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盧玄盧玄,字子真,范陽涿人也。曾祖諶,晉司空劉琨從事中郎。祖偃,父邈,並仕慕容氏為郡太守,皆以儒雅稱。神四年,辟召儒俊,以玄為首,授中書博士。司徒崔浩,玄之外兄,每與玄言,輒嘆曰:“對子真,使我懷古之情更深。”浩大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玄勸之曰:“夫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其三思。”浩當時雖無異言,竟不納,浩敗頗亦由此。後轉寧朔將軍、兼散騎常侍,使劉義隆。義隆見之,與語良久,嘆曰:“中郎,卿曾祖也。”既還,病卒。
子度世,字子遷。幼而聰達,有計數。為中書學生,應選東宮。弱冠,與從兄遐俱以學行為時所重。
度世後以崔浩事,棄官逃於高陽鄭羆家,羆匿之。使者囚羆長子,將加捶楚。羆戒之曰:“君子殺身以成仁,汝雖死勿言。”子奉父命,遂被考掠,至乃火爇其體,因以物故,卒無所言。度世後令弟娶羆妹,以報其恩。世祖臨江,劉義隆使其殿中將軍黃延年朝貢。世祖問延年曰:“范陽盧度世坐與崔浩親通,逃命江表,應已至彼?”延對曰:“都下無聞,當必不至。”世祖詔東宮赦度世宗族逃亡及藉沒者。度世乃出。赴京,拜中書侍郎,襲爵。
興安中,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遼西獻王廟,加鎮遠將軍,進爵為侯。後除散騎侍郎,使劉駿。遣其侍中柳元景與度世對接,度世應對失衷。還,被劾,經年乃釋。除假節、鎮遠將軍、齊州刺史。州接邊境,將士數相侵掠。度世乃勒所統,還其俘虜,二境以寧。後坐事囚繫,久之,還鄉里。尋徵赴京,除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未拜,遇患。延興元年卒,年五十三。諡曰惠侯。四子,淵、、昶、尚。
初,玄有五子,嫡唯度世,餘皆別生。崔浩事難,其庶兄弟常危害之,度世常深忿恨。及度世有子,每誡約令絕妾孽,不得使長,以防後患。至淵兄弟,婢賤生子,雖形貌相類,皆不舉接。為識者所非。
淵,字伯源,小名陽烏。溫雅寡慾,有祖父之風,敦尚學業,閨門和睦。襲侯爵,拜主客令,典屬國。遷秘書令、始平王師。以例降爵為伯。給事黃門侍郎,遷兼散騎常侍、秘書監、本州大中正。是時,高祖將立馮後,方集朝臣議之。高祖先謂淵曰:“卿意以為何如?”對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簡卜。”高祖曰:“以先後之侄,朕意已定。”淵曰:“雖奉敕如此,然於臣心實有未盡。”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
及高祖議伐蕭賾,淵表曰:臣誠識不周覽,頗尋篇籍。自魏晉以前,承平之世,未有皇輿親御六軍,決勝行陳之間者。勝不足為武,弗勝有虧威德,明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故也。昔魏武以弊卒一萬而袁紹土崩,謝玄以步兵三千而苻堅瓦解。勝負不由眾寡,成敗在於須臾,若用田豐之謀,則坐制孟德矣。魏既並蜀,迄於晉世,吳介有江水,居其上,大小勢殊,德政理絕。然猶君臣協謀,垂數十載。逮孫皓暴戾,上下攜,不陸俱進,一舉始克。今蕭氏以篡殺之燼,政役繁,又支屬相屠,人神同棄。吳會之民,延踵皇澤,正是齊軌之期,一同之會。若大駕南巡,必左衽革面,閩越倒戈,其猶運山壓卵,有征無戰。然愚謂萬乘親戎,轉漕難繼,千里饋糧,士有飢,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不若命將簡銳,盪滌江右,然後鳴鸞巡省,告成東嶽,則天下幸甚,率土戴賴。
臣又聞言,關右之民,自比年以來,競設齋會,假稱豪貴,以相扇惑。顯然於眾坐之中,以謗朝廷。無上之心,莫此之甚。愚謂宜速懲絕,戮其魁帥。不爾懼成黃巾、赤眉之禍。育其微萌,不芟之毫末,斧斤一加,恐蹈害者眾。臣世奉皇家,義均休慼,誠知幹忤之愆實深,然不忠之罪莫大。
詔曰:至德雖一,樹功多途。三聖殊文,五帝異律,或張或弛,豈必相因?遠惟承平之主,所以不親旆五戎者,蓋有由矣。英明之主,或以同軌無徵;守庸之君,或緣志劣寢伐。今若喻之英皇,時非昔類;比之庸後,意有恧焉。脫元極之尊,本不宜駕,二公之徒,革輅之戎,寧非謬歟?尋夫昔人,若必須己而濟世,豈不克廣先業也。定火之雄,未聞不武,世祖之行,匪皆疑懾。且曹勝袁,蓋由德義內舉;苻堅瓦解,當緣立政未至。定非弊卒之力強,十萬之眾寡也。今則驅馳先天之術,駕用仁義之師,審觀成敗,庶免斯咎。長江之阻,未足可憚;逾紀之略,何必可師?庭、彭蠡,竟非殷固,奮臂一呼,或成漢業。經略之義,當付之臨機;足食之籌,望寄之蕭相。將希混一,豈好輕動;利見之事,何得委人也!
