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興定元年,與籤樞密院事完顏賽不經略伐宋,敗宋兵於泥河灣石壕村,斬首三千級,獲馬四百匹、牛三百頭,器械稱是。復破宋兵七千於樊城縣。既而,以軍士多被傷,奏不以實,詔有司鞫問,已而釋之。歷鎮南集慶軍節度使,卒。
贊曰:承暉守中都期年,相為存亡,臨終就義,古人所難也。大抵宣宗既遷,則中都必不能守,中都不守,則土崩之勢決矣。僕散端、耿端義似忠而實愚,抹捻盡忠委中都,庸何議焉。高琪忌承暉成功,孛術魯德裕緩師期,人之黨,於是何誅。李英被酒敗軍,雖死不能贖也。烏古論慶壽無罰,貞祐之刑政,從可知矣。
部分譯文承暉,字維明,本名福興。好學,淵博而貫通經史。繼承父親益都尹鄭家塔割剌訛沒謀克爵位。大定十五年(1175),被選拔充當符寶祗候,升筆硯直長,轉任近侍局直長,調任中都右警巡使。章宗做皇太孫時,選任侍正。章宗即位,升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藍,世宗時因罪斥退,二更時候,詔令打開宮內城門召見他。承暉不接受命令,第二天上奏說:“吾也藍得罪去世的皇帝,不可召。”章宗說:“好。”沒多久,升兵部侍郎兼右補闕。
開始設置九路提刑司,承暉任東京鹹平等路提刑副使,改任同知上京留守事,御史臺報告:“承暉先前當提刑,強橫狡猾之徒都害怕畏懼。”升臨海軍節度使。歷任利涉、遼海軍,升北京路提刑使。又歷任鹹平、臨潢府,做北京留守。副留守李東陽一向顯貴,承暉假如不是公事,不和他相互說一句話。改任知大名府,召任刑部尚書,兼知審官院。惠民司都監餘里痕都升織染署直長,承暉有異議,上奏說:“痕都因為祖上官爵得到官職,別的沒才能,先前任大陽渡譏察,才八個月提拔為惠民司都監,已經太優待了,按規定兩次提職以後,應當第二次進監差,現在卻超格提升為在職八品的職位。況且痕都是平章鎰的外甥,不能不牽涉眾人的非議。”皇帝聽從承暉的提議,召見徒單鎰十分責備他。
改為知大興府事,宦官李新喜受寵當權,借用大興府樂。承暉拒絕給他,新喜羞愧。章宗聽說讚許他。惡霸與人爭種稻灌溉用水沒理,厚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讓人託付承暉照顧他。承暉便杖責惡霸並放逐他,對那人說“:可用這報告宣徽。”又改任知大名府事。雨水過多危害莊稼,承暉疏通水道引導積水進護城河和沒水的護城壕。
等到討伐宋朝,升山東路統軍使。山東盜賊興起,承暉說:“捉拿強盜不能立即捕獲,等到奏報,有的已遷官、去官,請求暫且行使決權。”尚書省主張“:猛安依舊捕贖,謀克應該奏報,其餘鈐轄都軍巡尉先判決再報告,等到事情平息了再按以前的辦。”皇上同意。等到停止軍事行動,盜賊的首腦逐漸被招降,有的仍然常隱藏在泰山岩中。按察司請求調數萬人砍除樹木,那麼盜賊無處躲藏了。承暉上書說:“泰山是五嶽的本,故叫岱宗。君王接受天命,封禪報告更替,我國雖不行此事,可山也不可去盡草木。齊人容易動,驅之入山,必有凍餓無住處的憂患,這是引人為盜不是制止盜。天下的山很多,難道可以全部去盡草木嗎?”議論於是收場。
這時,施行限錢法。承暉上疏,要點說“:官府聚積錢,百姓要結怨恨。”沒有答覆。改為知興中府事。衛紹王即位,召任御史大夫,拜參知政事。駙馬都尉徒單沒烈與他的父親南平干預政事,大搞非法贏利,承暉當面斥責他們的不對。升授尚書左丞,行省在宣德。參知政事承裕在會河堡潰散,承暉也被牽連入罪除去名籍。至寧元年(1213)起用做橫海軍節度使。貞祐初,召任尚書右丞。承暉即入朝,、子留滄州,滄州城被攻破,、子都死。紇石烈執中被殺,進拜平章政事,兼任都元帥,封鄒國公。
