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427章輸了一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前帝國國策正行進在以穩定為基礎的發展戰略上,這是當初以武烈侯公子寶鼎為首的持“穩定”戰略的貴族們和以關東系、老秦人為首的主張高速“發展”戰略的貴族們在歷時三年的反覆博弈後最終達成的妥協。

這種妥協下的戰略符合當前中土形勢的發展,有效緩解了當前深陷危機的中央財政,緩和了當前朝堂上各政治勢力和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

始皇帝和貴族統治階級迫於當前所面臨的緊張局勢,基本上都能接受駁際執行。

整個統治階層對這一戰略的認可和實際執行是保證帝國平穩發展的重中之重,假如中央的戰略得不到整個統治階層的實際執行,貴族們都陽奉yin違甚至蓄意阻擾破壞,那後果不但是各種矛盾的ji烈化,整個中土局勢也是動盪不安危機四伏。

這是一種好現象,應該是帝國貴族階層樂於看見的局面。

然而,這種局面的出現,是來源於武烈王公子寶鼎和北疆武力做為帝國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政治勢力對帝國國政的直接干涉。

正是武烈王公子寶鼎和北疆武力對咸陽宮的堅決支持,才有了遠征西南,而遠征西南這一偉大功業竟然奇蹟般地在一年內就勝利完成,導致咸陽宮一夜間便扭轉了政治上的被動局面,於是功臣們妄圖藉助西南遠征失敗和中央財政崩潰這雙重危機bi迫咸陽宮進一步打開分封之門的圖謀徹底失敗,不得以的情況下,他們被迫接受了帝國開國之初僅僅建五個封國的現實,然後為了加快和發展地方勢力,以便在未來與中央的對抗中佔據一定的優勢,他們以最快速度滅楚國完成統一大業的同時,向武烈王公子寶鼎和北疆武力做出了妥協和讓步。

於是,以穩定為基礎的發展戰略得以成為帝國在開國之初的國策,而以集中帝國全部國力進行南北戰爭成為帝國未來最重要的政治軍事任務。

這一切都滿足了公子寶鼎的願望,同時也把公子寶鼎再一次推上了風口尖,寶鼎和北疆由此成為帝國政治漩渦的第二個中心。

帝國初建,百廢待興,國事不但異常繁忙,更不能出絲毫的差錯,一步錯則有可能功虧一簣。

這時候始皇帝必須坐鎮中樞,統籌全局;這時候始皇帝只能把發動南北戰爭轉移國內ji烈矛盾的政治重任託付給年輕的武烈王。這與他是否信任武烈王沒有直接關係,這一策略是武烈王提出來的,理所當然由他來實施最為合適。看看今朝堂,還能找到一位比武烈王更合適執行這一政治重任的鼎柱大臣嗎?但這還不夠,當始皇帝和中央指揮帝國全力以赴穩定和發展中土的時候,當武烈王和北疆武力集合中土全部國力戍守疆土的時候,豪門貴族及地方勢力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如何遏制地方勢力對抗中央,從而保證地方郡縣忠實地執行中央命令,是一個必需解決的大問題。

武烈王建議由太子扶蘇巡視天下,一來可以培養太子的執政能力,二來可以促進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三來可以幫助中央及時解決地方郡國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難,四來可以有效監控和遏制地方勢力,最後,還可以控制太子一系的發展,以避免太子一系在政治上與始皇帝形成對抗,避免咸陽政局頻繁掀起波瀾。

歷史上始皇帝一次次巡視天下,這也導致帝國政局始終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之下,但始皇帝巡視天下的政治目的不會因為歷時軌跡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始皇帝極有可能像歷史上一樣一次次巡視天下,如果能讓始皇帝坐鎮中樞,讓扶蘇代替始皇帝出巡,豈不正好可以彌補因為始皇帝一次次出巡而導致的一系列政治危機?

