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湘省自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年的關內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是中國勞動黨在7月上海成立。中國勞動黨是在俄國革命的影響下成立的,是發源於歐洲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知識界傳播的結果。作為中國勞動黨的締造者之一,李大釗早在五四風前就開始宣揚馬克思主義和在它影響下產生的列寧主義的社會政治理論,這個理論是比國民黨的理論還要進的社會理論。五四風以後,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陳獨秀也開始對這一理論興趣,但是由於在同盟的愉快經歷,陳獨秀並不主張在中國實行列寧式的進主義革命,用他的話說“中國的資本主義非常之不發達,比資本主義不發達的俄國還要不發達不知多少倍”因此他認為現階段馬克思主義者的工作就是“宣傳主義,推動資本主義之發展,維護勞工權益。”馬林在同盟期間,曾經數次同陳、李見面,在獲悉他們有建黨的願望後,向他們建議,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宣傳馬克思主義,於是在去年底,陳獨秀南下上海,而李大釗則留守北方。陳在上海期間曾多次見過孫中山,向他表達了支持他進行革命的態度。在陳的安排下,馬林同孫中山不斷通信,孫中山還通過馬林同列寧直接通信聯繫。在通信中,孫中山認識到俄國政府對他的真誠支持,進一步表達了願意和俄國合作的願望。俄國之所以青睞孫中山,在我看來應該是列寧的階級理論的結果,在列寧主義看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同資產階級改良派是有區別的,前者同帝國主義相敵對,是工人階級的國際盟友,而後者則依賴帝國主義,是國際帝國主義的同盟者,因此俄國對同盟是十分不信任的,我們兩者的結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衛共同的敵人本。在這種情況下,俄國支持他們的國際同盟軍是十分自然的。
陳獨秀和俄國的態度使孫中山十分高興,畢竟陳本人是新文化界領頭人,而俄國再怎麼樣也是世界列強之一。此時的孫中山雖然被迫離開護法軍政府,但是粵軍陳炯明部已經不斷髮展壯大,在他開來,不久即可光復廣東,因此他對革命還是充滿樂觀的情緒的。當馬林在陳獨秀的引薦下於7月份拜訪孫中山時,粵軍已經光復了廣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與剛剛成立的**合作的建議,孫中山本人對**實際上並不怎麼冒,但是他知道陳獨秀還是十分贊同他的政治觀點的,因此他也十分樂意,不過孫中山也不想得罪西方其他列強,因為他們對**充滿仇恨,因此在孫中山的建議下,剛剛成立的**據陳獨秀提出的政治綱領更名為中國勞動黨,顧名思義就是勞工政黨的意思,在孫中山的建議中,他還建議勞動黨保持獨立,不作為一部分加入共產國際。
另一件大事就是湖南自治運動。自治第一次作為政治口號最初由桂系軍閥陸榮廷在護國戰爭初期提出,當時他提出廣西既不附和雲南護法,也不同意作為北京政府的一個行政省加入到對雲南的戰爭,而是維持一種兩不相幫的中立的自治狀態。但是,自治真正作為一種政治狀態卻是首先在東北實現的,1918年,東三省裁撤督軍,民選省長,軍隊歸民選長官節制,這樣作為民選的長官北京就沒有權力撤換,地方的政治治理完全由地方的議會和民選長官負責,北京無權干涉,這就是所謂的民主自治。此後,東三省結成自治同盟,創立同盟政府,同樣是通過選舉程序進行的,因此我這個同盟總督,北京是完全沒有辦法撤換的。
隨著1920年南北方戰爭的結束,湖南周圍出現了直係軍閥同皖系軍閥對峙,桂系軍閥在廣東大敗,縮回老巢,雲南軍閥灰飛煙滅,一分為五,貴州新敗,兵只萬人而已局面,湖南在各方的夾縫中獲得了暫時的安寧。飽受戰火蹂躪的湖南各界對南北爭奪湖南而帶來的苦難記憶猶新,萌發了湖南自治,不介入外省紛爭,也將外省勢力拒之門外的思,這個思的會節點就是湖南自治。
此時特殊的省際政治環境也造成了實行“湖南自治”和“施行民治”的大好時機。此時的省長譚延愷為了藉助湖南各界的力量鞏固他在湖南的地位公開支持湖南自治運動,而督軍趙恆惕為了防止這場運動過於滑向民主方向,也主動打起了“湘人治相”自治口號,要求劃地自守。在各方勢力的支持下,湖南自治運動如火如荼開展起來了。
青年時代的**此時也投身這場席捲湖南的運動。**,字潤之,筆名子任。他1893年月26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加入湖南起義的新軍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習,18年底到19年初在北大圖書館結識李大釗年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參加了五四風,該年再次前往北方,到達吉林會見李大釗年發起組織新民學會和俄羅斯研究會,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在湖南創建勞動黨組織。
在這場運動中,**以湘江評論為舞臺先後發表了十餘篇討論湖南自治問題的文章,從而形成了他的湖南民主自治省的思想。
他的這些思想包括:廢督裁兵,驅逐軍閥勢力,創建國民軍隊,在湖南境內“廢除一切守備隊、鎮守使,保存正式有紀律之國民陸軍一師”以維持地方秩序和抵抗外來強暴;實行“湖南門羅主義”
“我們用心幹我們自己應乾的事”;“我們絕對不干涉別人的事”;“絕對不許別人干涉我們的事”也就是說要使湖南“劃境自保”要爭取湖南人“自己處理自己的事的完全自主權”改變“長被侵奪於益我則少損我則多的中央或鄰省”的狀況“建設一個湖南人所的湖南(理想的湖南新的湖南)”;在湖南建設“民治”實現湖南人完全自決自治,軍隊文官化,聽命於文官機構;“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湖南自治省”**認為:“政治組織是以社會組織做基礎,無社會組織決不能有政治組織,有之只是虛偽。大國家是以小地方做基礎,不先建設小地方,決不能建設大國家。勉強建設,只是不能成立。”而中國要成為一個大國,沒有完備的地方自治組織作為基礎是不可能的。
的這些思想跟在同盟的學習考察經歷不無關係,其理想中的湖南實際上就是一個同盟省的實際情況。的這些思想在當時已經引起人們普遍關注,但是當時人們還沒有完全將其付諸行動,湖南民眾首先關注的是自治而不是民主。只是到了湖南自治實現後,民主勢力最終同趙恆惕的軍閥統治發生矛盾,一場湖南內戰後,才真正實現了的政治綱領,也在這一進程中成了勞動黨、國民黨和整個中國的政治新星。
月份以後,湖南人就組織社團集體到北京請願要求自治,和平總統徐世昌很快在12月批准。他做的都是無本買賣,湖南各界都明白北京的同意只不過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各省的承認,湖南的自治只有通過自身的實力來體現。此後的譚延愷以省長名義開始在湖南推行新政,勞動黨湖南負責人**由於巨大的影響力被邀入湖南新政府擔任教育廳長,**從此踏上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