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內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父母有十分寵愛的賤妾及庶子、庶孫,即令父母去世,做兒子的也要終身敬重他們。兒子如果有兩個妾,父母喜歡其中的一個,而兒子喜歡的則是另一個,那麼,無論是在穿戴飲食方面,或是在幹活方面,兒子喜歡的那一個都不敢攀比父母喜歡的那一個,即令是父母去世了也仍舊如此。兒子認為自己的子蠻好,但是父母看著不順眼,那就應當休掉。兒子認為自己的子差勁,但是父母說:“這個媳婦很會侍候我們。”那麼兒子就要以夫婦之禮相待,終身不變。

父母雖然去世了,兒子將做好事,想到這會給父母帶來美名,就一定果敢地去做;如果是將做壞事,想到這會使父母跟著丟人,那就一定斂手不敢去做。

公公去世,婆婆就要把主持家務的事傳給家婦。每逢祭祀或招待賓客,雖然婆婆此時已經放權,但家婦每事還要請示婆婆,不敢專斷。而介婦遇事則要向家婦請示,不可直接請示婆婆。公婆使喚家婦,家婦不可懈怠,也不可自恃地位特殊而對介婦不友愛和無禮。公婆如果使喚介婦,介婦也不可忘乎所以,不敢和家婦攀比,不敢和家婦並肩而行、並肩而坐,不敢像家婦那樣有權發號施令。不管是家婦、介婦,如果公婆沒有發話讓他們回自己的住室,她們就得一直在左右侍候,不敢告退。媳婦們有事想辦,不論大事小事都一定要先請示公婆。當兒子當媳婦的,不能有屬於自己的財貨、牲畜、器物,不敢私自借出東西,不敢私自給人東西。媳婦如果得到孃家親友饋贈的飲食、衣服、布、佩巾、造蘭,在接受了以後要獻給公婆;公婆接受了,媳婦就到高興,女風同自己剛接受了親友的饋贈一樣,如果公婆把東西又轉賜我自己,那就要推辭;實在推辭不了,就要像重新受到公婆賞賜那樣地接受下來,收藏好,以備公婆缺乏時再獻。媳婦如果要向孃家親友贈送什麼東西,就要先向公婆察明原因,公婆拿出東西來賞賜自己,然後自己才可以送人。

一家的嫡子、庶子應該敬重全族的宗子、宗婦。即令嫡子、庶子地位高貴富有錢財,也不敢以此進入宗子之家去炫耀。即令是車馬隨從眾多,也必須把他們安頓在宗子家的大門之外,自己只帶少量的隨從進入。自己的子弟如果被賜與器物、衣服、裘嫋、車馬,那就要從中挑選上等的獻給宗子,然後自己才敢服用那些次等的。如果所獻之物超過了宗子的爵位級別,宗子不得享用,那就不敢把這類物品帶進宗子之門,否則,豈不成了以自己的富貴凌駕於宗子之上了嗎!如果自己富裕,可以準備二隻犧牲,挑選好的一隻獻給宗子,在宗子祭祖時,小宗夫婦都齋戒助祭於宗子之家,等到宗子祭祖完畢,然後才敢回家祭祀自己的父祖。

吃飯所用的穀物有六種:黍、翟、稻、粱、白黍、黃粱,每種還有獲、生獲的區別。

加撰時的膳食有:牛羹、羊羹、豬羹、烤牛,這四種分盛四豆,排成一行,放在最北邊。接著往南的一行是醬、大塊牛醬、切細的牛,再接著往南的一行是烤羊、大塊羊醬、大塊豬,再接著往南的一行是醬、大塊豬、芥子醬、切細的魚。以上四行,每行四豆,這是招待下大夫之禮。如果再加上野雞、兔子、鶴鶉、鶴雀這四種乾,那就是招待上大夫之禮了。

飲料有六種:一是重醋,即清糟兼有的甜酒。這種重醋,有用稻釀製的,有用黍釀製的,有用粱釀製的。二是稀粥,有時就以稀粥為醒,例如用黍煮的稀粥。三是漿,四是水,五是梅漿,六是涼粥。

