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國朝根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同治小皇帝近年來一直在準備親政,不過一直是準備,具體哪天大婚,哪天親政,可還都是沒影的事。請百度搜索看最全!的小說!兩宮和奕欣的小圈子會議之所以讓他來,主要是讓他悉政務,培養他做決斷的能力,可沒有誰想聽取他的意見。但是同治張了嘴,大夥兒還不能不重視他的意見,畢竟他是大清名義的統治者,而且這位小皇帝也不簡單。
這次是同治登基十一年以來第二次開口,一次開口是同治八年的事情,那次的事遠沒有這麼大,不過是殺了一個太監而已,但是那次的事卻給大家都帶來了很深的震撼,這位簾子前面的小傢伙可不簡單。多年前果興阿在承德避暑山莊吃過一頓御宴,那次曾經有一個叫安德海的太監給果興阿夾過菜,同治殺的是這個人。
清朝的人結婚都較早,皇帝大婚更早了,畢竟是皇嘛!這發育也肯定平常人早。這事的先例可不少,入關的頭一位順治爺是十四歲大婚,聖祖康熙爺是十三歲大婚。康熙之後,大清便沒有未婚登基的君主了,直到了同治這。同治的婚事早早開始張羅,可是具體什麼時候卻一直沒個說法,但是各項的準備卻半點也不敢耽擱。無論是西南用兵,還是西北打仗,只要果興阿沒揮軍入關,這皇帝的婚事籌備便半點紕漏都不能有。安德海倒黴,便倒黴在這件事,他了不該的心,更享受了不該享受的風光。
辛酉年間的事雖然沒成,但是安德海為兩宮奔走的功勞還是得算的,所以朝局穩定下來之後,安德海便得了總管大太監的位置,在宮裡也算是紅的發紫。安德海雖然混的不錯,但是卻得罪了一個死也不該得罪的人,那是同治皇帝,其實也不能說他錯,他只是忠心太過了。安德海的這個病,明朝的前輩馮保也曾犯過,可惜安德海沒能從馮保身取教訓。
安德海作為慈禧的親信,宮裡的大事小情,他都會為慈禧看著,這同治小皇帝的一舉一動,更是他的重之重了。作為全世界最尊貴的小學生,同治皇帝也不能免俗,小學生常見的病他身全都有。安德海雖然不是老師,但是向家長傳遞小報告的事,他可是真心沒少幹。同治的慈父咸豐已經駕崩了,但是他的嚴母慈禧還在,安德海只要一打小報告,同治得捱罵。小皇帝可恨了這個忠心耿耿的狗腿子,安德海對慈禧多麼忠心,並不是同治能想到的,反正這個狗奴才欺負自己,同治皇帝可是記下了。被皇帝記恨,哪怕是尚未親政的皇帝,也別想有好下場,有張居正撐,自身能力又極強的馮保都不行,本身是個碎催的安德海更不行了。
有鑑於明朝太監專權禍國的歷史教訓,清朝對內廷太監的管理一直異常嚴格,堅決防止太監干預朝政。開國之初,順治爺於順治十年頒佈諭,對太監管理做出了規定:一、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二、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三、不許招引外人;四、不許接外官;五、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接;六、不許假弟侄名置買田產,從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兩年後,順治帝又命工部將嚴太監干政的諭鑄成鐵牌立於宮內泰殿門前,以示警戒。
這道諭後來成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監觸犯,多會被處以極刑。同時《欽定宮現行則例》還規定: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安德海只是六品藍翎太監,但是仗著慈禧太后的寵愛,他幹了一件不要命的事。在未知會任何官方衙門的情況下,便違反祖制、擅出宮,這可讓小皇帝找到了報仇的機會。當然了安德海也不是傻子,他是打著給同治皇帝採購大婚用品的名義出京的,可惜他沒有證件批。
大清朝廷的規矩還是在的,安德海在北京胡來沒人管他,出了北京可不是他的天下了。剛到山東便因為未攜帶任何公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給扣了,不帶證件出門,不扣你扣誰。不知死的安德海還想和名廚丁丞囂張一下,卻不知道同治皇帝已經磨刀霍霍了。正直的丁丞奏摺一到北京,同治皇帝便趁著慈禧生病,聯合了嫡母慈安和六叔奕欣,讓自己的鐵桿肅順下了一道將安德海地正法的諭。為了保險起見,同治還調動了粘杆處的拜唐阿侍衛,以八百里加急把諭發給了丁寶楨。
