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林家猛虎要出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有人愣了一下。李叢嘉馬上明白:李璟一定還放飛過其他白鴿,卻不知道是誰回的信?
李璟接過那太監手裡的黃絹,閉眼思考一會兒:“弘茂暫時隨龍衛軍防守清涼關,明後年再開府封王。楚國馬家那幾個混蛋矛盾重重,早晚會打起來,到時候有的是機會!”說到這兒,他瞪了李叢嘉一眼:“你們倆退下吧!”李叢嘉向二哥李弘茂告辭,回府收拾一下,帶人去了當塗縣。
看著李叢嘉遠去的背影,二皇子李弘茂嘴角帶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冷笑,忽然仰天一聲長嘆,嘟囔了一句。如果離得特別近,還是依稀聽得清:既生瑜何生亮啊!
這句話來自李叢嘉的第三本著作《三國演義》。這部書李叢嘉在興唐學院“軍武院”講了幾十章,引起了武夫們的極大興趣。
不少人開始翻閱漢末的資料,甚至在補充中間李叢嘉未講到的章節。
至於李叢嘉為什麼不全講,眾人以為他故意賣關子。其實李叢嘉真的記不起來了:《三國演義》是據歷史改編的小說,人物都不是虛構的,萬一自己講得太離譜,恐怕會成為笑柄。
因此,他挑自己記得準的情節講了一些,剩下的就由著大家胡編亂湊吧!如果有和原著差不多的情節,再一一補充完整吧!
此時的李叢嘉正和神衛軍都虞候陳誨並排而行,邊走邊談論著皇帝陛下的旨意。
陳誨和李叢嘉並不客套,二人幾乎肩膀相貼,低聲私語著。
遠處的周侖忽然聽到李叢嘉一聲低呼:“有這麼厲害?你不是騙我吧?”周侖停了下來,等到二人走近些,聽到一個陌生的名字:林仁肇。
陳誨正眉飛舞地講著林仁肇的勇猛,如同傳奇故事一般,一下子也引了周侖的注意力。
“陳虞候,你所說的這個林仁肇,真有那麼厲害,怎麼沒有當將軍?”
“他是閩國偏將,對閩王極忠心,何敬洙何將軍幾次去他家中相邀,都被他拒絕啦!我剛才給六殿下出主意,直接去找羽林大將軍王延政(以前的閩王,被滅國後南唐封他為羽林大將軍、逍遙王),由他出面勸解,估計林仁肇會來興唐學院的!”周侖聽了半天,忽然道:“林仁肇和林仁翰什麼關係?”陳誨一愣神:“你是說擔任過閩國‘南廊承旨’的林仁翰,他們是親兄弟,還有一個叫林仁鳳的,在大唐衛聖軍任營指揮使,與六殿下關係不錯!”周侖得意一笑:“不必找什麼王延政啦,我寫一封信,你派人去給林仁翰就可以啦!二人差了快三十歲,居然是親兄弟,真是想不到!老林如果閒不住,也會來興唐學院的!”陳誨接過周侖匆匆寫就的白絹,遞給身後一個軍都頭:“騎一匹快馬去建州,將此信給南部指揮使何敬洙何大人。如果何大人要留下林仁肇將軍,你就說六殿下準備讓他帶隊對抗契丹鐵騎,是陛下親自安排的!對了,聽說林仁肇有九個結義兄弟,都一併帶來!”周侖搖頭:“陳將軍還未等回建州,就已經為自己尋找班底啦!我提醒你一點,福州不宜取!”
“周師傅有什麼想法嗎?”陳誨現在的心思早就飛到了南唐的建州(現在的福建建安縣周圍),恨不得一下子就飛回去,早點建功立業,為戰死在福州城的上萬侍衛軍戰友報仇。
周侖輕聲道:“那個地方離吳越國太近,大唐兵微將寡,攻下了也守不住,白白損失人手!不如將漳、泉二州完全掌控在手更實惠!泉州刺史留從效野心,如果建州再有失,恐怕…”說到這兒,他沒有再說下去,但李叢嘉早就聽得出,周侖對閩地戰事不看好,甚至有些悲觀!
難道那裡的情勢惡劣到如此地步?
李叢嘉轉身詢問陳誨,他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分明就是有許多不滿在心中。在攻閩戰役中,陳誨是參加戰鬥的侍衛軍軍都指揮使,屬於高級武將,非常瞭解那次戰鬥的細節,顯然知道一些李叢嘉從未聽說過的貓膩。
周侖見他不說實情,馬上岔開話題,生怕李叢嘉一動再當“出頭鳥”平白得罪查文徽等老臣。
陳誨一再保證,他到了建州,定然掌控好神武軍右廂,絕不會把這隻大唐第一軍白白犧牲掉。
一行人又奔行半,到達當塗縣外的那個鐵礦山中。
半山上,一群礦工正推著數輛木輪車向山坡上行走。地勢略有緩坡,眾人十分吃力。
就在到達一處緩臺之前,忽然一車顫抖一下,車軸瞬間折斷,整個車倒塌下來,礦石亂飛,一下子把後面的眾礦工嚇得夠嗆。
他們顫抖間,自己手中的車也翻了,灑落的礦石砸了不少人的腳,一時間痛苦的嚎叫傳向四方。
從山林間奔出數十個婦人,替他們包紮上藥,然後又把散落一地的石頭搬到緩臺上。
足足一個時辰,這條通道才重新恢復正常。
李叢嘉一聲未吭,站在山底下看著礦工們辛勤勞作,看著他們吵嚷痛罵,一時間竟然發呆愣怔。
眾軍士沒人驚擾李叢嘉,不知道他又想到了什麼。
好久,李叢嘉才從前世的幻想中驚醒過來:在自己生活的時代,這裡是漫山的機械車輛,拉礦石的汽車接二連三,整個馬鞍山市最大的支柱產業就是它。
結束幻想,李叢嘉一指山上:“走,先看看開礦的條件改善沒有?”礦工看到軍到來,一下子圍了過來。為首的那個斷臂中年人,驚喜集:“各位礦工兄弟,這位就是一直惦記咱們的六殿下!”人群鬨然而至,林中跑出大批百姓,一時間半山上人聲鼎沸。
李叢嘉揮退身側的軍,與礦工們攀談起來。
他站在井口,查看了他“發明”的“升降機”查看了運石頭的木車,又查看了現在的生活條件。
看著大家興奮的目光,李叢嘉心頭沉重:雖然比上一次自己來時,要改善太多,但是,真正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開礦,主要還是靠人數決定數量。冶煉,還是停留在極糙的階段,費的遠比使用的多幾倍。
看來,超越時代太多的科技有時候也是無能無力!畢竟文化程度、製造工藝達不到要求,就算把愛迪生搬來,恐怕也發明不出什麼太有效果的工具!
看著定滑輪、動滑輪、槓桿、輪軸以及軌道基本都廢棄了,他眼睛有些發澀:在礦工看來,與其費事費力地搞這些,不如下多背幾趟來得快!
就在這時,斷臂中年人揮手道:“去把我家小胖子叫來,他和六殿下最悉。六殿下,他做了一件東西,你看了一定會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