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賦之,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衛、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週、安陵必危,楚、趙大破,衛、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趙得全。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曰:“公孫喜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韓。”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卒。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
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餘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其業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楊幹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彊盛。大梁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卬亦外聘。王假削弱,虜於秦政。
譯文魏氏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後代。畢公高和周天子同姓。武王伐紂之後,高被封在畢,於是就以畢為姓。他的後代中斷了封爵,變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落到夷狄。他的後代子孫有個叫畢萬的,侍奉晉獻公。
晉獻公十六年(前661),趙夙駕車,畢萬為車右護衛,去征討霍、耿、魏,把它們都滅了。獻公把耿封給趙夙,把魏封給畢萬,二人都成了大夫。主管占卜的卜偃說:“畢萬的後代一定很興旺。‘萬’是滿數;‘魏’是高大的名稱。用這樣的名稱開始封賞,這是上天對他的贊助。天子所統治的叫做兆民,諸侯所統治的叫做萬民。如今封他的名稱是大,後邊又跟著滿數,他一定會擁有民眾。”當初,畢萬占卜侍奉晉君的吉凶,得到屯(zhūn,陰平“準”)卦變為比卦。辛廖推斷說:“吉利。屯卦象徵堅固,比卦象徵進入,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吉利的呢?將來必定繁盛興旺。”畢萬受封后十一年,晉獻公去世,他的四個兒子互相爭奪君位,晉國內亂。而畢萬的子孫越來越多,隨他們的國名稱為魏氏。畢萬生了武子。魏武子以魏氏諸子的身份侍奉晉公子重耳。晉獻公二十一年的時候,魏武子跟隨重耳外出亡,十九年之後回國,重耳即位為晉文公,讓魏武子承襲魏氏後代的封爵,升到了大夫的地位,他的官府設在魏邑。魏武子生了悼子。
魏悼子把官府遷到了霍邑。他生了魏絳。
魏絳侍奉晉悼公。悼公三年(前570),同諸侯盟會。悼公的弟弟楊幹搞亂隊列,魏絳殺了楊乾的僕人羞辱他。悼公怒衝衝地說:“會合諸侯是以此為榮的,如今卻侮辱我的弟弟!”將要誅殺魏絳。有人勸說悼公,悼公才作罷。後來終於任用魏絳執政,派他去同戎、狄修好,戎、狄從此親近依附晉國。悼公十一年,悼公說:“自從我任用了魏絳,八年之中,九次會合諸侯,戎、狄同我們合睦,這全靠您的努力呀!”賜給魏絳樂器和樂隊,魏降三次辭讓,然後才接受了。魏絳把官府遷到安邑。魏絳去世後,諡號是昭子。他生了魏贏,魏贏生了魏獻子。
魏獻子侍奉晉昭公。昭公去世後,晉國的六卿強盛起來,公室衰微下去。
晉頃公十二年(前514),韓宣子告老,魏獻子主持國政。晉國宗族祁氏和羊舌氏互相誹謗,六卿把他們誅殺了,收回他們的全部封地分為十個縣,六卿分別派他們的兒子去十縣為大夫。魏獻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範獻子同任晉國的卿。
此後十四年,孔子在魯國代理宰相。再過四年,趙簡子由於晉陽之亂,同韓氏、魏氏一起攻打範氏和中行氏。魏獻子生了魏侈,魏侈同趙鞅一起攻打範氏和中行氏。
魏侈的孫子是魏桓子,他和韓康子、趙襄子一起討伐除滅了知伯,並瓜分了他的領地。
桓子的孫子是文侯魏斯。魏文侯元年(前424),正是秦靈公元年。魏文侯和韓武子、趙桓子、周威烈王同時。
文侯六年,在少梁築城。十三年,派子擊去圍攻繁和龐兩地,遷出那裡的百姓。十六年,進攻秦國,在臨晉、元裡築城。
文侯十七年,攻滅中山國,派子擊在那裡駐守,讓趙倉唐輔佐他。子擊在朝歌遇到了文侯的老師田子方,他退車讓路,下車拜見。田子方卻不還禮。子擊就問他說:“是富貴的人對人傲慢呢還是貧賤的人對人傲慢呢?”田子方說:“也就是貧賤的人對人傲慢罷了。諸侯如果對人傲慢就會失去他的封國,大夫如果對人傲慢就會失去他的家。貧賤的人,如果行為不相投合,意見不被採納,就離開這裡到楚、越去,好像脫掉草鞋一樣,怎麼能和富貴者相同呢!”子擊很不高興地離開了。向西進攻秦國,到鄭國就回來了,在雒陰、合陽築城。
文侯二十二年(前403),魏國、趙國、韓國被承認為諸侯。
文侯二十四年,秦軍攻伐魏國,打到了陽狐。
文侯二十五年,子擊生子(ymg,英)。
文侯師從子夏學經書,以客禮對待段幹木,經過他的鄉里,沒有一次不憑軾敬禮的。秦國曾想進攻魏國。有人說:“魏君對賢人特別敬重,魏國人都稱讚他的仁德,上下和諧同心,不能對他有什麼企圖。”文侯因此得到諸侯的贊謄。
任命西門豹為鄴郡郡守,因而河內號稱清平安定。
魏文侯對李克說:“先生曾經教導寡人說:‘家貧就想得賢,國亂就想得賢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成子就是翟璜,這兩個人您看怎麼樣?”李克回答說:“我聽說,卑賤的人不替尊貴的人謀劃,疏遠的人不替親近的人謀劃。我的職責在宮門以外,不敢承擔這個使命。”文侯說:“先生面對此事就不要推辭了。”李克說:“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他親近哪些人,富有時看他結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就足能決定誰當宰相了,何需等我李克呢!”文侯說:“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經決定了。”李克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訪。翟璜說:“今天聽說君主召見先生去選擇宰相,結果是誰當宰相呢?”李克說:“魏成子當宰相了。”翟璜氣得變了臉,他說:“就憑耳目的所見所聞,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將是我推薦的。君主對內地最憂慮的是鄴郡,我推薦了西門豹。君主計劃要攻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滅以後,派不出人去鎮守,我推薦了先生。君主的兒子沒有師傅,我推薦了屈侯鮒(fù,付)。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李克說:“您向您的君主推薦我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來謀求做大官嗎?君主詢問安排宰相‘不是成子就是翟璜,兩個人怎麼樣?’我回答說:‘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他親近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就足能決定了,何需我李克呢?’因此就知道魏成子要做宰相了。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鍾俸祿,十分之九用在外邊,十分之一用在家裡,因此從東方聘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個人,君主把他們都奉為老師。您所推薦的那五個人,君主都任他們為臣。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翟璜遲疑徘徊後再拜說:“我翟璜是個淺薄的人,說話很不得當,我願終身做您的弟子。”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塌,堵了黃河。
文侯三十二年,魏軍攻伐鄭國。在酸棗築城。在注城打敗秦軍。三十五年,齊軍攻佔了魏國的襄陵。三十六年,秦軍侵入魏國的陰晉。
文侯三十八年,魏軍攻秦,在武下被打敗,魏俘虜了秦將識。這一年,文侯去世,子擊即位,這就是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