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愛,是生活裡存在的點滴,愛,是生命中美麗的片斷,愛,是你我他共同擁有的真情,愛,如那些嬌可愛的花,需要我們用心呵護。
(一)她和他在一個單位工作,因而常常同進同出。有一天他倆一起上班,下車過馬路時他被身後急駛的一輛自行車掛了一下,好在人和車都沒事。
下車的地方馬路不寬,就近沒有斑馬線。
她著實驚了一下,下意識的握緊了他的手,前後左右仔細看過後才走過馬路。
從那以後,她和他一起過馬路時,手就緊緊的握在一起,沒有誰先伸出手,是同時將手伸向對方,然後握緊。
從那以後,每次散步時,她就走在他的左側,而往常她都是走在他的右側,她總說男左女右。
又是一天,她和他相牽過馬路時,發現路中的花壇裡開出了幾朵小花,在人工培育的花叢中,那幾朵小花煞是特別。她指給他看,問他是什麼花,他搖搖頭,說什麼花不重要,只要自然美麗就好。
她望著他,他看著她,微笑著。
(二)那一年的夏天,她收到了他的一束紅玫瑰,鮮紅滴的紅玫瑰映紅了她的臉,一陣驚慌過後,她低下頭笑了。
那是她婚後收到的第一束紅玫瑰,他不是她的丈夫。
她和他相識不久,就被他英俊的相貌和出眾的才華所引,他也時時出對她的愛慕之情。
在一定的環境和時間裡,女人是容易的,她也是。
她愛上了他。
幾個月的狂戀過去後,他厭倦了,逃離了。她醒悟了,懊悔了。
她記起了曾和他說過的話,她說她不喜歡玫瑰,雖然玫瑰漂亮,但花期太短。
婚外的情總是有誘人之處,尤如玫瑰,尤如華麗的衣服,尤如窗外美麗的山水風景。做一個觀賞者也許並不過份,若想得到,最後終是花容失,衣服破損,風景一閃而過。
她和他的愛情,也象絢麗燦爛後凋謝枯竭的玫瑰。
(三)她是一個愛梅花的女人,初戀時男友投其所好,送給她一枝還在盛開的梅花。梅花枯了,成了乾花,她也捨不得丟棄,整沉醉在愛情甜和幸福的遐想裡。
她並未得到她的如意愛情。他去了外地,成了家,後來,她也成了家,丈夫是個極普通的男人,對她關愛倍至。漸漸地,她淡忘了那枝梅花。
許多年後,她居住的城市種植了梅花,每年梅花盛開的時候她都去看花。她的丈夫從來沒陪她一起去看梅花。
她的子過得甜甜美美。
她說,會送花的男人不一定懂得真愛,愛情畢竟不是花,愛情需要的理解和包容。
她依舊喜歡梅花,依舊一個人在梅花盛開時去看花。花開花落只是花,子平淡從容的過著。
有人問她:你的幸福由何而來?她說,由點點滴滴的愛和瑣碎細微的懷。
(四)女人大都是愛花的,她愛花的程度更甚。她的家裡有十幾盆花,若是房子再大些,她會養更多的花。
她的家因了那些花草顯得富有生機,充滿活力。
每個到過她家的朋友幾乎都發出讚歎,十幾盆常年盈綠的花草,他們不知道她為什麼有那麼多力和時間去伺那些花草,那些花草也似乎對她格外青睞。有的朋友向她討教,她微微一笑,告訴朋友,用心去愛它們,它們就永遠呈現著綠。
她不漂亮,也不年輕,但她微笑的時候很美。
在她的人生裡,沒有恨,沒有怨,只有愛。愛生活,愛生命,愛親人朋友,愛所有的人,愛世間一切生靈。
愛,是個誘人且極具魅力的字眼。
(五)居民樓裡住著一對老人,他們的婚齡是48年。
兩位老人經常騎著三輪車出去,或遠或近。大爺蹬車,大娘坐在車斗裡,夏天,大娘坐在小板凳上,天有些涼的時候,大娘就坐在厚厚的棉墊子上。無論夏秋冬,車斗裡總有兩個小板凳。大爺蹬車累了或是想休息會,他們就在一個陰涼或陽光照得到的地方坐上一會。