酒有兩大類:清酒和白酒。

羞篷中所盛的食物是:糧餌、粉誓。

國君燕食的飯譜是:蚌蛤醬、雕胡米、野雞羹這三種配合著吃,麥飯、羹、雞羹這三樣配合著吃,大米飯、犬羹、兔羹這三樣配合著吃。上述諸羹都要加入用佐料和米屑調製的湯,但不加寥菜。在煮小豬的時候,用苦菜把它包起來,去其腥味,在豬腹裡入寥菜。在煮雞時,加入釀醬,一在雞腹中入寥菜。在煮魚時,要加入魚子醬,在魚腹中入寥菜。在煮鱉時,要加入釀醬,在鱉腹中入寥菜。吃乾時,配以蟻醬。吃羹時,配以兔醬。吃糜切片時,配以魚醬。吃魚切片時,配以芥子醬。吃生糜時,配以釀醬。吃桃幹、梅乾時,配以大鹽。

調和食物的溫熱涼寒,要據食物的種類來決定。凡是飯食一類,要像天那樣的溫;凡是羹食一類,要像夏天那樣的熱;凡是醬類,要像秋天那樣的涼;凡是飲料一類,要像冬天那樣的寒。凡調味,季可以讓酸味多些,夏季可以讓苦味多些,秋季可以讓辛味多些,冬季可以讓鹹味多些。但無論哪個季節,都要同時加些棗慄怡,使其甘甜;再加些粉芡湯和蔬菜,使其柔滑。主食和類的搭配也要注意使二者氣味相成,具體地說就是:牛配稻,羊配黍,豬配櫻,狗配粱,鵝配麥子,魚配雕胡。天適合吃小羊小豬,用牛油來烹調;夏天適合吃千難乾魚,用狗油來烹調;秋天適合吃小牛小鹿,用豬油來烹調;冬天適合吃魚鵝,用羊油來烹調。國君燕食所用的美味有:牛乾、鹿脯、野豬脯、康脯、璋脯,其中的糜、鹿、野豬、璋子不但可以制脯,而且可以切成薄片生吃。難羹、兔羹都攙有蔬菜。還有雀、鶴、蟬、蜂、木耳、菱角、積俱、棗子、栗子、子、柿子、瓜類、桃子、李子、梅子、杏子、山喳、梨子、姜、桂等,總共三十一種。

大夫的常午飯、晚飯,如果有膾就不能有脯,如果有脯就不能有膾。士的常午飯、晚飯,可以有羹與裁,但只能有一份,不得重設。百姓中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非不飽,所以他們的午飯、晚飯必須見

調和細切的魚季用蔥,秋季用芥子醬。調和細切的大片,季用韭菜,秋季用寥菜。凝固的脂肪用蔥來調味,油用燕來調味。牛羊豬三牲要攙入食茱英,用醋來調味,其他動物用梅醬調味。鶉羹、雞羹、蒸駕,都要用寥菜攙和。紡藥可以蒸吃,小鳥可以燒吃,野雞可以或蒸或燒或作羹來吃,,這三種動物的調味品只用蘿,不用寥菜。

不食幼鱉,吃狼要去掉它的腸子,吃狗要去掉狗腎,吃狸要去掉它的正脊,吃兔要去掉股,吃狐要扔掉狐頭,吃魚要扔掉腸子,吃鱉要去掉門。因為這些部位都對人體有害。吃要剔骨去筋,所以叫做“脫”吃魚要颳去鱗片,所以叫做“作”棗子易沾塵土,吃時要擦淨,所以叫做“新”栗子好生蟲,吃時要挑撿,所以叫做“選”桃子多,吃時要拭去其,所以叫做“撣”吃山喳、梨子時要去掉其核,所以叫做“鑽”牛經常夜裡鳴叫的,它的一定惡臭;羊稀少而且有的糾結在一起的,它的一定擅味重;狗的大腿內側無而且走動急躁的,它的一定有躁味;鳥的羽暗淡無而且叫聲沙啞的,它的一定會有腐朽的臭味;豬的眼老是向著遠處看而且上下睫的,它的一定腥味重;馬是黑脊背而且前腿有雜的,它的一定如縷姑般臭。尾巴不足一手握長的小鳥,不能吃。鵝尾、天鵝和貓頭鷹的脅側薄、鴨尾、雞肝、鵝腎、鴨的脾臟和小腸、鹿胃,這些部位都對人體有害,所以不能吃。

凡是把生切碎攙菜煮吃時,不管是哪種牲,切得較細的就叫膾,切得較的就叫軒。還有一種說法:糜、鹿、魚切得較,那叫範;糜切得較細,那叫闢雞;野豬切得較,那叫軒;兔切得較細,那叫宛脾。不管切細切,都要把蔥和燕切碎,和拌在一起浸到醋裡,使變軟。

