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八章美味的椿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何老三回來的時候,又背了滿滿一揹簍的椿芽。

揹簍和挎籃都是用竹子編的雙肩傢俱,只是挎籃的系是用繩子編的,可以活動變成單肩誇也行,而揹簍的系是固定的。

慕貞記得自己第一次見這兩種傢俱時,不由的想起了現代的挎包和雙肩包,不知道前世的包包,是不是由古代的農用工具發展而來。

揹簍的體積比挎籃大,一揹簍就能裝兩挎籃多。剛好慕貞還有一挎籃的椿芽沒有燙好,就讓何老三幫自己去洗,她把剩下的燙完。

兩人的速度比一個人快多了,雖然有那爺倆給自己幫忙,但等慕貞把手裡的活全忙完以後,還是累的痠背痛了。

“孃親,你坐下,包包給你捶捶。”小包子見慕貞在肩膀,懂事的搬來凳子給慕貞。

“謝謝包包,孃親的包包真乖。”說著,在小包子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孃兒兩正互動著,自然誰也沒有發現何老三擰起的眉頭。

“貞貞,你曬這麼多的椿芽做啥?”

“賣啊。”這東西都沒人吃過,會有人賣?何老三很好奇,“賣?賣給誰啊?”拿了一顆曬乾的椿芽,皺眉道:“烏漆抹黑的,怎麼吃?”對於何老三的懷疑,慕貞很受傷,“我要是賣不出去,你就全給我吃了,而且,我中午做的椿魚,也不許你吃。”看著慕貞氣憤的表情,何老三覺得十分賞心悅目,對於娘倆剛把他忽略了的事情,也不計較了。

“貞貞莫氣,是我孤陋寡聞了,你說這東西能吃,那就能吃。”對於何老三的討好,慕貞翻了個白眼就不做理會了。早上的椿樹芽,她留了一些新鮮的,剛好可以用來做椿魚。

說起椿魚,這個口味還真是讓她懷念。椿魚的做法比較簡單,雖然只是小時候吃過,但具體做法還是記得的。之所以叫椿魚,自然是以椿樹芽做材料,長的有點像魚的形狀。

自從慕貞來了以後,家裡就開始吃三頓飯了。現在這個時間點,差不多快要開始做午飯了。

“包包,你去外面把椿芽一個個的翻個邊兒,爹爹來給孃親燒火。”炸椿魚,火候非常重要,火大了,外面糊了裡面還沒有,火小了,椿芽在裡面燜軟了,味道不香。小包子雖然可以燒火,但不會掌握火候。

對於慕貞吩咐的,小包子都會快樂的去完成,看著兒子蹦蹦跳跳的往出走,慕貞不忘囑咐道:“記得把你的帽子戴上,要是曬人了,回來喝點水再去。”給爺倆吩咐好任務,慕貞開始了炸魚的重要步驟:和麵。這裡說的和麵,不是和乾的,是要加水和稀,就像麵糊一樣。

和麵的時候,水的多少要掌握好。和幹了,炸出來之後就像個麵疙瘩,遮住了椿芽的香味,和稀了,椿芽包不住。

另外,調料也很重要。慕貞把蒜、姜、花椒、辣椒,分別用辣子窩杵碎,然後在全部放在面裡拌勻,最後加上鹽。

說起辣子窩,慕貞覺得有趣的,就是把一個直徑有七八釐米的圓柱形石頭,中間掏一箇中指深的,然後再找一個一把多的圓柱型石頭,把中件的窩和杵東西的石頭打磨光滑,就是這裡所說的辣子窩的全部組合。

記得第一次用這個辣子窩時,慕貞一直覺得它的構造不合理。因為用來裝辣椒之類的窩,旁邊有一個三釐米左右的缺口,而用來杵東西的石頭,她又覺得有點短,怎麼用都不順手。

後來有一次,她無意間把手腕固定在那個缺口的地方,居然用起來十分舒服。既不會覺得窩太深,杵的石頭太短使不上勁,也不會覺得杵的石頭太沉費力。

這讓慕貞不由得佩服工匠的細心和認真。

繼續說這椿魚的做法。面做好之後,基本上這道工序就完成了。然後把早上留下來的椿芽,一個個的放在和好的面裡裹起來,等鍋裡的油燒紅之後,把裹上面的椿芽放進去,等炸至兩面金黃的時候,椿魚就做好了。

因為這個時代菜籽油的產量比較低,價錢比較貴,所以農村大部分的人都是吃的豬油。但豬油的脂肪含量太高,所以慕貞就兩個摻起來吃。

他們現在的手頭比較緊,在加上也沒有那麼多的油,慕貞就只是用油把鍋涮一下,保證不巴鍋後,煎著吃。

留下了二十幾顆椿樹芽,慕貞全煎了。小包子眼巴巴的看著兩面金黃的椿魚,不停的吧唧著嘴巴。而何老三則是好奇,大家一直都不吃的東西,能在自家媳婦手裡變得有多美味。

看著這一大一小的兩張俊臉都瞅著鍋裡,慕貞不由的覺得好笑。等鍋裡的第一撥煎好以後,就風給了那爺倆。

在慕貞滿懷期待的目光中,何老三試著咬了一口。雖說不至於是人間美味,但味道確實不錯。

一口咬下去,外面是焦的,裡面是軟的,再加上椿芽特有的香味,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何老三很中肯的評價了一句:不錯。

