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改天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種話都說成這般,种師中還能有什麼表示,兄長歲數大了,想得多些,也是正常,耽擱一下也不直什麼,反正大軍要動員起來,相當花費時,楊凌送上五十萬貫,擾他便擾了,難道當初白梃兵還不直五十萬貫?
种師中痛快的起身:“既如此,便依得兄長,我們這裡先不表態就是,看此子還能折騰出什麼花樣來,兄長你好生靜養,不必多心了,有什麼要事,某再來向兄長請教,”种師道點點頭,拍手招來從人,讓他將楊凌送來的錢財於种師中,种師中也不再耽擱,朝著兄長行禮之後就退了出去,臥室當中,种師道卻睜開了眼睛,定定的看著屋頂,滿面憂心之,西軍現下局面,他還掌控得了,一則是盡力保全大宋這支野戰軍團的完整和戰鬥力,一旦將來有事,大宋還能有一支可戰之軍,二則就是盡力壓制住西軍慢慢發的獨立,使西軍不要向著藩鎮方向發展,他一直在苦心孤詣,維持著這種平衡,誰知道朝中人卻為了爭權奪利,盡情胡為!給他加以領陝西諸路安撫制置使之位,又想將河東給西軍團體,想靠著這等大利將西軍拉到自家船上,用以穩固朝中地位,如果老種有野心的話,希望種家能成就不止於人臣的事業,自然會興高采烈的接受,借而發展西軍和種家勢力,直到大宋都再也無法制約!
可是自家老病,去無多,如果這般,怎麼對得起種家百年來為大宋捐軀的列祖列宗?他從始至終,都想為大宋一純臣而已,所以在楊凌異軍突起之後,种師道一直希望楊凌在汴梁能站穩腳跟,他有晉陽神策二軍,甚是能戰,這支軍馬不管是在河北還是河東佈防,至少能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給西軍動員起來爭取時間,而且楊凌這等人,正是朝中最為忌憚的對象,朝中人矛頭指向楊凌和晉陽神策二軍了,自然對西軍就要放鬆一些,西軍就可以抓緊不多的時間,恢復實力,培養元氣,與楊凌一樣,老種深深擔心將來女真大舉南下,而大宋的抵抗能力,只怕還不如已經覆亡的遼國!
可是朝中當道諸公,沒有一個人將這再危險不過的對手放在心上,仍然爭鬥得不亦樂乎,為了黨爭,不僅要消滅掉晉陽神策二軍,而且還要繼續將西軍拉得四五分裂,讓西軍上下連一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異大敵南下,拿什麼去抵擋?
就算外患不足慮,讓西軍這個大宋自己養出來的巨大軍事團體隨意發展,擴張勢力,難道他們真的想讓西軍變成藩鎮麼?
大宋當道諸公,到底怎麼了?
楊凌此子,种師道並不是看得很明白,但是歸結底,楊凌的實力還不甚強,就算讓他按部就班的發展,一切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所以當時在燕地,种師道還是選擇扶持楊凌,楊凌入居汴梁,他也繼續與其保持聯絡通,可是時局發展到這種地步,楊凌到底命運如何,他又能使出什麼手段,朝局到底向什麼方向發展,种師道已經有些看不明白了,他唯一的選擇,就是稍稍拖延時,指望能看得更清楚一些,不過時局不管向著什麼方向發展,恐怕都不是老種想要的,病榻僵臥,反覆思量,老種已經有了這樣的預,可是又能如何?某已經老病不堪,為大宋,為西軍已然心力瘁,已然,無能為力,楊凌啊楊凌,你所作所為,是不是真如在燕京時侯對老夫所言,是想挽此天傾?
滿朝諸公,無一不是昏昏,哪怕就算心頭明白一些,也陷於黨爭當中無法自拔,比起他們而言,也許你楊某人,更值得指望一些!
只要你沒有欺騙老夫!窗外大風忽起,這大風呼嘯而來,拍擊著陝西諸路的山川大地,在河東路,在汴梁,在河北諸路,在燕地,此刻都有大風捲動,狂風過後,也許就是徹底震動這河山的驚雷!
