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61章虛實之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261章虛實之間眾人最終在策略上取得了一致。

先攻楚,以攻楚來誘使齊軍進入中原。

因為攻楚難度相對較小,而且可以攻城掠地,戰績顯著,相比起來,與齊軍在中原決戰,戰火不但在中原腹地燃燒,而且勝負難料,所以眾人一致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南邊。一旦攻楚得手,威懾了齊國,遏制了齊軍的攻擊,那同樣可以實現戰前的預定目標,也就是可以在確保中原無憂的情況下北伐趙國。

此策實際上推翻了武烈侯的設想,不過最終戰略目的一樣,武烈侯當然願意以這種勝算更大更符合大家利益的攻擊策略。

寶鼎即刻擬寫奏章,急報咸陽,同時成立以護軍府為主體、五軍和五郡為輔的中原戰場統率部。

魏起兼領護軍府中護軍一職,全面負責統率部的常事務。

當天深夜,統率部就拿出了具體攻擊部署。

第一步就是在中原集結大軍,在大梁建廉裡連營,做出今年咸陽把主戰場放在中原的假象,從而欺騙齊國,迫使齊國不敢輕易出擊。為此,蒙武、楊端和、桓齮三支大軍在未來一個月的主要任務就是大範圍調兵,各部在函谷關、南陽、河東到大梁之間的大道上往返行軍,偽裝成從各地趕赴中原戰場的軍隊。

第二步則是利用各種渠道散佈秦軍在中原集結三十萬主力即將攻打趙國的假消息。這個假消息傳開之後,會讓四國尤其是齊國失去對中原戰局的正確判斷,從而會做出錯誤的決策。

第三步就是發動各郡和中原巨賈們向大梁運送“糧草輜重”郡縣和巨賈們當然沒有糧草輜重,但三十萬大軍集結中原,要打大戰,糧草輜重的運輸當然不可或缺。做假就要做全套,否則極有可能巧成拙,一旦機密洩,那就自取其禍了。

咸陽火速下令,同意武烈侯和五軍統率所奏,命令他們按照既定策略發動攻擊。今年大秦肯定要兩線作戰,中原被動防守的難度很大,既然打算以攻代守,那麼在攻擊的時侯就要堅決果斷,不要有任何猶豫。

秦王政親自給寶鼎寫了一封書信,對他到了中原後馬上就能協調軍政官長們拿出防守策略給予了高度評價,但策略的實施需要實力為後盾,目前中原只有十萬常備軍,糧草輜重嚴重短缺,即便是攻打楚國也是步履維艱,所以秦王政非常擔心,告誡寶鼎要小心謹慎,不要紙上談兵,更不要驕橫自大,在中原緊張而混亂的局勢下,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

另外秦王政還提到了一件事,老太后病入膏肓,就連鬼醫橘奴都束手無策,估計時無多了。秦王政說老太后經常唸叨寶鼎,請寶鼎給老太后多寫一些信,以安病重中的老人。

寶鼎當夜就給隗清寫了份信,其中夾帶了一段自己寫給老太后的話,把自己對熊氏的未來和對王統的安排做了詳細的說明,再一次向老太后承諾,他答應過的事,一定會做到,決不食言。

這封信剛剛送出去,隗清的書信就到了。隗清字裡行間透出一種無助之,足見她在咸陽承受的壓力之重。

隗氏大兄的作用在關鍵時刻終於發揮了,秦王政直接向他發出了訊息,請他站好隊,也就是說,秦王政準備對楚系外戚下手了。

昌平君熊啟和一些熊氏重要人物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力圖自保,其君熊熾以病重為由留在了南陽。熊熾已經先期辭去了御史大夫一職,現在又自覺地離開了咸陽歸返熊氏基之地,看上去是一退再退,其實卻是以退為進,在老太后辭世之前先把東南兩郡給牢牢控制了。東南兩郡對咸陽的重要不言而喻,尤其是巴蜀的物資必須經東南水路轉運,咸陽如果沒能控制東南,那就必須對熊氏做出一定的妥協。

