是並非因為古物的“古”倒是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後,還可以隨身帶著,隨時賣出銅錢來。

大學生雖然是“中堅分子”然而沒有市價,假使歐美的市場上值到五百美金一名口,也一定會裝了箱子,用專車和古物一同運出北平,在租界上外國銀行的保險櫃子裡藏起來的。

但大學生卻多而新,惜哉!

費話不如少說,只剝崔顥〔5〕《黃鶴樓》詩以吊之,曰——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6〕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一月三十一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二月六《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幹。

〔2〕北平的遷移古物一九三三年一月本侵佔山海關後,國民黨政府以“減少軍目標”為理由,慌忙將歷史語言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收藏的古物分批從北平運至南京、上海。〔3〕不準大學生逃難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八,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電令北平各大學:“據各報載榆關告緊之際,北平各大學中頗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查大學生為國民中堅分子,詎容妄自驚擾,敗壞校規;學校當局迄無呈報,跡近寬縱,亦屬非是。”〔4〕禹是一條蟲這是顧頡剛在一九二三年討論古史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他在對禹作考證時,曾以《說文解字》訓“禹”為“蟲”作據,提出禹是“蜥蜴之類”的“蟲”的推斷。(見《古史辨》第一冊六十三頁)〔5〕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他的《黃鶴樓》詩原文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8〕文化城一九三二年十月間,北平文教界江瀚等三十多人,在軍進關內,華北危急時,向國民黨政府呈送意見書,以北平保存有“寄付著國家命脈,國民神的文化品物”和“全國各種學問的專門學者,大多薈萃在北平”為理由,要求“明定北平為文化城”將“北平的軍事設備挪開”用不設防來求得北平免遭軍炮火。這實際上合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有利於本帝國主義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