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步騎對沖誰怕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的,這個少年人狄少安雖然說出這句豪言壯語的時候本不知道犧牲的意義,但在之後的幾十年間,他追隨著身前的年輕殿下,一路披荊斬棘,在興唐史上留下了小小的美名。
“老子雖然在奪取青泥關和隨後商洛會戰中沒有斬殺一人,但老子那時太小,後來,老子身披一十八重傷痕…”年邁的狄少安又要捋起袖子、摟起口,讓子孫們看自己的光輝戰績,卻被小兒子一把扯坐下!
“爹,誰也沒說過你是孬種不是?我們現在要聽的,是你們奪下青泥關後如何在商洛縣殲敵的?”狄少安想矇混過關那是不行的,儘管他酒喝得不少,吹牛也吹得極響,但他真正要說起那血成河的商洛之戰,卻有些猶豫。
在當時的李叢嘉和狄少安等人看來,整個商州就是一片山地,其實不然。任何一座縣城,在選址上都是極為苛刻的。做為最小的基層自治單元“郡縣安,天下定”所以從秦時開始,所有郡縣基本都已經定型,不過大小地域在分分合合而已。
比如此時的商州,就包括了六七個縣,其中在武關道上的商洛縣,其實就包括了現代的商南、丹鳳兩縣。而武關就在丹鳳以東六十里的武關河畔。
也就是說,商洛縣城此時離武關已經只有幾十裡的路程,處在半山區地帶。除了商洛縣城附近稍顯平坦,其他地方可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從青泥關一路敗逃,藥齊領著不到三千後周軍撤到商洛縣城時,已經筋疲力盡。他本想一口氣兒跑回武關,但考慮到張懷德領著的五千周軍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如果他就此回到武關,武關守城的詹一定會以為他害了張懷德,雙方不可調和的矛盾下,自己這點人馬估計進不了武關!
其實藥齊真是想多了,以他一萬多周軍只剩下這點人馬,就算逃回去,估計詹也能理解!
藥齊用了一夜時間休息並思考這個問題,待他想得明白時,再想離開商洛縣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千多遼軍鐵騎星夜趕至,在城外呼喝著,讓所有周人心沉到了水底。而隨後趕來的三千遼軍和三千餘藍關叛軍圍了商洛縣城。藥齊只來得及派出三十餘騎回武關報信,至於能不能在遼人鐵騎追逃下跑回武關報信,他本就指望。
藍關唐軍在遼人迫下開始攻城,而遼人鐵騎遠遠的吊著,讓商洛縣內的後周軍叫苦不迭。一天戰,雙方罷兵時,周軍已經剩下不到二千五百能戰之卒。
商洛縣城內,老弱病殘的百姓已經都讓藥齊著拆屋子、運石頭、燒開水…戰鬥在這個名不經傳的小縣城進入了白熱化。
一夜無話,天亮時遼人竟然在商洛縣城下用亂木碎石堆出了小半面斜坡,把藥齊差點嚇死!再有兩天時間,恐怕遼人鐵騎就能衝進城來!
不行,自己一定要突圍,逃回武關,自己絕不能死在這個破地方!
瘋狂的藥齊不要命地抵擋遼人鐵騎參與的進攻,整個白天雙方將四面城牆殺成了紅。天一黑,遼人剛剛吃飯時候,藥齊帶著一千五百多殘卒向南突圍,衝破了那些藍關唐軍殘卒的阻攔,在遼人鐵騎的合圍前衝向密林。
藥齊不知道自己的運氣為什麼這麼好,五千多敵軍圍攻之下,他居然成功了!而且在密林中轉向東側之時,竟然沒有遼人鐵騎尾隨!
他以為求告漫天神佛得到了保佑,卻不知道在他向東而去之時,六千從武關出發的周軍已經快到了商洛縣城外。
如果藥齊再堅持一個晚上,恐怕那六千多人就能排成方陣近縣城,然後將他們接應而出,如一團抱緊了的刺蝟,緩緩爬回武關城。
但是他的焦急和惜命,讓武關救援周軍撲了個空,在黎明前與整齊列陣的遼軍撞了個正著。
失去了商洛縣城的牽制,近四千遼人鐵騎排成扇形,著太陽,彎刀指向了六千周軍。
從武關接到消息出發的周軍,如果快行的話,不到一夜就能到達,但是,兩天時間他們才到,做為領軍的周將史弘信而言,是整軍備戰的兩天。
史弘信,其長兄是後周名將史弘肇。家學淵源,人到中年的史弘信,早就沒有了年輕人的莽撞。他深知遼人鐵騎的厲害,一路上讓六千人每人砍兩大腿細的硬木,一端削成尖,另一端也是削尖背在背上。
一天行軍二十里,每隔一里地就要訓練一下防守。所以,當週軍直撞上如奔騰河水邊洶湧而到的遼軍鐵騎時,完全沒有遲疑,也沒有驚慌,迅速十人一隊,將帶尖的巨木捆綁起來,五一簇,倒在地上。
不到兩分鐘時間,整個正面排了六七排樹矛,都倒進地下,尖銳的鋒口衝向衝鋒的遼人鐵騎。
本以為這些周軍會組成盾陣,然後用長槍戰,卻不想忽然間地面上冒出如此陰險的矛陣,一時間衝在前面的遼人鐵騎有些心寒。
這微微的遲疑,讓後面衝鋒的遼人鐵騎密集地壓了上來。號角聲如催命的音符,擠壓著前軍數百人衝進了木矛陣中。
馬嘶人叫,轉眼哀傷一片。
後面的馬隊踏著前面的屍體和撞翻的矛陣衝過去,前方又出現了同樣的矛陣。
等到帶隊的遼人將軍耶律述光看到前面一片片倒下覺不對時,已經出現了五百多人的傷亡,卻連周軍的影子都沒碰到。
轟然後撤間,耶律述光看清了面前周軍的伎倆。他一聲冷笑:“分兵,四面合圍,我看看他們還能有多少樹矛?前鋒換長槍!”看著緩緩從四周圍住陣勢的遼軍,史弘信一臉冷笑:“待遼人迫近,投矛!”這一次,四面衝來的遼人手持長槍,準備挑開忽然出現的矛陣,卻不想對面忽然飛出一片片樹樹矛,鋪天蓋地,轉眼是提傷的遼軍紛紛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