…
宋時對朝臣言論還不甚管束,只要不談及那些太過於遭忌諱的事情,其他什麼都沒太大關係,楊凌最後命運如何,也是近汴梁城中最為熱門的話題,一旦說起來就停不下來,更何況今大家親眼看見了這焦點人物?朝官在宣德樓前越集越多,中之前,熱鬧得跟菜市場都沒什麼區別了。
對於前兩詔旨一下,汴梁城就跟開了鍋也似,局中人看得明白,這位聖人不惜黨爭越來越烈,也要維持嘉王地位也牽制太子一系勢力,舊黨清中人,自然是義憤填膺,發誓不肯干休,而自有原來蔡黨梁師成一黨中人,也轉著心思是不是投效向嘉王那裡,繼續維繫現在自家地位,甚而更進一步。
平燕戰事之後,本來朝中黨爭已經漸漸不如以前烈,這一下又猛的爆發出來,再難收拾了,攻擊楊凌的本章,一份接著一份朝上送,人人喊打喊殺,要誅楊凌這人以謝天下,捎帶著楊凌背後那位嘉王的也有不少,這些彈章,全被趙佶留中,可留得越多,上的就更多,大宋中樞,本來就談不上什麼行政效率,現在更是近乎完全癱瘓,舊黨幾十年壓抑之下,突然爆發出來的力量,足以讓汴梁震動。
還有人在私下往還聯絡,計議什麼更為烈的手段,楊凌都拿出在遙控兵馬的手段了,為除卻此等之輩,還有什麼手段使不出來?據說還有一個小京官號稱要和這人同歸於盡,一眾好友生挽他之後,這小京官意氣昂揚的回家與兒作別,給撓得滿臉花最後杜門不出,還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不過對於舊黨之輩而言,在**上消滅楊凌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聖人扶持嘉王,只有將楊凌在政治上攻倒,才能牽連到嘉王,這才是這場政爭的關鍵所在!
怎樣讓聖人從自己立場上後退,才是舊黨清之輩最為關係,反覆商議的事情,而這些時,宇文虛中就在其間竭力調和,口口聲聲最好還是維繫住大局,諸人先就其位,李綱何灌等各領其責,先了卻河東亂事,再慢慢議及其他事,舊黨清一黨當中還沒有形成最後的定論,只是不停的在繼續上彈章。
朝局紛亂成這般模樣,今這人卻大搖大擺,直入宣德樓,一點沒有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的模樣,看到他如此作派,也難怪宣德樓前如此多的朝官這般義憤填膺。
外間擾攘,沿途刀劍一般投而來的目光,在楊凌神上,沒有起半點漣漪,他穩穩而行,自左銀臺門而過左嘉肅門,直抵會通門外內諸司衙署前,再往裡走,就是中了。
他在內諸司衙署前通名之後,就有小黃門引他入內,七轉八折直入內堂,在一處明堂之前,梁師成早黑著一張臉在那裡等候,身後兩名小黃門張開傘蓋為梁師成遮風,一眾人將門口堵得死死的,絲毫沒有延楊凌入內對坐而談的意思。
而楊凌也不動聲,趨前對著踞坐在胡上的梁師成行禮:“見過樑宮觀。”今楊凌所來,自然是其來有自,趙佶雖然保下楊凌,為的還是保住為他所牽連的嘉王趙楷,限制舊黨清輩與太子結為一體,勢力大張,甚而威脅到他至高無上的君權。
可並不代表,他對楊凌掌握的財計事不看重了,楊凌畢竟是暫時利用的過渡人物,等朝局稍稍平穩一些,對於這個能生出無數事情來的人,趙佶一點也沒有再留他於位的意思,得保首領遠竄瓊崖已經算是楊凌祖上積德。
這段時間,就要趕緊將楊凌所掌握的這一大筆財源整理清楚,全部握在自家掌中,梁師成為趙佶趕鴨子上架,和趙楷共同提點這財計事,就奉趙佶號令傳召楊凌至此,敲打一番,讓他趕緊將一切整理清楚出來。