丁丞接旨之後,茫了好半天,殺個太監不至於用這麼大陣仗吧!苦思了許久之後,政績斐然還會做菜的丁寶楨想多了,他還以為同治大帝是因為安德海擅違祖制天顏震怒呢!不僅立即正法了安德海,還來了個暴屍三,要嚴肅一下子國家綱紀。他哪裡知道,同治皇帝只是想除掉一個打小報告的二五仔,本不關心什麼國家綱紀。若是安德海能天天帶著小皇帝玩,幫著小皇帝一起糊老媽慈禧,同治都能八百里加急來保他的命。
安德海很得寵,但是說到底不過是個太監而已,死了也死了,慈禧也不會為這個事和自己的兒子怎麼樣。獅子狗再得寵,也不過是一條狗而已,兒子再討厭,那也是親生的。兒子踢死了自己的狗,最多也是罵一頓,反正慈禧也不缺狗,安德海死了,還有李蓮英、崔玉貴等一大批人排著隊呢!而且通過這件事,兩宮和恭親王都對同治皇帝的印象,都有了極大的改觀,這個問題兒童還有救。
同治登基伊始,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便對他寄予厚望,全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位小皇帝打造成一位康熙一樣的聖君。同治即皇帝位後,兩宮太后、恭親王還有肅順,開始多方為載淳尋找名師,最後挑選了李鴻藻、祁寯藻、翁心存、倭仁等四位飽學鴻儒。恭親王和肅順聯手為小皇帝制定了課程表,小皇帝是各種語言全學,騎馬箭放槍樣樣都要通。這完全是一個培養全能型人才的計劃,果真能夠如法炮製,那麼長大後的小皇帝應是一個“超人”為了能更好地管理好小皇帝的學習,使所有的計劃行之有效,兩宮太后特別安排老五爺惠親王綿愉專門負責小皇帝的學習事務。惠親王綿愉是嘉慶帝的第五子,最小的兒子,因為在皇族親貴輩份最高、品行端正,特別受人愛戴。慈禧又另外安排了綿愉的兩個兒子奕祥、奕詢伴讀,對小皇帝既是督促又是陪伴,可謂安排周詳。
計劃是不錯,但是執行起來卻真是糟心,小超人是沒有出現,小廢物卻在眼前了。載淳已經是皇帝了,他的生活可沒有競爭的壓力,又只有督促缺乏關愛,所以雖然學習,可他的學業鮮有進步。直到他十六歲的時候,連皇帝每需要批閱的奏摺,仍然“讀折不成句”果興阿出來胡搞之前,漢語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有的奏摺都要靠人自行斷句。這個東西需要很高的化素養了,果興阿做不到這一點,同治小皇帝雖然讀的書果興阿多,但是他也一樣做不到。
書越讀越差,每天又總是胡鬧,同治在慈禧殷切的目光裡,可從準聖君,便成了小混蛋。慈禧看到的還只是小混蛋,恭親王奕欣知道的可更多了。同治不是慈禧眼裡的小混蛋,也不是慈安眼裡的小寶貝,而是一個小魔頭。除了有點小聰明之外,簡直是一無是處,而且私生活極為混亂,不僅早在女方面有了見識,還和本來該陪他讀書的王慶祺出了同緋聞。奕欣都有心謀朝篡位了,不然這大清的江山,早晚得毀在這個小孽障手裡。也是因為這種種原因,兩宮和奕欣都不同意同治親政,唯獨的例外便是死心眼的肅順。肅順一心維護咸豐的道統,所以他非常積極的想讓同治親政,他之所以被幹掉,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在內。兩宮和恭親王都覺得同治還得再回爐重新培養一下,親政的事可是急不得。
大夥兒還沒徹底放棄同治,便是因為安德海的死,這件事同治辦的太漂亮了。首先他看準了時機,抓了慈禧生病的空當,把慈禧徹底的隔絕在了這件事之外。然後他又聯繫了對安德海有所不滿的慈安和奕欣,確保自己能夠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不至於事情辦的不利索。最後他又推出了肅順背鍋,慈禧早看肅順不了,找他背鍋正合適。而且肅順是咸豐的鐵桿,忠心已經到了迂的地步,只要同治說話,肅順拼了命也會幫他去辦。
雖然同治的這番部署還是很稚,慈禧只用一天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慈安、奕欣、肅順等人也毫不猶豫的賣了同治,但是大家還是非常讚賞同治的作為。作為一個十四歲的小朋友,同治的表現已經非常好了,起碼咸豐或者果興阿十四歲的時候,絕對做不了這麼漂亮。同治大帝終究不是一個只會玩“君子不哭”的小朋友,他還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的,雖然讀書還是不行,但是大家還是覺得他能夠挽救。
安德海事件之後,同治已經許久沒有說話了,今天突然又冒出了這麼一句,大家還真有了一個新的思路。把果興阿找來聊一聊,說不定還真能有點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