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激盪三十年》之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與at&t被分拆幾乎同等重大的事件是,這一年的1月24,蘋果電腦公司布了麥金託什(manetosh)家用電腦,這一天後來被時代》雜誌評價為個人電腦大眾化普及的第一。在此前的1976年,蘋果就推出了臺個人電腦,而ibm公司並未給予重視,覺得那不過是電腦業餘愛好者的玩意兒。但在1981年夏天ibm突然以ibmpc重拳出擊,並以其備受企業信賴的品牌推動pc市場迅成長。而此刻,蘋果推出充滿個的麥金託什電腦,並投入了鉅額廣告,它真正活了全球的家庭電腦市場。富有創意的蘋果總裁史蒂夫·喬布斯用一則充滿暗示的電視廣告描述了這個時代的到來:一排排面無表情,機器人似的光頭男子走進一個陰森森的大廳,坐在那裡接受一個從巨大屏幕上映出的“大哥”模樣的人的訓話。這時一個手握三尺鐵錘,身材健美的女子衝進了大廳,她在一片驚愕的目光中把“大哥”訓話的屏幕砸得粉碎。這時雲開霧散,光芒四,一個莊嚴的聲音伴隨著屏幕上映出的文字:“1984年1月24,蘋果電腦將推出麥金託什,你會明白為什麼1984年不會是小說中的1984年。”在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19歲的一年級醫學系學生邁克爾·戴爾看到了喬布斯的這則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腦廣告,這直接刺了他的創業**,在過去的一年多里,他常常逃課,躲在寢室裡痴地組裝電腦。喬布斯的廣告讓他確信,電腦這個工具將極大地改變人們工作的方式,而且成本將逐漸降低。他決定馬上開辦自己的戴爾電腦公司,他對聞訊坐飛機前來勸阻的父母說,“我想跟ibm競爭”戴爾的競爭辦法當然不是去另外建一個ibm—他只有1ooo美元的創業資金,這位天才的商人將用一個簡單的問題來開展事業,那就是,“如何改進購買電腦的過程?”他的答案是:把電腦直接銷售到使用者手上,除去零售商的利潤取環節,把這些省下來的錢返回給消費者。把19歲的戴爾與4o歲的柳傳志做一個對比,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們在開創事業的第一天都遇到了ibm,前者的思路是通過直銷的方式全面顛覆已有的電腦銷售模式,後者則成為了電腦巨人在中國的一個渠道代理商。

在西雅圖,已經創業九年、在軟件產業奠定了自己地位的微軟公司年輕總裁比爾·蓋茨也看到了喬布斯的廣告,他興奮地對免費科學》的記者說,“如果喬布斯無法取得成功,市場將被pc佔據。不過我們對蘋果機非常狂熱,如果它可以達到生產目標,我們預計1984年半數的微軟零售收入將和麥金託什相關。”也就在此後不久,他為自己的公司設定了那個著名而偉大的理想:“讓每一張辦公桌,每一個家庭都擺上電腦。”受到召的不僅僅有戴爾和蓋茨,在舊金山,一對名叫桑迪和倫納德的夫用五美元註冊了思科系統公司,他們正在研究一種叫路由器的新產品,這個白的小盒子可以讓多臺電腦互相通訊和共享信息,正是這個革命的產品讓後的互聯網成為可能。

戴爾和思科的出現,基本上代表了後新技術公司的兩種成長路徑:獨一無二的商業渠道模式,或高度壟斷的核心技術優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公司與美國公司之間的距離,並不在於創始資本的大小,而在於各自對產業成長的視野和理解的差距。

1984年,是一個騷動而熱烈的年份。

“我們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輕或不太年輕的人們都在用這樣的詞彙互相試探和鼓勵。新中國成立後共有三次下海經商,這是第一次,其後兩次將生在1987年和1993年。經過將近六年的醞釀和鼓動,“全民經商”熱終於降臨,當時在北方便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據中國青年報》做的一份調查,當年最受歡的職業排序前三名依次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而最後的三個選項分別是科學家、醫生、教師。

“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是當時社會的傳語。

在這一年的最後,還是讓我們用那個即將成為中國第一個“富”的四川人來結尾。

第二次出獄了,這次他被關了11個月,罪名仍然是“莫須有”他是8月31被放出來的,9月18,他就匆匆召開了中德復業懇談會,1o月5,將中德商店升格為中德貿易公司,很快又升級為中德實業開總公司。數年後,他的公司再度更名為南德,而他將1984年作為公司的創始年。

在自己的新辦公室裡,他掛了一幅好貓圖》,三隻活潑、靈巧的小貓姿態各異地匯聚一起,它暗喻著“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上端橫幅寫著“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這很像一個政治理想,而不是商業上的理念。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裡,他一直在忙不停地註冊公司,他辦了一個“中德企業管理夜校”想把它辦成一個培養商海鉅子、企業家的搖籃;他組建“小三峽旅遊開股份有限公司”想要成立董事會,並行股票;他還註冊了中德服裝工業公司、中德竹編工藝廠、中德造船廠、中德霓虹燈裝潢美術公司、商品房建築公司。座鐘倒賣的成功讓他自視為商業上的天才,彷彿天下生意均靠他神指一點便會金山成堆,善於天馬行空而惰於落實執行的商業格在這個時候已經畢現無疑了。

到年底,他的每一個項目都半途夭折,不了了之,不過這並沒有讓他產生挫折,他只是覺得萬縣這個彈丸之地實在太小了。第二年的開,他將要去重慶,去北京,去一個更遼闊的天地,那裡才能為打造他的商業帝國,舒展夢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