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42章山城團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德志來說,能吃上已經算是奢侈,打工的生活,比不得老闆,老闆有權勢,在大城市坐辦公室,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還有不少人為達目的,向其送禮討好,名利雙收,牧師也難避免這個世俗的規律,再清高、再廉潔的人一旦嚐到一丁點權力的滋味,就難以割捨,戀戀不忘,想盡一切辦法來保權擴權,這種膨脹的**就像被投入酵母的麵糰,在那個環境下,發得越來越大。

工資少得可憐,同工不同價,只是因為不是香港人,就比香港人的收入要少得多。只是因為是被領導者,就要付出打工者的辛苦,給老闆臉上增光,老闆好憑著工作業績,獲得更多的收入。

德志正在胡思亂想,手機響了,是老闆打來的,問:“你子到了嗎?”德志說:“還沒,下午到。”劉小姐說:“好啊,接到你子後,陪她在歸州城裡玩兩天,不著急下鄉。”德志說:“好的。謝謝領導關心。”劉小姐這麼安排,已經經過深思慮,這樣的承諾,轉瞬之間,她就可能遺忘,如果不提醒一下,就會忘記所有的誓言。

德志關了電話,躺在上想心事,不知道將來的命運如何,走到如今還是不太滿意,到底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到底誰會讓自己過上心滿意足的生活呢?

很明顯,人人都不完美,但德志從小到大,從沒承認這一點,他總認為自己很完美,沒有犯過罪,自己不需要學《聖經》,就能明白很多道理,知道基本道理就行了,但是,這些遠遠不夠。

又有電話打來,是尹懋,他問:“德志,弟妹來了嗎?”德志說:“還沒。吃中午飯了嗎?”尹懋回答說:“沒,我們在茶店鎮農業服務中心,等人到齊了,到館子裡吃,是政府請客。”德志說:“那很好,證明你有口福。”尹懋說:“假如我是項目負責人,有權管錢,我喜歡誰就給誰,錢能收買魔鬼,使其為錢服務。”這話裡的意思很明瞭,就是:餘哥多照顧一下農業服務中心,哪怕在中心買點水管或者水管配件,就很值得中心恩,畢竟,餘哥掌握魏村的項目款。憑著個人喜好,可以建立他自己關係網。

尹懋和餘哥是一夥的,他去魏村,可以對餘哥的作法睜隻眼閉隻眼,完全可以證明餘哥比德志強,德志沒有這張王牌,只有逆來順受的份了。

德志中午簡單了點飯吃,一個吃飯真沒意思,不過,古今聖賢皆寂寞,一個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有人干擾。從窗戶向遠方望去,看見長江大橋已經完工,只等開始通車的子到來。估計就在這兩天,看德志有沒有福氣從橋上走一回了。

樓下山坡上的南瓜已經成,可惜還沒有人來摘,在橘子樹下,有兩袋垃圾,是餘哥所扔。扔的時候,德志剛好在窗子附近,聽得清清楚楚,頭頂上的窗戶打開的聲音,餘哥的咳嗽聲,然後白的垃圾袋從頭頂上飛過去,穩穩當當地落在橘樹部。

不知道餘哥在村裡怎樣去講衛生科,本來自己都不講衛生,損人利己,懶惰有加,還去教訓別人,真有點滑天下之大稽啊!

要知道,每天垃圾車都要從門前經過,垃圾車的音樂聲,能傳到很遠,聽到音樂聲,出門丟垃圾到車上,是輕鬆無比的活兒,可是,餘哥就是要添堵,讓大家都過得不開心。

德志每天打開窗戶,都會看到那白的垃圾袋,本來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心裡總不舒服。那些白垃圾太扎眼了。苦於德志要到下邊去撿,還隔著一層樓,跳下去的一定會導致危險發生。

對於餘哥亂丟垃圾的作法,尹懋無話可說,尹懋和餘哥,本是鐵哥們兒,尹懋可以包容餘哥的一切,甚至缺陷;如果餘哥敢欺負他,他也不會客氣。他也可以在領導面前據理力爭,這個時候,膽小就是懦弱,和情沒有關係。

德志接到短信,是子發來的,說已經上了快船。

因她這次是第二次來,雖說不是輕車路,但也確實比第一次來要好得多。

上了快船,意味著還有一個小時就要到歸州港,德志想給圓臉打電話或發短信,告訴這個消息,轉念一想,不行啊!子帶著孩子來看她老公,發現老公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女人,那可不是好玩的事。即便德志又一千張嘴,也說不清。越描越黑。