不得不說,趙楷實在是不堪大用,雖然因為在危急關頭鼓足勇氣來了這一招神來之筆,但是事情過後卻又後怕,再不願意和楊凌沾惹半點干係,今本來應當是他和梁師成一起前來尋楊凌問話,他卻告了病,說是冒了風寒,怎麼也起不了身,今只能偏勞梁宮觀主持一切了。
梁師成倒也沒什麼,和趙楷不要牽扯得太深也算合了他的心意,而且以前與楊凌的積怨猶在,今好生炮製他一下也算是稍稍解一解這心頭怨氣。
從一開始就拿足了架勢,踞坐於外,不延楊凌入內,一些膀大圓的內使還在他身後侍立撐,大宋內使對大臣,無禮如此,今從梁師成始。
在梁師成想來,楊凌僥倖得脫,估計自家都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現在正應該後怕得跟什麼也似,也應該深深明白自己處境之劣,其實並沒有太大改善,仍然是汴梁城中千夫所指的對象,歸於自己提點,就應該奴顏婢膝到了極點,指望能巴結上他梁隱相,得以保住自家微末地位。
就算梁師成沒有半點想照應楊凌的意思,看著這個以平燕功臣自許,桀驁不馴的人在自家面前屈膝,也不失為一快意事。
所以梁師成才冒著風寒,在室外等著楊凌前來,一則是實在不想拿楊凌當下屬,二則就是就要在大庭廣眾當中,狠狠折辱這個人!
卻沒想到,料中應該惶惑不安,瘦了一大圈的楊凌,仍然背筆直,雙眉如劍,目中神采湛然,仍然是那一副天塌下來也不稍稍彎的樣子,氣度沉穩的緩步而來,恰如分寸的行禮,不冷不熱的招呼一聲,仍然是那副目無餘子的模樣!
這人,當真該殺!
照理說梁師成久矣身處上位,而且學識功底極深,雖然是個閹豎,可早就養成了士大夫氣度,政爭之間,哪怕是與生死大敵也向來面上雍容氣度不減,可是對著這人,卻怎麼樣也也忍不住要用今這般堵在門口示威的幼稚舉動來表明他的敵意。
實在是因為這人身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和梁師成已經習慣了的大宋,已經習慣了這大宋末世陳腐之氣格格不入,以常理對之,這人卻活得搖頭擺尾,滋潤萬分,什麼樣的危局都能脫身出去,對這人,再不能以尋常手段了!
看到楊凌這副模樣,梁師成自家知道這堵在門口的幼稚舉動有些自取其辱,當下冷哼一聲,也不答禮,拂袖而起,轉身就回明堂,他歲數大了,在這裡頂著冷風吹也著實有些吃不住。
一眾隨侍內使都狠狠掃了楊凌一眼,跟著梁師成匆匆而入,只有最後一名內使嫌惡的說了一聲:“還待著做什麼?隱相還有話要問你,趨前說話!真是個沒眼的蠢貨!”說起來楊凌向來是依足了倖臣的本份,對內使輩手面從來沒有小過,應奉天家財計本來就是要和這些閹人打道,以前和內諸省的使臣們關係算是不錯,見面都有說有笑,看在錢財份上,內使們也沒有一人和楊凌過不去。
可是今梁師成都如此作態了,一眾沒卵子的傢伙自然見風使舵,對楊凌疾言厲起來,還唯恐眼睛瞪得不夠大,語氣不夠惡劣,態度不夠嫌惡,在這些作態背後,又有掩藏不住的垂涎,現在這麼一大注財源聖人送到內諸司了,不讓這人狠狠脫層皮,就不算得讓他們領教了自家的手段!
反正聖人要保住的也是嘉王,對這人也沒什麼好,現在嘉王又不出面,這人還不是要他圓就圓,要他扁就扁?
楊凌嘴角,只帶著一點幾乎看不出來的譏誚笑意,內使輩的惡意落在身上,片塵不染,舉步就跟入明堂當中,明堂內梁師成已然踞坐在上首,捧著宮燻微微閉著眼睛,兩名內使小心的捧著飲子,楊凌站在下首,梁師成就當沒看見,楊凌也不言不動,反正已經行過禮了,你梁隱相想什麼時侯開口就什麼時侯開口,我們大家耗著便是,你老小子是沒**之輩,不見得有老子好,看你能坐到什麼時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