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書網】
自序:脫出狼因為試圖接近狼
與人
的真實本質,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將人
脫掉一層又一層,
出那不忍卒讀的赤黃
藍,那難以言傳的善中惡惡中善惡中真真中惡真作假假作真,無不顯示出人
的灰
本質——即狼
與人
並存——最純潔的心靈,也有汙垢的時候;最善良的心靈,也有狠毒的時刻。同樣,最兇惡的人,也有慈悲的一面;最虛偽的人,也有真誠的時刻。所以,沒有人高至齊天,也沒有人低至塵埃,凡人皆立於天地之間。所以說,人不能簡單以好壞論,或者正如本書中一位主人公所言“人人都是立體的好人加壞人”甚至可以說,現代人無不都懷著灰
的心態,有一點兒善良有一點兒
惡;有一點兒理想有一點兒頹廢,有一點兒希望有一點兒渺茫。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有那被公認為壞的人,受到千夫所指,法律制裁。可是,當我們一窩蜂一湧而上以嚴懲該惡人為快事的時候——毋寧說此時強調這懲罰有多值得,不如讓我們回頭去看看他們作惡的原因——回到他們生活的土壤中去——看看那是一片怎樣的惡土,造就瞭如此的惡人,作出如此狼
之舉。
這就是本書存在的源。
關注社會最底層人士的生活及情冷暖,以及不法分子的生活及內心,關注他們過去或現在生活的土壤,他們的驚恐,他們的掙扎及內心的煎熬。同時也關注生活在社會各階層的或
英或普通人士(所謂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情
世界,生活現狀,以及因**而生的狼
之舉所帶給他們生活的困擾,以及命運的改變,所折
出的灰暗心態——那些為著**而施的狼
之舉,是否能求得以後心靈的安寧——從而讓人思考,我們怎樣分配我們與生俱來的狼
與人
,使與我們共處的他人儘量免受傷害,使與我們共處的這個世界更趨美好完善。最終,無論你被我們這個世界所認同的價值觀評判為好人還是壞人,無論你是否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或人們的頌揚,你終將無法逃脫來自你自己良心的審判。
我們勿庸諱言,在這個價值觀判斷越來越混淆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在轉瞬之間遭遇無所適從的痛苦抉擇。一件過去人人稱道的好人好事,拿到現在會飽受質疑,一件現在發生的好事十人有**個反應。世風不古,價值觀失,而身邊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振臂一呼,更沒有異樣的聲音、迥異的觀點,以及哪怕一個半個
神領袖閃閃發光地活在我們中間。的確到了該對價值觀重新定位的時候了,於是這本書便在小心翼翼地做著這方面的嘗試。
坦坦蕩蕩地寫人及事,坦坦蕩蕩地截取人類社會或者說現實生活中的一段,並坦坦蕩蕩地拋出自以為是的觀點,是這本書的特質。
所以作為作者,我可以大膽地說,這是一部迄今為止在中國最具某種意義的“脫”書,最坦蕩透徹的書。
不過面對如此自誇,我總也有些底氣不足。因為我害怕那些從紐扣開始脫到衣服結束的人,會扔磚頭給我。這些人構成的隊伍是那麼龐大,並且絡繹不絕。他們以此獲得過殊榮,並想永遠牢牢地佔據著頭功。還有那些從紐扣開始脫到皮膚結束的人,恐怕也要報復我的。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脫得也夠高明的,他們還曾經鄙視過那些脫到衣服結束的人,甚至抨擊過。就像現在這個時候的我,以為自己已經脫到了最高度。
我還說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脫——脫,通常指脫衣服。有許多人睡覺不知道怎麼脫衣服,抓住衣衫角一扯,釦子沒了,衣服脫了。這是沒文化不懂情調的魯人士。所以市面上有了許多教人解紐扣的書。知道怎樣解紐扣以後,有許多人仍不知怎樣讓自己chi-luo。於是市面上有了許多教人脫衣服的書,怎樣優雅地脫,一層一層地去紐扣,脫到衣服結束。關於解紐扣、脫衣服、一層一層地脫,就構成了之前中國小說文化的主體——一場脫衣秀。
所以我說,中國小說養育著一群保育員式的作家和一群尚待發育成的讀者。集體失態。
我還說有很多作品看似快進入肌膚,或者已經讓人到有切膚之痛。但也只是如此就罷了。作者無力滲透,讀者習以為常。好作品和好讀者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
看過許多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大作,總結出:故事大、人物多、題材正,就是獲獎的必備條件,就像一個人若是穿得多穿得乾淨,慢慢脫就會有得期待。
再說那“脫”中國許許多多平庸的作家教會了人們怎樣做一個合格的脫衣服者,尚且認為他們是有道義的。而那些把自己衣服脫光了給人看的作家呢?他們指著自己的身體部位對人說這哪裡是隆起哪裡是凹陷這個那個部位它們曾經多麼快活舒坦現在多麼寂寞難耐,難道他們也能稱為保育員?