羹和飯是人們的主食,上自諸侯,下至老百姓,一般情況下,在這方面沒啥差別。大夫不到一定的年齡,就沒有常置左右備食的美味。大夫到了七十歲,就可以有存放秩膳的閣架了。天子的這種閣架,左夾室五個,右夾室五個,總共十個。公、侯、伯的閣架有五個,皆置於房中。大夫的閣架是三個,也在房中。士的地位卑下,房內只有一個存放食品的土臺子,叫站,不叫閣。

凡是招待老人的宴會,有虞氏用燕禮,夏后氏用饗禮,殷人用食禮,周人遵循古制而三禮兼用。五十歲的老人就可以參加在鄉學中舉行的敬老宴,六十歲的老人就可以參加在王宮小學中舉行的敬老宴,七十歲的老人就可以參加在大學中舉行的敬老宴。從天子到諸侯都適用這條規定。人到了八十歲力已衰,在拜受君命時,只要跪下去連叩兩次頭就可以了。盲人行動不便,也可照此辦理。九十歲的老人越發體衰,可以讓他人代替自己拜受君命。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不吃糧而吃細糧;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沒有就吃不飽,所以要常備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餓得快,每頓飯要多做一份,以備零食;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要常吃珍美的食品;九十歲以上的老人,其住室中經常存有食品,無論他走到哪裡,隨身都備有飲食。人到了六十歲,做子女的就要為其準備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做好的喪葬用品;人到了七十歲,就要為其準備需要一季時間才能做好的喪葬用品;人到了八十歲,就要為其準備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做好的喪葬用品;人到了九十歲,就要為其準備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做好的喪葬用品;只有絞、紛、嫋、冒,這些東西做得快,所以死後再做也不遲。人到了五十歲就開始衰老,到了六十歲飯沒有就吃不飽,到了七十歲沒有絲綿就會到身上不暖,到了八十歲沒有人暖被窩就睡不暖和,到了九十歲即令有人暖被也睡不暖和了。五十歲以後可以拄杖於家,六十歲以後可以拄杖於鄉,七十歲以後可以拄杖於國都,八十歲以後可以拄杖上朝,九十歲以後,天子若有事詢問,就應派人到他家請教,還要帶上好吃的。大夫到了七十歲,就可以不在朝裡侍候;八十以後,天子要每月派人前去問安;九十歲以後,天子每天要派人送去食品。平民到了五十歲就不服勞役,六十以後就不服兵役,七十以後就不再參與應酬賓客的活動,八十以後就連祭祀喪葬這類重要的事也不參與了。五十以後得到封爵,六十以後不親自向別人請教,七十以後就告老退休,遇到喪事只要身穿孝服就行,其他禮數全免。夏、商、週三代的敬老宴,都要依據戶籍來核實參加宴會老人的年齡。家有八十歲以上老人者,可以豁免家中一名成員的勞役;家有九十歲以上老人者,可以豁免全家成員的勞役。盲人的待遇同此。只要父母健在,兒子年齡再大也只能立侍在旁,不敢坐下。有虞氏在上庫設宴款待國老,在下庫設宴款待庶老。夏后氏在東序設宴款待國老,在西序設宴款待庶老。殷人在右學設宴款待國老,在左學設宴款待庶老。周人在東郊設宴款待國老,在虞癢設宴款待庶老。虞庫在王城的西郊。有虞氏的時代,祭祀時頭戴叫做“皇”的冠,養老時穿深衣。夏代,祭祀時頭戴叫做“收”的冠,養老時穿燕衣。殷人祭祀時頭戴叫做“辱”的冠,養老時穿編衣。周人祭祀時戴冕,養老時穿玄衣。耳目也者。

曾子說:“孝子的養老,首先在於使父母內心快樂,不違揹他們的旨意;其次才是言行循禮,使他們聽起來高興,看起來快樂,使他們起居安適,在飲食方面盡心侍候周到,直到孝子死而後已。所謂“終身”孝敬父母,不是說終父母的一生,而是終孝子自己的一生。所以,雖然父母已經去世,但他們生前所愛的,自己也要愛;他們生前所敬的,自己也要敬;就是對他們喜歡的犬馬也都是如此對待,更何況對他們愛敬的人呢!”凡舉行養老之禮,五帝時著重於效法他們,以為榜樣;三王時除了有效法的含義以外,還在養老典禮上請他們訓話。五帝時著重於效法他們,為了頤養他時的身心,就沒有設下“乞言”這個節目,只是把他們的優良德行記載下來,成為敦厚之史。三王養老也效法老人們的德行,但在養老典禮臨近結束時要請他們訓話,留下寶貴意見,但這樣做也不是硬強迫,而是隨老人們的自覺自願。三王也要把老人的善言厚德記錄下來,成為敦厚之史。

