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八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之內守衛森嚴,大隊衛軍官兵沿著漢白玉臺階一字排開,如釘子一般佇立不動,一直延伸到宮廷最深處。

在兩名軍官的引導下,李光地等人穿過重重回廊,越過皇宮最前的數座正殿,在御花園旁的一座偏殿邊停了下來。

這處正處海子一畔,空氣溼潤,涼風習習,四周滿是盛開的鮮花,海子邊上整整齊齊排列著一行垂柳,此刻隨風起舞,沙沙輕響,極目望去,水面波光閃爍,隱見遠處綠樹叢中的小小宮殿,直令人心曠神怡。

直愣了好一會,領頭軍官輕輕咳嗽,眾人方才如夢初醒,楊名時忍不住讚歎道:“亂花漸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他轉過頭來,朝眾人一笑“此處雖是北地,卻也有幾分西湖味兒。”

“真的麼?!朕怎麼不覺得?!”一株垂柳後突然傳來一聲輕笑,大臣們訝然回頭,林風正自花叢中轉了出來,明黃的龍袍上尤自掛著幾隻嗡嗡亂飛的小蜂。

四周腳步聲響,隱燃夾雜著輕微的兵刃撞擊聲,李光地這才突然驚覺,只見四周人影閃動,不知道什麼時候,垂柳後、花叢中、宮殿旁、樹蔭下竟然站著這麼多武裝齊全的宮廷武士。剛才他們一路走來,居然一個都沒有看到。

放佛看穿了他們的驚訝,林風微笑著解釋道“是朕叫他們藏起來的,”他轉過身去,面對著一片煙波環手一指“這麼好的景,站著一隊舞刀槍的軍人,實在是煞風景得很了!——諸位愛卿,你們說是也不是?!”李光地笑道“陛下倒是好興致!”林風笑了笑,一甩長袍,就那麼在垂柳樹蔭下坐了下來,對著一眾大臣擺擺手“諸位也坐下吧,今天咱們就給大漢朝開個頭,一邊賞景,一邊商議國家大事!”眾人錯愕,一齊面面相覷,人人心中都有些猶豫不定。這時倒也不是這些人太過冬烘,實在是此刻他們的心情都算不上好,不然換了個時候,君臣對景句,倒也算是一件極風雅事情。

對於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財政預算,朝中有著極大的爭議,如原來一樣,文官之首李光地例行的不表態,而其他人則分為三派。一派是以通商侍郎許淡陽、海軍部為頭面人物的靖海派,就如同許淡陽屢屢公開聲明說的那樣,這一派的多得到來自晉商、徽商以及江浙廣東一帶的支持,堅決要求加大海軍投入,儘快向臺灣發起大規模進攻,並拓展海外殖民地,加強商品的對外輸出。

另外一派則與此針鋒相對,和海軍派相比,這一派人物的勢力相對來說要強大得多,頭面人物以吏部尚書徐乾學、陸軍部總參謀長周培公等軍中將領為代表,他們的政治傾向和海軍派截然相反,旗幟鮮明的指出,目前帝國的國防安全最大的威脅就來自北方,朝廷若想長治久安、一舉奠定萬世不拔之基業,非得拔除葛爾丹、布爾亞格瑪、策妄阿拉布坦幾顆毒瘤不可,為此,朝廷必須在將來的幾年之內,傾盡全力投入北方戰場,不惜代價將那數百萬平方公里納入囊中。

如果說前兩派都還算開拓進取的話,那第三派可就真是實打實的“老成謀國”了,這一派以禮部尚書楊名時、戶部尚書陳廷敬為代表,他們這票人大多是當代理學大家,在士林中向以飽學鴻儒著稱。秉承聖人治世之言,他們認為我中華天朝上國富饒無邊,應當為周邊蠻夷之楷模,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最好不好和別人舞刀槍,因為如果這麼幹的話,除了能給君王帶點虛名之外,再也沒有別的好處,勞民傷財白忙一場,說不好連國家也會被玩完蛋。

因此,他們的看法就是,多修炮臺碉堡,最多出下兵,把那些放牧的韃子驅趕一下,把北方邊境得嚴實點就行了。如此一來,朝廷與民休養生息,四海晏安歌舞昇平,豈不快哉?!

按往年的管理,朝廷的銀錢劃撥開支,多在正月後就準備妥當,然後呈上御覽,由皇帝大筆一揮搞定,然後大夥兒該幹嘛幹嘛去,但今年卻是大不相同,自去年入冬開始,朝中三派人馬就展開了極其烈的角逐,每一派都有著自己的切身利益,每一派都是一股力量的政治代言人,人人都清楚,今年的這個預算,將決定著大漢帝國未來五年之內的國家政策走向,一旦定下便不可挽回。

形勢是非常明朗的,許淡陽代表的正是朝廷中的經商貴胄、晉商、徽商以及江浙廣東大商人和手工工場業主的利益,他們背後就是蠢蠢動的資本。不過遺憾的是,不論是在朝堂還是軍隊,他們的聲音都太過微弱,以至於大多數官員都聽不清。

而周培公等人發出就是軍隊的聲音——開國既成,然功勳未封,全軍上下,從大將都督到小兵,人人心中明白,這場大戰應該就是漢帝國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了,若此戰一過,再想有向上爬的機會,恐怕就沒什麼機會了。和他們的心態完全相同,朝廷內大批文官也憧憬這種囊括萬里,飛揚盛唐威名的前景,若能一戰而定大漠、西域,除卻軍中大將之外,他們這些朝廷大臣,必定青史留名,千載之下無人或忘。

