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興唐社日漸壯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貺,詩才當世無幾人能比。他的詩詞富貴氣濃,與他隱居廬山的身份有明顯區別。一年多的縣令、刺史官吏生涯,讓他自身顯得雍容大度,風采更甚從前。李叢嘉詢問他對關中局勢的看法,其實也是在考察他的視野和眼光。
陳貺猶豫一會兒,低聲道:“六殿下,我就不獻醜了!自家知自家事!處理一州政務,撫民安軍,我還敢自認不凡,但論起對大局掌控,就不如柴讓了!”李叢嘉也不勉強。人無完人,陳貺能認識到自身不足也是好事!他這一年多來,在嶽州江陵等地勞苦功高,無論是農業還是商業都恢復一定水平,將戰爭帶來的傷害降到了最低。說他是治世能臣不為過。
此次將他從江陵府叫來,李叢嘉有兩重意思:一是準備帶他進入關中地區。如果長安城穩定,又收復耀州的話,恐怕京兆府需要一個貼心的能臣治理,最起碼讓白渠附近的良田能按時播種才行!
關中百姓這一年多讓遼人搶怕了,甚至不少人已經背井離鄉逃到頒州、鄜州等地,更有許多被遼人舉家殺害。安撫民分配土地、發展工商業…這些李叢嘉準備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具體事務他可不太明白,也不準備
手。
第二,陳貺算是對自己比較忠心之人,又與南唐朝堂毫無瓜葛。如果把他和柴讓收進“興唐社”對於壯大興唐社,培養自己爭霸天下的班底有著極大的作用。目前為止“興唐社”中除了李叢嘉親近之人,幾乎都是武將,少有文臣。這種狀況現在還算正常,但隨著自己實力擴大,將成為軟肋。
進入關中的事情來得及,而收他加入“興唐社”則是眼前的大事。
李叢嘉向他鄭重地介紹了“興唐社”的宗旨和目標,並指明這個組織在將來興唐大業中起的作用。看著陳貺一幅忠心耿耿的樣子拍著脯表示為李叢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叢嘉明白,他還是把自己當成了未來的皇帝人選。
“陳兄,如果我能帶領大家統一天下,我的志向不是帝王之位,而是為萬世開太平!興唐社將在未來承擔起對國家的領導和治理,希望你能明白我剛才所說的話!”看著陳貺一幅什麼都明白的樣子,李叢嘉知道他又白說了:幾乎每一個人都難以跳出這個時代的窠臼,難以理解一個組織對國家的治理。在他們看來,無非是和李世民當年的“神策府”相似的組織,是在皇權下光明正大培養個人勢力的手段。
看著莊嚴宣誓的陳貺,李叢嘉心底裡有一種神聖:自己來到這個世間,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榮耀,是為了苦難的民族有一條更新的路!以他千年後的目光看待現在,大宋四面臨敵,尤其是北方的遼國,進出中原如無物,如果不找到更新更好的發展之路,一切延續封建王朝的帝位傳承,就算他將遼國給滅了,他的子孫後代早晚有一天還會被北方的鐵蹄蹂躪!
這幾乎是地域文明造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北方草場遊牧,千年不變。一旦合而為一,必然南下中原叩關,將富饒的文明橫掃一空,然後再次沒落下去。
中原文明就是在這樣幾百年一個輪迴中掙扎著,發展著,因此也侷限了視野——只關注北方而忘記了放眼世界!
但現在,李叢嘉帶著千年後的視野來到這個世間,豈會再讓文明之路沿著原來走過荊棘和坎坷?如果平定北疆然後將其遊牧生活改變,一切就將進入現代文明的前夜!
正在沉思著,陳貺完成了儀式,他轉過頭來,看著水丘竽濤:“從此後咱們都是興唐社成員,為大唐興盛拋頭顱灑熱血了?”李叢嘉被驚醒,他哈哈一笑:“信念不是掛在嘴上,是記在心頭!以此為執念,萬業可興。好了,開始幹活吧!除了雪撬車和攻城車,其他戰爭機器都在鄂州製造,陳大人要出任鄂州刺史,兼領荊鄂節度副使,從四品!”一直嘮到深夜,李叢嘉才把自己對雪撬車、新型攻城拋石車、神臂弩、板甲、望遠鏡等構造和用途、保密等事項向他待完畢。
李叢嘉在荊州又呆了幾天,接見了荊州當地的耆老鄉宿,對一些配合工作的地方鄉紳進行了問。對於一些商人想參與到礦山等資源開發之中,李叢嘉充分進行了肯定,隨即將南唐各處的辦法、分成以及技術革新的表彰等一一解答。
其實這些問題哪兒一個商人都很清楚,甚至專程到金陵附近的馬鞍山鐵礦、玻璃廠、石灰廠等地進行了查探。不過在他們看來,荊襄之地剛剛歸順南唐不久,又離洛陽極近,周軍隨時可能南下收復,李叢嘉會不會將他們一視同仁,才是這次拜見和試探的本目的。
瑣事一大堆,幸好晚上還有著幸福生活,讓李叢嘉枯燥之餘盡享嬌之
,生活之樂。
不過好事隨著一千餘軍的到來徹底改變。看著
悉的面孔,李叢嘉又驚又喜。
帶領這一千軍的赫然是林仁鳳,他在衛聖軍任軍指揮使,早就成為了大哥李弘冀的心腹,與林仁肇等人效忠李叢嘉完全不同。
這一次,他被派來,恐怕是皇帝李璟的平衡之術:林家不能踏兩條船,尤其是不能在自己的腹心之地安人手!
林仁鳳其實也很痛苦,這一次因為李弘冀手下黑雲都叛亂,衛聖、龍衛兩軍整體被劃出了北軍的勢力範圍,加上壽州城劉仁瞻部一萬餘人本就是效忠皇帝李璟,李弘冀的直屬軍一下子就剩下了五萬人!
就算他再有隱藏實力,也不會超過八萬人。雖然還是南唐最大的軍事集團,但與之前十幾萬人相比,明顯“瘦身”了很多。
林仁鳳最驚喜的不是他的調離,而是去向。
原來他統領一軍,滿額二千五百人,實際上南唐兵制就從來沒滿過——這是各隊通病,能達到八成編制兵額的已經是銳之師。
現在他雖然只掌握兩營軍隊,卻是實數,而且是個個都配備了神弩的強軍!
看著李叢嘉驚喜的表情,林仁鳳從懷中出一封黃軸聖旨:“李煜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