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闖北馬寅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958年,我們一行十多位右派來到京郊南小街,行李還未打開就要下地勞動。隊長一見我,咬著嘴搖搖頭,便把我派到地頭和兩位80多歲的老婆婆一起剝老玉米。老婆婆耳背,大聲和我說話,指著下大田的男士右派問:“你就和他們一起過?”
“過?”這“過”好刺耳,又不好不答覆老人家。
我正為難,一位老爺子叼著菸袋鍋子走過來,扯著嗓子話道:“她誰也不跟‘過’。別看她年歲小,她可是學校老師呢。”
“學校老師?”老婆婆不解地打量我。
“犯了錯誤,帶‘右’字兒的。”老婆婆更是聽不懂,疑惑地問:“敢是偷了東西?”
“不。”我連忙辯解。
“不偷東西叫啥犯錯誤?”兩位老婆婆呵呵大笑,裂開了沒牙的大嘴巴。
“她們太老啦,土都埋了大半截,不懂現實。”老爺子巴達著菸袋,眯了眯眼壓低聲音對我說,“帶‘右’字兒的怕啥?我這輩子走南闖北,啥沒見過?我不信,我僱農成分。姑娘,有事儘管找我馬寅初!”馬寅初?北京大學校長?我一驚。望著他悠閒的背影,我想,也許他叫馬銀初吧?
“寅”還是“銀”呢?
我正在猜疑,他卻用手指掐算著,眯著一隻眼說:“子、醜、寅、卯的寅。我夜裡三點寅時生,爹媽便給我取名馬寅初。”竟有這般巧合!我又是一驚。
京郊農村習慣互稱大爺大媽大哥大嫂,唯獨對他,大人小孩都直呼其名:“馬寅初!”南街農民,不叫我們右派,而稱呼:“帶‘右’字兒的。”這客氣的稱呼,聽起來舒服些,而第一個這麼叫的,正就是這位老爺子馬寅初。
馬寅初,畢竟是走南闖北,見識多明堂也多。他格活潑,人到哪裡笑聲跟到哪裡,工間休息就是他的天下。他講山西說四川,湖南湖北他都清楚。抗戰時期,他正年輕,四處當勞工,天南地北哪裡都有他的足跡。說到高興處,他還會把菸袋在耳後,站起身來扭幾下。他聳起肩膀,踮起腳跟學宋美齡走路。他說在重慶他見過宋美齡。宋美齡在重慶宣傳抗、搞義賣募捐,宋美齡就是這麼走路。他說他差點沒有去美國。他說美國富有遍地都是黃金。他說美國麵粉又細又白,南小街就磨不出這麼好的麵粉。他說他在武漢修鐵路吃的就是這樣的麵粉。
我的赫赫一條右派罪狀,就是崇拜美國說美國有彩膠捲。和我相比,馬寅初又比又說,唾沫飛濺,真是有過之無不及。
他講得南小街人個個口水。他年輕時吃苦在外歷盡坎坷,人們笑話他:“只講過五關斬六將,從不講走麥城。”他闖蕩了大半輩子,老來回到故鄉,沒有存下半文錢,連老婆都沒能混上一個,鬧了個僱農成分。
監督勞動之初,右派政治處分暫未批下來,我月工資54元(當時北京市一般女工月工資只有28元或32元)。馬寅初對此大發議論。他說:“瞧瞧,拇指大的丫頭片子,月薪54元,”他用手指掐算著又說,“一年就是648元。農村人幹一年才百幾十元,不好還該國家的錢。”他頗為不平,便提高聲音說:“若給我54元,我寧願當右派。”
“右派咋啦?”他瞪著眼睛喊,“不偷人不搶人,咋啦?瞧,多可人的小姑娘!不也是右派!右派不好麼?”說起當農民,他最牢騷不過的就是“四兩油”他唾沫飛濺,磕著菸袋鍋子,能祖宗八代地發洩半天。原來那時食油定量城市人每月1斤,農村人才4小兩(按1斤16兩計)。三、四口的人家,合起來有1斤,炒菜也湊合了。馬寅初鰥夫一個,4小兩油,用他的話說,“沾不到鍋底!”農民不到年關節下見不到葷腥,整個南小街本沒有豬鋪。
馬寅初不念書不識字,卻會說評書。他小時候拜過師學過藝,曾在天橋說過評書。《七俠五義》、《三俠劍》他都整段整段說得上來。說狐說鬼,說《聊齋》,他能抑揚頓措,隨著情節發展變化,聲音忽高忽低,時緊時慢,有聲有,說得頭頭是道。誰不為他傾倒?誰不佩服他的好記憶?
只見他兩眼平視,一字一字,就像照著書本念。識字的人就是照著書本念,也不可能像他這麼彩有味。
京郊農民管工間休息叫“打歇兒”打歇兒時,哪裡有馬寅初,哪裡最熱鬧,哪裡的打歇兒也最長。人人都愛聽他講東說西,連帶工組長隊長都聽得有癮。他若起說開了評書,這半天大家就甭想再幹活兒了。他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隊長便帶頭喊:“別分解,別分解,接著說!接著說!”於是他又說。這半天出工,就等於集體放了半天假。誰趕上和馬寅初一塊幹活兒,誰就能飽食一頓神美餐。
整個南小街,被他搞得很快活,有聲有!
馬寅初使南街人大開眼界、不知給大家帶來了多少樂趣!事隔四、五十年,回味起來,也還是滋味無窮。馬寅初真算得上是一個民間藝人,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就因為這,據說文化大革命,他被當做牛鬼蛇神,戴了高帽子游了街,罪名是:“現行美蔣派遣特務,妖言惑眾,蓄意破壞抓革命促生產。”其時他已年逾古稀,經不起幾番折騰。他是怎麼死的,無人說得清,據說他的屍體是多少天后,在一條臭水溝裡被發現的。
在“階級鬥爭月月講、天天講”的子裡,馬寅初,儘管是堂堂正正的僱農成份,也逃脫不了滅頂之災!他,人是這樣地鮮活,每當我想起他,我是很懷念的。在我被打入“另冊”的歲月裡,碰見不少善良的人!現僅以此文寥表紀念!
2020字。2/4/02寫於東高地。12/30/0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