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章徐敬業起兵與《討武曌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幾個月來,廢卻一個幼主,接連幽一個新君,以及其他一件一件的事情,有識之士看得心驚膽戰,得夢魂不安。

“光宅”的年號也被行狂暴汙穢透了。老百姓口雖不言,心中卻不能不想:這位穢亂宮的武后,太宗之宮女,高宗之後,子女的母親與兇手。各處風言風語,人人心存疑問。百姓心念當年的太宗皇帝,同情兩位被囚的幼主,他們是太宗皇帝的孫子。武后最好不要邁進李家的宗廟一步。

在聰明人看來,最危險之舉莫過於提升武氏子侄,莫過於在洛陽興建武氏宗廟,與當年武后不重用皇后內親的主張恰恰相反。現在武后把子侄們都官封要職,身居顯位。因為武后有三個叔伯,如今有十四個內侄,其中以武承嗣、武懿宗、武攸寧最頭角。武承嗣野心最大,也最活躍,不學無術,純系勢利小人,專一倚強凌弱,陰謀險詐,無一刻安靜,是一個真正的小政客,五月被任為門下省侍中。但是才不勝任,武后雖親,也不能任用,在任不足一月即去職。承嗣為武后之父的長孫,今後在朝不斷官居顯位。武姓子侄們突然一躍而起,而唐室王公則星散凋零,或遭貶謫,或權位遭受褫奪。老百姓的批評是,那個方丈小寶拍武后,武承嗣與武三思拍大方丈,而諸大臣則拍武氏兄弟。其他武氏兄弟或官居大將軍,或為一衙門的首長。

武后荒放蕩,摧殘唐室宗族。但唐室宗族卻也人數眾多。高宗及太宗有弟兄十幾人,現在都在五十幾歲至七十歲之間,人人都有兒孫。居王位者至少有三十餘人。但是由於武后獨握大權,朝廷真正的勢力已經盡入武氏兄弟之手。武氏兄弟,在教育、品格、儀表上都比不上唐室宗族。武氏兄弟都是專橫暴,朝廷要職如兩都的將軍,羽林軍將軍,都在武氏兄弟手中,這樣唐室就自內而亡了。

武后代子執政,合理合法。太宗的一些兄弟都是些溫文長者,深為百姓敬愛。其中以韓王元嘉,霍王元軌,魯王靈夔最為知名。武后都封他們為高官,為朝廷點綴,卻無實權。武承嗣要把這些長者罷黜,遷往外省,遂與中書令裴炎正相沖突。但在裴炎去職以前,這些唐室長者都安然在位。但是他們無權無兵,又有何用?

最引公眾注目的倒是武承嗣奏請在洛陽為武家立宗廟。這顯然是為武家開國立朝的意思。因為武家在長安已然有了宗廟,在東都洛陽按照唐室宗廟的規模,建築武氏的家廟,當然是反叛的行為。武家祖先都已封有爵位,現在又將五代祖先都追封為王。

現在謠言繁興,百姓寢食不安。武后顯然正謀推翻唐室。百姓念念不忘太宗,一定得有人起來中興大唐天下。兩位少主在幽之中,無能為力。唐室其他王公子弟,眼看當時情形,心中惴惴不安。武后已經太荒專橫,心中覺得不會有人起而造**反,如果真有,也不難予以敉平。

現在是該一群儒生揭竿而起了。

徐敬業為英國公李之孫,李當年曾親奉璽綬,進武宸妃為皇后,現在徐敬業起兵聲討武后了。有六七個儒生和幾個被武后罷黜的官員相聚於揚州。大家以為武后倒行逆施,荒橫暴,國人必有同。於是用計控制住揚州駐軍,偽稱先父章懷太子賢在成都時並未遇害,現在實在軍中,如今起兵聲討武后。主張正大,正順民心,大家盼望中興唐室,萬分熱誠,十之後,聲稱聚兵十萬。

起兵之始,先由駱賓王起草《討武曌檄》,傳檄州縣。這篇檄文已成為中國之散文名作,必會萬古不朽。檄文傳至京都,轟動一時。而徐敬業起兵一事,反倒顯得冷落,不甚惹人重視,有些名句,深入人心,人人爭相傳誦。除去文章的聲調鏗鏘,擲地有聲之外,其內容正道出國內百姓的真正心思,表達出儒生、官員平只敢在家竊竊私語的話。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文字秀拔剛勁,歷述武后人神共憤之罪過,對武后名譽之損害,遠勝過十萬大軍。

《討武曌檄》原文如下: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

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近狎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廷之遽衰。

檄文繼續描寫義軍之盛況:敬業,唐皇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蘼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文章結尾處,呼籲前朝老臣當盡忠唐室。檄文上說:“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檄文要庶民團結一致,盡忠李唐,若眷戀窮域,徘徊歧路,必遭誅除。義軍勢將旗開得勝,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