又水旱之運,未必由兵;堯湯之難,詎因興旅?頗豐之後,雖靜有之,關左小紛,已敕勒。言之細,曷足以紆天功?深錄誠心,勿恨不相遂耳。
及車駕南伐,趙郡王幹督關右諸軍事,詔加淵使持節、安南將軍為副,勒眾七萬將出子午。尋以蕭賾死,停師。是時涇州羌叛,殘破城邑,淵以步騎六千眾號三萬,徐行而進。未經三旬,賊眾逃散,降者數萬口,唯梟首惡,餘悉不問。詔兼侍中。初,淵年十四,嘗詣長安。將還,諸相餞送者五十餘人,別於渭北。有相者扶風人王伯達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後二十餘年,當制命關右。願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未幾,拜儀曹尚書。高祖考課在位,降淵以王師守常侍、尚書,奪常侍祿一週。尋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辭。
會蕭昭業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請降,乃以淵為使持節、安南將軍,督前鋒諸軍徑赴樊鄧。淵面辭曰:“臣本儒生,頗聞俎豆,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惟陛下裁之。”軍期已,高祖不許。淵曰:“但恐曹虎為周魴耳,陛下宜審之。”虎果偽降。淵至葉,具曹虎譎詐之問,兼陳其利害。詔淵取南陽。淵以兵少糧乏,表求先攻赭陽,以近葉倉故也。高祖許焉,乃進攻赭陽。蕭鸞遣將垣歷生來救,淵素無將略,為賊所敗,坐免官爵為民。
尋遭母憂,高祖遣謁者詣宅宣。服闋,兼太尉長史。高祖南討,又兼彭城王中軍府長史。尋為徐州京兆王愉兼長史,賜絹百匹。愉既年少,事無鉅細,多決於淵。淵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外叛,淵覺其萌漸,潛敕諸戍,微為之備。屢有表聞,朝廷不納。陵果殺將佐,勒宿豫之眾逃叛。濱淮諸戍,由備得全。陵在邊歷年,陰結既廣,二州人情,鹹相扇惑。陵之餘黨,頗見執送,淵皆撫而赦之,惟歸罪於陵,由是眾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書監。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複本爵固安伯,諡曰懿。
初,諶父志法鍾繇書,傳業累世,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草跡。淵習家法,代京宮殿多淵所題。白馬公崔玄伯亦善書,世傳衛瓘體。魏初工書者,崔盧二門。淵與僕李衝特相友善。衝重淵門風,而淵祗衝才官,故結為婚姻,往來親密。至於淵荷高祖意遇,頗亦由衝。淵有八子。
長子道將,字祖業,應襲父爵,而讓其第八弟道舒。有司奏聞,詔曰:“長嫡承重,禮之大經,何得輒授也?”而道將引清河王國常侍韓子熙讓弟仲穆魯陽男之例,尚書李平重申奏,詔乃聽許。道將涉獵經史,風氣謇諤,頗有文才,為一家後來之冠,諸父並敬憚之。彭城王勰、任城王澄皆虛襟相待。勰為中軍大將軍,闢行參軍。遷司徒東閤祭酒、尚書左外兵郎中,轉秘書丞。出為燕郡太守。道將下車,表樂毅、霍原之墓,而為之立祠。優禮儒生。勵勸學業,敦課農桑,墾田歲倍。入為司徒司馬。卒,贈龍驤將軍、太常少卿,諡曰獻。所為文筆數十篇。
子懷祖,太學博士、員外散騎侍郎。卒。
懷祖弟懷仁,武定中,太尉鎧曹參軍。
道將弟亮,字仁業。不仕而終。子思道。
亮弟道裕,字寧祖,少以學尚知名,風儀兼美。尚顯祖女樂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太子舍人,尋轉洗馬。遷散騎侍郎,轉安遠將軍、中書侍郎、兼秘書丞。尋以母憂去官。服終,復拜中書侍郎。遷龍驤將軍、太子中庶子、幽州大中正。轉長兼散騎侍郎,加左將軍。神龜二年,除左將軍、涇州刺史。其年七月卒官,年四十四。贈撫軍將軍、青州刺史,賜三百匹,諡曰文侯。