如果後者也算,那麼他們也許強過前者,他們起碼超越了人的衣服到達了肌膚——他們更深一層,甚至與那些讓人有切膚之痛的作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他們有犧牲神。
保育員們為什麼不厭其煩呢?
讀者們為什麼不厭其煩呢?
是因為沒有那一下從口開始,直搗心窩,直達靈魂的作品的出現嗎?究其實還是因為中國壓
兒沒有解剖靈魂的優秀作家?
為什麼你教人解紐扣,不知道向人闡明為什麼這樣解?為什麼你只會講故事,或者把故事講得頭頭是道,而不知把人的心靈引向另一個心靈,一探究竟?為什麼你講的故事只能讓人看,而不能讓人用心讀?為什麼你的作品就不能讓人讀後有想哭、想笑、想跑、想跳、想大吼一聲,想集體討論的衝動?為什麼讓你解釋生活的真相、愛情、上帝、好人、壞人,你就去查新華字典?你以為你是小學老師?而忘了自己是作家?
你以為作家就只是講故事?你以為你能把編造的故事用文字寫在紙上,就是作家?是的,這是作家,但那一定就是前面我所講的保育員式的作家。
保育員式的作家就只會講故事——就只會做基礎工作,而不能引導人們更進一步去思想,給人深刻的啟示,或許稍好一點兒的保育員式的作家還能把故事往復雜方面講,給人大體厚重之。有的作品甚至還可稱為史詩鉅著。然而遺憾的是,這些作品無論哪方面均無顛覆傳統之舉。什麼叫創作呢?
常常看見某些作品被冠以文字樸實或文字華貴的頭銜,或者被戴上玄幻、校園、紀實、意識、先鋒派、七零後、八零後等帽子。這些不是不好。但一旦被歸類,總給人同質化的印象。私下認為,最好的,便是說不出哪裡好,歸不到哪一類。
本書共刻畫了60餘人。本書的靈魂人物卡小洛是一名報社記者,她年輕衝動多情,有為弱者鼓與呼的職業使命
,但又膽小怕事患得患失。她深深地愛著一名叫寧可的**——一名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商。可是該開發商的冷漠傲慢霸氣甚至不近人情深深地傷害了她,她負氣嫁給了大學教師陳冬陽。大學教師外表儒雅,可鼠肚雞腸,對現實常懷不滿,牢騷滿腹。他在懷疑卡小洛對他不忠後,漸漸變成了一名合格的
神
待者。卡小洛在愛與不愛,報復與怨恨中徘徊。因受不良家庭環境影響所致
格孤僻,再加上工作壓力、情
折磨等,她患上了不輕的
神疾病,她的生活變得凌亂而又盲目。她生活中唯一的閨中
友是一名叫蔣粒粒的女孩,同生長在不良家庭環境裡,同樣長出的一棵先天營養不良的怪樹。可社會拋棄了她(連她父母也拋棄了她),因其偶然目睹了父親的婚外情,而使她患上了嚴重的窺視癖,遭致心理變態,漸漸走上了殺人犯罪的道路。與之相伴走在這條道上的,還有阿強,一個同樣的棄兒——蔣粒粒的男朋友,一個曾經想改過自新後來變成了十足變態狂的殺人惡魔。作為社會的異類,他們驚恐地活在生活的邊緣,似人非鬼。倪雄,是卡小洛不得不提的另一個朋友。書中對他的著墨不少,他是一個天
樂觀稟
清純負有正義
且才華橫溢的詩人,然而命運將他扮成了悲劇的角
,他一次又一次被公安機關冤枉抓進大牢,他一次又一次向政府申訴,政府均為他的冤案作出了公平的糾正。這是一個充滿喜劇
的人物,毋寧說命運鑄造了他的悲劇角
,還不如說是他的
格鑄就了他的命運。最終他遠走他鄉謀求新的發展。與倪雄命運相似的是卡小洛的另一朋友:段祺,他是一名誠實、憨厚、善良、熱愛工作的好警察——現實生活中標準意義上的好人,可是因其不幸目睹了上司的犯罪行為,遭到上司的無情打擊,他被強行送進了
神病醫院。數月出院後,這名好人徹底變成了一名瘋狂的報復者。然而,在多次行兇報復無果後,善良的本
使他最終選擇了自我了結的方式,結束了難以言表的深深的仇怨。而迫害段祺的上司,一名叫寥啟星的區公安局長為了逃脫罪責,為了阻止新聞記者對段祺死亡真相的調查,軟硬兼施。然而最終他遭到了法律的嚴懲,與攪混l市一池清水的諸多害群之馬200多名警察一道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的審判。這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結尾,就像烏雲終被陽光驅散,朗朗乾坤終還給了人們對民主和自由的期盼,人民勝利了!法律還給了人們最後的勝利!