乾脆不對圓臉說算了,為了家庭團結穩定和諧,寧願自己打車去接,反正劉小姐已經表態給報銷車費,當然,也包括在歸州境內的通費了。

時間快到了,德志走下山,攔麵包車,在門口,能坐上車的機會很小,要靠運氣,再往山上去,就是比較偏僻的地方了,那裡基本上是郊區了。平原城市,郊區是平面的,離城區中心越遠的地方,就是越不發達的地方。在山區,郊區是立體的,越高的地方越不發達,這是兩者的明顯的區分。

在山腳,攔車很容易,經常有車從土坡到西坡,或者往相反的方向跑客運,白坡剛好位於中間地帶,無論到哪裡,都行,馬路上行人很少,主要是車在跑。

車包括摩托車,在山區,摩托車也是比較貧窮家庭的必備通工具,因它比乘坐中巴車或者麵包車便宜。擁有摩托車的窮人是歸州特,推而廣之,一般來說,在山區擁有摩托車不值得炫耀,作為一般的通工具,一般家庭的必備生活用品,如電視機一樣平常了。

走到碼頭是不可能的,德志已經申請了這筆通費,打車去碼頭接人,也在預算之內。

有車慢慢停下來,德志上了車,經過一座大橋,一邊的山坡很陡,工人師傅在坡上加固,橫豎著混凝土的構件,目的是防止水土失或者滑坡,掩埋了道路,阻礙了通,就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滑坡治理每年都在申請,因著三峽工程,歸州各方面都賺了一筆,而且每完沒了,巧立名目,想方設法騙錢,伸手找政府要錢,找省裡以及中央要錢,只要申請,大多都有希望得到,哪怕十分之一也是好的。總比等著天上掉餡餅好!

德志到了碼頭,水位升高了,不用爬那麼多臺階就能上岸,岸上停著許多面包車,只要船一靠岸,有旅客下船,就有苦力,問旅客要不要搬運,那些拉客上車的,跟著苦力一起邀請他們上自己的車。

每逢船來到,就要熱鬧一會兒。

大船長鳴著汽笛,撕開平靜的江面,朝著上水或下水的地方航行,汽笛聲震動峽谷,回聲在山谷裡盪漾。推開的波,一層壓一層,一趕著一地向岸邊衝來,將江裡停泊的船隻推搖得左右動盪。

碼頭有擺煙攤的、賣瓜子和茶葉蛋的,他們不吆喝,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斜拉橋已經竣工,就是不通車,等不及的行人,早已穿過警戒線,來去自由了。橋很壯觀,橋面離江面有些距離,大船通過橋底,沒任何問題。

德志看見一艘快船從下水上來,看著它減慢速度,船幾乎從水面之上落回到水面,巨大的水霧讓人產生幻覺,認為那是一個從水裡出來的怪獸。

船慢慢攏岸,工作人員將船的纜繩纏繞在鐵柱上,然後站在船的門口,招呼下船的乘客,防止發生意外。德志看到子揹著揹包,抱著孩子,趕緊上去,接過孩子,他對子說:“辛苦了。”德志子說:“累死了。下次再也不來了,把人給整死了。”德志說:“沒有習慣出差,是這樣的,我們上車吧。”德志不需要別人引導,很練地上了一輛即將要開的車。車上已經坐了兩三個人,加上德志倆口,想必車立馬會走。事實上,德志一家上了車,車果然開走了。這是德志的經驗。差不多,車裝上四五人之後,再不走,車上已有的乘客會下車,而新乘客還是未知數,為了保存勝利果實,司機見好就收,開走。說不定路上還能撿到人呢。

有些乘客害怕被宰,不坐任何車,硬著頭皮往山上爬。誰知道,爬山並不好玩。開始爬還不算啥,越爬越累,見到車,就像孩子見到了娘一般親,此時,很容易被車誘惑,有車坐才是硬道理。

司機的經驗又一次奏效,果然,車一拐彎,就看見有乘客招手,司機停了車,那人氣吁吁地,二話沒說,不問車價,就上了車。

德志想到,在白坡下車,需要爬臺階才能到住處,子又不習慣爬坡。於是跟師傅商量:“師傅,您能把我們送到白坡的住處好嗎?”司機問:“在白坡哪裡?”德志說:“嗯,在縣疾病控制中心上面一點。”司機說:“好的。”因為這筆費用在預算內,德志就不心疼,如果讓尹懋或餘哥去接他們的家人,有可能包車,包車的費用當然要報銷。

