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三國志九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以為,英氣發的白袍小將馬超是他們臉皮超厚的主公下一個攻略對象。
事實上,某女待馬超,的確是好的沒話講了。她怕馬超被敵人所擒,特意送了他武威的大宛馬。又嫌他政治值太低,送給他能加8點政治的商君書。每次軍營裡選拔出新的小兵,她都給馬超訓練,對小兵的四圍兵法屬全然不關心,一味只是要他選擇“發展兵法”系統:馬超使用“發展兵法”和xx一起學到飛。
系統:馬超使用“發展兵法”和xx一起學到連弩。…某女還派馬超去安定學習混亂,利用各種可以的手段進一步提升他的四圍和兵法。
有鑑於此,老馬家一致認為,千萬不能為馬超提親,以免引來主公雷霆之怒。就連馬超自己,也默認了有朝一會被收為入幕之賓的事實。
直到有一天,跟隨馬超學習兵法的一位小兵朝馬超表白,說:“我對馬超大人的仰慕之意令我鬥志昂揚,願與馬超大人並駕齊驅!”馬超自然是拒絕了。
但這件事情卻被傳到了某女耳朵裡。她十分不解地招馬超前來詢問,說道:“xx貌美如花,溫柔賢淑,是難得的夫人人選,你為何拒絕?”馬超心中不解,只得搪以對。
“我就說嘛,你們主公對超兒無意,還不趕快為他找一門好親事,好讓我早些抱孫子!”馬伕人大聲言道。
馬超卻悶著頭不吭聲,被急了,才擠出一句:“天下未定,何以家為?”馬伕人見多識廣,自然知道這是cos西漢霍去病的名言。可是霍去病英年早逝,此話大大的不吉利,於是滿院追著馬超作勢要打,好容易才被馬騰勸下了。
馬超的兵法學的差不多了,某女才派人告訴馬超說:“現在,到了你和父親、兄弟一道收復羌族的時候了。”羌兵悍勇,而突擊兵法只擅野戰,不擅攻城。於是某女便採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命馬超等人在西平城外建造城,引得羌大王頻頻出擊。就這樣採用野戰的辦法,消耗了羌兵的大部分兵力。
最後的決戰。某女將和她通31兵法的美男軍團加上趙雲、馬超二人,分作兩個兵團,以箕形陣加飛兵法出擊,征戰數月,終於將羌兵徹底消滅。
系統:公元194年,某女平定了羌。
馬超的軍功再次增加,個人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然而,在長安城潼關下的一次小規模的戰役中,馬家軍卻暴了智力不足的嚴重後果:敵人的混亂計謀得逞了。若非黃忠和嚴顏兩名老將及時趕到,連弩如雨擊退了何進軍,只怕某女的潼關門戶就此要失守了。
馬騰和馬超等人誠惶誠恐請罪,某女望著這清一的高武低智的武將們開始嘆息:“看來,把孟起的智力強行提高也是沒有用的啊。畢竟先天不足,怨不得人。罷了,我去給你們尋一個軍師吧。”然而,某女為她麾下這支勇武無雙的父子兄弟兵尋找軍師時候,卻遭到了眾謀士的強烈抵制。郭嘉等人和曹好,屬於不同派系,對馬家父子看不上眼也就罷了,最令某女沒有想到的是,連出身武威的鬼才賈詡也明確地表示,不願意效勞。賈詡笑著說:“主公對馬超呵護非常。若是指揮不力,豈不全是我的責任?”又道:“主公素知我的,一貫有些捷才,壽成兄自詡正直,說我是動歪腦筋。我豈能和他們為伍?”某女又轉身去尋周瑜,周瑜笑著說道:“屬下嘔心瀝血,正在為主公的攻打柴桑計劃做準備。主公曾經許諾一旦攻下柴桑,將大喬送與伯符,將小喬送與我。若是久攻不下,豈不辜負佳人美意?是以必要好好籌劃才好。”某女知道周瑜在說反話,長嘆一聲,也就隨他去了。
周瑜於是格外肆意風,在酒館樂坊之中連忘返。他相貌俊美,氣質高雅,引得眾女子們都他仰慕不已,為了搏他回頭一顧,不惜故意彈錯琴音,傳出了“曲有誤,周郎顧”的風韻事。
趙雲此時又被招到某女身邊,夜陪伴,見某女皺眉不展,便提議道:“不如我給他們當軍師?橫豎我也曾同孟起一起作戰,彼此相。”某女把頭搖的像個撥鼓似的:“你?你當軍師,不成不成。他值得最好的。”原來在某女心目中,儘管趙雲和馬家軍相相近,但是畢竟不是專業的軍師隊出身。壓不在她的考慮範圍。
趙雲從未料到,她竟然直接對自己這麼說。一時之間,心中又酸又澀,作聲不得。兩人夜間宿在一處,趙雲恍恍惚惚,行動遲緩,百般不是滋味。一直等到某女頗不耐煩,連聲催促,他才上前去滿足她。他心思不屬,魂不守舍,表現自然比往差了許多。
“你怎麼了?”某女意猶未盡,偏偏對方已經鳴金收兵,自然頗不甘心,皺著眉頭問:“你是不是心裡有人?”趙雲抬頭看著她,只見燭光下的她只穿了薄薄的寢衣,又剛經過周公之禮的洗禮,嬌豔嫵媚更勝往,偏偏不解風情,說出許多刺傷自己的話,長嘆一聲,神寂寥地說道:“是啊,我心裡有人了。”趙雲說出這句話來,雖然是在憤之中,但是據對她的瞭解,她只怕會一聲不吭,將誤會坐實,眼睜睜看著自己離去。趙雲心中也做好了就此離去的打算。
想不到某女卻一把攔住他,在他耳邊求懇道:“你別走。你再陪我幾年。蘇夢枕他們美則美矣,毫無靈魂,我心中好寂寞。再過幾年,我必定放你離開,蔡公之女蔡琰,才貌雙全,如今亂世之中,我打探她尚未婚嫁,我便為你聘下她,好不好?”
