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韶山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年少時,我對韶山的嚮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再長大一些,從書本和電視中見過的韶山,一次次的在我心裡刻上了很深的印跡。韶山在我的生活裡成了一個神話般的影子,時時清晰在我的面前,一直到近些年,總是在忙碌和閒暇時,想起韶山,從而有了去看,去聽,去受的念頭。
來韶山之前,已經知道在那裡有“偉人經濟”和“紅旅遊紀念品”的說法,儘管我對當前的旅遊市場有很多的看法,尤其是對“偉人經濟”一說到不是滋味,我還是迫切的想親眼看到韶山,看到澤東誕生並生活勞動,以及早期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在我心裡,韶山是神聖的,神奇的,神秘的。
(一)雖然已經多次在電視中見過澤東故居的畫面,當我站在這棟被當地人稱之“一擔柴”的農舍前,還是不住心起伏,難以抑制的動。
已是中午時分,依然有很多遊人湧來故居。
這是一棟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的農舍,東邊十三間青瓦房是澤東家,西邊四間茅草房是鄰居家,堂屋為兩家共用。
這棟農舍叫“上屋場”澤東的曾祖父於己於1878年買下上屋場東邊的五間茅草房,1888年澤東的祖父攜澤東的父親母親遷居於此,後經擴建和改建,1918年建成現在的房式。
1893年12月26,澤東誕生在上屋場。十六年後,澤東走出了上屋場,走出了韶山,尋求解救窮苦農民的道路。
荷花塘和南岸塘在故居的正前方,塘中碧水清清,隨風微漾。南岸塘是澤東少年時游泳戲耍的地方,關於南岸塘,還有澤東年少時的一個故事。一年秋收時,下起了暴雨,澤東幫鄰居四阿婆收拾晾曬的稻穀,而自家的稻穀被雨沖走了不少,父親很生氣,澤東對父親說,四阿婆家的糧食少,損失了就沒得飯吃。父親聽了更加生氣,邊罵邊追打澤東,澤東急了,一頭扎進南岸塘裡,後來鄰居好言相勸才上岸回家。
上屋場的周圍,是澤東少年時勞動耕作過的田地,現在的稻田依然鬱鬱蔥蔥,一派生機盎然。
我在澤東父母的照片前站了許久,想起1959年澤東說的話:“我還是象我母親的”
“要是現在就好了,要是現在就死不了。”從書中瞭解到,澤東的母親是一位善良的人,她不僅自己時常接濟貧苦的鄉親,也支持澤東的愛心。我想,澤東對百姓的深厚情,更多的來自於母親的言傳身教吧。
故居里一些原物還在,我在它們面前發揮我最大的想象空間。
1921年,澤東就在這棟屋子裡向百姓宣傳革命道理。1927年,澤東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也在這棟屋子裡瞭解韶山農民運動情況,《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的一部分資料就是在這裡收集的。
上屋場,在我親臨時給了我震撼,這不是一棟普通的農舍,這是誕生偉人的靈秀之地,是蘊含著誕生新世界的起點。
從南岸塘看過去,故居在陽光之中熠熠生輝。
我想,我會再來。
(二)韶山因為有了澤東,因為它的山清水秀而成為世人敬仰和嚮往的地方。我站在韶峰古寺望山下眺望時,薄霧之間的輪廓讓我如在夢境,似雲端,似人間,一時的恍惚。
同行的遊伴喊我入寺,才發現身旁的遊人已蜂擁而來。有導遊提醒遊人:男人邁左腳,女人邁右腳,一定要一步邁進。不由得微笑,這句話是我每到一寺必聽到導遊說起的,而每個遊人都盡善盡美,並且小心翼翼的邁出自己的步子,臉上的表情在那一刻都顯得無比的莊重。我想,這也是身在其中的身不由己吧。
古寺原名“聖帝廟”或“仙頂靈廟”現在的“韶峰寺”是近年據原寺建築重新修建的。據說澤東年少時母親常帶他來寺膜拜。無論什麼時候,人們都需要信仰,雖然有時候人們分不清信和信仰的區別,有時會把它們混淆,但總是一份神支撐的存在。看著那些“臨時抱佛腳”在神像和菩薩像面前跪拜的男人女人,我真的希望他們能真正擁有自己的信仰。
只是,對於由寺廟帶來的經濟效應,我卻是不以為然,若是花錢上香便能稱心如意,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會吝嗇口袋裡幾十元錢。那麼,這個世界也就不會有苦難二字的存在了。
韶峰對面的半山有一塊石頭,據說是澤東小時候認拜的乾孃,由此,澤東有個名“石三伢子”石乾孃前有香火的痕跡。
澤東像章和各種塑像,成了韶山人手中的王牌,我的耳邊時時聽到有人喊著;請一尊主席像吧,保佑平安。澤東像章在這裡成了一種商品,可以討價還價。或許我想得太多,或許我自身的觀念有些差異,我認為這樣不妥。
下山時,一位婦女一直跟在我身邊,口中一遍遍的說著:請一尊主席像吧。其時,我已經在澤東紀念園內請了一尊澤東銅像,便微笑著對她說:我已經請了。她不依不饒的:再請一尊吧,保佑全家平安的。我依舊微笑著往山下走,她跟在我身後。我只好加快腳步。
(三)澤東銅像重3。7噸,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位於澤東紀念園大門前80米處。
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的遊人來到澤東銅像前獻花,心懷敬意和懷念之情。
澤東誕辰一百週年之際,也就是1993年12月20上午,***同志專程赴韶山為澤東銅像揭幕。據導遊講,澤東銅像從南京啟程,走到江西井崗山時,車子查不出緣由的拋錨了,於是在原地呆了一晚,第二天早晨,車子又沒有緣由的啟動了。人們都說,是澤東要看看他當年革命的地方。而在銅像揭幕的當天,出現了月同輝,杜鵑花盛開的美景。有人拍下了這一切,我也在錄像中看到了這一切。
澤東銅像來到韶山那天,韶山人在路邊候,滿含熱淚。他們說:主席回來了。
在韶山,有很多關於澤東的故事,我可以從中受到韶山人對澤東的深厚情,每個人都為自己是韶山人到自豪和驕傲。帶我們吃飯的飯店老闆滿臉自豪的對我們說,她是家的媳婦。
導遊帶我們去了澤東生前為自己選的墓地,她說,韶山人曾請示中央,把主席請回老家安葬。我從中體會到的,是每個人對故鄉的情結,偉人也好,普通人也罷,都希望自己老去時能呆在故鄉。
(四)八十年前,韶山書寫的是蒼涼;五六十年前,韶山書寫的是悲壯…今天,它則書寫著驕傲和富強。這是韶山市委書記的嘆。
我無法在一天的時間裡受韶山的全部,在我用心去看,聽,賞的同時,也在盡力接受韶山的現在,畢竟好子是每個人的所願,我不能依照我的所想去想所有的人和事。
匆匆走來,匆匆走去,我只是韶山的一名過客,也許一些景象我會淡忘,但對澤東的愛戴和懷念,永遠都是一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