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56章初次交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陷世》第256章《初次鋒》發佈了,敬請親們前來支持!

他說完,大家都喝了酒,酒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不過,沒喝酒的,大家面前都擺放了飲料,被邀請喝酒的時候,以及主動邀請別人喝酒的時候,都以飲料代替。

德志心裡再想喝酒,也得忍住,對酒的危害,一直都缺少認識,但是,為了工作,或者建立人脈關係,就必須犧牲一點身體上的健康。

為了這份工作,必須要做出犧牲,但是,同樣為了這份工作,不能端起酒杯,跟人家喝酒。項目能到這個村裡來,證明有一定的關係,既然有關係,那就可能和領導有聯繫,喝了酒,就會丟工作,同樣,不喝酒,會影響關係,畢竟都還是內地人,有些方面還是要入鄉隨俗,不能一味地堅持原則。現在,沒有多少人堅持原則,那是書上寫的,騙人的玩意,當成真,恐怕就會惹禍上身。

吃了飯,他們喝了酒,看不出來他們臉變紅,看來,他們的酒量了得,在山上,不喝酒還真不好過,溼氣太重,沒準會有風溼病。

喝酒可以祛溼解毒,讓身體體內的毒素排解出去,這是他們的理論,不過,人的胃都是長的,經不起這樣的酒浸泡的。

大家下午接著走訪,看到那個溫主任,逮著公家的酒不要錢,喝了又喝,其實已經不能做事。走訪的事就給了婦女主任,她還好,沒有喝酒,陪著尹懋他們喝了飲料。

婦女主任姓鄒,她很願意陪,她也在這兩個組居住。

來支書的意見,只解決一組,二組的飲水困難不解決,因他住在一組,還有。大部分商鋪都在一組。

如果分貧窮和富裕。可以說,一組和二組是天壤之別,一組是富人區,二組是貧民窟。兩個地方的都是人。不過前面有貧富之別。

走訪的內容和上午的一樣。在富人區問富人。答案大同小異。

想去二組,大家都有這個想法,鄒主任說等等。她立馬跟來支書聯繫,過了一會兒,她說:“大家都辛苦了,最好別去二組了。等以後再安排。”人到了村裡,就得聽村裡的安排,這是必須的,否則,就沒辦法建立好的關係。

餘哥不服氣,對鄒主任說:“我們的調查是樣的,不是普查,既然是樣,就是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這樣調查出來的結果才客觀真實。”

“啊呀呀,原來是客觀真實啊,你們工作還認真的啊。”大家回頭一看,正是來支書,不清楚他啥時候就站在他們背後偷聽了。

奇怪啊,剛才打電話還不在,打完電話就出現了,真有點門啊。來支書顯然對餘哥有了成見,倒不是因為他倆都偏瘦,而是因為政見不同,導致了分歧,繼而挑剔和仇恨,都是可能發生的。

大家給來支書讓出了路,他站在大家中間,說:“二組我不想做,那裡的村民不好惹,喜歡告狀,你們也別去,到時候,這個項目砸了別怪我沒提醒。”他這一說,還真把餘哥他們都懵了,誰都為了求碗飯吃,不是來惹事的。劉小姐一再強調,做項目就是要好關係,不好關係,還不如不做項目。這是在提醒,如果在村裡做不好項目,主要原因不是錢,而是關係。有時候,錢少了就得維持好關係,關係不好,可以通過錢來維持好關係,這叫一切向錢看,看在錢的份上,還是要讓一步的。

公家的事,沒有做不好的,只要用錢來開路,用錢來彌補,來修正,都是可以的;但是,家裡的事,光用錢,還不一定能解決好。這是真的。

只好在一組走訪,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即便反對,也是無效的。誰在臺上,誰說了算,不容置疑,一旦質疑,肯定要飽受打擊。

德志他們是客,來了會走,他們是常住人口,想走,走不了,沒有地方可去。因此,處處要小心謹慎,不等有獨立思維,不能有自己的主見。即便有主見,也要保留在自己的心裡,自己知道就行。

走訪繼續,但是索然無味,就像在吃夾生飯,不吃吧會餓,沒有選擇的,吃吧實在難以下嚥。

機構選在柏松村做水利項目,完全是錯誤的決定。

德志也清楚,如果這點錢給村裡來做,肯定不夠用。給鄉鎮政府,更不好用,錢都蒸發了,還見不到東西。

機構離開宣統、歸州,是錯誤的,只因那裡的主管官員調走了,現任的省民委大員來自九峰白鸛村,因著這種關係,就在他家鄉村做了水利項目。但是,只做一個村不像話,太骨了,怎麼前任剛走,現任才來,項目就轉移呢?這讓人家調走的大員心裡不舒服,也讓繼任的大員心裡也有想法,將來他要是走了,是不是和前任大員的命運一樣呢?那簡直是一定的。只怕到時候,機構也不存在了,即便存在,也只是苟延殘,沒有活力了。