“不好。”趙雲神溫柔地說道,“只要你沒有厭倦我,我便什麼人都不娶,專心致志陪著你。可你若厭了,一定要早些告訴我。”公元195年裡,華夏大地上發生瞭如下大事:何進逝世,董卓接位;黃巾軍張角把漢朝給滅了,其麾下諸將人心浮動;董卓恭皇室中人退守鄴城,扶植漢獻帝劉協為皇帝;于吉在吳地顯聖,引得江東信徒趨之若鶩。
在這些重大事件的襯托下,哪怕是三顧茅廬,引得荊州系人才諸葛亮出山,也顯得沒那麼萬眾矚目了。
某女當然不會傻到帶著劉大耳這滿口仁義道德、實際喜歡撬人牆角的一代梟雄去完成三顧之禮,明明白白給自己找不痛快。她只是帶著趙雲率兵一路遊山玩水,徑往諸葛躬耕地而來。
隆中本是一種地貌,特指一種中部隆起的地理結構,位於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宛地臥龍崗上。這天北風呼嘯,瑞雪紛飛,某女引兵悄然而至,見草廬之中尚隱隱有書生高聲誦讀之聲,不分三七二十一,下令道:“將此草廬給我圍起來,一把火燒了乾淨!”火光沖天,肆綿延。慌得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兄弟三人狼狽出逃,呼天搶地。
那年諸葛亮不過虛歲十五歲,堪堪到了能出仕的年齡,見某女在紅羅傘下面微笑,便上前問道:“閣下何人?為何燒了我們的屋子?”某女答道:“天下亂局已成,爾等飽讀詩書,有韜略,理應濟世救人,何故在此酣眠高臥,待價而沽?”由於某女先前經常遣人去隔壁襄陽一帶搜索,和居住在襄陽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好度刷到了極致。作為水鏡先生的門人,諸葛亮也只有忍著氣,執子侄之禮,聽某女從天文談到地理,從農耕談到軍事,口若懸河,侃侃而談。諸葛亮自謂博聞強記,又觀其大略,取其神髓,因此涉獵極廣,仍不免被她折服。
末了,某女語重心長地說:“令尊既然早早為你表字孔明,期許甚重,意在望你成為亂世之中的一盞明燈。豈可荒廢經年,理應早早擇定明主。”又道:“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卿看我今,可佔天下幾分氣運?”諸葛亮慢慢咀嚼著“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兩句話,不知道為何,竟覺得心中無限酸澀,若不是強忍著,幾乎都要掉淚了。
他此時意氣風發,怎知後世詩人羅隱的這首《籌筆驛》,幾乎就是歷史上他既輝煌又辛酸的一生的真實寫照。無論是兵多將廣、網羅人才無數的曹魏,還是坐擁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盡起江東才俊的東吳,都對著偏安一隅的蜀漢虎視眈眈。偏偏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到了中後期,文武人才都極度匱乏,他又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幾度北伐,最終星隕五丈原,抱憾屈死。
其後的事情不需贅言。時天下三分,黃巾軍為謀逆反賊,董卓軍殘忍暴,惟自西涼起家的某女軍隊軍紀嚴明,體恤民眾。儘管是位女君主,但漢時民風,原本就比明清之時包容。因此諸葛瑾和諸葛亮毫不猶豫,宣誓效忠。
系統:主角某女完成三顧之禮,勢力武將忠誠度上升,勢力信望上升。
作者有話要說:標題“時來天地皆同力,鳳兮鳳兮思高舉”前半句出自羅隱的《籌筆驛》: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
後半句出自電視劇老《三國演義》的諸葛出山之《有為歌》,我每次到ktv都喜歡點唱: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仰觀與俯察,韜略中存。
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
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半生遇知己,蟄人舉深。
明朝攜劍隨君去,羽扇綸巾赴征塵。龍兮龍兮風雲會,長嘯一聲舒懷襟。
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天道常變易,運數杳難尋,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
丈夫在世當有為,為民播政太平。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