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生擒敵酋豪情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馬上之將,手中提著一長槍,後背兩隻銅鐧,正是柳一凡的兒子柳雷。另一側青
戰馬上的女娃,英姿颯
,馬前站著一魁梧漢子,二人帶著數十人遠遠的繞過這些人群,堵住了西方——東側是一條湖汊著,
本不用防!
廝殺間,柴天一趕到了,他臉急變:對方足有兩千人,都是
銳
軍,五人一組,十人一隊,百人一都,隊形森嚴,共同進退,
本不給任何人突圍的機會!
柴天一明白:如果等後面的李叢嘉追過江來,他必死無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帶著這些長江水匪快速突出去,否則…
他一躍而起,手中現出兩隻短刺,踏著人頭向柳雷奔來!
一聲刺破長空的箭鳴聲中,一個聲音充滿悲憤:“柴天一,你殺我存堂弟子,我楊清鉉在此等候多時,納命來吧!”楊清鉉突然出手,加上遠處柳劍馬前大漢的利箭,一時間柴天一左右受襲,倉促應戰,磕飛長箭,又用短刺戰楊清鉉手中的無影劍!
短短一瞬間,他連刺數十下,總算擋住了楊清鉉的攻擊,卻不防柳雷策馬奔至,長槍從他後背刺入,正挑開他肋間長衣,一塊血飛
天空,痛得他慘叫不止!
柳雷狂嘯一聲:“楊嬸嬸,讓我滅了他!”楊清鉉哈哈一樂:“柳雷,你是馬上功夫,他是武林招式,你遠不是他的對手!還是讓我為存堂北方數百兄弟報仇吧!你快去圍剿這一千盜匪,對了,還有那北側小島上的…”已經不用柳雷費心了!來自鄱陽湖的水師將李叢嘉一行人運到南岸,迅速將北側小灘上的千餘“水手”
“船工”包圍——他們的船都燒了,四面長江,只有少數水極好的盜匪,看情況不妙,早早就跳進江中,能不能在冰冷的江水中逃得一命,就看天意了!
當李叢嘉和柳一凡趕到時,只剩下數百人被圍在中間,困獸猶鬥!
柴天一已經被兩個暗影衛和楊清鉉一起夾圍在中間,身中數十傷口,漸漸力竭!
李叢嘉懶得看他,對楊清鉉大聲道;“楊嬸嬸,不必留活口,我也不想知道殺堂的東西!”柴天一臉大變:他之所以在三位化境高手下堅持到現在,不是因為他武功有多高,而是因為楊清鉉想活捉他問清楚殺堂在江南的人員分佈!
現在,陡然加緊的攻勢,讓他頃刻間就受了重傷!
他眼睛血紅,忽然扔下雙刺仆倒地面:“我投降,我投降!”楊清鉉無影劍頂在了他的脖子上,卻不好再刺下去!
這就是盛唐時的光明磊落:戰場上對方投降,是不能殺的!殺俘不祥!
至於朝堂決定斬首,那是另一回事!
李叢嘉走近些,盯著滿臉是血的柴天一:“你有什麼可以讓我饒命的東西?要知道,從我七歲時,你就組織人殺我,足足有八次…不,可能十次都不止吧?”柴天一愕然:七歲時?你七歲時我連你李煜是誰都不知道啊?
他雙手急搖:“沒有,我只組織過四次,都是光明正大地襲擊,絕對沒有趁你弱小時動過手…倒是對二皇子李弘茂和大皇子李弘冀下過手…”李叢嘉心頭暗笑,對這個軟骨頭再無一絲興趣,他輕輕轉身:“楊嬸嬸,小心一點!如果他所說有價值,就廢了他武功,讓人押送回金陵,給父皇處置吧!”聽到這句話,柴天一長鬆了口氣:
命無畏掛嘴邊,真歷生死卻孬蛋。人生自古誰堪透,道不盡苦辣酸甜!
一場血戰,李叢嘉身邊,又多了五百軍——這是柳雷、柳劍從壽州帶來的,算是劉仁瞻的一點心意:他已經接到楊清鉉的報信,全面整軍備戰,時刻關注對面周軍的動向,甚至提前襲掠了幾個大周國縣城積累物資!
同時,劉仁贍八百里加急,將周軍異動的消息傳給泗州。相信京城方向的消息也會傳過去,以大皇子李弘冀的明,應該不會有大問題的!
李叢嘉坐著鄱陽湖水師的戰船到了安慶,臨時徵調了上百條漁船,足足用了半個月時間才到達江州(現在的九江市)。
鄱陽湖水師即將南行,李叢嘉一行人,不得不重新研究如何繼續西上事宜!
江州人煙稠密,從此向西,直到鄂州,沿江都人口漸少。在這最後一處繁華地,軍民同歡,一時間整個江州充滿喜慶。
夜晚,李叢嘉踏上潯陽樓,一面欣賞著滿牆壁的古詩,一面誦著“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探詢著白居易《琵琶行》裡描寫的秋意。
看著滿江的的銀白,李叢嘉的心思早就飛到了遠方,思考著越來越近的嶽州情況。
忽然間,他似乎理解了當年范仲淹的受了: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名臣,面對著滔滔江水,面對著古往今天的聖賢遺訓,想著時事艱難,豈能不有一種衝動!
李叢嘉也想提筆賦詩,身後卻只跟著兩個暗影衛!
他苦笑一下,自己要抄襲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還是等到真正的岳陽再說吧!畢竟時事不同,還是老實地呆在這兒,想一想明天餞行宴上,如何對付那些從洪州、池州、饒州等地趕來的文人雅士、富商官員吧!
他們聽說自己在安慶遇刺平安無事,還抓獲了大唐的死敵之一,從四面八方趕來,揚言要為李叢嘉慶祝一翻,壓壓驚!
江州明刺史更是極力成全此事,不僅邀來南唐大儒,甚至連路經此地的南平、蜀國、後周的文人都留了下來!
如何利用這一次機會,打響自己成為一鎮節度使的威名?如何藉此機會,為嶽、朗兩州拉來大批商人?
無商不富,嶽、朗兩州這些年雖然經歷了一些戰亂,但總體還算穩定,南唐明義上接收了兩州,但官員都還是當地的故楚之臣,他們會不會真心實意地投靠大唐?
越想事情越多,他斜靠在窗前,看著樓下數百軍在寒風中站立,忽然心頭一暖:有了這些大唐忠誠的勇士,他李叢嘉還何所懼?
這是一個極美好的時代,如果國家統一該有多好!
越想越動,他振臂而呼:“壯士雄魂韌如松,成功旅途漫西行。潯陽樓上思古今,許身為國盪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