寶鼎考慮良久,在回信中明確告訴隗清,自己在外,能幫助熊氏的時侯絕不會袖手旁觀甚至落井下石,但作用有限,只能給熊氏保存一定的力量,無法從本上扭轉熊氏的命運。隗氏大兄在內,他一直想讓巴蜀人崛起,一直想取代楚系,秦王政正是因為他的野心而暗中接納,所以這次熊氏是否在老太后薨亡後度過危機,關鍵還在隗氏大兄是否願意伸以援手。

從原有的歷史來分析,隗狀在老太后薨亡後可能背叛了熊氏,招攬了楚系的殘餘力量,取代了楚系,這可能是他贏得秦王政的信任並長期擔任大秦第一丞相的重要原因。

寶鼎不知道隗狀是否還像原有歷史那樣做出決策,假如隗狀還是義無反顧地背叛了熊氏,直接倒向秦王政,那麼熊氏必遭重創,而楚系的殘餘力量則會整體逃向東南,繼續追隨熊熾和熊庸父子。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對父子得到了武烈侯的幫助,熊氏依舊有希望贏得王統,然後東山再起。

寶鼎在書信中直言不諱地告訴隗清,我相信你,但很難相信大兄,如果姐姐能說服大兄,在這個關鍵時刻給予熊氏一定的支持,那麼我們必將贏得這最為關鍵的一局。寶鼎在書信的最後說道,王統的事遲早要解決,秦王政總不會至死不立太子,所以從巴蜀人的未來出發,此刻隗氏大兄最好的選擇是不要背叛,否則,他的敵人太多了,將來必定連累所有的巴蜀人。

=秦軍在中原開始大範圍調遣、大規模集結,在通往大梁的幾條主要大道上,急速行進的軍隊和運輸糧草輜重的車隊如長龍一般綿延不絕。

大戰來臨的緊張氣氛突然籠罩在中原上空。

秦國的戰略讓四國大惑不解,對秦軍大規模集結中原的事實他們唯一的解釋就是秦國已經強大了足以支撐兩線作戰了。

代北戰場,秦軍在固守雁門中南部的基礎上,與匈奴人在陰山東南麓一線反覆戰,戰線犬牙錯,戰局難分難解。與此同時,北部軍集結完畢,大上造羌瘣率五萬銳北上支援王翦,而大上造白覽則率其餘兵力鎮戍太原,一邊固守上郡長城一線,一邊對趙國的河北保持威脅。

秦國在整個北方戰場的兵力滿打滿算沒有超過十五萬,但因為戰區遠在陰山東南麓,糧草輜重的運輸極其困難而且途中消耗極大,綜合比較下來,秦國在北方戰場的投入並不比中原戰場少。

秦國的國力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四國持懷疑態度,各國秘兵紛紛趕赴中原打探消息,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拿出正確的對策。

魏國的寧陵君帶著他的軍隊停止了攻擊,而齊國也暫停了在薛郡的兵力集結,與秦國的談判也重新開始。

楚國的政局也因此變得更為混亂。以令尹陽文君熊嶽為首的公卿大臣堅持連橫之策,主張驅逐韓魏兩國的逃亡貴族,把韓國的橫陽君給秦軍,而陳侯李園、上將軍景纓等大臣則認為秦國名為攻趙,實際上有攻楚的可能,因此他們奏請太后,趕快調集大軍趕赴淮北,確保上蔡、陳、泗水三郡的安全。尤其是陳,陳一丟,秦軍順著潁水呼嘯而下直殺壽,六百里轉瞬即至,壽危矣。

楚國的主戰派因為中原戰敗而失勢,太后和楚王對主戰派已經不再信任,但主和派的勢力如果太強,對太后和楚王會形成反制,所以主戰派的作用還是很大。李園的令尹一職雖然被免,但他還是陳侯,又是太后的親哥哥,繼續留在中樞參與決策。至於上柱國景纓和柱國項燕,不過象徵地做了一些懲罰,依舊統率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