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若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費章節(12點)105、若失*光正好,暖風習習,青玉和任舒嘯正往回走。
青玉住的院子離私塾不遠,走著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青玉正說的熱鬧,又有些慨:“這些孩子真的是很可愛,又很聰明,學什麼都快。”
“比你還快嗎?”任舒嘯就喜歡這樣的青玉。她說話的時候,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情太過充沛,光是語言無法表達其全部,便要用上雙手雙臂的動作來表達。
青玉也想到了昔年被陳先生誇讚過自己是“過目能誦”的小神童,不由的笑了笑,道:“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我那會就是純粹的死記硬背,可她們不一樣,記的過,我便講給她們聽到底是什麼意思。你都不知道,這才多長時間,她們連千字文都學完了。可惜筆墨紙硯對於她們來說,究竟還是太奢侈了點,每次教她們用樹枝在沙地上學寫字,我都覺得心酸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任舒嘯才意識到,這果然是個問題。看青玉一臉惆悵,不由的逗她:“這有什麼難解決的。”青玉茫然的問:“誰能解決?難道還要指望陳先生?”不等任舒嘯回答,青玉先搖頭:“先生本家家底不不厚實,為了這個女學堂,殫竭慮不說,幾乎傾盡家財,這些小事,怎麼還能再麻煩先生?”任舒嘯柔和的注視著青玉,不由的嘆:你要是再多一點心眼,也就不會這麼可愛了。當下直了脯,指著自己道:“難不成你的眼裡心裡,就一直沒有我嗎?”這話夠唐突的了,可是青玉並不作他想,任舒嘯也並無自作多情之想。果然,青玉猛的睜大眼睛,撲嗤笑道:“你一直都在啊,我抬眼就能看見。”話都說到了這份上,任舒嘯只得挑明瞭說:“我是你口中的散財童子啊,你要想找人送一批文房四寶,找我不就成了?”青玉眼中閃過一抹喜。這抹喜是那麼真實,那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歡喜。她的心裡,如今只怕真的都是那八個孩子。每每聽她聊興正濃,幾乎談的都是這八個孩子,每個人叫什麼名字,是什麼子,家裡境況如何,她幾乎如數家珍,頭頭是道。
如今為著她們的筆墨紙硯有了著落,她竟比自己有了這些好東西還高興。
這歡喜太純粹,就像一顆光潔的珍珠,任舒嘯只覺得,為了青玉這純粹的歡喜,別說一點家財,就是傾盡他一生的心血和生命,他都願意。
可青玉很快又搖搖頭,道:“不啦,已經麻煩你夠多的了。”她這麼快就融入到了書院,儼然是其中一份子,竟把任舒嘯當成了個外人。
任舒嘯微微一沉臉:“這叫什麼話,這書院就如同我的孩子,是我跟著陳先生一點一點建起來的,我就是做點貢獻,也是理所應當的嘛。”青玉還是搖頭,道:“我知道你並無虛偽矯飾之意,但我想的卻是,書院必須學會自給自足,總不能但凡一點小事都要的的指靠別人。今天是你,明天呢?後天呢?總不能凡事都讓旁人代為出頭。我跟先生商量了商量,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想跟她生氣都氣不起來。她說話從來都沒有顧忌,尤其是對於身邊親近的人,完全是心裡想什麼便說什麼,沒有一點心機,同時也沒有一點惡意。有時候字字珠璣,可有時候又是針針見血,讓人愛到極致,同時也痛到極致。
可又都知道她並沒有什麼壞心眼。
隔了兩天,陳先生到底把筆墨紙硯送了過來,分給了八個女學生。青玉驚喜不已,看著孩子們小臉上的雀躍和歡喜,她也高興。
從書院出來,看見任舒嘯,便帶笑問他:“是不是你送來的?”任舒嘯茫然的道:“什麼?”青玉道:“你還瞞著我,今天先生送來的紙、筆,是不是你買了來送過來的?”任舒嘯很是怔然的道:“你說今天先生買了紙、筆?”青玉見他不似作偽,倒有點吃驚了:“竟然不是你?奇怪,那會是誰?我只和你說過,旁人並不清楚…”見任舒嘯似乎有些不悅,青玉自悔失言,道:“是與不是都沒什麼要緊的,你前幾天說是要回京,什麼時候走?”任舒嘯回來也有小半年了,幾次家裡來書信催他,他都找了藉口搪過去,這次卻再也沒法搪了。
