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郭嘉見袁斌沒有采納自己的意見,不主張借匈奴之兵來剿滅曹軍。郭嘉馬上放棄了自己的主張,改弦易轍。
郭嘉對袁斌道:“主公,既然不同意‘借兵助剿’(總覺這詞很彆扭),那就另尋它法。我軍雖然不向匈奴求助,但剛才元直所言,有可能曹軍會向匈奴求救,我軍不可不防。”袁斌問道:“若曹軍真向匈奴求救,匈奴派兵響應,應當如何?”徐庶道:“不如派人向烏桓首領蹋頓傳話,讓他警告匈奴首領呼廚泉,最好兩不相助,不然,我軍平定幷州之後,就派兵消滅匈奴。”眾人正商議時,斥侯來報:“啟稟大將軍,曹軍派兵大舉增援河內,為首將領乃是曹彰與夏侯惇。”徐庶如今剛找到當參謀的覺,馬上發言道:“按剛才奉孝兄的分析,此二將一人生勇猛,一人生謹慎,正好互補。若要以計勝之,殊為不宜。”崔鎰道:“元直所言不差,但是以某觀之,此二人明著是以夏侯惇居長,可實則是以曹彰為首,夏侯惇只是從旁輔佐。曹彰為人猛而無謀,若能從他身上下功夫,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帳中氣氛漸漸活躍起來,這正是袁斌想要看到的。袁斌道:“諸位所言俱有道理,若要破得曹軍,關鍵就在曹彰身上。”這時,文丑巡視軍營回來,對袁斌道:“主公,量此小兒有何能為,主公旦請安坐,看某家出戰,必取其首級。”旁邊顏良暗扯文丑,道:“主公面前,不可放肆。”袁斌笑道:“無妨,妙容(文丑字,筆者自己起的)如此勇猛,此乃三軍之喜。不過,用兵之道,不能光靠勇猛,還需通曉韜略,妙容在這一點上,需向德善(顏良字,筆者自己起的)學習。德善雖然與你同是河北聞名大將,但德善平好讀兵書,出入不騎烈馬,乃乘車轅,上以羅蓋覆之,頗有儒將之風也(這是史實,顏良行軍打仗不好騎馬,好乘坐有羅蓋的車輛,白馬之戰時,顏良正在車上指揮,被騎著赤兔馬的關羽偷襲,直撲車前,顏良措手不及,才被關羽斬殺。而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中,至於是不是被關羽所殺,就不得而知了)。”文丑不以為然道:“武將者,兩軍之間,上陣決死,力大者勝,詩書何用?”袁斌見文丑領悟不了,只得說道:“妙容啊,孤非是要你學習詩經,去做博士(官名,有學問的人才能當),你完全可以向德善學習,去讀《秋》、《孫子》,什麼都是學問,只要你自強不息,一定能有所收穫。”文丑道:“末將知道了。”袁斌見文丑的興致有些低落,道:“妙容,可敢隨孤去河內,與曹彰比試較量一番。”文丑大喜道:“謹遵主公吩咐。”袁斌乃留張郃、高覽守城,自帶顏、文、華、紀四將來河內觀看曹軍兵勢。
曹彰得知袁斌在河內城外紮營,就急著要點齊兵馬,去與袁軍戰。
夏侯惇急忙把曹彰攔住了,對他說道:“三公子,你要幹什麼?”曹彰道:“幹什麼?出城敵啊!”夏侯惇道:“三公子,以老夫之見,還是堅守的好。”
“什麼?”曹彰吃驚地說:“據城堅守?自我出生以來,每次父親與別人作戰,都是主動進攻,別人堅守,父親教導我,進攻就是防守。如今怎麼反而要放棄進攻,進行堅守?”夏侯惇苦笑道:“三公子有所不知。你父親在陳留起兵以來,歷經大小數十戰,每戰皆奮勇爭先,與董卓、與袁術、與陶謙、與呂布、與張繡,都是主動進攻,很少防守的。”曹彰道:“既然如此,我們也主動進攻好了,幹嗎還堅守呢?”夏侯惇道:“三公子別急,聽我說完。兩軍戰,若是我強敵弱,當然要主動進攻,䞠;到打得他一蹶不振,棄械投降才算完,但是,如果是敵強我弱,主動權就在敵人手上,我們只能被動應付,所以,這樣一來,主動堅守才是上策。”曹彰問道:“敵強我弱?城外的袁軍很強嗎?他們能敵得過我們的虎豹騎嗎?”夏侯惇心中暗想:“孟德啊孟德,你可真會跟我找難題,怎麼就派子文來幷州呢?他剛剛成年,未經戰陣,就算要歷練他,也不能把他派到幷州來,應該帶在身邊才對。我們兄弟來守幷州,是為了報你的知遇之恩,隨時準備把命賠上的,如今子文在這裡,只會讓我們縛手縛腳,難以照顧他周全的。”夏侯惇對曹彰道:“三公子啊,袁斌的軍隊很厲害,不,是非常厲害。你沒有經歷過,你不知道。袁斌是你父親的老對手了,他們最開始是在當年的‘計董聯盟’上認識的,那時候,袁斌還是個年輕的孩子,當時就鋒芒畢,甚至他還救過你父親的命。後來的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兗州之戰等等,你父親次次敗在他手上。可以說,他就是你父親的剋星。你說他率領的軍隊厲害不厲害?”曹彰撇撇嘴,道:“我才不信呢,父親英勇無敵,母親(卞氏)說父親白手起家,東討西殺,才有了今天的基業,我也要像父親一樣,當一個大大的英雄,為父親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曹彰不聽夏侯惇的勸阻,執意要出兵,想打敗袁斌,建立他父親曹那樣的功績。
當初曹純與袁斌戰失敗後,虎豹騎元氣大傷,損失慘重。後來他重整旗鼓,苦心經營,才把虎豹騎再次地建立起來。此次,曹彰統領的就是新一批的虎豹騎。
袁斌在河內城外不遠處紮下營寨,正與眾人在營中商議出兵的事。斥侯來報:“曹彰在營外叫戰。”袁斌笑道:“我們還沒有出戰,他到先找上門來了。”這時候文丑搶先道:“主公,來的時候說好的,讓我出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