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訛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崇禎不鹹不淡的幾句話就想讓我和皇太極鬥個你死我活未免太一廂情願了,但是我怎麼也得配合配合他,不能冷場了不是。這時孫元化的登州艦隊已經抵達塘沽,同艦運來了他最近半年所鑄造的近百門大炮,雖然沒有湯若望所鑄造的良,但是在這個時代也算是非常好用的了。
我和孫元化已經好久不見了,久別重逢自然是一番欣喜。
“大哥,見到你真是太好了,我這裡正好有一場富貴要送給你,不知道大哥要不要?”說著把崇禎的信遞給了他,孫元化將信看了一遍,笑著道:“我就知道元度你不會讓我白跑的,怎麼辦你說,可是這次皇上兇險,你不會真的要…”看來孫元化這種忠君思想還是很嚴重的,一旁跟隨孫元化一起來的黃宗羲也用警惕的眼神看著我,這小子大半年不見成了很多,對我也不是像從前那樣有些敵視了,只是我對崇禎皇帝的輕蔑讓他很看不慣。
“大哥說的哪裡話,那個什麼勞子的皇帝就是給我做我也不幹,我這次就是想撈點油水,否則機會要白白錯過了。”確實這才是我的動機所在。
“這就好,這就好!”孫元化哈哈笑道,黃宗羲戒備的神態也放鬆了。我對他說道:“太沖,半年不見你更加英武了,我的平壤大學已經初具規模,你什麼時候過來看看啊!”黃宗羲猶豫了半天,不斷的扭頭看著孫元化。看來他也是很想去的,平壤大學的影響在登州還是滿大的,商人們在登州沒有不提平壤大學的,那確實已經成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因此開的時候我特意從登州招收了不少的學生。
“大哥,看來太沖去不去還得全由你做主啊!”我衝孫元化笑道。
“元度啊,說實在的我是真的不願意放太沖走,他這一走我很多事都要折手,可是太沖在我這裡已經學不到什麼了,哎,就讓他隨你去吧!”孫元化十分捨不得的道,黃宗羲臉上馬上出了喜。
“哈哈,大哥你放心吧,這回我一定給大哥上一塊大的地盤,好讓大哥可以施展拳腳。”
“那我先謝謝元度了!但不知元度要如何計議?”一聽這話孫元化眉開眼笑,說實在的只要是當官的幾乎沒有不想把官做大的,尤其是孫元化這樣極有抱負的人。
“這個麼,暫時保密,不過麼還要看大哥的步軍何時到來。”我故作神秘道。
“好你個元度,還要和大哥保密,你說步軍麼,大概這些天就要到了,元度說要用人我將登州的全部團練幾乎都派上來了,有一萬多人不知道夠不夠!”
“夠了,夠了,再加上大哥的火炮,這場富貴註定是大哥的了!”
…
不幾,崇禎收到了我的回信和一份正式的國書(上次送的人家沒搭理,這次自然是要再送了!),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朝鮮願意嚮明朝稱臣,但是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就將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之一袁崇煥給朝鮮處理,朝鮮要治他背信棄義(妄圖收復覺華島,這可是冤枉袁崇煥了,可是總也得給崇禎面子啊,這罪自然是不能治崇禎的,雖然他是始作俑者),同時也要治他圖謀不軌,至於另一個主犯皇太極,我告訴崇禎說,我已經堵住了八旗的退路,自然不會讓他有好果子吃。至於第二條,那就是要求朝鮮取消對朝鮮的朝貢貿易限制,允許朝鮮商船在寧波、泉州、廣州、登州等地易,當然了我這可不是吃霸王餐,朝鮮商船會按照明朝政府規定在當地市舶司繳納稅賦。我李開陽做生意可是一直公平易。
其實在明初的時候朝貢貿易還是很發達的,在優惠政策的招徠下,這種貿易一度十分興盛。洪武時期,有東洋、南洋的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來華通好並進行貿易。永樂以後,隨著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廣泛外活動,海上貿易的範圍擴大到西亞及非洲東海岸,前來進貢通好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數十個,朝貢貿易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但是由於只重政治而輕經濟,將朝貢貿易當作外活動來看待和管理,明初政府從這種貿易中所得經濟好處有限,而財政負擔卻不小。貢使前來,口岸及進京沿途地方官府都要負責接待、護送,到京後的接待及賞賜禮物也花費巨大。尤其鄭和下西洋以後,隨著各國貢船及附舶商隊人數大量增加,明朝廷每年接待貢使的花費也不斷增大,且有應接不暇之(貿易就貿易,還總要裝作天朝大國的樣子,故作大方,自然是要賠本了,人家之所以來的那麼勤,估計和這也有關,簡直就是大頭)。為限制朝貢貿易的規模,減輕財政負擔,自永樂時起,明朝廷漸對朝貢的國家和地區實行認定資格、頒給“勘合”的制度,即發給允許來華朝貢的國家或地區特許憑證,沒有這種憑證的外國船隻不許入口。
