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章七發斷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實傳達某人的話,絕對是件大學問。

你要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本來是有心栽培他,給他機會,但如果傳達的人把握不住原意,很可能會讓對方以為是你只在消遣他、留難他、甚至認為只是在麻煩他、騷擾他;同樣的,如果是一件好事,一件有趣或有意義的重大事情,給毫無誠意或全無‮趣情‬的人來轉述,就成了枯燥無味悶煞人的末節。

大凡成功的領袖都會有極佳的“傳達人”好的“傳達者”可以把好的事情變成更好,替過分的話語作補救、把破壞的部分化解為建設的。

所以一個成功的“轉達者”功勞之高,決不在其他“功臣”之下。

一個壞的傳達人,小可毀壞和諧的關係,大可毀國滅邦。

回百響只傳達,但不作解釋。

有些措施,不經解釋,有很多人因智力與理解的角度,很可能會產生誤解。

回百響可不管這些。

他只把回萬雷找來。

回萬雷是“妙手堂”裡主持武力行動的人。他如果走出“妙手堂”身份絕對不在當今武林十一大門派掌門人之下,而武功之高,只怕僅在少林、武當、飛魚塘,鳳尾幫、金風細雨樓、六分半堂、天宮的首領之後。

回萬雷像一棵樹。

老樹盤

嚴格來說,他更像一株神木。

一株曾被雷殛過的神木。

回萬雷予人的印象,是雷劈都不死的人,而且能在雷殛後重生。而事實上,回萬雷真的著過兩次雷殛:一次真的被電劈中而不死,另一次,是為回百應在京城裡爭地盤,結果被“六分半堂”裡的第一好手雷動天用“五雷天心”擊中門頂,連回百應都以為他是死定了,可是他居然不死。

所以回萬雷在武林中,也被視為一個“不死的人”他不死,但死在他手上的人,著實是太多太多了。

當“妙手堂”初崛之際,他自覺殺人大多,故限制自己,一天只准殺三個人,可是到了後來,他自己也不敢再算下去。

再算下去,他自己都會到不好意思。

因為他自己都算不清,有時候,他一天就殺了本是一個月才該達到的人數。

回百響問他:“你覺得堂主的決定如何?”回萬雷握緊拳頭,道:“他一定是瘋了。”由於他在妙手堂裡有著極崇高的地位,和極顯赫的功績,以及與回百應極親密的關係,所以他比較方便說話,甚至批評。

──自古以來,自以為“能說幾句”、“該說幾句”而遭禍的人,不計其數;人人都以為說幾句話應該“沒有什麼關係”但實際上,說幾句有時候足可等於刺別人幾刀,或是捅自己幾刀一般嚴重。

回百響知道這種嚴重

他知道替人說好話是一件值錢的事,所以他十分慎言,不說沒有代價的好話。

偏偏回百應很信任他,甚至可以說是絕對的信任他,但就是在“錢”字上,卻是絕對的不信任他。

在金錢上,回百應是信任他的夫人。

回夫人卻不信任他。

這也難怪,通常,在權力鬥爭的運作裡,叔嫂之間本就容易形成對抗與衝突。

回百響最需要的就是銀子。

這點他無法得到滿足,只好假手外求,到後來發現唯一能使他手頭寬綽自如的,卻是蘭亭池家。

當他發現的時候,已經不能回頭。

──要是回百應發現他欠下池家那麼多錢,只把他的頭撕下來餵狗也算幸運。

他唯一的辦法就是使池家不向他討償。

為了這點,他難免要為池家“做一點點小事”包括有時候“少說一兩句話”有時候要“多說一兩句話”當然,他最終或最大的目標,也許是有一天,可以直接掌管回家的財庫,甚至控制回家的權力重心,這一點,只要回百應在世,對他而言,是一件絕不可能的事。

除非是池暮協助他。

以下就是回百響對回萬雷多加的幾句話。

回百響:“你覺不覺得方真該殺?”回萬雷“該殺。”回百響:“小絕死了,你痛不痛心?”回萬雷:“不痛心。我痛恨。”回百響:“連你也痛心,難道堂主反而不傷心?”回萬雷:“堂主最疼小絕,怎可能不傷心!”回百響:“便是。”回萬雷:“你的意思是?”回百響:“堂主必比我們更痛恨方真。”回萬雷:“只是他不便說出來?”回百響:“方真武功想必很高。”回萬雷:“高又如何!”回百響:“堂主當然不希望有人平白犧牲。”回萬雷:“笑話!我且擷下他的頭來見堂主。”回百響:“你不怕?”回萬雷:“怕?怕什麼!”回百響:“好,有勇氣!”回萬雷:“堂主對我恩重如山,為他效死,責無旁貸。”回百響:“可是…”回萬雷:“可是什麼?”回百響:“堂主並沒有下令殺方真,萬一…”回萬雷:“是我自己要殺的,萬一出了事,由我自己承擔。”回百響:“大舅真不愧是妙手堂第一好漢!”回萬雷:“我只是做該做的事,殺該殺的人。”回百響:“你放心,方真一定該殺,你只要殺了他,便算是做了件該做的事,萬一殺不了他,”他笑了笑,道:“我也會替你做一些該做的事。”他去替回絕辦理葬事的時候,順便多買了一副棺材。

棺材店老闆問他靈牌上要寫上什麼名字,回百響想了想,笑著反問棺材店老闆:“你猜猜看?姓方還是姓回的?”門還是敲響著。

輕輕。

輕輕的輕輕。

真去開門。

一個和藹、福泰、有禮,但眼睛裡的神采足以傷人的商人。

商人大多和氣。

──也許他們深知“和氣生財”的竅妙“和”是一個被忽略了近兩千年的字,所以在歷史上有的是內爭、內鬨與內鬥,而沒有辦法團結起來“以和為貴”商人都知道,要做事,讓人便利,使自己得利,非要和和氣氣、和平共處不可。

這個隨和得很的商人,卻正是當今武林稱之為“橫刀立馬、醉臥山崗”的“顧盼神風”顧佛影。

他來做什麼?

顧佛影道:“我會不會騷擾到你們?”方真道:“顧先生有何指教?”顧佛影道:“不敢,我只是忘了告訴方少俠一件事兒。”方真道:“什麼事情?”顧佛影道“方少俠聽說過‘紅袍百袋,七發禪師’這個人嗎?”方真瞳孔收縮:“歐陽七發?”顧佛影道:“很多人都說,‘天宮’要不是有七發大師的強助,絕對不會有什麼突破的發展,‘長空幫’若不是接納了歐陽七發的意見,不可能在財務上由虧轉盈,‘刀柄會’若不納了百袋七發,就不會除了正道人士之外,還得到綠林豪傑鼎力支持…”方真淡淡地道:“不過,‘天宮’、‘長空幫’、‘刀柄會’後來都變了質、違了初衷。”顧佛影一笑道:“任何事物若要存在下去,都得變,人也一樣。”方真道:“是誰把他請來的?”顧佛影道:“傳說都說是遊公子把七發大師請來的。”方真道:“其實不是?”顧佛影道:“不是。”方真道:“那麼是誰請這絕難請得動的人來洛陽呢?”顧佛影眯著眼睛笑道。

“這人方少俠應該很悉。”方真道:“池公子?”顧佛影點點頭。

真道:“這可好了。”顧佛影道:“哦?”方真道:“這人來了,池家的人也許就可以少煩我一些。”顧佛影搖搖首,道:“我看很難。”方真道:“請教。”顧佛影故作神秘地道:“因為又來了一個人。”方真道:“誰?”

“斷眉。”顧佛影這次只說了這兩個字。