子景緒,武定中,儀同開府錄事參軍。
道裕弟道虔,字慶祖,閒經史,兼通算術。尚高祖女濟南長公主。公主驕,聲穢遐邇,先無疹患,倉卒暴薨。時雲道虔所害。世宗秘其醜惡,不苦窮治。尚書嘗奏道虔為國子博士。靈太后追主薨事,乃黜道虔為民,終身不仕。孝昌末,臨淮王彧因將出徵,啟除道虔奉車都尉。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託。永安中,除輔國將軍、通直常侍,尋加徵虜將軍。以議歷勳,賜爵臨淄伯,遷散騎常侍。天平初,徵南將軍,轉都官尚書、本州大中正。出除驃騎將軍、幽州刺史,尋加衛大將軍,卒於官。贈都督幽瀛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司空公、瀛州刺史,諡曰恭文公。主二子,昌宇、昌仁。昌宇不慧,昌仁早卒。道虔又娶司馬氏,有子昌裕。及司馬見出之後,更娉元氏,生二子昌期、昌衡。兄弟競父爵,至今未襲。
道虔弟道侃,字希祖。州主簿,沉雅有學尚。孝昌末卒。二子早夭,以弟道約子正達為後。武定中,徵虜將軍、大尉記室參軍。
道侃弟道和,字叔維。兄弟之中,人望最下。冀州中軍府中兵參軍。卒。
子景豫。景豫弟景熙,武定中,儀同開府諮議。
道和弟道約,字季恭。起家員外郎,累遷司空錄事參軍、司徒屬、幽州大中正、輔國將軍、光祿大夫。轉司徒右長史。太傅李延寔出除青州。延寔先被病,道約,延寔之弟,詔以道約為延寔長史,加散騎常侍,寄以匡維也。永熙中,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領廣平王贊儀同開府長史。天平中,開府儀同高嶽請為長史。嶽轉除青冀二州,道約仍為長史,隨嶽兩籓,有毗佐之稱。興和末,除衛大將軍、兗州刺史,在州頗得民和。武定元年卒,年五十八。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幽州刺史。
子正通,開府諮議。少有令譽,徵赴晉陽,遇患卒。鄭氏,與正通弟正思亂,武定中,為御史所劾,人士疾之。
道約弟道舒,字幼安,襲父爵。自尚書左主客郎中為冠軍將軍、中書侍郎。卒。
淵弟,字仲通,小字紅崖,少有大量。太和初,拜議郎,早卒。贈威遠將軍、范陽太守,諡曰靖。高祖納其女為嬪。五子。
義僖,字遠慶,早有學尚,識度沉雅。年九歲,喪父,便有至。少為僕李衝所嘆美。起家秘書郎,歷太子舍人、司徒中郎。神龜初,任城王澄奏舉義僖,除散騎侍郎,轉冠軍將軍、中散大夫。以母憂去職。幽州刺史王誦與義僖款,每與舊故李神俊等書曰:“盧冠軍在此,時復惠好,輒留連數,得諮詢政道。”其見重若此。齊王蕭寶夤啟為開府諮議參軍,辭疾不赴。尋兼司空長史,拜徵虜將軍、太中大夫。散秩多年,澹然自得。李神俊勸其干謁當途。義僖曰:“學先王之道,貴行先王之志,何能苟求富貴也?”孝昌中,除散騎常侍。時靈太后臨朝,黃門侍郎李神軌勢傾朝野,求結婚姻。義僖慮其必敗,拒而不許。王誦謂義僖曰:“昔人不以一女易五男,卿豈易之也?”義僖曰:“所以不從,正為此耳。從之恐禍大而速。”誦乃堅握義僖之手曰:“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遂適他族。臨婚之夕,靈太后遣中常侍服景就家敕停。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建義初,兼都官尚書,尋除安東將軍、衛尉卿。普泰中,除都官尚書,加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