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40章代北之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34o章代北之地代北軍急於脫離戰場,他們在呼沱水一線鏖戰數年,與秦軍結下了生死仇怨,在這個令人窒息的地方每一口氣,都會讓他們聞到死亡的氣息。。s司馬尚一聲令下,代北軍猶如脫韁野馬,向西北方向一路狂奔。

東垣位於井陘和宜安之間,這裡距離戰場中心位置有一百多里,但它西有井陘要,北有呼沱水,東南方向則是秦軍主力,代北軍在此紮營,實際上還是處在秦軍包圍之中,只不過因為空間大了,可以讓代北將士呼到新鮮空氣,不至於在恐懼和血腥中窒息。

休息一夜後,代北軍的中高級軍官在司馬尚的帶領下,趕到中軍大帳拜見公子寶鼎。

這些代北將率對公子寶鼎最初的認識來自於他在代北的驚天一刺,而對他產生好則來自於代北大地震之後寶鼎對代北災民的無私救助,其後寶鼎不惜代價拯救河北災民更是讓他們敬佩寶鼎的“仁義”這一次寶鼎以自身為質拯救代北軍於生死之刻,此種“高義”讓這些將率們不得不自內心地他。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代北人如果能順利返回代北,必當為其效命以報答今之恩。

代北將士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家園,所以寶鼎稍加安撫之後,馬上把代北局勢和中土大勢做了一番詳細解說。用什麼才能打動代北人,贏得代北人的信任?很簡單,守住代北,穩定代北,讓代北人過上安寧的子,這就足夠了。

目前匈奴人佔據雲中,佔據雁門郡大部,雲中和雁門兩地的代北人要麼轉移到代郡,要麼南下避難於太原。秦軍一邊固守城池要隘,一邊堅壁清野,以避敵鋒芒,保存實力,等待援軍。

代北原有三萬北疆軍,由蒙恬和司馬斷統率,現這三萬人馬退守於代郡。不久前北疆軍統率羌廆i)率十二萬大軍從中山戰場秘密撤出,如今已經進入雁門,在治水和句注要一帶阻擊匈奴人。

這一次匈奴人對代北志在必得,原因無他,匈奴人要統一大漠,目前阻礙匈奴人統一大漠的只有兩個敵人,一個是河西的大月氏,一個是漠東的東胡人。大月氏與秦國結盟,在河西與代北之間對河南的匈奴人形成了夾擊之勢,所以匈奴人若想併大月氏,就必須佔據代北,以改變這種被動局面。

匈奴人這次動用了整個左方諸王的軍隊,還有單于庭的主力大軍,估計控弦之虜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其兵力遠遠過了代北守軍,所以目前羌廆雖然率十二萬援軍進入了代北戰場,但其主力全部隱藏於句注要,一方面被動防禦以誘敵深入,一方面耐心尋找殲敵機會。

現在的難題是,中山大戰還沒有結束,中山戰場上的秦軍主力還無法進入代北作戰,缺少了這支軍隊,秦軍在代北戰場上無法形成兵力上的優勢。

假如中山大戰結束,秦軍主力全部進入代北作戰,又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咸陽本沒有足夠的財賦支撐代北大戰。

代北戰場太過遙遠,糧草輜重運輸困難,途中消耗極大,而秦軍以步軍為主,能否深入雲中殺到陰山腳下,完全依賴於糧草輜重的持續供應。假如沒有足夠的糧草輜重,那麼秦軍主力就無法殺到陰山腳下,如此代北戰場即使有足夠的軍隊,也只能被動防禦,據險而守。

趙國是中土強國,趙武靈王變法圖強“胡服騎”開闢雲中之地,修建長城於陰山腳下,趙國自此成為中土霸主,但它為何強而不盛,最終慘敗於西秦?

趙武靈王之所以名傳千古,就是因為“胡服騎”趙武靈王以“胡服騎”強大趙軍武力,其針對的主要目標是誰?趙國最大的敵人又是誰?就是北虜,包括樓煩人、林胡人等等北虜諸種,後來更是出現了大漠霸主匈奴人。

仔細看看歷史,不難現當秦國一次次東征的時候,趙國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代北不能放棄,但若想守住代北,就要耗費國力,就要兩線作戰。趙軍因為“胡服騎”抗擊北虜而強大,但同時它又被北虜活活拖垮了。當然,我們不能把趙國的滅亡歸結為它在代北年復一年的征戰,但代北的戰爭的確給趙國造成了國力上的嚴重損耗,而這種損耗肯定是導致趙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現在,同樣的難題擺在了秦國面前。外有益強大的匈奴人,他們已經越過了長城,時刻威脅著中土的安危;內有關東諸侯國,秦國的統一大戰雖然進行的如火如荼,但距離統一之還是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秦國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

當寶鼎在分析代北戰局的時候,他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也就更為全面,對趙國敗亡的理解也就更為深刻,對帝國轟然傾覆的原因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代北,這塊連接大漠和中土,這塊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這塊充滿著無數傳奇故事的土地,在帝國傾覆的過程中到底揮了怎樣的作用?