中都被圍,承暉出城商量議和事。宣宗遷移到汴,升為右丞相,兼都元帥,轉封定國公,與皇太子留守中都。承暉因尚書左丞抹睰盡忠長期在軍隊,懂得軍事,於是真心誠意託付盡忠,把軍事指揮權全給他。自己總管大局,期望保全都城。不久,莊獻太子離開,右副元帥蒲察七斤領其軍出城投降,中都危急。詔用抹睰盡忠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貞祐三年(1215)二月,詔令元帥左監軍永錫統帥中山、真定兵,元帥左都監烏古論慶壽帶領大名軍一萬八千人、西南路步騎一萬一千人、河北兵一萬,御史中丞李英運糧,參知政事、大名行省孛術魯德裕被調派隨後出發,救中都。承暉秘密派人用礬寫奏章報告說:“七斤已經投降,城內沒有堅定的鬥志,我雖以死守城,怎麼能保持長久。我擔心一失中都,遼東、河朔都不再為我國擁有,各軍兼程而來救援,還希望有幫助。”詔書說:“中都重地,廟社在那裡,我難道會一時忘記。已經催促各路兵馬與糧草一起到中都去,你會知道。”又文告中都官吏軍民說“:我想延緩民力,於是到汴,天未悔禍,時代還多憂患,道路久阻,音問難通。你們早晚面對矢石守城,睡在風霜中,一心報效國家,沒有背叛之心,等到戰亂逐漸停止,一定沒有差錯地給予表彰賞賜。現已會合各路兵馬前來救援,因此這樣鼓勵表揚,希望你們應該知道全部情況。”永錫、慶壽等軍到霸州北。三月乙亥,李英醉酒,軍無紀律,大元兵攻擊他們,英軍大敗。
這時,高琪在中央當權,嫉妒承暉成功,各將都觀望。不久,用刑部侍郎阿典宋阿為左監軍,行元帥府在清州。同知真定府事女奚烈胡論出任右都監,行元帥府於保州,戶部侍郎侯摯行尚書六部,來往接應供給,始終沒有一兵至中都的。慶壽軍聽說李英軍敗後也潰散了。
承暉與抹睰盡忠在尚書省商議,承暉約盡忠同為國家死。盡忠謀劃南逃,承暉怒,立即起身返回住宅,也沒有辦法對盡忠怎麼樣。他召來盡忠心腹元帥府經歷官完顏師姑,對他說:“當初我認為平章政事懂軍事,因此真心把軍權給他,他曾答應和我一起拼死,現在突然有異議,你們離開的子在哪一天,你一定知道這個子。”師姑說“:今天近傍晚的時候將離開。”承暉問“:你的行李準備了嗎?”說:“準備好了。”承暉神改變說:“國家怎麼辦?”師姑不能回答,呵斥退下並斬了他。
承暉動身告別家廟,召見左右司郎中趙思文與他喝酒,告訴他:“形勢到這一步,只有一死來報效國家。”寫遺表給尚書省令史師安石,他的奏表盡說些國家大計,辨別君子小人及治亂的本方法,一一指出當時惡、正直的幾個人,說:“平章政事高琪,稟陰險,報復私仇,偷偷玩權柄,包藏禍心,最終危害國家。”於是自己承擔不能最後保住全城的責任向皇帝致歉。又說、兒死在滄州,寫信以堂兄的兒子永懷做繼承人。從容像平常,全部拿出財物,召集家人按年數及功勞的多少分給他們,都給從良書。全家大哭,承暉神安然,正和安石舉飲滿杯的酒,對他說:“承暉對《五經》都經老師傳授,嚴格遵守並盡力執行,不做虛假文章。”已經半醉半醒,拿筆與安石告別,最後寫倒二字,扔筆嘆息說“:竟然出錯,是否神志亂了?”對安石說:“你走吧。”安石出門,聞哭聲,又返回詢問,就已經服毒自殺了。家人匆匆把他埋在庭院中。這天傍晚,盡忠出逃,中都失守。那天是貞祐三年(1215)五月二。師安石捧著遺表逃到汴京報告這事。宣宗在相國寺設奠,哭得十分悲痛。追封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尚書令、廣平郡王,諡號忠肅。詔令用永懷做器物局直長。永懷的兒子撒速做奉御。