第三派雖然明看大公無私,淡然無求,但子裡卻實是替國內的那些老牌地主們說話——誰都知道,戰爭一起,朝廷錢、糧、丁一齊徵發,遭受直接經濟損失的就是他們這批土裡刨活的地主,如果說在這個國家之內,最不希望打仗,最希望過那種安定平和的子的人話,那無疑就是他們這些老地主了。

他們代表者中國數千年以來的政治正統,是正兒八經——幾乎無可辯駁的施政綱領,勢力最為強大,擁護者最為廣泛,若當真就事論事,不空找由頭,恐怕就算是林風本人親自上陣也難以扳回局面。

所以,雖然眼下這些大臣明面上一團和氣,實際上大夥都心裡鱉著一股氣,此刻林風相邀賞景論事,一時間,他們還真拉不下臉來笑的聯句唱和、詩作對。

“怎麼?朕的這個破園子,諸位愛卿還都看不上?”林風故作不知,笑的道,轉頭吩咐身邊的侍從武士“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去給諸位先生搬椅子!”衛軍轟然應諾,十多條大漢如飛而去,片刻間就在海子邊上擺滿了桌椅板凳,倚著林風的座位為中心左右排開,隱隱然擺出一付議政姿態。

李光地地位超然,當下微微一笑,率先落座,拱手遜謝:“謝陛下賜座!”旁邊幾名大臣也多坐了下來。

林風左右掃視,今來議政的只有七個文官,以李光地為首、五部尚書以及通商侍郎許淡陽。雖然此事關係的官員很是不少,但這件事情終歸接底還是文官們的事情,其他諸多將領縱然非常關心,但涉及文武職權這種君臣大忌,還是不好公然介入的。

“晉卿,朝廷的這件大事,你們這邊議出譜來了沒?!”林風伸手取過一個橙子,漫不經心的問道。

“回稟陛下,此事幹系重大,朝中諸位大人均各持異議,屢有紛爭,大約的情形,臣已經給您遞過摺子了…”李光地的目光有些遊移,一一在尚書們的臉上掠過,他目光到處,眾人均垂手閉目,不和他目光接觸,他突然噗嗤一笑“諸位大人,今陛下在此,何不親自面陳?!”林風目光轉了過來,出一個和藹的笑容,抬抬手,指著吏部尚書徐乾學“徐先生,您身為五部之首,更兼學問強,朕向來都是倚為股肱——聽說這事您和諸位大人不太愉快,不如今跟朕分說分說?!”

“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徐乾學略略謙遜,拱拱手,朝左右瞟了一眼“陛下,事以至此,該說的話,老臣盡已說得透徹,取捨如何,陛下亦宜聖裁,不論是打蒙古也好、造軍艦也好爾或閉關自守,都須早作決斷,否則,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不愧是個老官僚油子,一番話說得四平八穩,任誰也挑不出錯來。

林風笑了笑,心知必然是這個結果——要知道,在官場上,一般第一個回答上官問話的人往往最倒黴,因為他的一言一詞都極易給同僚造成攻訐的藉口,所以回話非萬分謹慎不可,像徐乾學這類四平八穩的話,聽上去類似放,說了跟沒說一樣,但若沒有多年為官經驗,卻也未必能答得出來,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官場之學了。

轉移目標,尋找下一個火力點,林風把目光投在禮部尚書楊名時身上,一眾大臣之中,以此人年紀最輕,且為人也比較耿直,以敢說話聞名朝野,林風笑道“賓實面帶不忿,必有以教我!”

“不敢!”楊名時一貫不苟言笑,神嚴肅,立即站起身來,朝林風深深一躬。

他還未開腔,林風急忙伸手擺了擺“不必拘謹、不必拘謹,賓實,今咱們不講規矩,就隨意說說,你放輕鬆點,”他左右四顧,笑道“就跟那個什麼‘李煜宴臣’那個畫兒上那樣,咱們像朋友那樣談話就行!”

“陛下慎言,李煜,亡國之君也,我皇怎可以此昏君比照?!”楊名時立即糾正,嚴肅的道“臣斗膽,還請陛下正姿以聞直諫!”林風捏了捏鼻子,有些尷尬,其實他內心深處最煩這幫傢伙,動不動就拿這些說事,一點幽默都沒有,和他們談實在是萬分無趣,但此刻卻也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坐直了身體,點點頭“好、好、好,愛卿說得對——你就請說吧!”朝中的那些儒家大臣對林風這點最為滿意,善於聽取意見,不論說什麼,也不怎麼生氣,尤其是這些關乎禮節的小事,基本上你怎麼說他就怎麼做,絕對不和你頂牛,雖然就書本上的記載來看,這位皇帝離經書上的那些“三皇五帝”差距不小,但也講究著也可以和李世民之類比比了,輔佐他大家都還是很有信心。

“回稟陛下,臣以為,通商侍郎許大人所議、及吏部尚書徐老大人之見,皆亡國之策也,陛下若信之,後必遭大禍,家國不保、身首…”話未說完,旁邊眾臣人人變,李光地然大怒,忍不住在椅背上重重一拍,怒聲訓斥道“昏聵!——楊名時,聖駕在此,你敢如此放肆?!”楊名時神不變,朝李光地微微拱手“既君前直諫也是昏聵,那倒要請教大學士為官之道?!”他冷笑道“楊某身為國家大臣,如此大事,焉能首鼠兩端,目睹如此亡國破家之政禍及百姓?!”李光地頓時愕然無語,他實在是沒有想到,楊名時居然膽敢在林風面前和他公然翻臉,一時之間,他竟然不之道該說什麼才好。

林風慢慢斂起笑容,呆呆地看著楊名時,愣了半天,突然“噗嗤”一笑,笑聲越來越大,到了後來竟笑得前俯後仰,手指顫抖著指著楊名時“老一套、又是老一套,哎!我說你們這些傢伙,怎麼總是喜歡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