=代北將率們在寶鼎細緻而詳盡的解說下,對中土大勢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對北方戰局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對代北的戰略地位及其局勢有了深刻認識。同時,寶鼎的才智也讓他們為之折服。

在此期間,他們知道在整個北方戰局中,秦軍的主戰場是代北,要對抗的敵人是匈奴人,而不是他們所認為的中山和趙燕聯軍,由此也就可以理解秦軍為什麼在中山大戰尚未決出勝負之際,就調出十二萬大軍轉戰代北,也可以理解公子寶鼎為什麼不惜代價甚至以自身為質招降代北軍。

從秦軍這一系列舉動中可以看到,代北戰局非常緊張,秦軍寧願放棄滅趙國的機會也要守住代北,僅此一點,就足以讓代北將士願意與秦軍冰釋前嫌,並肩作戰,因為秦軍要保護的是他們的家園,是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生息繁衍之地。

咸陽的財賦不足以支撐兩個戰場的需要,所以秦軍面臨艱難選擇,要麼當機立斷放棄一個戰場,其實也就是代北戰場,要麼馬上結束中山大戰,集結所有主力北上作戰。寶鼎選擇了第二條路,但此策若要實現,關鍵在於代北軍,只要能把代北軍從中山戰場上拉出來,秦軍就能以摧枯拉朽之勢結束中山大戰,然後再與代北軍一起轉戰代北,這樣秦軍在代北戰場就取得了更多的優勢。

現在寶鼎做到了,他在大帳內的這番長篇大論也讓代北將率們心裡的顧慮有所消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方之間的矛盾,贏得了代北將率們有限度的信任。

“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你們都想夜兼程趕回代北,但請你們也要理解我。”寶鼎站在代北將率們面前,一邊緩緩踱步,一邊大聲說道“代北軍現在是秦國的軍隊,但因為我和你們之間有約在先,代北軍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保持自己的獨立。將來你們既是代北的地方軍,又是代北的鎮戍邊軍,同時又是北疆常備軍一部。這種特殊的存在,對咸陽來始終是個威脅,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和咸陽之間的矛盾。未來,如何在保持代北軍獨立的同時又贏得咸陽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上下齊心,固守邊疆,是我,也是你們,我和你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司馬尚和代北將率們神情嚴峻,心裡更是波瀾翻湧。

代北軍為何有今天的覆滅之禍?說到底就是因為代北和邯鄲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由來已久深蒂固,誰也解決不了,而原因很簡單,代北三郡的人口主要由樓煩、林胡等北虜諸種構成。當年他們是侵擾趙國的敵人,後來被征服,變成了趙國人,但這段歷史不足百年,代北北虜諸種對趙國並沒有什麼歸屬,在他們的心裡,還是弱強食,強者為尊,所以他們對掌握強大武力的歷任代北軍政官長一般都很忠誠,而對邯鄲的大王則不屑一顧∮而不見。

這一次公子寶鼎拯救代北軍於生死邊緣,但這僅僅是代北軍擺脫死亡威脅的開始,未來他們的路非常艱險,在武力更為強大的秦人和匈奴人的“夾擊”中,他們隨時都有滅頂之災。

生存是他們現在要考慮的問題,而公子寶鼎正在試圖為他們尋找一條合適的生存之路。

生存的核心問題就是肚子問題,就是要吃飽穿暖。代北北虜諸種為什麼至今對趙國沒有歸屬,原因也很簡單,趙國至今沒有解決他們的“肚子問題”諸侯國的國力畢竟有限,即便是擁有河北富裕之地的趙國,其國力可以征服代北北虜,卻無法從本上解決他們的“肚子問題”

“肚子問題”不解決,僅靠武力強行鎮制,矛盾必然積月累,必然有爆的一天。

寶鼎由此說到了中土的統一。統一之後的中土不再有諸侯國,不再有爭霸兼併,不再有年復一年的戰爭,如此國民可以休養生息,可以安居樂業,國力會飛增長。國力增長了,就有餘力“開”代北,展代北。代北北虜諸種可以從現在的以“畜牧”為生過渡到以“半畜牧半農耕”為生,由此來提高生活水平。像今的雁門、代郡兩地完全有條件大力展“農耕”以增加代北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