承暉生而富貴,在家像家世清貧的人,常在書房放置司馬光、蘇軾的畫像,說“:我以司馬為師以蘇公為友。”平章政事完顏守貞一向敬重他,和他是忘年。
僕散端本名七斤,中都路火魯虎必剌猛安人。事奉父母孝順,被選拔充任護衛,授職太子僕正、滕王府長史、宿直將軍、邳州刺史、尚廄局副使、右衛將軍。章宗即位,轉任左衛。章宗去隆慶宮接受群臣朝見,護衛花狗攔截車駕呈上自己的奏書說:“端的叔父胡者見參與殺海陵,端不宜當侍衛。”詔令杖擊花狗六十,代寫奏章的人杖擊五十。居父喪,起用任東北路招討副使,改任左副點檢,轉任都點檢,歷任河南、陝西統軍使,又召回任都點檢。
承安四年(1199)章宗到薊州秋山打獵,端鹿誤入包圍圈,杖責他,解除職務。泰和三年(1203),起用任御史大夫。第二年,授職尚書左丞。泰和六年(1206),命大臣商討伐宋,都說對方是小打小鬧,不值得擔憂。左丞相宗浩、參知政事賈鉉也說:“小偷小盜,不是發動軍隊。”端說“:小盜賊應當白天藏匿,晚上出來,怎麼敢白天列陣、侵犯靈璧、進入渦口、攻打壽呢?這是宋人想多方使我受害,不早安排個辦法,一天大軍進犯,將要落入他們的計謀中。”章宗認為他說得十分對。沒多久,居母喪,起用恢復尚書左丞職。
平章政事僕散揆伐宋,發兵南京,詔令端行省,主管部隊遺留事務。僕散揆已渡過淮河,駐紮廬州。宋使皇甫拱奉書求和,端報上他的書信。朝廷議論各路軍已經前進,懷疑宋朝用緩兵之計,詔令端送拱回宋。七年(1207),僕散揆因夏雨讓部隊返回,端回朝。
當初,婦人阿魯不嫁給武衛軍軍士做子,生二女而寡,常假託夢中的話來惑眾人,頗有應驗,有人以為她是神。於是自己說夢中屢見白頭老人指著她的二女說“:都是有福人,如果能為宮嬪,一定能得君主的繼承人。”這時,章宗在位時間很長了,皇子還沒立,端請求皇上收進她們,章宗聽從。不久國都長時間不下雨,阿魯不又說:“夢見白頭老人讓我求雨,三天內一定有充足的雨水。”過三天雨還不下,章宗懷疑她虛妄,下令有司審查,阿魯不被斬殺。下詔責備端說:“從前說的,現在怎麼樣?以後人說我相信她的妖妄,實際開頭是你引來的,使愁悶在我中,想扔也扔不掉。你應順著檢查以往的過錯,考慮在將來好好彌補,謹慎轉變思想,符合我的意圖!”端上表等定罪,下詔放棄不再追究。不久升任平章政事,封申國公。八年(1208),宋人請和,端升一官。
章宗遺詔說:“子有身孕的有兩位,生子立為太子。”衛紹王即位,命令端與尚書左丞孫即康護著章宗子中有身孕的。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二十,章宗逝世。二十二,太醫副使儀師顏敘述“:診斷到範氏胎氣有損。”第二年四月,有人告發元妃李氏讓承御賈氏謊稱有身孕。元妃、承御都被殺。端升右丞相,授予世襲謀克。
貞祐二年(1214)五月,出任南京留守,與河南統軍使長壽、按察轉運使王質上奏表請求南遷都城,一共奏了三次,宣宗主意才決定。百官、士大夫和百姓都說這不可以,太學生趙窻等四百人上書極力評論利害關係,宣宗安送走了他們,就下詔遷都。第二年,中都失守。