走訪完了,各自回家,德志繼續看書,他們繼續看電視節目,顯得這個項目要進行十年,一般的人不會辭退一樣。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就像《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有聚有散,有分有合,天下大勢,家庭的事,都是一樣的。

第三天,沒有見到來支書,也不安排人去陪他們走訪,但是,吃住都還有保障,在房東開的旅館裡,吃喝不愁,還有電視節目看,另外,還安靜。

馬路上的車輛來往發出的聲音,也已經習慣,但德志總覺得有點問題。為什麼要這樣。不如回縣城住,免得增加村裡的經濟負擔。

德志向尹懋說了想法,他表示同意,但是餘哥不願意,他說:“還沒完成任務,就不能回去,回去呆在城裡,劉小姐知道了會生氣的。”德志說:“在村裡,村支書不理人,留在這裡不是吃他的。喝他的。住他的,我們工資又低,住在這裡開銷大,不知道以後需要不需要我們埋單。如果需要。這個單怎樣來埋?”餘哥聽了不說話。看來,他也不富裕,也需要錢。現在。他不給你你說明白話,就讓你的心懸著。這樣的膠著狀態,誰在這裡誰都不舒服。

最後,餘哥還是妥協,做了讓步,決定先回到九峰縣城宿舍,不能耗在這個地方等死。

尹懋給來支書打了電話,說了要到縣城的意思,來支書沒有挽留,也沒來看他們。

尹懋覺得很失落,不過,這是沒辦法的事,合同簽了,就像男女結了婚,拿了結婚證,想要離婚,一方不同意,還真有些麻煩。

睡了一晚,大家都悶悶不樂,然後坐車返回縣城。從柏松村到縣城,需要一個小時,德志在車上想,初次鋒,以失敗告終。

以前在歸州和宣統大山區用的方法不靈了,在那個地方,花錢不多,人們很願意去做,到了這個地方,花錢多,也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問題。

因為這裡的人沒有恩的心,跟大山區的人比起來,要差得遠,沒辦法。

回到縣城,大家沒了主張。以前在合同裡說了,有困難找縣政府,縣政府的牽頭單位就是縣民委,這個機關和德志他們配搭,相互協助,他們賺了名聲,說起來是縣民委引進的項目。德志他們也有了名譽,雖然花了錢,可也值得,讓捐款人的錢落到了實處,幫助了有需要的人,給人的覺就是好的。

和王書記聯繫了,他又要請大家吃飯,彷彿納稅人的錢花不出去一樣。

在飯桌上,大家七嘴八舌地投訴來支書,王書記笑而不答,最後王書記說:“你們還不清楚吧?那個來支書,我們都拿他沒辦法,他不喜歡錶態不落實的幹部,他可能把你們看成那種吹牛類型的幹部了。老人家,思想僵化,很容易理解,你們還不知道吧,我們下到他們村裡,有時候連一口水都不給喝。你們還好,他還管你們飯,算是破天荒了。”王書記一說,德志的心涼了半截兒,不是說高興,而是很不高興,這個來支書,是非常唯物的,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怎樣侍候?只有拿錢來喂,他只認錢,不認別的。他的村是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來來往往的人有很多。

王書記說:“你們代表了港島,是海外機構的工作人員,在他眼裡不算啥,他連省委書記、中央部委的人都見過,還經常打道,你們在他面前,要小心,不要說大話、吹牛,他見過吹牛的多了去了。”

“我們哪裡敢吹牛,他都不給我們吹牛的機會。”餘哥說。

“哈哈哈,是的,他是有點清高。在全縣所有村支書裡面,他的年紀是最大的,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村裡,他了解的人比你們、比我們都多得多,也瞭解得詳細得多,這不是吹牛的,整個村的角角落落,他都清楚。”王書記說。

吃飯不僅僅是吃飯,說事才是重點。大家發完了牢騷,飯也吃了,算是平復了心情,德志到稍微好一點。

然後去購物,買菜,晚上不可能再讓縣民委請客,這個要自覺,將晚飯準備好,在家裡吃要好得多,因為煤氣是公家的,可以報銷,只需要買點菜和米,當然,還需要買面,油鹽醬醋啥的,都沒有,搬家的時候該處理的處理,不可能還剩下一丁點醋的醋瓶子,不遠千里,拿到新的地方吧。

在做飯方面,他們是一把手,是大勺師傅,德志只能靠邊站,下麵條可能還在行,因為德誌喜歡吃麵,除了面,就是炒米飯,這是他喜歡吃的,喜歡吃的人,一般會留意怎樣做,而德志卻很特殊,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做出來十分難吃,為了安自己,他心裡覺得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