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66章秦王政的改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人面面相覷,神異常凝重。良久,景纓苦嘆,問道“是否與公子負芻談一談?”

“你決定了?”項燕厲聲問道。

“那你說怎麼辦?”景纓質問道“難道一直讓局勢混亂下去?這樣你死我活的鬥下去,楚國完了,再無拯救之可能。”

“但陽文君是殺害申君的主謀。”

“我們誰也殺不了陽文君。”景纓黯然搖頭“再說,申君已經死了,我們誅殺陽文君除了挑起內訌外,對楚國有什麼好處?”

“陽文君在朝一,楚國就絕無振興之希望。”項燕怒聲說道“陽文君是秦王夫人的父親,與秦國熊氏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向來主張與秦國結盟友好,如果繼續讓他執掌朝政,你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你看看這次議和,陽文君竟然以半個上蔡和陳郡之地來換取秦國的全面撤軍,這不是賣國是什麼?他為什麼要賣國?他和秦國的武烈侯之間有什麼易?”景纓苦笑。什麼易?唯一可能的易就是以秦楚長期盟約來換取那位秦國武烈侯對秦國王統的干涉,但秦國武烈侯是宗室封君,他難道希望秦國有一位楚人血統的太子?

秦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其實真的很親密,秦王最寵愛的夫人是楚國宗室公主,楚國當今令尹之女,而秦國的第一丞相則是當今楚王的庶兄長,假如秦王立楚國公主為王后,那兩國之間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之所以出現今這種惡劣局面,都是因為楚國今的大王帶著趙人血統,李氏外戚無法穩定朝堂導致各派矛盾烈,最終引發了秦楚兩國之間的戰爭。

當初陽文君為什麼要殺申君?正是要謀求秦楚兩國長久的和平關係,以和平來換取楚國休養生息的時間。

秦人為什麼陰謀挑起楚國的王統之爭?說到底也是為了謀求兩國的和平。

所以,這一次陽文君和秦國的武烈侯肯定有易,估計陽文君也已經猜到了秦人的陰謀,否則他不會迅速渡河談判,如此說來陽文君迫於形勢也不得不做出改變,轉而尋求與所有對手結盟,也就是說,楚國王統的更迭已經不可挽回。

“陽文君很難保住令尹的位置了。”景纓說道“陽文君是個聰明人,時機合適,他肯定會退下去,但此人絕對不能殺,原因你很清楚。”項燕沉默良久,問道“你肯定事成之後,陽文君退出朝堂?”

“我可以肯定。”景纓鄭重說道“這件事,我會和屈氏達成約定,這是我們扶持公子負芻的條件之一。”

“好。”項燕斷然說道“那就請出公子負芻,我們和他好好談談。”=當天夜裡,公子負芻趕到秦軍大營,與秦軍四大統率桓齮、司馬鋅、蒙武和王賁商量付城池一事。

四大統率都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對武烈侯翻雲覆雨的本事欽佩到了極致。

先是武烈侯急書,說已經迫楚國議和,楚國以陳和周邊十四座城池換取秦軍的暫停攻擊,但僅僅過了一夜,楚國李園被刺身亡,楚國再度讓步,以半個上蔡和陳郡之地換取秦國的全面撤軍。

一箭未發,秦軍就拿到了半個上蔡和陳郡的土地,大小几十座城池,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天一亮,項燕率軍出城,於黃昏時分抵達項縣,並在鴻溝與潁水匯處構築防禦。這裡就是秦楚兩國的新邊界,也是項氏的封地所在。

公子負芻快馬加鞭,夜兼程趕到淮河北岸,督請武烈侯即刻撤軍。

武烈侯信守諾言,率三萬步騎大軍火速北撤。事實上秦軍糧草已經難以為繼,武烈侯也支撐不住了。

=武烈侯公子寶鼎在陳受到了將士們的夾道歡,歡呼之聲此起彼伏,震耳聾。

武烈侯在半個月之內再創奇蹟。

慶功宴會上,寶鼎把此仗經過仔細說了一下,以解將率們心裡的疑惑。表面上看,這一仗勝在虛張聲勢,但事實上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假如沒有中土大勢和楚國內部烈矛盾的共同作用,這一仗沒有任何勝算,然而,偏偏寶鼎是穿越者知道歷史,偏偏他穿越後又深居高位,對大勢一清二楚,於是他行險一搏,奇蹟就這樣出現了。