宣宗到南京,用端為知開封府事。不久,為御史大夫,沒有多久,拜為尚書左丞相。三年(1215),兼任樞密副使。不久,升兼樞密使。幾月後,以左丞相兼都元帥行省陝西,給親兵三十人、騎兵三百做護衛,次子宿直將軍納坦出陪同巡行。賞賜契紙勘同說:“有緊急事情的話,用這來召見你。”端叫遙領通遠軍節度使完顏狗兒當天來歸附,並奏明皇帝升狗兒知平涼府事,各將聽說後,沒有不的。派納蘭伴僧招降臨洮艹瓜黎五族都管青覺兒、積石州章羅謁蘭冬及鐸族都管阿令結、蘭州葩俄族都管汪三郎等,都相繼歸附。汪三郎賜姓完顏,後為西方名將。
四年(1216),因病請求辭官,宣宗不許,派近侍和太醫給他看病。端雖年高手腳不靈,凡朝廷使必遠,雖然宴會勞苦也不懈怠,因此讒言陷害終於沒有得逞。宣宗聽說這事,詔令從現在起送別專使在儀門斟酒三杯,其他事情經過的見一面就可以了。當初,同、華原先駐紮陝西軍及河南步騎九千多人,都隸屬陝州宣撫副使永錫,端上奏:“潼關以西,都陝西地,請求讓這支部隊隸屬行省,有緊急情況時可以使用。”朝廷聽從他。等大元兵入潼,永錫因此被殺,而端沒有獲罪。
興定元年(1217),朝廷任命知臨洮府事承裔做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設鳳翔。端上奏說“:隴外十州,處在宋、夏之間,和各少數民族雜處,原先在鞏州設置元帥府來鎮守。如今承裔把隴外的上萬部隊移居鳳翔,我擔心一旦有緊急情況,來不及救應。請求命令承裔行元帥府於鞏州。假如因為鳳翔接近宋國邊界,那麼本路駐兵已經很多,只令總管輔助行帥事,與京兆、鞏州相互前後照應,足夠用來防備危急了。”宣宗同意他的意見。這年,去世。聽到報喪,宣宗震驚痛悼,中止了朝見。追贈延安郡王,諡號忠正。正大三年(1226),在宣宗廟中為他礻付祭。
耿端義,字忠嗣,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進士。調任滑州軍事判官,歷任上洛縣令,安化、順義軍節度判官,補任尚書省令史,升汾陽軍節度副使,改任都轉運司戶籍判官,轉任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秘書郎,又升左司員外郎,歷任太常少卿兼吏部員外郎,同修國史,戶部郎中,河北東路按察副使,同知東平府事,充任山東安撫使。宣宗出任汾陽軍,這時端義為副使。宣宗即位,召見他,詢問時事,升翰林侍講學士兼戶部侍郎,沒多久,拜任參知政事。
貞祐二年(1214),中都被圍困,將帥都不肯出戰。端義向皇帝說“:今天的憂患,是衛王開始的。士兵即使不可派遣,城中軍官從都統到謀克不止一萬多人,派這些人一出,或許可以達到目的。”建議終究沒有實施。中都解圍,端義請遷都南京。不久僕散端三表都說遷都事,於是宣宗主意決定了。這年,去世。宣宗中止朝見,給予辦喪事的財物十分豐厚,並派使者祭奠安葬。
李英,字子賢,他的祖先是遼陽人,遷移到益都。明昌五年(1194)中進士第,調任淳化主簿、登州軍事判官、封丘令。居父喪,守孝期滿,調任通遠令。民族部落的人拿百姓的東西不給錢,擔心他們不定期來,就乘其不備捕獲了他們,按法令判罪。補任尚書省令史。
大安三年(1211),皇帝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商議軍事,英上疏說:“商討軍隊和作戰的事一定要悉的,術虎高琪、烏古孫兀屯、納蘭亻瓜頭、抹睰盡忠在先朝曾任過使一級的軍職,可與他們商討。其他人眾說紛紜,恐怕耽誤大計。”又說:“近來增建城廓,修繕防禦高臺,軍事形勢從中可知。山東、河北如不增大它們的接應支援,那國都成為孤城了。”沒有答覆。授任吏部主事。