原來是任夫人親自寫了一封家書,只說最近身染微恙,耽擱了這麼久,一直沒好,又思子心切,因此叫任舒嘯務必見信如晤,儘快回京。
任舒嘯道:“準備的差不多了,就在這兩,我很快就回去,是家母病了,我回去看看。”青玉點點頭:“你出來的夠久了,家裡人肯定惦記著呢。對了,你要是再回京城,可別忘記了尋訪青璧,叫她往家裡或是我這裡寫家書的事。”任舒嘯笑道:“你都說了幾遍了,旁的事都可以忘,你的事卻是再也忘不掉的。你還想要什麼,一併說出來,也免得我從京城回來你再想起來,那可就真的遲了。”青玉也不是扭捏的人,扳著指頭一樣一樣的說給他聽。聽著青玉的絮絮之語,任舒嘯一一記在心間,只覺得就這樣一直一直的相處下去,人生已經算得上是圓滿了。
因為不能得到,所以他便以為這是圓滿。因為註定會失去,所以回想起來,甜之餘更覺得椎心大痛,便把這短暫的回憶當成了圓滿。
況且,人生哪有圓滿一說?年輕時以為遇到了圓滿,註定不是圓滿。因為,年輕時總以為那麼一瞬間便是永遠,可等到真正的經歷了,才知道人生不到死亡那一刻的來臨,沒資格說永遠。
當然這都是後話,任舒嘯此時尚不自知此次回了京城會遇到什麼,也不知道這便是他和青玉最後的甜相處,更不知道從此他和青玉已經成了這世界上的陌路。
任舒嘯臨走前,陳先生做東,邀了青玉做陪,在城裡最好的酒樓替他餞行。
要了一桌菜,要了一壺酒,逐一滿上,竟是連青玉都沒錯過。
青玉不是矯造作的大小姐,並未推辭。其實在家也是喝過酒的,只不過因為是姑娘家,沈四海夫不叫她如男人家一樣貪杯罷了。
陳先生端起酒杯,嘆著對任舒嘯道:“我這半生,到了中年,竟然能達成這一生夙願,多得你這個學生之功,今**要走,便權借這杯酒,算是謝過了吧。”任舒嘯慌忙站起身,道:“先生太過,學生可當不起,是先生雄才大略,心懷天下蒼生,我哪有此等壯志?不過是盡了綿薄之力,哪敢居功?萬萬當不起先生這個謝字。”陳先生見他如此謙虛,心下很是滿意,捋著鬍子,道:“難得你居功不自傲…你切記,得意時不驕矜,失意時氣餒,年輕時要有鬥志,但不能失了銳氣,將來略有所成,也不要忘記一個謙字…”任舒嘯自是應承,道:“我一定謹記先生教誨。”陳先生卻適可而止,並沒再嘮叨,看著任舒嘯和青玉,微微一笑道:“人老了,總愛嘮叨兩句,其實你們的路終究是要自己走的。不管他遇到了什麼難關,總能過去就是,做了選擇,就要堅持,別輕易反悔,早晚你們會知道,人生不會奢侈到可以由著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悔的。”青玉和任舒嘯畢竟年輕。年輕的好處就是對未來的風雨沒有多深刻的體會,所以也就沒有多深的畏懼。但壞處就是太過自以為是,以為沒有什麼可以難得住自己。
陳先生也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自然懂得他們的心理,因此並不多說。
青玉也就端酒,敬了陳先生,也敬了任舒嘯。三人俱都喝了,點到即止,便叫了飯,青玉在一旁以茶相陪。
一頓飯吃的熱鬧,說說笑笑,不見絲毫離愁別緒。
直到任舒嘯走了都兩天了,青玉才恍然驚覺,她竟然早就習慣了任舒嘯的無所不在。他在的時候,如同涓涓細,即使不過是談笑兩句,也覺得毫不寂寞,可他這一走,原本離的不遠的家也變的這麼漫長。
青玉不是個情細膩的人,但情之於人,毫無理智可講。尤其習慣是個很難以琢磨的東西。擁有時不覺得,失去了才覺得悵惘。
好在青玉還有事可做,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讀書寫字,聊以打發寂寞。
任舒嘯說好了一個月之內就回來,可這一走,已經快兩個月了。青玉想,大概他有事絆住了,大概他孃的病危險的,大概,他已經準備回來了,大概,他正在找尋青璧,大概,他在替她購置她想要的那些小玩意兒,大概…
不知道京城到底什麼樣,不知道任舒嘯生活的環境是個什麼樣,青玉對他現在的所作所為,一點想像的餘地都沒有。
石氏竟然專程進了一次城,對青玉道:“青玉,哪天跟陳先生告個假,回趟家吧。”青玉不解,問:“娘,是什麼事?”追問了許久,石氏才道:“親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起點手機網()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