後來,主要是在明中期以後,更對貢期、貢船數目、隨船人數、進境路線及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限制規定。如本,定例10年一貢,入寧波港,人毋過300,舟毋過3艘;琉球入泉州港,2年一貢,毋過100人;占城、真臘、暹羅及西洋諸國入廣州港,3年一貢,等等。這才是中國航海最後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了一旦答應這兩個條件,崇禎所得到的好處也會很大的,從海上貿易上他會得到大量的稅銀,而且我答應他幫他將皇太極驅逐出關外,這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吧。
儘管我開出了這麼多的優惠條件,可是還是在朝堂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皇上,萬萬不可啊,這實在是引狼入室,李開陽,一賣**者,貪婪異常,他如何會這麼便宜我們呢?只怕放他進來我大明再無寧,尤甚於當年倭患。”說話的是周延儒,他好像對我有成見,從來不說我好話,買**怎麼了,那是有市場需要,我也是順應時代。
“周大人,你這話有些危言聳聽了吧,什麼是尤甚於當年倭患,李開陽現在的海軍據說規模十分龐大,他居然已經造出了當年的鄭和寶船,試問天下還有那個港口他去不得,以朝廷現在的財力本就無法恢復水軍,何況李開陽說的很明白,朝鮮的商船會按照大明律歷上稅,要知道從朝鮮來的商船無不帶著大量的倭國白銀,現在我大明最缺的就是白銀,這何樂而不為呢?
再有周大人說是引狼入室,就算李開陽是狼,這隻狼現在不用我們引已經來了,難道我們還能把它趕出去麼,莫不如引狼與虎鬥,這樣我們才能收到最大的利益,等勤王之師一到,無論是狼還是虎不都是任皇上宰割麼!”溫體仁這一番話說得崇禎皇帝大點其頭,龍顏大悅。朝堂上盡是趨炎附勢之徒,見皇帝的臉見善,哪有還不知道風向的,一個個分別出班,大談和我合作的好處,不一會朝鮮和明朝就成了兄弟之邦,要榮辱與共了,把周延儒氣得腿雙直顫,用手指著眾人,說不出話來。
“好了,好了,這通商之事就這樣吧,既然有利那麼也就隨他吧,朝鮮國小量他即使是有野心也是力不從心。還是說說這個袁崇煥如何發落吧,難道真的要給李開陽麼?”崇禎這話說出來本就沒想到朝鮮國小,女真不是更這樣麼,可是正是這個更小的小國現在打得這個泱泱的大明王朝焦頭爛額,其實真正讓崇禎皇帝撓頭的是如何發落袁崇煥。
袁崇煥蒙冤下獄,朝中群臣很多都知他是冤枉的,內閣大學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書王來光都上疏解救。就是如今遠在關外的總兵祖大壽也上書,願削職為民,為皇帝死戰盡力,以官階贈蔭請贖袁崇煥之“罪”袁崇煥的部屬何之壁更是率同全家四十餘口,到宮外申請,願意全家入獄,代替袁崇煥出來,這種舉動把崇禎惹火了,這麼多人都為他講情,難道他當皇帝的錯了麼,不皇帝永遠是對的,他代表的是上天的旨意,所以一氣之下崇禎對這些人的請求是一概不準。
其實崇禎心裡清楚的知道,單憑楊太監從八旗那裡聽來的幾句話,就此判定袁崇煥有罪,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就是我登陸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是袁崇煥引來的,何況這“群英會蔣幹中計”的故事,人人皆知。自己皇帝難道不明是非而成了大白臉曹麼,這太也可羞了,於是這時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御史曹永祚忽然捉到了細劉文瑞等七人,自稱奉袁崇煥之命通敵,送信去給皇太極。於是這七名細都給了錦衣衛押管,崇禎命諸大臣會審,不料到第二天辰刻,諸大臣會齊要審訊時,錦衣衛居然報稱:七名細都逃走了。眾大臣相顧愕然,心中自然雪亮,袁崇煥這個通敵的罪名是背定了。連皇帝都給他栽贓還能說什麼呢,那錦衣衛可都是皇帝的御用警察啊,放走這七名“細”自然是出於皇帝的密旨。如今猜想起來,那御史曹永祚本來想附和皇帝,安排了七名假細來誣陷袁崇煥,但不知如何,部署無法周密,預料眾大臣會審一定會出馬腳,崇禎就吩咐錦衣衛將七名細放了,更可能是悄悄殺了滅口。