項燕最終還是沒有出韓魏兩國的叛逆,但秦軍達到了攻擊目的,對此已經不以為意。

經過商議,蒙武率軍鎮戍陳,新佔領土暫設為陳郡,由蒙武主掌陳郡軍政。

司馬鋅率軍屯駐於鄢陵,與蒙武互為支援。

桓齮和王賁兩支大軍則急赴陶城一線與楊端和會合,擇機攻打魏國叛逆。

武烈侯急返大梁,並向咸陽報捷。

=咸陽再聞捷報,一片歡騰。相比年初王翦歷盡艱苦攻佔雁門,此次武烈侯的勝利堪稱神來之筆,讓咸陽再一次認識到武烈侯神鬼莫測的攻擊手段,為此高興者有之,憂心忡忡者有之,恐懼者亦有之。

秦王政在報捷奏章之外又接到了武烈侯的書信。

武烈侯向秦王政詳細述說了攻楚前後的全部謀劃。李園被刺身亡是楚國政局的一個轉折點,就如當初申君遭到血腥殺害一樣,楚國的政局將就此進入一個混亂期。寶鼎預測,在一到兩年內,公子負芻必將發動兵變,篡奪王位。公子負芻做了大王,楚國的國策是不是由主和轉向主戰,要視中土的大勢而定。假如明年我們攻佔了河北,滅了趙國,那麼楚國的主戰策略將無立足之地。

但是,秦國拿下趙國之後,面對河北和代北兩塊地方,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行穩定。在這段時間裡,有關統一前後的相關國策都要拿出來,都是進行實施,這其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樣需要時間。

如何保證在這段時間裡秦國可以全心全意地消化已佔有疆域和統一前的所有準備工作?那麼首要之務就是確保中土無戰事,或者,沒有大的足以影響到秦國統一進程的戰事。為此,秦國非常需要秦楚之間的盟約,而公子負芻和陽文君熊嶽是兩個極其關鍵的人物。

由此寶鼎告誡秦王政,在秦國決心攻打楚國之前,如果過度打擊熊氏及楚系外戚的所屬官員,必將帶來一系列無法預料的後果,嚴重的情況下恐怕會延誤大秦的統一進程。

秦王政怒氣上湧。事實擺在他面前,寶鼎正在幫助熊氏度過難關。從昌文君熊熾主動隱退,到熊氏選定下一代的領軍人物熊庸,再到魏起留在中原,熊熾滯留南陽,再到現在楚國政局的改變,一切都有利於熊氏,甚至於熊氏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否維持現狀都已經成為影響統一進程的大事。

然而,寶鼎話鋒一轉,對熊氏的態度又急轉直下。

楚國肯定要打,但楚國不但有淮河和長江兩道天險,還有秦國熊氏對他們的暗中幫助,所以秦國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不能貿然開戰,而首要之務就是在開戰之前給予熊氏和楚系外戚以沉重打擊。

打擊楚系靠某個派系的力量肯定不夠,需要結盟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但宗室無疑是最可靠的力量。宗室地位特殊,可以得到其它各個派系的接受。寶鼎懇請秦王政,為了老嬴家的未來,此時此刻應該大力提攜宗室子弟,讓他們得到更多為國效力的機會,將來可以讓他們坐鎮地方,以免統一後出現地方割據等各種各樣無法預料的惡果。

寶鼎提到了屢立戰功的嬰,還有五位來自雍城的宗室子弟。從這段時間的觀察來看,宗室子弟中的人才也是比比皆是,關鍵是要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秦王政徹夜深思,把寶鼎的書信看了又看,尤其對信中有關統一後中央能否有效控制地方郡縣的一系列分析看得非常仔細。最好的律法也要人去執行,假如人治凌駕於法治之上,律法的效果還有多大?統一了,疆域大了,很多郡縣距離咸陽有數千裡甚至萬里之遙,律法還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顯然,在統一之初,這是絕無可能的事。那麼,解決的辦法是什麼?現有的律法制度可以解決嗎?

秦王政閉門想了三天。這一次,他沒有和任何人商討,一個人默默地沉思。

第四天,他下令赦免嬰,並破格提拔了五位宗室子弟,其中一位甚至直接提拔為內史左丞,其大力扶持宗室的意圖不言而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