始皇帝坐鎮中樞,太子巡視天下,武烈王公子寶鼎鎮戍北疆,假如帝國政治能實現這一格局,顯然可以促進帝國的平穩發展。

=始皇帝對寶鼎的建議頗有興趣,打算召集太子和中樞大臣們仔細商討一下,但此策對解決帝國深層次的矛盾沒有太大幫助。

若要解決帝國深層次的矛盾,首先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外政治環境。

寶鼎的這一說法深得始皇帝的贊同,但問題是,太子的政治理念與始皇帝的治國方針有衝突,始皇帝擔心自己昇天之後,太子會改變帝國的既定國策,讓帝國的政治軌道偏離大一統和中央集權,所以始皇帝非常焦慮,打算在有生之年完成中央集權,確保帝國的政治軌跡可以歷二世、三世乃至萬世而不變。

始皇帝能否達成自己的願望,寶鼎的態度很關鍵。

寶鼎很努力,在政治博弈中使出渾身解數,一方面他聯合始皇帝遏制功臣們對分封的追求,阻止功臣們加建更多封國的圖謀,同時卻又利用功臣們的力量對抗中央集權,尤其在財經政策上,更是不遺餘力的阻擾中央增賦加稅和打擊工商業。

但是,寶鼎始終不干涉中土思想文化的統一。始皇帝和中樞一直非常重視大秦的學術文化建設,寶鼎更是屢次提出建議,甚至一度以武力從齊國的稷下宮強搶諸子大賢,淳于越等關東大賢就是被他“搶”來的。奇怪的是,自從寶鼎出任太傅,主導國策變革以來,寶鼎就有意識地迴避這一塊,更絕口不提他曾經非常推崇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文化建設戰略。

寶鼎可以迴避中土的文化統一,畢竟他這幾年的重任是鎮戍北疆衛中土,但始皇帝和中樞大臣們卻無法迴避,於是各種變革策略接踵而至,比如博士議政制度,比如大學宮制度,比如以官學為主、si學為輔的教育制度,比如擢拔關東士人入仕的選官制度,等等。凡制度都有其利弊,而帝國所進行的一系列試圖統一中土文化的制度首先牽扯到的是大秦軍功貴族和關東士人對利益的爭奪,於是衝突層生,矛盾ji烈,弊端漸大。

大秦的豪門貴族在保住自身權力和財富的情況下,藉助中土文化統一之便利,把關東士人拉進了帝國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再分配之中,這無疑直接損害了大秦寒門軍功貴族的利益,而寒門出身的軍功貴族正是大秦法家學術思想的擁護者,是“法治”和中央集權的支持者,也是始皇帝和武烈王公子寶鼎這兩大政治勢力的基礎力量。

可以想像,中土文化統一的背後蘊含著多大的利益之爭,它的背後其實就是持“集權”和“分封”兩大政治理念的貴族政治集團之間的ji烈鬥爭。

寶鼎當然不會輕易介入這種深層次的鬥爭,這對他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沒有任何幫助,相反,一旦處置不好,必然遭到始皇帝和豪門貴族的前後夾擊。

寶鼎的確沒有辦法解決這種深層次的鬥爭。

以史為鑑,無論他支持哪一方都是錯誤的,即便他拿出來的在法學法治基礎上融合儒學禮治思想的策略,也是沒有先例沒有標準答案的。

歷史如果改變,帝國如果世代延續,那麼中土文化統一的土壤也就徹底改變了。可以肯定,始皇帝和寶鼎這一代人本解決不了,也沒有那個條件去改變,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這片土壤培植出符合在這片土壤上生存的新思想新文化,這需要時間,需要後世子孫和一代代的士人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寶鼎現在的目的很明確,第一,改變歷史讓帝國生存下去,第二讓帝國休養生息走向富強,第三,帝國和平統一了,國富民強了,中土這片土壤自然就會開創出新思想新文化這朵璀璨花朵。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新時代的統治階層肯定要尋找到一條適合新時代發展的道路,而做為統治階層的核心中土士人階層理所當然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符合新時代發展的,也是更有利於他們生存的新思想新文化。

只要有合適的肥沃的土壤,即便我自己培植不了花朵,我也完全可以想方設法讓合適的人來培植出美麗的鮮花,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