報社記者、大學老師、房地產老闆(**)、警察、公安局長、詩人(自由職業者)、社會底層無職業靠不法勾當生活的犯罪嫌疑人,這樣幾個具有代表的人物,無疑可構成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說它代表一個社會也不為過。透過他們的經歷,我們完全可以觸摸到這個正在變革中的社會的心跳。
關注人;關注21世紀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後年輕人的愛情觀、生存狀態、生活態度及心理狀態,是我牢牢抓住的主題。
我並且企圖致力於對人有一個新角度的探索,“人之初,
本善”作為對嬰兒的評價,就像是對剛剛到來的新世紀的展望,以無法全景式的掃描即將到來的每一天而受限,終將得不到令大家都信服的科學的結論。現在還免費一種說法:人
本惡,不過我也認為此觀點
之過急一葉障目。過程是複雜的,過程往往有著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有人突然變成了鬼或者獸,而鬼某一天突然變得像人或者獸變得通了人
,這些已不足為怪。究其實某些時候,鬼或者獸比人更可愛,最怕是半人半鬼半人半獸時,世界將會天翻地覆。
揭開媒體不為人知的一面,同時揭示作為所謂“無冕之王”的新聞記者脆弱的生存狀態、職業艱辛,恐怕也是全國第一樁。作為曾經的一名媒體從業人員,我從起筆開始即帶著溫柔的心腸試圖還以仍在這條戰線上不辭辛勞奮力拼搏的同行們最誠摯的敬意。
如果說這是一本揭黑的書,那麼它即是一部揭示人黑暗的書,同時也揭示出人
與生俱來的真善美。所以不妨說這是一部關注人
,關注現實存在規律的書,一部天生帶著使命
且具有探討價值的書,註定會引來爭議如
的書。
關於愛情及生活、上帝、命運、好人、壞人的另類解釋,我認為這也是我作出的小小的努力。雖說小說作者想解釋什麼這是一個笑話,但我認為倘若解釋了能帶來一盆熊熊燃燒的火爐,供大家圍爐而議,並不是一件壞事。
並且這也是我的又一個願望,我希望我的書能為讀者帶來一點兒嶄新的東西——我推崇恣意放縱不計後果的文字表達及最少文字無限容量、概念的全新詮釋,推翻現有的自以為是實質早已過時應該摒棄的迂腐窮酸的文字表達形式,並提倡思想家寫作論。
思想家寫作,是我行文的特,也是我行文的準則。
我因而要求自己從深處著手——這大概又是一個笑話,或許更應叫膚淺——什麼叫深處——你以為深處就是深處——自以為深處罷了。
是的,我的可笑在於,我從執筆開始就帶著這種愚頑不化自以為是的表情,直到後來還以為自己獻出了中國第一部具有某種意義的“脫”書——把人的衣服都脫光了呢,把靈魂都展現出來了呢。或者我希望我是這樣的。
最後我要說,這部書裡的部分角來自我的現實生活中,他們或是我的採訪對象,或是我的朋友。我把他們集中在我創作的小說裡,與我同呼
共命運。寫作的時候,我清晰地
到他們的存在。我因而認為,我基本復活了他們。
我還要說,阿強與粒粒的原型早在十年前就去了另一個世界。此書完成與他們被槍斃相隔了整整十年。我是在收音機裡聽見那聲槍響的。那天我的耳朵緊貼著微型收音機,額上的汗珠大顆大顆地往下掉。
除他們之外,我將把我的首部長篇小說一一到我朋友的手頭,並對他們說,這大概是近年來最富新意的作品。我這樣認為了。別用板磚拍我。卻安2008年10月8
晚21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