兵部職方司主管軍令、軍政,對軍務內情知道得最清楚。職方司郎中(司長)餘大成極力為袁崇煥辯白,與兵部尚書梁廷棟幾乎為此事爭執。此時崇禎加在袁崇煥頭上的罪名有兩條,一是“叛逆”二是“擅主和議”通商的事也就罷了,可是這袁崇煥的事確實十分,周延儒又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皇上如今袁崇煥的罪名還沒有審清怎麼就能輕易的給李開陽呢,若是冤枉了好人豈不是令人寒心麼!”崇禎這時把他的這個老丈人恨得直咬牙,他現在最想的就是把皇太極這個瘟神送走,可是李開陽提出的要求也不是不能考慮,可是自己的這個老丈人總是和自己做對,又不能把他怎麼樣。
“周大人,這你就錯了,李開陽信上寫的很明白,要治袁崇煥背信棄義的罪,這背信棄義指的是什麼,自然是通敵賣國,隨後又要對付他李開陽了。如今證據確鑿還有什麼好說的,不過念在袁崇煥畢竟於我朝有功,皇上仁慈不願意親手殺他,給李開陽未嘗不好,這樣李開陽才能為皇上更加的效力。”溫體仁又站出來和周延儒做對。你到溫體仁為何總是幫我,那自然是收了我的好處,這溫體仁是浙江烏程(吳興)人,在《明史》中列於《臣傳》,有了這個“背景”我自然是放心大膽的賄賂他。
這時朝臣之中,大約七成同情袁崇煥,其餘三成則附和崇禎皇帝的意思,其中主張殺袁崇煥最著力的就是首輔溫體仁和兵部尚書梁廷棟。溫體仁不用說了,他本來就和周延儒是死對頭,幾乎逢周必反,在加上我的好處自然賣力,至於梁廷棟,他和袁崇煥是同年,同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又曾在遼東共事。當時袁崇煥是他上司,得罪過他,他心中記恨,既想報仇,又要討好皇帝。
而崇禎身邊掌權的太監,大都在北京城郊有莊園店鋪私產,八旗攻到,焚燒劫掠,眾太監損失很大,大家都說袁崇煥引敵兵進來,太監最是貪財,對袁崇煥這個造成他們財產損失的“罪魁禍首”自然也就越發的記恨。此外還有幾名御史高捷、袁弘勳》範土等人,也主張殺袁崇煥,他們卻另有私心。袁崇煥下獄之時,首輔是錢龍錫,他雖曾批評袁崇煥相貌不佳(當官相貌有什麼關係,真是狗不同),但是好在他一向對袁很支持。高捷等人在天啟朝是曾附和魏忠賢,懲辦魏忠賢一夥黨的案子叫做“逆案”高捷等在案中有名,只不過罪名不重,還是有官做。錢龍錫是辦理“逆案”的主要人物之一,高捷一夥想把袁崇煥這案子搞成一個“新逆案”把錢龍錫也圈進在內拉他下馬。
“新逆案”一成,把許多大官誣攀在內,老逆案的臭氣就可沖淡了。
最後就是滿桂部隊最初敗退到北京時,軍紀不佳,在城外擾民,北京百姓不分青紅皂白,把罪名都加在袁崇煥頭上。於是個人的私怨、妒忌、黨派衝突、謠言,織成了一張誣陷的羅網,袁崇煥的罪名幾乎就已經是無法洗脫了,把他給我,崇禎皇帝自然就省心了,還能讓袁崇煥做出最後的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終於崇禎皇帝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力排眾議,答應了我的兩個條件,但是為防止我變卦或者是不出力,要求我將皇太極驅逐出京城範圍後才把袁崇煥給我,並且簽訂國書。
這好辦,只要他答應就行,書信如此一來一回,費時數,孫元化的步兵已經按照我的要求到達了指定地點,而我軍也放棄了遵化,永平等地,狗急跳牆,和皇太極的這一戰我只想打疼他,可是不能打他,否則反咬一口絕對夠我受的,別忘了他帶來的是八萬大軍。
話說回來,一轉眼皇太極入關也差不多一個月了,這一個月裡總的來說還是很順的,但是皇太極也深知此地不宜久留,尤其是在得到我登陸的消息後,隨後他越發的預事態不妙了,先是遵化和永平的失守,隨後我就按兵不動,讓皇太極丈二金剛摸不到頭腦。
遵化和永平的失守讓皇太極覺得不妙,預到我要堵他的後路,於是皇太極派出了兩萬人去奪回兩座城池,在我軍猛烈的炮火下,很多八旗還對寧安道一戰火炮的威力記憶猶新,是以十分忌憚一個個停滯不前,對於他們來說火炮就如同他們的夢魘一樣。於是這種僵持維持了數天之後,在我軍的主動退出後,皇太極的部隊才算是奪回兩城,預情勢不妙的皇太極開始收縮各地搶掠的部隊,並且將劫掠所得的物資和工匠俘虜大批的向關外運送。
在通向長城關口的大道上,數萬漢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騎在馬上的八旗兵不時的揮舞著鞭子在驅趕,他們不斷的歡呼大叫,這些漢人是他們俘虜來的奴隸,男的押去遼東為他們做苦工,女的分給兵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