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29章帝心難測揣柔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行了!不要再說了!你們不聽我的指揮,擅自行動,這次六弟沒出事,我就不追究你們了!再有下次…哼,真以為我拿你們這些楊吳老臣沒辦法?”黑衣人正要分辯,李弘冀身後閃出一老者,輕輕擺手示意這個黑衣人退下。

老者捋著鬍鬚輕聲道:“大殿下,你重視兄弟親情,可人家李煜不一定重視啊!這次他死而復生,顯然野心,已經毫不掩飾地開始爭奪大唐的儲君之位啦!二殿下本不是您的對手,但六殿下則不同啦!老臣中,賈氏、周氏死心塌地,又手握重兵。而衛聖軍李金全雖然卸任統軍一職,但直到現,大殿下也沒能完全掌控…”

“還有臉說…要不是你們總說以德服人,讓那些武將心服口服,我早就把他們殺得殺,囚得囚,何至於一半以上將領不聽指揮?”

“大殿下絕不可如此!你手握二支半軍,已經引起滿朝文武不滿,如果再把這些軍中的主要將領完全換成自己人,絕對會引起陛下的猜疑!到時候一紙令下,你就前功盡棄!當務之急,是要挑起北方戰事,絕不能給朝野收回您兵權的機會!”

“噢,老人家有何妙計?據我所知,偽周已經在收縮兵力,準備收復關中,然後再與我們決戰啦!再說,咱們無錢無糧,難以為繼…”

“所以我才說要與偽周繼續打下去。一方面可以牽制他們,讓郭威無暇西顧;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金陵要錢糧,壯大自己的勢力!這年頭,有兵就是王!”

“老人家,我視你為師,不要騙我啊!六弟到現在為止,可沒有一支私軍,但滿天下都認為,他才是紫金龍轉世,是大唐中興之主!所以古人所說,德為上…”

“大殿下不要自誤。如果這是盛世,你所說確實對!但這是亂世,沒有兵馬,將如同沒有手足。六殿下現在雖然風生水起,但都是依附在陛下的信任之上。一旦失去信任,恐怕再難有機會與你競爭!相反,二殿下握著一支軍,又得到了水軍的一部分支持…最主要的,要防止他和皇太弟聯手收你兵權!”

泗州城發往金陵城的緊急軍報三天後就到了皇帝的案前,看著寫了六個“急”字的軍報,李景一臉茫然:這又怎麼了?一個月前不是說偽周已經後撤,準備搬師還朝了嗎?

況且雙方已經簽定了和平協議,郭威不會出爾反爾吧?

一連十幾年的爭戰,讓李景有些疲倦了:統一天下重興大唐何其難也!不說那軍戰之事,光是官員安排已經讓他焦頭爛額。

江南氏族、北地降臣、文林泰斗、士井奇人、軍中宿將、王公後代…形形的人群,通過各種關係會把當官的願望表達出來,讓李景一個腦袋三個大:官位就那麼幾個,怎麼分才能保證各方利益?

這還不是最讓他頭疼的,一個國家,沒有錢糧如何運轉?他李景要過得舒服一點,朝臣們想活得滋潤一些,貴族們想高高在上,百姓想國泰民安…可是這些,都要錢糧啊!

天上不會掉錢的,他把李叢嘉積累的底子抖落一空,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能:老爹留給自己七百萬貫的布錢糧、兒子給自己掙了一千多萬貫錢糧,可這些自己用了十年不到的時間費一空,得江山險些失守!

要不是自己的愛子李煜死而復生,不僅帶回一千多萬貫的“浮財”還輕取閩地,滅殺了潛入境內的偽周強悍勢力,恐怕他李景此時已經丟人現眼,跪在社稷壇前,向祖宗和蒼天請罪呢?

越想他越不願意打開北方來的那“六急軍報”看著皇帝猶豫,樞密使賈潭不得不上前將軍報打開,輕輕念給他聽——自從李景最信任的大臣查文徽在福州兵敗被俘,賈潭從兵部尚書改任樞密使,李景越來越依靠他!

天下大亂,不得不依靠武臣!而賈潭雖然和賈崇是兄弟,但他為人低調,絕不攬軍權,又能平衡軍中將領的矛盾,因此在樞密使這個重位上,幹得有聲有

唸完軍報,賈潭輕聲道:“陛下,大殿下所述,是有道理的!不論是從練兵還是牽制的角度看,向偽周進攻,不讓他們有收復關中地區的機會!不過我認為應該將衛聖、龍衛、神衛軍一部調回來,派宣威、龍驤、神武三軍北上,既有侍衛軍,也有中央軍,練兵為主,進攻為輔!”

“賈愛卿的意思我明白!不過我認為,把神威軍從楚地調去北方,讓連鎬鍛鍊一下吧!他軍事才能太一般,但忠於任事,還是有培養前途的。至於龍衛、神衛軍調查回來駐守京城。衛聖軍南下壓制吳越國,也算享享福,這幾年可苦了他們!宣威、龍驤北上,讓大殿下好好磨鍊一下!不妨告訴他,練好了,就歸他指揮!”

“陛下不可!一旦開此先河,將來恐怕難以節制…”

“老賈,我不妨直說吧!這三個兒子,我最看好的是老六,但老六心思太重、太野,恐怕我給他的,他都不會要!至於老大,就盯著皇位不松眼睛,我都不知道咋了!答應老太后的事情不能說話不算數吧!更何況,我認為皇太弟格柔順,訥於言,於事,又聽得進勸告,更適合當皇帝。至於老二…哎,他湊什麼熱鬧呢?不過他本事倒極佳,就是身邊的人太雜…”賈潭聽到這兒,一膝跪地:“陛下推心置腹,老臣也不得不奉勸幾句。陛下一定要早下決心!如果放任這四位競爭,恐怕大唐危矣。雖然我賈潭來自北蠻之地,是渤海國遺民,但心向大唐,從始如一。以我之見,不妨將四人各置一方,良競爭,但有所成,天下自然歸心!”

“真是知朕的心思啊!老大選擇了最難的北方,老二選擇了西面,你說老六呢?他會選擇哪兒?”

“陛下都不知道,老臣怎麼知道?以我的猜測,他恐怕不會在國內競爭,我總覺他的心思本就不在大唐這一小塊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