夏天的時候,人們和往常一樣遇見了從外面回來的兩位老人,車斗裡除了坐著的大娘,多了兩盆蘭花,不是那種名貴的蘭花,是當地人們叫做蘭草的。綠綠的細長葉子溢出了盆外。
大爺和大娘一人抱著一盆蘭草上樓,盆邊的土沾到了他們的衣服上。有人問怎麼一下子買兩盆同樣的花?大爺說大娘喜歡,家裡還有兩盆呢。大娘說這花好養,不嬌氣,開出的花也耐看。不象那些牡丹啥的,叫富貴花。
不嬌氣,好養,開出的花耐看。這樣的花是樸實平淡的,老人的婚姻也如這花吧。
(六)她在一次車禍中受了重傷,昏了好幾天。他每天都守在她身邊,握著她的手,對他輕輕的說著話。
她病前的櫃子上,每天都有一束散發著香氣的香水百合。
香水百合是她最喜歡的花,她喜歡它的香,喜歡她名字喻含的花語。
她是個漫,愛幻想的女孩子,他是個近乎於木吶的男孩子。她漂亮,生於知識分子家庭,他的家在偏遠的農村。他們的戀愛在人和朋友的眼中是不般配的,有人說他們的情長不了。
她受傷後,木吶的他買她最喜歡的花放在她身旁,他固執的認為她聞得到百合的香氣。
她終於醒來了,但是,她沒有了意識,成了植物人。
他租了一間房子,把她接了過去。他對她的父母說,他會照顧她一輩子,直到她能看到百合花。
這多象是個虛構的故事,可是她和他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百合花,是人們給它定義了花語,而對她和他來說,花語不僅僅是花語。
(七)她始終覺得自己對彩過於,倘若在某個地方觸及到某種喜歡或不喜歡的顏,會在霎那間影響到心情,她自己都不知道這樣是好還是不好。
有幾天的時間裡,每天她都會看這幅圖片。淡藍的天,浮白的雲,藍紫的花,黃的花,白的花,綠的樹,一點的紅,以及穿過花和樹的路,它們讓她到平靜和安逸。這些彩組合在一起,象是一個幻覺的存在,看著看著,她就有了飄逸的覺,閉上眼睛,整個人就舞在了白雲上。
他看到了她對這圖片陶醉的樣子,擁過她,在她的耳邊柔柔的說:我會更加努力創造機會,將來咱們也能夠住在你這麼喜歡的地方。她從他的懷裡仰起臉,低低地聲音:只要你在,哪裡我都喜歡。
他把那幅圖片放大,掛在了家裡的牆上。她和他時常相擁在放大的圖片下,喃喃細語。
(八)他是個二十五歲的男孩子,家在安徽的農村。十三四歲時,他就離開了家到處打工,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
現在的他在省城打工,他的父母在上海打工。
他對父母的情是別人難以理解的,他不知道父母的準確年齡,更不用說父母的生。和他一起打工的男孩女孩每年都要往家跑幾次,即便是回不去,也會給父母打個電話,往家多多少少的寄點錢,他不,要是家裡沒有特別重大的事,他不會回去,偶爾給父母的電話也是在別人的提醒下打的。逢年過節,別人都回家和父母,和家人團聚,他寧肯到親戚家過年過節,也不和父母在一起。問他想不想爸爸媽媽,想不想家,他毫不猶豫的說不想,表情很坦然。
家對他來說,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母親節那天,親戚家十歲的孩子送了一束鮮豔的康乃馨給媽媽,親戚的眼裡滾動著淚花,他不解,親戚對他說,做父母的,不圖兒女的回報,但兒女點滴表達愛的舉動,都會讓父母到欣和動。
康乃馨是母親花,他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