司機果然守信,將其送到目的地,德志給了錢,找司機要票,沒有,德志只好作罷,在筆記本上做了記錄,到碼頭接家人來回多少錢。

孩子一直在睡,只要坐車坐船,小傢伙準睡著,怎麼不醒,偶爾醒一次,他就煩,就哭,知道了他這個習慣,一般不打擾他。但是,一從車上下來,孩子就醒了。孩子開始哭。德志不好,怎麼哄都沒用,德志子說:“來,我來。”德志將孩子抱給他子,他子解開襯衣,給孩子餵。孩子就停止了哭聲,家裡一片寧靜。只聽見孩子小嘴的聲音。孩子一邊吃,一邊動著小腳,好像很開心,只不過不會表達罷了。

孩子吃飽了,看著德志,德志逗他玩,他也不笑,德志問:“這孩子,怎麼了?”他子說:“快不認得了。”德志說:“我離家沒多久吧。”她說:“快一個月了。”德志說:“那也沒辦法,我還不敢確定我什麼時候能回家。”她說:“先幹著吧,以後有機會了再跳槽。現在增添了人口,不像以前,只有我倆,好對付。孩子將來花錢的子還多著呢,你的月收入又少得可憐,我又沒工作,沒收入,只有你多擔待一些了。”德志哄孩子玩了一會兒,孩子漸漸和他了起來,不一會兒,孩子被逗得咯咯直笑了。父子之間還是一脈相承,小傢伙很快就喜歡上了他爸爸。玩了一會兒,孩子又睡著了。

天還早,德志有快一個月沒過生活了,他子上門服務,就等不到晚上天黑再做了。德志子也有需要,倆人一拍即合,兩人在上開始**起來。。完事之後,德志渾身都疲軟乏力,他子也是,躺在上,一邊休息,一邊閒聊。

德志說:“真是苦了你了。一個半月,我才休假一次,平時你想我了怎麼辦?”她說:“沒生孩子之前,想得厲害,睡覺來解決問題,睡著了啥都不想了。生了孩子之後,就把愛和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夜照料孩子,哪有時間想你呢?”德志說:“那倒是實話。怪不得有很多生了孩子的家庭,男人喜歡有外遇呢,敢情是女人的愛轉移到孩子身上了,男人沒有人來愛,當身邊出現‘小三’或者‘狐狸’的時候,男人很難把持得住,並不是所有男人都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

她問:“你有嗎?”德志反問道:“有什麼?”她說:“‘小三’啊?”德志說:“我沒錢,誰想跟我?”她說:“有倒貼的‘小三’!”德志說:“不會,我還沒遇到過,有人願意倒貼,我倒願意有那樣的‘小三’。”德志子聽了,笑了,說:“不會吧,有看得上你的富婆,保養你,我還喜歡些。”德志說:“我有幾斤幾兩,你還不清楚嗎?”她說:“對得上眼兒不管貴賤,你一不醜,二不亂朋友,三不菸,四臉白,有些女人就是喜歡小白臉。”德志說:“我常年在山溝裡轉,村裡的‘小芳’們早已進城打工去了,留下來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孕,哪裡有機會接觸到‘小三’呢?”她說:“說的也對。我相信我的老公不會有‘小三’,如果有,我也不會放棄我的老公。”德志問:“如果有‘小三’呢?”她說:“有就有唄,我相信你沒有。如果真有,我不會離開你,兩個女人共同服侍你一個。”德志說:“我可沒有那麼大的福氣。有你一個就夠我吃的,還貪多嚼不爛嗎?”她說:“你一個在歸州,總是寂寞的時候多。如果你在歸州找到一個女人,願意給你提供服務,當然好了。”德志說:“說實話,做這個工作的都是些打工者,工資讓人餓不死算了,那裡還有錢去瀟灑,玩情人包‘二’都是需要大把大把的票子的,我有錢嗎?我們領導劉小姐和大姨媽齊老師有錢,她們是老闆,可惜,不是男的,想包但基礎不牢,發揮不了作用,也是白費力。再說,拿錢去填那無底,是十分愚蠢的作法。”太陽落山了,天漸漸暗了下去,街上的霓虹燈開始亮起來。德志問:“要不要做飯吃?”她說:“好啊,但是我懶得動,你去麵條吃好嗎。”下麵條是十分常見的吃飯習慣。德志最擅長的就是這個了,主要原因,是簡單。生活簡單了,可以多做別的事。特別是做有意義的事。比如閱讀,大量閱讀有意義的書刊,人的大腦不會爆炸,讀得越多,知識越豐富,思考問題越深入,說出來的話就越能幫助到別人。