八珍之一的淳熬,其做法是用稻米做成核把,把煎過的醬攤在橄把上,再澆上油,這就是淳熬。八珍之二的淳母,其做法類似淳熬,只不過是用黍米粉作餅,把煎過的醬攤在餅上,再澆上油,就成了淳母。八珍之三是炮豚,八珍之四是炮羊。炮的製作過程是,先取來小豬或母羊,宰殺後淘淨內臟,把棗子進腹腔內,用蘆葦編成的箔把它裹起來,外面再塗上一層攙有草桔的泥巴,然後放在火上烤,等到把泥巴烤乾,將泥巴剝掉,然後把手洗淨,把皮表面上的一層薄膜掉。然後再取來稻米粉,加水拌成稀粥,敷在小豬身上,放在小鼎中用油來煎,小鼎中的油一定要淹掉小豬。然後搞來大鍋,燒開其中的水,將盛有小豬或羊脯的小鼎置於鍋內,注意不要讓水面超過小鼎的高度,以免進水。這樣連續加熱,三天三夜不停火,將取出時就非常之爛,吃的時候再用醋和醬來調味。搗珍是八珍之五,其做法是:以牛、羊、糜、鹿、璋作原料,一定要取其美的裡脊部分,牛一份,羊、糜、鹿、璋也各取同樣的一等份,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反覆捶打,去掉筋鍵,煮以後出鍋,去掉膜,吃時再用醋和醬調味就行了。漬是八珍之六,其做法是:一定要以新鮮牛作原料,切得薄薄的,切時一定要切斷的紋理,然後浸泡到美酒裡面,大約過上十二天就算成了,吃的時候再用醋、醬、梅漿來調味。熬是八珍之七,其作法是:先把牛捶搗一下,去掉薄膜和筋腿,然後取來編好的蘆箔,把牛攤在上面,先灑上桂屑薑末,再灑上鹽,然後用火烘乾烤,就可以吃了。用羊或糜、鹿、璋也可以制熬,其方法和用牛制熬一樣。如果不喜歡吃乾,也可以用水泡軟,以醬煎著吃;如果喜歡吃乾,那麼捶搗一下就可以吃了。肝是八珍之八,其做法是:取一副狗肝,用它的腸脂把肝包起來,再用醬拌和溼潤,放在火上烤,等到脂肪烤焦,肝也就了,吃時可以不用寥菜。摻食的做法是:取牛、羊、豬之各一等份,切碎,與稻米粉拌到一起,米粉與的比例是二比一,捏成糕的模樣,用油來炸,出鍋就成了。取稻米粉加水調和,再加入切碎的牛羊豬的間脂肪,一起製成厚粥。

慎重地處理夫婦關係非常必要,因為它是所有禮的本。建造宮室,要嚴格區別內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內。宮殿深邃,宮門重重,門外有閣人把守,後宮有寺人掌管。男不入內,女不出外。男女不使用共同的衣架。做子的不敢把自己的衣服掛在丈夫的衣架上,不敢把自己的衣服存放到丈夫的衣箱裡,不敢和丈夫在同一間浴室洗澡。丈夫若不在家,子就要把丈夫的枕頭收到箱子裡,覃席也收起來,丈夫的其他用器也都收藏妥當。年少的侍奉年長的,卑賤者侍奉尊貴者,也都應如此。按照夫婦之禮,只有夫到了七十歲,兩口子才能不避嫌地一直同居共寢,否則就要與妾輪侍夜。所以妾即使年老,只要尚未年滿五十,就必須每五天輪一次侍夜。輪到哪一位侍夜,就要像臣之朝君那樣,齊其心志,潔淨內外,穿上合乎身份的禮服,梳好頭髮,繫上香囊,穿好鞋子,畢恭畢敬地前去。即使是受到主人寵愛的埠妾,她的衣服和飲食也不敢恃寵亂來,以至於超過身份高於她的女人。不論是國君還是卿大夫士,如果正不在家,那麼輪到正侍夜的那一夜,妾也不敢前往夫寢代替正侍夜,而必須把這一夜空下來,以嚴妾之別。

