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06章書記爭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思索歸思索,歷史就是歷史,前進的車輪無法阻擋,想不通,事實還在那裡,不得不想通,想不想是一回事,想不想得通是另一回事,總之,宮支書的仕途已經走到了盡頭。

兩個兒子安排妥當,家裡也不缺吃少穿,甚至銀行戶頭的數字還有,給小兒子打點上軍校和軍校以後的錢,都準備的足夠,不存在鬧饑荒。天下父母心,都是為孩子,既然孩子沒事,老傢伙有事,都能扛得住。無非是不當官了,削職為民,和普通人一樣,受一些白眼,或者受到別人的嘲笑而已。至於農民,自古就是最底層的,沒有比農民更低的了。農民的職業就是種地,也不存在不讓農民種地,剝奪農民勞動的權利的說法。農民不種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也沒錢,還叫農民怎樣活?農民受到壓迫,到最後到了不能承受的時候,就會起來反抗。被削職的宮支書,年事已高,可能不會反抗,但是,不能說沒有怨言,來自內部的反對,往往更具有殺傷力。

賈村醫透,他對宮支書有意見,不是從現在開始,從很久就開始了,往事已經過去,不必要再翻舊賬,就是這次下臺,他還是表示同情,沒準還會在一起多下幾次象棋也不一定,只要時間允許,都可以。沒擁有難以消除的仇恨,人越老,越容易饒恕人。經歷得越多,越成穩重謹慎。

賈書記內定了村支書,顯然有他的用意,賈村醫很清楚這一點。宮支書下來,上去的一定還姓宮,沒準兒賈村醫還認識。至於現在的村主任和會計,也就算了,沒戲。只要上面的賈書記還在,他倆就沒有翻身的機會。在這一點上,德志很清楚。因為,要麼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國人喜歡走極端,看人喜歡拿結果說事,成了,就是王侯,敗了,就是賊寇。虎在山上,虎虎生威,一到平原,連狗都不如,還受狗的欺凌。

賈書記肯定不會抬舉不尊重自己、不給自己好處的人,像賈新意這樣做,純粹是在玩火,哪怕賈書記和你從小玩到大,在權力面前,也要退避三舍。

如果沒有權力,賈書記和賈新意可能玩得很好,沒有利益的爭奪,沒有資源的分配不公,一切都美好,否則,就很殘酷,一點都不好玩。

賈新意在基層,不懂村以上的政府運作模式,只要稀裡糊塗地聽從上級分配下來的任務就行了,把村裡的那一套,套在賈書記身上,肯定要失敗。賈新意本來對賈書記就看不起,賈書記心知肚明,也不會把機會讓給賈新意,提拔一個反對自己的人。賈書記清楚,如果提拔了賈新意,等於斷送自己的政治前途,這個賈新意,心深著呢!不知道啥時候把你給賣了,你還幫他數鈔票呢。

賈村醫冷眼看著這政治鬥爭風雲的雲捲雲舒,薄厚快慢,都似乎不重要。他有技術,就像農民有種地的技術一樣,只要有一畝三分地,只要人勤快,地就不會懶,只要不是災年,肯定有出產,且吃不完,還能送人。這就是常識。

德志想知道為什麼賈書記到後來不看好宮支書了,就問賈村醫,他說:“不為別的,就是宅基地。”德志覺得很奇怪,問:“村支書塊宅基地不是很容易的嗎?怎麼會得罪賈書記呢?”賈村醫說:“你大概忽略了一件事情。”德志問:“什麼事情?”賈村醫說:“賈書記的。”德志一聽,想了想,哦,對了,他的父母還在村裡呢,在村裡自然有房子,有房子自然要有宅基地。老人家不願意離開老宅子,是因為那裡有他們美好的回憶。住在城裡,很是憋屈,哪裡有在村裡住的自在?

