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黔遊日記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十早餐,隨擔夫出平壩南門,循西山麓南行。

二里,有石坊當道,其南叢山橫列,小溪向東峽去,路轉西峽入。三里,又隨峽南轉。又二里,上石子嶺,逾嶺為石子哨。

又七里,過水橋屯。又五里,為中火鋪。又二里,西上坳,從坳夾行一里,為楊家關。又西三里,為王家堡,乃南轉四里,為石佛門西向,不深,有九石佛,甚古。其處西抵大茅河為安酋界,約五十里。又南五里,平塢間水分南北,是為老龍過脊。又南五里,為頭鋪。又南二里,西入山坳。逾之,出其西,又南行三里,過一堡,又二里上隴,入普定北門。一岐自東北來者,廣順道;一岐自西北來者,大茅河諸關隘道。

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闊;南半里,有橋;又南半里,有層樓跨街,市集甚盛。

二十一出南門,西南行十五里,為楊家橋,有堡為楊橋堡。

又南十里,為中火鋪。

又南一里,抵龍潭山下,轉入西峽。西八里,有哨。轉南七里,為龍井鋪。又南七里,過啞泉,大路從東南下山,繞山南入安莊東門;小路越嶺西而南下,度小橋,抵安莊西門。安莊後倚北峰,前瞰南隴,而無南北門,惟東西兩門出入。

西門外多客肆,餘乃入憩焉。

遂入西門,遇伍、徐二衛舍,為言:“此間為安邦彥所荼毒荼音tú荼毒即毒害、殘害,殘害獨慘,人人恨不洗洗劫、討伐其。然以天兵臨之,蕩平甚易,而部院朱獨主撫,以致天討不行,而叛逆不戢jí收斂。今正月終,猶以眾窺三汊河,以有備而退。”三汊河者,去安莊西五十里,一水西北自烏撒,一水西南自老山中,合併東北行,故曰“三汊”;東經大、陸廣、烏江,b與安限為天塹者、惟此;今設總兵官駐其地。時朱總督已斃,輿用車載屍還越,而按君馮士晉,為四川人,餘離貴省,亦親臨陸廣,巡歷三汊,將由安莊抵安南。

伍君曰:“按君此行,亦將巡察要害,分佈士卒,為剿除之計,非與朱為比者。”不識然否?普定衛城內,即安順府所駐。餘先聞安順止土知州,而宦籍有知府節推,至是始知所駐在普定也。

安莊衛城內,即鎮寧州所駐。其分署在南城內段公祠之東,段公名時盛,天啟四年任鎮寧道。雲南普名勝叛,踞阿州,段統兵徵之,死於難,故州人立祠祀之,而招魂葬於望水亭之西。

今普名勝之子,猶據阿州。

湫敝殊甚十分低矮破爛。庭有古衫四株,大合兩人抱,豈亦國初之遺耶?

安商衛城內,即永寧州所駐。考《一統志》,三衛三州,舊各有分地,衛俱在北,州俱在南。今州衛同城,以文轄武,實借武衛文也。

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苗孽,似非當時金甌無缺金甌即金盃,金甌無缺指保持某種好東西的完美矣。

三衛之西,為水西所苦,其東又諸苗雜據,惟中一道通行耳。

二十二五鼓,大雨達旦,餘少憩逆旅。

下午霽,獨南遵大路,一里逾嶺,由岐東下半里,入雙明。此處山皆迴環成窪,水皆下透地。將抵,忽塢中下裂成坑,闊三尺,長三丈,深丈餘,水從其東底溢出,即從其下北去。溢之處,其上皆環塍為田,水盈而不滲,亦一奇也。從此西轉,則北山遂南削為崖,西山亦削崖北屬之,崖環西北二面,如城半規。

先抵北崖下,崖忽下嵌成,其中貯水一塘,淵碧深泓,即外自裂坑中潛透而匯之者。從崖外稍西,即有一石自崖頂南跨而下,其頂與崖並起,而下闢為門,高闊約俱丈五,是為東門。透門而西,其內北崖愈穹,西崖之環駕而屬者,亦癒合。西山之南,復分土山一支,掉臂而前,與東門外崖夾坑而峙。昔有結高垣,壘石址,架閣於上,北與東門崖對,以補東向之隙,而今廢矣。由東門又數十步,低西崖下。其崖自南山北屬於北崖,上皆削壁危合,下則中闢而西通,高闊俱三倍於東門,是為西門。此外之“雙明”也。

一門而中透已奇,兩門而映尤異。其西門之外山,復四環成窪,高若列城。水自東門外崖北淵泓間,又透石溢出西門之東,其聲淙淙,從西門北崖,又透西出。

門之東西,皆有小石樑跨之,以入北。水由橋下西行環窪中,又透西山之下而去。西門之下,東映重門,北環墜壑,南倚南山,石壁氤氳,結為龕牖,置觀音大士像焉。由其後透南入,石竅玲瓏,小而不擴,深可十餘丈而止。

此門下南壁之奇也。

北接北崖,石屏中峙,與南壁夾而為門。屏後則北山中空盤壑,極其宏峻,屏之左右,皆有小石樑以分達之。屏下水環石壑,盤旋如帶。此門下北壁之奇也。北壁一屏,南界為門,北界為門南臨。

此屏中若樹,遂東西亦分兩門,南向。

水自東門下溢而出,漱屏而入,則循屏東而架為東橋,而東門臨之;又溢出西門下,循屏西而架為西橋,而西門臨之。此又內之“雙明”也。先從西門度橋入,頂高十餘丈,四旁平覆如幄;而當門獨旋頂一規,圓盤而起,儼若寶蓋中穹;其下有石臺,中高而承之;上有兩圓窪,大如銅鼓,以石擊之,分清濁聲,土人詫為一鍾一鼓雲。

西北盤亙,亦多垂柱裂隙,俱迴環不深。東南裂隙下,高迥高遠亦如西門,而掩映彌深,水其前,瀠洄迴環纏繞作態,崆峒這裡泛指山清冷,各極其趣。

遂逾東橋,仍出西門下,由其前南向而上,直躋崖,復有東向,高闊俱三丈,而深十丈。

後北轉,遂上穹而黑,然不甚深矣。中幹朗,有僧棲之,而中置金仙像。乃叩僧索筆攜炬,同下窮西門大士後小,並錄壁間詩。

返寓已暮。

二十三僱短夫遵大道南行。二里,從隴頭東望雙明西巖,其下猶透明而東也。中水西出壑中,從大道下復入山麓,再透再入,凡三穿巖腹,而後注於大溪。蓋是中窪壑,皆四面山環,水必透也。又南逾,四升降,共四里,有堡在南山嶺頭。路從北嶺轉而西下,又二里,有草坊當路,路左有茅鋪一家。又西下,升陟隴壑,共七里,得聚落定居一年以上的村落一塢,曰白水鋪,已為中火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