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74章誰是陰謀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系死去的不僅僅是這些權貴。還包括這些權貴的親信;圳,在鹽鐵大案中因為特權而逃離大秦律懲罰的權貴官僚全部被殺,無一倖免。

十一月的第一次朝會在呼嘯的寒風中,在給事中蒼涼的喊聲裡開始了。

大殿上一片肅穆,廷尉卿李斯高聲誦讀著一份長長的名單,凡是讀到名字的人都已經死了。這份名單很長。足足有三十八人。鹽鐵大案涉案官員總共一百一十四人,除了那些已經被處死的、配的或者關押大牢的罪囚以外,其餘的全部在這份名單上。一個不缺。

謀殺,這是血腥的謀殺,而謀殺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驚人的陰謀。這個陰謀的目標就是武烈侯公子寶鼎,耍置公子寶鼎於死,地。

以三十八條命換取公子寶鼎一條命。這個陰謀太狠毒了,狠毒得讓人不寒而慄。

廷尉卿李斯再奏。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三十八個人死於謀殺,但這三十八人的離奇死亡本身就是證據。這些證據可以讓人聯想到鹽鐵大案,繼而聯想到公子寶鼎。所有人在聽到這個駭人聽聞的消息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殺人者公子寶鼎也。

這就是陰謀,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想到的陰謀,一個血腥的陰謀。

鹽鐵大案是公子寶鼎一造”的,是老秦人對楚系發動的全面進攻。

鹽鐵大案主要涉案人員因為特權而逃離了大秦律的懲罰,這是對大秦律的侮辱,這是對大王的侮辱,這是對大秦王國的侮辱,但特權無處不在,從古到今都是如此,特權可以利用律法給自己打造一副堅固的鎧甲。可以利用烈的權力博弈讓自己凌駕於律法之上,這就是在王權至上的王國裡“以法治國的最大悲哀之處。

商鞍為大秦打造了犀利的“法治”但最終他死於特權的劍下,死,在自己一手創建的律法之下。武安君的死就是“人治”踐踏“法治。的最好詮釋,至高無上的王權本無視律法,它想讓誰死,誰就得死。大秦“法治”的尊嚴因此被徹底撕碎“人治”出了它無恥而獰猙的真實面目。

今天,咸陽卻有一個陰謀家在用最原始最血腥的屠殺來重建“法治。的尊嚴,他試圖用違法者的鮮血來粉飾“人治”醜惡的嘴臉,繼而用這塊血跡斑斑的布來遮掩“人治”的真相。以此來維護大秦律的威嚴。維護大王的權威,維護大秦王國的正義。

誰是陰謀家?

是公子寶鼎嗎?公子寶鼎是受害者,他遠在數千裡之外的西北邊。他本沒有機會殺人。

是老秦人嗎?不可能,老秦人來了東山再起的最佳機會,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做這件極度血腥的事。此次秦軍再次在河北戰敗。這一次失敗讓大王和關東人顏面盡失。桓腑的失敗是建立在他在漳水一線殲滅十萬趙軍的基礎上,結果功過不能相抵,他和他的部下們遭到了咸陽的嚴厲懲處。現在呢?蒙武和的關東部下們有什麼驕人戰績?他們拿什麼功勞來抵消河北大敗的過失?

大王的處境因此變得非常尷尬,從楚繫到老秦人,整個咸陽都在看一場笑話。遵照“法治。”大王就要一碗水端平,秉公處置。當初咸陽嚴懲桓腑和他的部下,現在就必須加倍懲處蒙武和關東人。大王打算怎麼做?他若要維護自己的威信,在大秦軍方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他就要一碗水端平,他就要嚴懲關東人,否則。他失去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威信,還失去了大秦軍隊。

去年年底當老秦人黯然退場的時候,誰有又能想到,短短几個月後,老秦人就東山再起了?此時此刻,還有誰能阻止老秦人東山再起的步伐?即使強悍如大王,也不得不面對老秦人全面崛起的事實。但這一場陰謀卻證明咸陽有一股強大的勢力正在試圖阻止老秦人的再度崛起。

老秦人的崛起對哪一個勢力的損害最大?無疑是楚系,但楚系會用屠殺三十八條命,包括自己親人的命來阻止老秦人的崛起?事實上這絕無可能,咸陽宮的老太后還在,楚系強在朝堂,沒有必要在這咋。時候與老秦人爭奪軍隊的控制權。

看上去這場陰謀針對的是公子寶鼎和老秦人,是要蓄意挑起楚系和老秦人的爭鬥,那麼鶴蚌相爭,海翁得利者是誰?

陰謀家呼之出,人人震怖。

大王。咸陽宮的大王,以及大王所信任的關東人。楚系一旦和老秦人正面廝殺,那大王獲利最大,關東人獲利最大。誰有如此驚人的實力在短短時間內謀殺三十八人?大王。誰需要誅殺那些罪孽深重的楚人來重振大秦律法的尊嚴,重振王國的威嚴?大王。

誰需要阻止老秦人的全面崛起?大王。誰需要打擊在外建立驚人功勳的公子寶鼎?大王。

老太后悲慟不已,病情迅速加重,很快步入膏盲之境,就是因為老太后太傷心了,她終於看清了大王殘忍的真面目,她的“訓品之了,她只希望用自只的生命來贖回楚人的生存,門冊心自己的死來哀求大王放過對楚人的屠殺,給楚人一條生路。

秦王政以沉默回應咸陽的猜疑,他夜陪伴在老太后的身邊,盡心服侍。彷彿忘記了咸陽宮外的血雨腥風。

秦王政要盡孝,但忠孝難以兩全,國事還是不可避免地耽擱了。時值年底,各地郡縣上計中央,是一年裡最忙的時候,偏偏這時候老太后不行了,大王疏於國事,導致奏疏堆積如山。上計,年終考績制度。計,就是計書,指統計的薄冊。上計範圍較廣,從賦稅、戶口、墾田到治安、薦賢等等,事無鉅細,無一不包。

今天秦王政出現在朝會上。公卿大臣們趁此機會紛紛上奏,以便把耽擱的國事趕快完成。

廷尉卿李斯第一個請奏,他認為楚系親族及其親信大量死亡是一場陰謀。他懇請大王下令徹查。

徹查?查大王?怎麼查?誰敢查?

朝堂之上一片肅穆,只有殿外寒風的呼嘯之聲不時傳進來,氣氛極度壓抑,人人覺冰冷刺骨。

李斯莫非瘋了?楚系外戚是不是打算與大王翻臉?當然不是,老太后不行了,楚系外戚的好子到頭了,這時候楚系當然要全力自保,而自保的唯一辦法就是滿足大王的心願,與老秦人發生直接衝突。

楚系和老秦人有什麼直接衝突?有,而且這個衝突已經形成,那就是對烏氏不遺餘力的打擊。一旦收拾了烏氏,這場衝突就不僅僅是楚系和老秦人之間的戰爭。大王也被捲了進來。楚系建議秦王政把戰馬蓄養的控制權拿到手,奪走烏氏的大草原,奪走義渠人的棲息之地,如此一來,楚系把大王拉進了衝突,大王則可以藉助解決烏氏人的機會,給公子寶鼎和老秦人頭一擊,繼續利用關東人牢牢控制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