而這邊,小包子的反應更誇張,嘴裡包著的太燙不下,還要巴巴的把手裡的往嘴裡喂。看的慕貞啼笑皆非。

農村的灶一般都喜歡打三口,外鍋和中鍋人用,裡鍋給豬煮豬食。慕貞家面積小,也沒有豬,勉強砌了兩口鍋。

外鍋在炕椿魚時,裡鍋就煮了酸菜洋芋湯。

何老三當時吃這個時覺得稀奇,就又出去掰了一把椿芽,讓慕貞多做點兒,他讓小包子把錦山兩口子也叫來一起吃。

錦山夫兩來的時候,慕貞已經炕了小半木盆的椿魚了,有二三十個。紅梅看到慕貞外面曬了很多的椿芽,不由好奇的問道:“貞娘,你屋外曬了那多東西是啥?我咋看著像椿樹芽子嘞?”這夫兩對慕貞一家一直照顧的,不說別的,在慕貞穿過來以前,小包子大部分的飯都是在他們家吃的。

錦山爹孃死的早,底下還有一個妹妹,成親一年多了,雖說還沒有個一兒半女,子過的也是緊巴巴的。

所以,在何老三打算讓他們來吃飯時,慕貞就沒打算隱瞞,“紅梅嫂子來了,快坐,就是椿樹芽子。我看咱們這沒得人吃,就想多點存著,以後拿鎮上去賣,補貼點家用。”紅梅也不客氣,看見慕貞在煎椿魚,就挽起袖子把炸好了的放在桌上,又拿著碗去裡鍋舀湯,“這東西還能賣錢?以前吃都沒人吃過,有人賣嗎?”鎮上人多,再說椿樹芽滿地都是,慕貞想著可以和紅梅一起做,“就是沒人吃,所以才稀奇,嫂子這兩天忙不?不忙就和我一起。到時候能賣錢了就賣錢,不能賣錢了,冬天沒菜的時候,自己吃也行啊,總比天天酸菜醃菜輪著吃要好。”紅梅自己沒吃過著,不管是在孃家還是婆家,都是老老實實的種莊稼,從沒動過做生意的心思。這會兒慕貞說了,她心裡也沒底,再加上自己男人的妹妹下個月就要出嫁了,她忙著繡嫁衣。

笑著說道:“貞娘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我這幾個月都沒啥時間,二丫要出嫁了,坡上莊稼都指望錦山一個人,我就不承辦這些了。”慕貞是誠心邀請,別人不願意她也沒辦法。雖說她覺得這個肯定能賺錢,但事無絕對,她也不好把話說的那麼死,只好作罷。

兩人都不知道的是,後來就是紅梅後悔沒有和慕貞一起做這次的生意,也使得以後慕貞無論做什麼,紅梅都積極支持響應,從而造就了平窯村第二大富商。

紅梅和錦山也是第一次吃這東西,錦山見好兄弟的子越過越好,不由的打趣道:“貞娘現在的廚藝連我家婆娘都比不上了,難怪老三最進看起來壯實了不少。”何老三本來就話少,而慕貞也不善於和這狂的漢子開玩笑,夫倆倒是被鬧了個臉紅。還是紅梅看不過去了,夾起一個椿魚放在自家男人碗裡,嗔怪道:“吃飯還不住你的嘴,吃你的。”這邊夫兩沒說話,倒是不知道大人在開玩笑的小包子開口了,“山子叔說的是實話,以前我覺得梅嬸做的飯最好吃,現在我覺得是孃親做的飯最好吃。”四個大人被小包子逗得直笑,紅梅佯怒,“你個小白養狼,以前吃梅嬸那麼多,現在倒嫌棄起來了。”說著,又夾起一個椿魚放在小包子碗裡,“給,既然你娘做的好吃,你就多吃點。”別看人小包子人小,鬼的,知道自己的話惹得嬸孃不高興了,趕緊夾了個椿魚放在紅梅碗裡,“梅嬸莫氣,梅嬸做飯是天下第二好吃,除了孃親,誰都比不過。”得,人都這樣說了,紅梅還計較什麼,除了人老孃,自己這個嬸子還能在他心裡排個第二,她也知足了,“總算沒白疼你一場。”慕貞看著自家兒子耍寶,心裡樂呵呵的,不停的招呼眾人多吃點兒。

這吃著吃著,還真吃多了。三十多個魚,被五個人解決的就剩下了五六個。想著錦山家還有個人,慕貞就把剩下的湯和椿魚全讓他們端回去了。

這個時代的風氣,不像前世古代的某些朝代那麼變態,但女兒一般到快嫁人的時候了,還是少出來的好。

但像已婚婦女,或十四歲及笄以前,都是比較自由的。

想著這東西稀奇,自家妹子肯定也喜歡吃,錦山夫兩就沒客氣,全給裝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