將生產,到了臨產的月份,就要由燕寢搬到側室待產,這期間,丈夫要派人一天兩次去問候。到了臨產的時刻,丈夫要親自前去問候。這時候子因為衣飾不整,不敢面,就派貼身的女師穿戴整齊回答丈夫。孩子生下以後,丈夫還要一天兩次地派人去問候。如果子生產時適逢丈夫齋戒,丈夫就不到側室去間候。孩子生下以後,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側室門左掛一張木弓作為標誌;如果是女孩子,就在側室門右掛一條佩巾作為標誌。到了第三天才抱新生兒出來。如果是男孩,就行禮;如果是女孩,就免了。

國君的嫡長子出生,要報告國君,以太牢之禮接嫡長子的誕生,由膳宰之官負責安排。第三天,卜選一位抱新生兒的士,被選中的士要在前一天就齋戒,穿上朝服,在路寢門外等候,把新生兒接過來抱著。此後,人用桑木之弓出六支蓬草之箭,一箭天,表示將來敬事夭神;一箭地,表示將來敬事地抵;四箭分東西南北,表示將來威服四方。然後保母把新生兒接過來抱著,膳宰便開始以一獻之禮向抱子的士敬灑,並賜給他五匹作為酬謝。還要從士之、大夫之妾當中卜選一個汁多的,讓她來作新生兒的孃。

凡舉行接新生兒誕生的儀式,一定要在三天之內選個吉。所用的牢具,天子的家子是太牢,庶人的家子是一隻小豬,士的家子也是一隻小豬,諸侯的家子也是太牢。如果不是家子,牢具的規格都要分別降低一等。

幼兒出生後,要在宮中單獨打掃一處房子供他居住。要從國君的眾妾和傅母中,挑選出情寬厚、慈惠、溫良、恭敬、謹慎而不喜歡多嘴多舌的,做幼兒的老師,其次做幼兒的慈母,再其次做幼兒的保母,孃則光管餵而已,這些人統統和幼兒同居一室。他人無事,不得前往,以免驚動幼兒。

幼兒出生的第三個月之末,要選擇一個吉為幼兒剪髮。但按規矩不能把胎髮全部剪掉,要留下一部分,男的留個“角”女的留個“羈”或者男的留左邊,女的留右邊。這一天,子要帶著幼兒拜見幼兒之父。如果是大夫以上之家,夫婦都要另制新衣;自命士以下,雖不另制新衣,但也要把舊衣洗得乾乾淨淨再穿。男男女女都要一早起身,洗頭洗澡,穿上禮服。為夫婦準備的膳食,比照每月初一的膳食規格。丈夫進入正寢的門,從昨階登堂,站在昨階上,面向西;由側室來到夫的正寢,升自北階、抱著幼兒從東房出來,在西階上當循而立,面向東。這時,女師站在側稍前,幫助傳話說:“兒的母親某氏,今天將恭敬地攜帶小兒拜見其父。”丈夫回答說:“你要教導小兒恭敬地遵循正道。”父親拉著小兒的右手,含著笑給小兒取了個名。子回答說:“我會銘記此名的深刻含義,努力使兒將來有所成就。”說罷,就轉身向左把小兒遞給教師。教師將小兒之名遍告諸婦、諸母,命名儀式結束,子就走回丈夫的燕寢。丈夫把小兒的名告訴給宰,宰又轉告給同姓的父兄子弟,同時在簡策上寫上“某年某月某某生”然後收藏起來。宰又將小兒之名與生辰上報間史,間史登記為兩份,一份存放到間府,另一份逐級上報,最後報告給州史。州史又報告給州長,州長則命令存放到州府。丈夫也返回燕寢,與子同食,如同平時夫婦供養的常禮一樣。

國君的太子出生,到了三月之末命名之,國君要洗頭洗澡,穿上朝服,夫人也一樣,都立在昨階上,面向西。幼兒由世婦抱著,升自西階,立在西階上,面向東。等到國君為幼兒命名之後,世婦才抱著幼兒退下。如果是太子的同母弟出生,則由夫人抱著在正寢拜見國君,國君撫摸著幼兒的頭,含著笑為他命名。命名的禮節基本上與太子相同,只是沒有國君和夫人的對答之辭。