人因為吃飯,會花去很多時間,看看電視,又花去很長時間,睡覺,又佔用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還要工作,那麼用來閱讀和寫作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

德志不願意這樣。不喜歡閱讀的如餘哥和金蓮之,他們花更多的時間來討好領導了。每天開動腦筋,怎樣能討得領導的開心,博取芳心,提高薪金,在同事面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領導喜歡不愛閱讀的下屬,她們寧願下屬愚笨,這樣方便她們管理,至於機構怎麼發展,需要建立什麼樣的制度,建不建立制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下屬會給自己送禮,得到實在的好處。

正因為這樣,德志很苦惱,但是,他從不放棄學習,也不費時間,總想方設法地擠時間來裝備自己,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時間費了,工作、生活、往和照顧家人,都需要時間。許多想讀得書還沒讀到,許多要寫的東西還沒寫出,只恨一天的時間太短,生命的長度有限。

德志的子和德志這麼些年來的磨合,就像發動機,那些齒輪漸漸變得不再僵硬,摩擦漸漸減少,但是,不是完全消失,而是有所緩解,誰知道下一刻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人的脾氣不容易控制,人的口舌之是非,不是立馬從人間消失。

德志一家三口算是團聚,在歸州移民新城。孩子在歸州土坡老縣委會懷上,在家鄉出生,現在又來歸州,在白坡相聚。看來,孩子和歸州有不解之緣。德志的子自嫁給德志,沒有錢外出旅遊,但這次她來探親,算是飽了三峽美景的眼福,比起那些一輩子都沒見過三峽長啥樣的人來,還是不錯的。

德志和他的子吃飯,孩子還在吃,沒有正式學習吃飯,就少了照顧這個小傢伙,德志的子吃飽了就行。

正在這時,外面有人敲門,德志開門一看,是有線電視維修工,他問:“你們報請了分支線安裝,我們最近比較忙,沒及時來,請原諒。”德志說:“沒關係,歡來看看。”工人說:“那我先看看分支器吧。”德志問:“需不需要幫助?”工人說:“不需要,我帶了手電筒。”沒過多久,工人說:“已經好了。你有電視機嗎?連接起來看一下。”德志說:“有。”德志從底下拖出來一個大紙箱,打開,提出裡面的一臺小彩電,放在茶几上,工人將數據線好,打開電視,一段動聽的音樂響起來,工人說:“好了,如果再有問題,請撥打這個電話。”工人遞給德志一張名片,德志到很意外,怎麼回事?名片上竟然印著送煤氣的電話號碼。工人見德志疑惑,解釋道:“哦,我在兼職做送煤氣的生意,補貼家用。”德志問:“你們電視臺待遇應該很好吧?”工人說:“外人看來是不錯,但真不錯的是那些領導。我們是技術工人,只有做活的命,拿的錢很少。業餘時間送煤氣,才能保證孩子將來上學用。”德志說:“你真是一位好爸爸。”工人說完,就走了。

德志想,原來,人不能看表面,還需要談了解才知道真相。在電視臺上班的應該過著人上人的生活,可現實真的很殘酷。想想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就那麼點,這幾年一點積蓄都沒有,更別提將來孩子的教育費用了。作為一家之主,更需要負責到底,為孩子準備點錢,應付當今**的無望的但是自己又無法完成的教育。

德志打開電視,看到節目,子很愛看電視,希望這一段時間,讓子過得舒服,在德志下鄉期間,不至於寂寞。

沒看多久,孩子醒了,德志抱著孩子出去轉轉,子關掉電視機,一同出去,三人在門口的街上,走了走,有些人坐在門口乘涼,其中,包括賈老師的岳父母。他們看到德志一家,很是高興,看著可愛小寶貝,更是歡喜。

小傢伙對歸州以及對歸州人充滿好奇,有爺爺們逗小傢伙,那寶貝疙瘩還真討人喜歡,見人就笑,很好相處,很通通情達理。

轉了一圈,回到家裡,給小傢伙洗了洗,放在上,他自己玩了一會兒,德志和他子分別洗了,上睡覺。電視節目再彩,也不想看了。

小傢伙喜歡開著燈睡覺,在他沒睡著之前,如果熄燈,必鬧,如果開燈,就安靜,寧願自己獨自玩耍,吃飽了就沒事。知道這一規律,是德志的子總結出來的,看來,德志的子屬於賢良母型的,這一輩子也不想外出工作,撫育孩子就是最大最重要的工作。

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