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順水人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後院客房內,副將王謙解開上衣,看肩胛處的傷已結了痂,活動了下手臂,轉向坐在一旁狄仁傑道:“狄大人,末將的傷勢已愈,這些子多謝大人為在下診療。”
“呵呵,也是王副將自身體格強健,傷口方能癒合較快啊。”狄仁傑笑道,看王謙回身穿衣,抬眼向身旁的李元芳望去,只見李元芳微不可查地點了下頭,眼中出肯定之。
狄仁傑心下了然,話鋒一轉道:“王副將,楊將軍失蹤也有多,我已上奏朝庭,如今王副將傷勢既無大礙,不如與眾將士先行回長安覆命,楊將軍下落我自會繼續查訪。”王謙面上一黯,道:“楊將軍至今仍無消息,實是令人擔憂。這幾末將思索當之事,總覺有幾分奇怪。”
“哦?”狄仁傑道。
“記得送公主和親本一路無事,直到那有人求見將軍,呈上文成公主舊物——一座度母佛像。”王謙99csw回憶道。
“王副將也知那佛像之事?”王謙點頭道:“不錯,當那人自稱是文成公主母之子,呈上綠度母佛像時,末將也正在場。其後,將軍即親自收起佛像,匆匆去見公主了。”
“你是說,那母之子求見將軍時,你們還在送公主入吐蕃的路上,並不是回程之路?”狄仁傑緩緩問道。
王謙似是自失言,低頭思索了一回,方道:“正是,其時還未送達與吐蕃約定親之地,”又抬頭看了看狄仁傑,道:“當時情形,末將不知當不當講。”狄仁傑微微一笑,道:“你且說罷。”
“是,當時末將因有事稟報將軍,進入驛館內院,卻聽將軍語聲自公主下榻房內傳來,心中驚疑,走近前去,只聽將軍道‘此事若成,當可助太子一臂之力,懇請公主移駕相助。’又似聽公主低聲道‘現下只你我二人,不必以如此稱呼,我答應你便是。’又道‘待事成後,你果真願意放棄功名,陪我相忘於江湖?’末將吃了一驚,不敢再聽,仍悄聲出了院門。
此後一路將公主送抵親之地,將軍即命我等返程,卻不走原路,夜兼程趕赴寧州而來,當天夜裡便出了事——末將仔細想去,此事似乎皆因那佛像而起。——自將軍失蹤後,也不知佛像下落,若末將啟程回長安,不知是否應對朝庭稟報佛像之事?”
“我正要與王副將說及此事,當楊將軍抵達寧州城,即來刺吏府相見,將一尊鎏金綠度母銅像寄放於我處,其時匆匆一晤,楊將軍只說佛像是文成公主當年攜入吐蕃之物,如今仍託他帶回長安,回程路上,疑有人要偷盜佛像,故要我從旁相助破解。第二天,我本要去驛館回拜楊將軍,卻遇到你受傷倒在路旁。”狄仁傑撫須正道:“現既無楊將軍消息,這度母佛像自99csw應仍由王副將送回長安,向朝庭稟明佛像來歷,以文成公主思懷故國之情。”聽到此處,王謙似是隱隱鬆了口氣,面上滿是恭敬之:“末將謹遵大人之命。”一時命狄取來佛像,仍是木匣盛裝,王謙打開看時,見佛像光溢彩,以手輕輕捧出,蓮座之下正是一個菱花形底託,王謙一面讚歎佛像造型美,一面仍小心放回收起。
當下,王謙與狄仁傑先行拜別,言即去驛館與眾人準備云云。
書房內,狄仁傑與李元芳相視一笑。
狄仁傑道:“以今狀況看來,若王謙就是你山莊中所見,身披黑衣鬥蓬之人,看他仔細查看佛像,便知那時所說的要緊之物正在佛像之下。”
“只是他未料到得來竟如此容易,大人這個順水人情實是出乎他的意料。”李元芳笑道。
狄仁傑道:“據你當聽到,他留在府中正為到手此物,卻遲遲沒有動手,想來九九藏書網也是剛剛得知東西的確切藏處,難道那‘約定之人’已經出現,因某種原因不能來取,而被王謙獲知藏物之處?”李元芳道:“大人,卑職有種覺,琳月會不會與此有關?或者琳月就是那‘約定之人’?”
“僅憑琳月自稱與楊矩的關係,和昨夜一夜未歸客棧,還無法妄加判斷。”狄仁傑微微沉。
李元芳笑道:“說來今還是阿玉提起琳月,小丫頭想是仍對當之事很不服氣。”正說著,阿玉自門外抱了幾本書進來,一面說道:“李大哥又在說我的不是了。”一面將書放回架上。
狄仁傑呵呵笑道:“原來阿玉近也好學起來了。”阿玉回頭斜乜了李元芳一眼,道:“那是自然,我可不象那個什麼琳月,只會冒充將軍親戚,行事又鬼鬼祟祟,”又向狄仁傑道:“今我與李大哥去客棧看她,小二卻說她整躲在房中,除了吃飯也不見出門九九藏書網,今早再去看時,人不在房內,隨身所帶衣物也一併不見了,想必是有意要逃房帳,小二聽得我們與她相識,便要硬拉李大哥為她付帳呢。”阿玉說著又笑起來。
狄仁傑想象當時李元芳被那小二捉住的模樣,眼中也是笑意盈盈。沉思片刻,看向李元芳道:“元芳,今你我送了一份好禮給王謙,他必定馬上回去邀功,你與狄即刻去調齊人馬。”
“今夜,便來他個捉賊拿贓罷。”狄仁傑微微笑道。
阿玉一旁聽了,卻大為興奮,拉著狄仁傑衣袖道:“大人、李大哥,玉兒也要去!”李元芳正要下去準備,一聽此話,忙回頭道:“你又胡鬧了,一時又被嚇得直哭,可如何是好?”阿玉卻只是拿眼看狄仁傑,口中絮絮不止,狄仁傑被她煩不過,只得笑道:“也罷,你只小心跟在你李大哥身邊就是,可不許哭。”李元芳無奈,只得搖了搖頭,自尋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