為兒子取名,不要用月為名,不要以國名為名,不要以身上的暗疾為名。大夫和士的兒子取名,不敢與太子同名。

大夫、士的妾將要生子,到了臨產的月份,丈夫要每天派人去問候一次。孩子生下以後,到了第三個月的末尾,也要選個吉,大家都洗漱整潔,而且前一天就齋戒,妾抱幼兒與夫相見於內寢,丈夫用妾剛嫁來時的禮節對待她。丈夫吃過以後,把食物撤下,讓她一個人吃剩下的食物,以示優待。然後就由她來侍候丈夫過夜。

國君的妾生子,要到側室去生。到了孩子生下滿三個月的那天,幼兒的母親要洗頭洗澡,穿上禮服,由擯者抱著幼兒一道去拜見國君。國君如果對此妾有所偏愛,就親自為幼兒取名;如果是非所寵愛之妾所生之子,就由有關官員取名。

老百姓的家中可能沒有側室作為產房,而是夫二人同寢,在這種情況下,子到了該分娩的時候,丈夫就要從寢室避開,隨便找個房間住下。至於待產期間丈夫每天派人前去問候,以及滿三個月後的抱子見父,其禮數都和士大夫一樣。

凡是幼兒的祖父健在,那麼到了三月之末,要舉行幼兒拜見祖父之禮,祖父也要給幼兒取名,拜見的禮節就和子見父一樣,只是沒有應對之辭罷了。

為國君之子餵的士或大夫之妾,三年以後可以回家。回家之前,國君在公宮接見她們,並且有所賞賜以表勞。大夫之子有母餵養,士的地位卑賤,自己生的只能自己餵養。

由命士以上及大夫之子,通常是生下以後滿三個月才父子相見,但也有的是生下十以後即相見。幼兒如果是家子,那是正統,父子相見之禮就在夫未食之前相見,父親還要拉住幼兒的右手;如果幼兒是嫡子、庶子,並非正統,父子相見之禮就在夫(或妾)進食之後相見,見面時父親只須撫摸幼兒的頭。

幼兒會自己吃飯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幼兒會說話了,就要教他們學習答話,男孩用“唯”女孩用“俞”身上帶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製成,表示長大將從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絲製成,表示長大將從事女紅之事。到了六歲,要教他識數和辨認東南西北。到了七歲,開始教以男女有別,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飯也不同席、到了八歲,出門進門,坐桌吃飯,一定要讓長者在前,開始讓他們懂得敬讓長者的道理。到了九歲,要教他們知道朔望和會用干支記。到了十歲,女孩就要留在家裡,而男孩則要離開家跟著外邊的老師學習,在外邊的小學裡住宿,學習識字和算術。這時候穿的衣褲都不用來做,以防止奢侈之心產生;此前所教的規矩,還要遵循勿怠。早晚學習灑掃進退的禮節,勤習簡策,學習以誠待人。到了十三歲,開始學習樂器,誦讀詩歌,學習舞《勺》。到了十五歲,要學習舞《象》,學習箭和駕車。到了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是成人了,就要開始學習五禮。這時候可以穿皮衣,穿制之衣,舞《大夏》之舞。要篤行孝j涕,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但尚不足以教育他人,要努力地積累德行,但尚不足以為人師表。到了三十歲,娶成家,開始受田服役,要廣泛討教,學無常師,對朋友謙遜,其志尚遠大者始與之往。到了四十歲,開始做官,出謀劃策都要醉酌再三,如果君臣道合則就職任事,否則就離開。到了五十歲,受命為大夫,參與邦國大事。到了七十歲,年老體衰,就該告老退休。凡男子行拜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女孩子長到十歲就不能像男孩子那樣外出,必須呆在家裡由女師教她們如何說話才算柔婉,如何打扮才算貞靜,如何舉動才算聽從,還要教她們績麻縹絲,織布織增,編織絲帶等女紅之事,以供製作衣服。還要讓她們觀摩祭祀活動,傳遞酒漿、篷豆、範釀等祭品祭器,按照禮節規定幫助長者安放祭品。到了十五歲,舉行筍禮,表示已進入成年。到了二十歲,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遲到二十三歲才嫁。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禮齊備,那就是與丈夫平等的正;如果是無媒自通,六禮不備,那就是賤妾。凡是女子行拜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