貞祐初,代理左司都事,升監察御史。右副元帥術虎高琪徵召他當經歷官,於是寫信對高琪說:“中都有居庸,好比秦有崤、函,蜀有劍門。近來撤去居庸士兵,我方強勢就沒有了。現在由地方豪強把守,朝廷應當派官員控制,這樣丟失還不謀劃,忠義之士將轉為別人的了。”又說“:可安定撫宣德、德興剩下的百姓,讓他們從軍。所在地自有舊時的儲藏,足夠用來供給,這樣國家不費鬥糧尺,安坐收取失去的關隘了。居庸離都城很近,好比都城的北門,卻不能護衛,英實在到羞愧。”高琪把他的信轉給皇帝,馬上被授為尚書工部員外郎,充任宣差都提控,居庸等關隘全都隸屬朝廷了。
貞祐二年(1214)正月,乘夜與壯士李雄、郭仲元、郭興祖等四百九十人出城,沿西山進到佛巖寺。令李雄等下山招募軍民,半月得萬餘人。選擇眾人擁戴信服的人率領他們,詐稱地方豪強,時常出戰。受傷,被朝廷召還。任翰林待制,於是獻上十策,內容大概說“:處中央來安定四方,委託親近賢能的人防守中都,建立地方武裝使它成為屏障來鞏固關隘,集中人力用來防止不測,飼養馬匹用來助長軍威,愛惜莊稼來結民心,明確賞罰來勸勉百官,挑選好郡守縣令來收復郡縣,合併州縣來節省民力。”很多都實施了。
宣宗南遷,與左諫議大夫把胡魯都是御前經歷官。下詔說“:護駕侍從的隊伍,我自己統領,事情重大的,可由近侍局報上來。”宣宗駐紮真定,用英任國子祭酒,充任宣差提控隴右邊事。沒多久,召為御史中丞。英說:“戰爭發動以來,各種事務都放鬆了,其中的關鍵在於除惡揚善,褒獎推薦人才罷了。近年改定四善和二十七罪的辦法,徒為虛文。大定年間,幾次派使者到各地考察廉潔有能力的人,當時號為得人。希望改動以前空設的條文,遵循大定年間已經有效的嘗試,也許可以人人自勵,被國家任用。”宣宗讚許並接受他的意見。
從戰爭興起以來,屢次用官爵做賞賜,程陳僧在龕谷打敗官軍,派偽統制董九招降西關堡都統王狗兒,狗兒馬上殺了他。下詔升通遠軍節度使,加榮祿大夫,賜姓完顏氏。英說:“名器不可以授予別人,皇上的恩惠以難得為貴。近來賞賜過重,聽起來實在叫人吃驚。國庫不足,只有憑藉爵位,現在又輕視它,用什麼來使用人?見蘭州西關堡守將王狗兒以前因為小功勞,已經受選拔任用,不久堅守關城,誘殺賊使,論他的忠節,確實可以嘉獎。如讓做五品官,掌管一州,也沒虧欠他了。急於獎勵,於是加重他的權力,加官二品,賜他國姓,如果攻取蘭州,又將用什麼對待他呢?陝西名將眾多,曹記僧、包長壽、東永昌、徒單醜兒、郭祿大都是其中著名的。狗兒不過卑賤的士卒,一旦處眾人之上,做統領官,恐眾人的期望不能滿足,難得他們拼死效力。”宣宗把英的奏章給宰臣看。宰臣說“:狗兒奮發如此,賞賜他特殊的恩惠,恐怕不算過份。”皇上認為他說得對。
中都久圍,丞相承暉派人用礬寫奏章告急。詔令元帥左監軍永錫、左都監烏古論慶壽領兵,英收河間清、滄義軍從清州監督糧運救中都。英到大名,得兵數萬,他帶領的這些人一向沒有紀律。貞祐三年(1215)三月十六,英喝得半醉,和大元軍隊在霸州北相遇,大敗,盡失所運糧食。李英死,士卒被殲滅。慶壽、永錫軍聽說後,都潰散逃回。五月,中都失守,宣宗仍然加恩,追贈通奉大夫,諡號剛貞,官府主持喪事,並任用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