德志說:“賈書記的父母都在宮家樑子住,跟宮支書家隔得比較遠,怎麼會為宅基地產生糾紛呢?”賈村醫說:“你不知道啊,賈書記的父母家和宮支書家,宅基地沒有任何問題,他們中間還隔著兩戶農戶,和一條公路呢,是不存在問題的。”德志好奇地問:“那…那是為什麼?”賈村醫說:“你真不清楚還是假不清楚呢?”德志說:“真不清楚,怎麼回事?”賈村醫說:“在賈家房子後面的公路邊,有一幢小土屋你注意到了嗎?諾,從這裡往下看,即可以看到。”德志說:“對,是有一幢小土屋,好像只有兩間房。”賈村醫說:“對,沒錯,那小土屋的主人原來是一位‘五保戶’,按照村裡的規定,‘五保戶’和村委會簽訂《遺贈撫養協議》,村委會承擔‘五保戶’的生養死葬義務,‘五保戶’死後,將其財產無償捐贈給村委會。”德志說:“這個我知道,在學習《繼承法》的時候,我曾經學過。那後來呢?”賈村醫說:“後來,那‘五保戶’的房子,也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那兩間小土屋,在‘五保戶’死了之後,就由村裡收回了。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房子鑰匙在宮支書手裡了。據他自己對外宣稱,土屋已經由其購買,別人不要打主意。”德志問:“真的嗎?”賈村醫說:“誰知道呢”德志問:“那後來怎麼樣呢?”賈村醫說:“後來,據說賈書記的爹媽一起找到村支書,要求其退出借給‘五保戶’的宅基地。”德志問:“那,是怎麼回事?”賈村醫說:“他們說,以前同情這‘五保戶’,在其房子後面的菜園裡劃出一塊地,在其他村民的幫助下,建了土屋,供其居住。說好了,等她死後,房子和宅基地要收回,有其他用處,比如建一個柴棚,用來裝木柴。沒想到,‘五保戶’老了,腦子竟不好使,把這件事忘得乾乾淨淨。村委會的前任領導也沒將此事接給接任者,這件事就成了懸案。”德志問:“那後來怎麼樣了?村委會是什麼態度?”賈村醫說:“村委會當然替宮支書說話了。畢竟宮是村裡‘一把手’,掌握實權的。村委會就勸賈書記的父母算了,你兩位老人,兒女都中用,也不會回來居住,你們二老百年之後,這宅基地還不是屬於村集體所有嗎?”德志問:“那賈書記的父母怎麼辦?聽勸了嗎?”賈村醫說:“沒有。他們沒有聽勸,說,那宅基地當初是批給他們的,他們出於好心好意,想做好事,行善積德,為兒女造福,沒想到現在村委會不認賬,竟然將宅基地收回去,還轉手倒賣。豈有此理,欺人太甚。而且,左手買,右手賣,又沒公開進行,到賣了才通知,究竟裡面有什麼貓膩,誰也不知道。”德志問:“後來怎麼樣?”賈村醫說:“後來,他們見村委會一心偏袒村支書,知道行不通,本來不想找他們的兒子,即賈書記的,怕給他添麻煩,都是鄉里鄉親的,得罪不得罪,就是你的覺,覺對了,就沒得罪;覺錯了,就得罪了,久久不得平靜。”得罪問:“後來,他們倆老人找了他們的兒子賈書記沒有?”賈村醫說:“找是找了,可是碰了一鼻子灰,賈書記把他倆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德志說:“那麼,賈書記是支持村委會的決定的嘍!”賈村醫說:“可以這麼說。”德志說:“那麼說,賈書記顧全大局,不化矛盾,還是做了退讓啊。”賈村醫說:“看起來是賈書記及其父母輸了這場宅基地之爭,實際上事情還沒完。”德志問:“那是這麼回事?還有什麼事呢?”賈村醫說:“賈書記在官場呆得久了,自然懂得以退為進的道理,更懂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說法。他都一一記在心裡了。加上另一件事,宮支書也沒處理好。”德志問:“是什麼事?”賈村醫說:“就是省級公路從村裡穿過的事。”尹懋聽到這裡,好像如夢方醒,嘴問:“怎麼和公路扯上了關係?”賈村醫說:“事情是這樣的:賈書記知道省級公路要從虎坡村經過,剛好工程途經他的老家,只差那麼幾米的距離,賈書記就跟宮支書說:‘儘量將公路從我老家門前穿過,那樣,逢年過節回去看看父母,就不用坐船或者坐車,自己開車回家即可。免得有村民議論說:‘當了官忘了娘’。”尹懋急切地問:“按說這個要求不過分,從賈書記父母家門口經過,然後再盤旋上山,可以減緩坡度。那,宮支書聽話嗎?”賈村醫正想說的時候,看見有人來了,就中止了對話。

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